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

“的確是有事,你看看吧!國民黨的這次豫中會戰估計完了,打了十來天,丟失了超過20座城池,這速度也是沒得說了。”聶榮臻這纔拿出一封電報,遞給了李衛國,撇撇嘴的說道。

李衛國簡單看了一下,這場仗從開始他就知道絕對會重蹈歷史上的覆轍,所以並不覺得有什麼驚訝的,“蔣鼎文這人就這能力,早就不是以前的那個飛將軍了;至於湯恩伯,跟他沒多少交際,不過這人打仗倒是有點能力,就是部隊軍紀太差。而這兩人還將帥不和,不敗纔怪!”

豫中會戰到現在,國民黨軍隊已經連丟鄭州、許昌在內的21座城池,河南地區已經有一半落入了日軍之手。湯恩伯力推的第二防線並沒有堅持多久,雖然湯恩伯的13軍裝備精良,曾短時間內力壓日軍第九師團的兵峰。但那也只是短時間內,在日軍的戰車師團以及其他援軍到來之後,13軍也扛不住了,最後直接丟掉了新密、尉氏、新鄭等地。

新密等地一丟,許昌、洛陽就直接暴露在了日軍的兵峰之下,而這個時候胡宗南的部隊依然沒有行動,主力仍然在南陽等地按兵不動。其第一軍已經到了葉縣,距離許昌也就100多公里,可是竟然在這裡停留了五天未動一步。

第一軍可是胡宗南的精銳部隊,也可以說是河南的國民黨軍隊裡裝備最好的,要是八路軍有這裝備和這麼多人,都可以直接力拼日軍一個四單位的常備師團。可是胡宗南的第一軍卻一直待在葉縣不動,坐看許昌被日軍攻陷,也不施以援手。

當然胡宗南也是有私心的。他一直相當第一戰區司令官,但是他的老上司蔣鼎文一直壓着他,旁邊還有個湯恩伯在虎視眈眈,更是坐上了副司令官之位。所以他就必須得用計除掉這兩個障礙,而這一次大戰自然就是絕佳機會。

明顯這場大戰已經戰敗,多久結束只是時間的問題。既然打了敗仗,肯定得有人承擔責任,而作爲此次大戰兩個最高指揮官的蔣鼎文和湯恩伯自然難辭其咎。胡宗南在國民黨的黃埔系裡,勢力很大,僅次於陳誠,還有個最近幾年擴充很快的湯恩伯。

陳誠他是爭不過的,那就只能找湯恩伯下手。這個湯恩伯最近幾年的擴張已經讓委員長有點忌憚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來處理這件事。胡宗南這人打仗不行,但是政治頭腦不錯,而且特別會揣摩老蔣的心思,所以這次大戰失敗,就是他崛起的最佳時機。

到時候河南這爛攤子肯定得需要人出來收拾殘局,而他的部隊基本沒損失,肯定是委員長的第一人選。至於傅作義,雖然能力不弱,不過畢竟是晉綏軍出來的,委員長自然不可能讓他作爲一個戰區司令官,手握數十萬軍隊。

鄭州、許昌的相繼陷落,讓洛陽等地也陷入了極大地危機。湯恩伯的部隊現在已經被打散了,整個虎牢關以西的部隊就只有傅作義第17集團軍的35軍,李家鈺36集團軍的3個軍,李鐵軍的76軍、31集團軍的第12、29軍(注:此29軍跟宋哲元的29軍沒關係,就是取代了對方的番號而已,現任軍長孫元良,不過這次也打了敗仗)。

豫西的軍隊一共七個軍,但是人並不多,李家鈺的三個軍加起來還不到5萬人。傅作義的35軍稍微好點,不過也因爲之前的戰鬥損失不少,此時也也只有兩萬人。

31集團軍就有點慘了,本來31集團軍的三個軍都是三個師的編制,差不多每個軍都有三萬人的樣子,而且裝備也好。不過王仲廉這個集團軍司令率領的總部直屬部隊卻被地方武裝給繳械了,雖然王仲廉跑了,不過31集團軍卻羣龍無首。逃到洛陽的兩個軍殘部,加起來還不到3兩萬人。

所以此時豫西國民黨的七個軍,總人數才13萬人,而且李鐵軍的76軍還在靈寶待着沒動,所以洛陽附近的軍隊只有十萬人左右,而且士氣都很低落。而他們面臨的日軍是第6師團和第37師團,加上一個半戰車聯隊,總人數大約有4萬來人,而且還有大量的重炮。

現在洛陽唯一還讓人感覺到安全的是,虎牢關還在傅作義的35軍手上守着。不過現在日軍第九師團有借道登封,繞過虎牢關的的意思,所以現在洛陽非常的不安全。

雖然國民黨死活,現在**也不怎麼管,現在雙方都巴不得對方多死點。不過洛陽不同,這個地方雖然是國民黨第一戰區的司令部所在地,但未必不是西安的一大門戶。之前日軍佔領晉西南的時候,不是沒想過進攻西安,直搗黃龍,不過黃河的岸防太嚴密,加上黃河也不結冰,日軍很難渡過黃河。

但要是洛陽被佔了,日軍的兵峰可就要直逼潼關,對於西安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佔領洛陽後,或者說佔領鄭州後,西安就又落入了日軍轟炸機的範圍內。倒不是說之前日軍就不能轟炸西安,只是因爲隔得有點遠,中間還有大量的八路軍機場存在,轟炸西安非常不安全。但現在鄭州被佔後,或者洛陽被佔後,這距離就近多了,而且還可以從河南方向威脅**的大本營。誰也不能保證日軍會不會直接進攻西安,畢竟日本人的偏激可是出了名的。這也是爲什麼聶榮臻得知許昌等地失陷後過來找李衛國的原因。

聽到李衛國隊蔣鼎文等人的評價,聶榮臻只是笑了笑,但隨後臉色就變得認真起來。“老李,你管他兩幹什麼,現在洛陽已經快被日軍包圍了。洛陽的要是失陷,你知道有什麼後果的,你還在這裡裝作沒事人似的!”

“急什麼?要急也是重慶那位委員長着急,這一仗下來,國民黨算是丟臉丟大了,他肯定會想辦法收拾爛攤子的。國民黨那邊不是沒有能人,只是這位委員長一直不會用人。估計這次慘敗會讓他有所決斷。”李衛國若無其事的說道。

“你是說傅作義?”聶榮臻不確定道。

“現在能收拾殘局的也就他了,他可是守城能手,只要守住洛陽城不丟。在其他地方,國民黨軍隊做出佯攻架勢,第6師團自然會退兵的,可別忘了現在日軍豫北地區的兵力可是很空虛。”李衛國淡淡地說道,彷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你的意思是我們出兵?”聶榮臻問道。

“我們出兵是必然的,黃河以南就算了,老蔣不會讓我們去的,豫北倒是可以做點文章。給孫德清說一聲,這麼好的機會,讓他給我在豫北鬧大點。不過先讓他做好準備,老蔣不開口,我們就別動手,等老蔣開口了,他再去鬧。”李衛國站起來伸了懶腰,淡淡地說道。

。。。。。。

“娘希匹,這打的什麼仗,半個月連丟20多座城池,這是抗戰以來最大的敗仗之一,這是黨國的恥辱!”

老蔣的辦公室裡,當看到前線不斷傳來的壞消息後,氣得他直接拍了桌子。旁邊的李宗仁、何應欽、張治中等人大氣都不敢出一個,他們知道也知道這場仗打的,讓眼前的委員長很是生氣。

委員長生氣,那可是後果很嚴重的。

雖然打了敗仗,但是現在總得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局,所以李宗仁還是還是硬着頭皮佔了出來,“委員長息怒,現在事情已經這樣了,您再生氣反而是傷着自己。河南戰局現在十分混亂,超過20萬軍隊被打殘、打散,必須想辦法挽救河南的敗局。

不然河南一丟,輕則損失數十萬黨國精銳(就這還精銳,他心裡誹謗道),重則會讓美國政府認爲我們黨國無力應對日軍的進攻,可能會傾向於**繼續加強合作。”

聽到李宗仁的話,老蔣的氣稍微消了一些,不過臉色依舊鐵青,“德鄰,這樣吧,這次戰役你的第五戰區也有參與,要不你想辦法把目前的戰局看怎麼挽救。”

額,李宗仁沒想到自己就提了一個建議,結果老蔣就讓自己去解決,他也愣住了。不過他也知道自己去肯定不行,先不說胡宗南、湯恩伯二人聽不聽他的指揮,而且這次戰鬥雖然也把他的地區戰區牽扯進去了,但是指揮官卻是第一戰區的蔣鼎文,他都沒參與。

想到這裡,李宗仁知道自己不能去接這個爛攤子,搞不好把自己陷進去,便苦笑道,“委員長,我恐怕無能爲力,現在河南部隊太亂,而且指揮困難,我去了也很難起到太大作用,反而會因爲不熟悉戰況,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舉措。”

“德鄰,這件事是你提出來的,你不去解決,誰去解決?而且辭修現在還在雲南指揮遠征軍對日作戰,文白、敬之也不適合去。”老蔣知道李宗仁不想去接爛攤子,但他現在手上的確沒有合適的人。

蔣鼎文讓他失望透頂,對湯恩伯也有點不滿,這二人早就被他排除在外。至於胡宗南,是自己的優秀學生,對自己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可他畢竟是黃埔一期的學生,做一個戰區司令官恐怕會讓人不滿。

聽到老蔣非要自己去,李宗仁也有點尷尬,不過他眼前一亮,想到了一個人,應該能解決眼前的困局,就看眼前這位委員長肯不肯重用對方。想到這裡他便連忙建議道,“委員長,我向你推薦一個人,他可以挽救目前的河南危局!”

聽到李宗仁推薦一個人,老蔣也有點驚訝,難道跟自己想到一塊去了?“誰?”

“第1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要不是他一直堅守虎牢關,說不定此時日軍已經兵臨洛陽城下。不過就看委員長肯不肯重用他了!”李宗仁連忙把自己想到的那個人說了出來。

“傅作義?這人倒是不錯,能力也是很早就展現了的,而且他擅於守城,想來應該能保證洛陽不失。”聽到是傅作義,老蔣一下就明白了。

傅作義的能力他還是知道的,之前爲了籠絡他,還讓他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副總司令,不過後面因爲一些原因被湯恩伯替換了。對是否讓他來收拾殘局,老蔣還有點猶豫,畢竟這人並不是自己的嫡系。

“委員長不可!傅作義能力雖強,但他畢竟是晉綏軍出身,若是讓他去挽回敗局,恐怕難以指揮動軍隊,我建議讓一個能服衆的人去。胡宗南就不錯,他手上現在還有十幾萬精銳部隊,若是讓他擔任戰區司令官應該能對戰局起到很大的作用。”何應欽早就摸透了老蔣的心思,既然老蔣不主動提出來,他就得幫忙。

“胡宗南?他在這場戰鬥中可沒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要是他早點吧軍隊派出去,或許戰局也不會這樣吧!”李宗仁陰陽怪氣的說道,其實就是說胡宗南怯敵避戰。

“德鄰,壽山(胡宗南的字)也是爲了保存有生力量,不然都折損到之前的戰鬥中,談什麼反攻。

這樣吧,讓壽山去擔任第一戰區代理司令官,負責指揮他本部的部隊加上許昌以南的部隊,準備反攻日軍。傅作義出任豫西北警備司令,負責指揮第17集團軍和36集團軍,保衛洛陽地區,同時把第12軍、85軍劃入第17集團軍作戰序列。

告訴傅作義,只要他能保住洛陽,這場大戰結束後,我讓他擔任第一戰區副司令官!

щщщ✿тt kǎn✿C O 至於蔣鼎文和湯恩伯,撤銷一切職務,讓人把他兩帶回來!”老蔣想了一會兒,冷冷地吩咐道。

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193章 東征(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48章 平叛(三)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200章 東征(十)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160章 西征(三)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368章 交易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178章 營救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9章 空閒之餘第329章 天津(四)第166章 西征(九)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62章 西征(五)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45章 五大召開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74章 崛起(五)第66章 秘密協議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72章 崛起(三)第88章 陝北(二)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58章 白銀銅礦新四軍首戰一更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
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193章 東征(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48章 平叛(三)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215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200章 東征(十)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160章 西征(三)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368章 交易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178章 營救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9章 空閒之餘第329章 天津(四)第166章 西征(九)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162章 西征(五)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444章 除閻計劃(一)第628章 爾虞我詐的得黑蘭(三)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45章 五大召開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74章 崛起(五)第66章 秘密協議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72章 崛起(三)第88章 陝北(二)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258章 白銀銅礦新四軍首戰一更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