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谷城起義

武當山,道教聖地,地處現在的湖北十堰市境內,這個時候也在川陝鄂根據地範圍內。

元末明初,著名的道士張三丰張真人在武當山建立了武當派,在當時皇帝朱元璋的扶持下,武當派迅速發展,在現在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其流傳下來的武當武術,也成爲了我國武術中的重要流派。

此時的武當山上,石階上隔一段距離就站着一名紅軍士兵,守衛比較嚴。而在山腳,一支十來人騎着馬在快速的朝着武當山靠近,其中還有着幾人穿着紅軍的軍裝,各個關卡執勤的士兵都統一的沒有阻攔這一行人,直接放行。

在放行之後,那些執勤的紅軍士兵又把障礙物挪到路中間,認真地站崗,這讓騎着馬的一行人看到後很是驚訝。看一支部隊的戰鬥可以從很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出,一路上所遇到的那些紅軍士兵令行禁止,站崗都很認真的站着,而且都站的很標準。在他們路過之後,那些士兵又很快地把障礙物挪回去,這隻能說明這支隊伍訓練有素。

這還不是最讓他驚訝地,在他們一行人到達武當山山下的時候,只見數百紅軍士兵挺拔的站在道路兩邊,那整齊如一的步伐以及每個士兵的精神面貌讓他很是震驚。

在他們到達之後,只見一個紅軍軍官跑了過來,“吉總指揮,前面是山路,還請你們下馬步行,我們會有人帶你們上去。”

只見這個紅軍軍官來到一行人面前,敬了一個禮,不快不慢的說道,沒有因爲他們的身份而感到驚訝。

“總指揮,我們下馬吧,我們總司令就在前面的等候我們。”李子純跟迎接的紅軍同志交流了一下,便湊到旁邊的吉鴻昌耳邊輕聲說道。

“行,我們下馬吧!”吉鴻昌笑了笑,便跟着身後一行人吩咐道。

十幾人就很快下了馬,把馬給了旁邊的紅軍,一行人就在幾名紅軍的引領下開始朝着武當山的一個前廣場走去。路上隨處可見的紅軍士兵在一行人路過之時,都認真地敬着禮。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前廣場,只見一羣人正在一個牌坊下面等着他們。

“吉總指揮,中間那位是我們的李衛國總司令、左邊的是我們第七軍軍長林標同志、右邊是副軍長李東同志。”在走近之前,引路的紅軍軍官給一旁的吉鴻昌介紹道。

“原來他就是有名的李衛國總司令啊!”吉鴻昌喃喃道。

看着遠處那個穿着跟旁邊紅軍士兵一樣的軍裝的男子,只見其身上一副戎裝打扮,面容在俊俏中帶着剛毅,一股莫名的氣場隱隱壓着身邊的人。從外表看,吉鴻昌沒有看出任何特殊之處,但就是這個人卻屢屢創造奇蹟,他的資料在南京政府都不是什麼秘密。

就在吉鴻昌來到衆人面前的時候,李衛國主動上前迎接,並熱情的跟對方握着手,大聲說道,“吉總指揮,久仰大名!”

“李總司令誇獎了,敗軍之將而已,經不得總司令的如此誇獎。”見李衛國主動上前,吉鴻昌也很激動的說道。

“來我跟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紅二方面軍第四軍團第七軍軍長林標同志、這位是第七軍副軍長李東同志。”在客套之餘,李衛國便跟吉鴻昌介紹着自己身邊的兩員大將。

“林軍長、李副軍長你們好!”吉鴻昌禮貌地問候道。

“吉總指揮,久仰大名!”林標、李東見吉鴻昌這麼客氣,連忙一起說道。

“都別在這說話了,我們邊走邊聊!”

今天的目的是李衛國跟吉鴻昌聊大事,都來到了武當山,肯定得瀏覽一下武當美景、雖然此時已經深秋,但武當山還是挺漂亮的,特別是那些古建築,在李衛國看來特別有韻味。

“恭敬不如從命,李總司令你先請!”吉鴻昌客氣的說道。

“吉總指揮,你也請!”李衛國沒有謝絕對方的邀請,他的地位當在吉鴻昌之上,先走是必然的。

於是二人變一前一後開始朝着武當山上前進,林標、李東二人則帶着一衆警衛在後面隨行。

這個時候的武當山雖然地處根據地,但是根據地對其保護的挺好,沒有破壞這裡的正常運行,並且還出了政策保護好這些古建築。不過今天比較特殊,由於李衛國在這裡會見客人,所以武當山的道士都限制着行動,不讓他們隨便上下山。

“不知吉總指揮對着未來的國內局勢有何看法?”雖然知道對方爲何而來,但李衛國並沒有直接聊相關的事,而是試探對方的能力。

“現日寇開始入侵我山河,南京政府卻執行不抵抗政策,反而不斷挑起內戰,國內形勢堪憂,以日本人的行事作風,不會僅限於遼寧一地。”吉鴻昌想了一會兒,帶着擔憂的語氣說道。

“中日必有一戰,可是不是現在,而是幾年後!”李衛國斬釘截鐵的說道,到時讓旁邊的吉鴻昌有點不解。

“李總司令此話何意,現在日寇已經佔領遼寧,這已經是挑起了戰爭,爲何還不到一戰的時候?”

“原因很簡單,首先日寇並未做好與我們中國一戰的準備,九一八事變只是日本關東軍的私下行動;其次就是南京政府也沒有下定決心與日本一戰,所以現在他不抵抗。”李衛國一語道破關鍵,中日之所以在九一八之後沒有發生大戰說白了就是雙方都沒做好決一死戰的準備。

“難道就因爲沒有準備,南京政府就實行不抵抗命令?眼看着祖國河山被日寇一步步蠶食?”聽到李衛國的觀點,吉鴻昌很是氣氛,便激動地說道。

“這你就得去問老蔣了。我很敬佩吉總指揮的愛國情懷,我黨也不贊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爲了不讓日寇佔我河山,我黨派出了大量的紅軍指戰員奔赴東北,組建抗日武裝,而我部也在謀劃北上抗日!”李衛國知道吉鴻昌來找他有兩個原因,一是老蔣的打壓,二是老蔣對日的不抵抗政策讓他很是不滿,所以他就對症下藥。

“早就聽聞貴黨的抗日主張,沒想到已經採取了實際行動。作爲一箇中國人,我恨不得拉上部隊直接跟日本人拼一場,總比窩囊的過一輩子,可奈何條件不允許啊!”吉鴻昌感嘆道。

“怎麼會沒有條件,我黨主張積極抗日,老蔣那邊不禁打壓吉總指揮你,還不抗日。吉總指揮若是不嫌棄我黨條件艱苦,可加入我黨,一起抗日,一起爲革命事業奮鬥。”李衛國見時機成熟,直接開門見山邀請對方。

“吉謀乃舊軍閥出生,貴黨會容許我加入貴黨?”吉鴻昌不確定的問道。

“這沒問題,只要吉總指揮認同我黨主張,支持愛國抗日,我們一律不問出身。”李衛國打包票道。

“若是吉總指揮覺得有點突然,我們可以邊走你邊考慮!”見對方猶豫不定,李衛國也不強迫,革命這事還是自願爲好,強扭的瓜不甜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說完,李衛國就岔開了話題,邊走邊跟對方談談國內局勢以及相關看法,最後一行人還觀看了武當太極劍以及太極拳的表演,並在山上一起吃齋飯。

看着紅軍上到總司令下到普通士兵都吃着一樣的齋飯,吃得津津有味,沒有一點不樂意掛在臉上,吉鴻昌終於下定了決心。

“李總司令,我決定了我願意帶着我的部隊加入貴黨,願貴黨同意!”飯後,吉鴻昌認真地對着李衛國說道。

“那太好了,歡迎加入革命隊伍!”聽見對方終於同意,李衛國笑着說道。

由於之前本來就有所準備,所以在吉鴻昌答應加入我黨之後,就由李衛國作爲介紹人,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入黨儀式,在莊嚴的宣示下,這個歷史上有名的愛國將領,正式的加入了我黨。

“總司令,不知我的部下貴部怎麼安排?”在正式入黨之後,吉鴻昌便問道手下部隊的處理情況。

“鑑於貴部的情況,我黨經過商議之後,決定給與貴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七軍的番號,隸屬於紅二方面軍第四軍團下轄,兩個師。你出任軍長,其他的人事安排,根據起義後具體情況來定。不過有一點我可以保證,只要貴部凡是自願接受我黨領導的將領,都可以身居原職。”

李衛國知道這種降將關心的都是什麼,無非是怕自己的職位出現調動,或者被打散之類的。

“既然貴部有全面的考慮,我就放心了。總司令,現在老蔣已經打算對我動手,不日南京就會派人來整編我現在的部隊,而且湯恩伯的中央軍第二師也調到南陽,希望貴部能提供幫助,不然我很難拉過來更多的部隊。”吉鴻昌現在已經開始進入角色,把對李衛國的稱呼改了。

“吉軍長你放心,這次林軍長會派他的第七軍策應你,只要你那邊起義,他們就會襲擊國民黨的城市。”李衛國指了指旁邊的林標等人,讓吉鴻昌安心。

“那就多謝林軍長、李副軍長了,我這就回去計劃起事事宜。”說完吉鴻昌就準備告辭回去安排一切。

“吉軍長等等,這位是我們方面軍保衛局湖北分局的局長李江同志,他會帶着優秀的保安局士兵去協助你起事事宜。”李衛國看着吉鴻昌這麼急着趕回去,連忙叫住,並把旁邊的特戰隊副隊長李江介紹給他。

“好的!多謝了!”說完吉鴻昌就帶着李江以及二十幾名保衛局士兵便馬不停蹄地朝着襄陽出發。

“林軍長馬上讓你的一個團在從保康縣出發,做出進攻南漳縣城的趨勢,另外再讓李副軍長的第四師、許權中的第六師另外兩個團朝着谷城出發,做好接應起義部隊的準備。”在吉鴻昌走了之後,李衛國邊吩咐着身旁的林標等人。

“是,我這就去安排!”林標回答後便與李東一起離去,開始去調兵。

。。。。。

在這邊,秘密前往蘇區會見李衛國的吉鴻昌又悄悄地回到了襄陽,並開始策劃起事事宜,由於他的30師在谷城、老河口等地佈防,襄陽只是他的直屬部隊以及張印湘的31師,所以他的重點還是在谷城等地。

不過他並放心不下自己的老部下兼朋友張印湘,雖然二人因爲老蔣的離間計很是不和,但他是一個念舊的的人,所以他回到襄陽,也想拉一次這個老友一把。

可吉鴻昌異常的行動引起了老蔣特務的察覺,通過了解得知吉鴻昌前兩天消失過一段時間,去向不明,而且最近他的府裡出現了一些陌生人。通過打探,這些人很有可能是gcd,而且吉鴻昌還頻頻召見部下,於是這個特務連忙向上級彙報,吉鴻昌在計劃投共。

這消息一傳到南京立馬引起重視!

二更稍微晚了點,抱歉。不過小弟也順便推推朋友的一本書《御極大明》,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08章 諜影第97章 入川(三)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96章 入川(二)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12章 夜襲(二)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326章 天津(一)第193章 東征(三)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88章 陝北(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161章 西征(四)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55章 相聚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31章 班底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83章 會師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95章 入川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73章 崛起(四)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158章 西征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
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08章 諜影第97章 入川(三)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96章 入川(二)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12章 夜襲(二)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326章 天津(一)第193章 東征(三)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88章 陝北(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161章 西征(四)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255章 相聚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31章 班底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83章 會師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95章 入川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564章 日軍的反擊(十五)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73章 崛起(四)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70章 晉西事變(二)第174章 西征(十七)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158章 西征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