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

雖然林標不捨,但還是服從了總部的命令,因爲他們去的人不少,必須得國民黨那邊放行,不然很麻煩。至於老蔣到底答應了中共這邊提出的什麼條件,我們也不得而知,最起碼的是,後面林標帶着任何武器穿過老蔣的地盤時,沒有遭遇任何刁難。

就在山西戰事因爲大學的原因暫時告一段落後,南方的戰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此時的淞滬會戰由於日軍在金山衛的登陸,國民黨軍隊全線潰退,淞滬會戰也就宣告失敗,日軍趁機佔領了上海。

此時的上海地區聚集了日軍近三十萬軍隊,還有大量的飛機大炮以及軍艦,在佔領上海後,日軍就兵分三路進攻此時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

國民黨也明白南京的重要性,即便守不住也要利用這個地方打一場保衛戰,遲緩日軍的進攻。此時的被稱爲‘中國的馬奇諾防線’的吳福線已經被日軍突破,數十萬中國軍隊開始全線撤退。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此時江陰等地到處都是撤退下來的中國軍隊,有中央軍,有東北軍,有川軍,有粵軍等諸多軍隊,到處都是一片混亂,這也暴露出了這場會戰爲什麼會敗。

不是中國軍隊不會打仗,要知道在淞滬會戰,有着裝備精良的教導總隊,有着大量的中央軍,其他軍隊雖然武器差,但是論起戰鬥力,不比中央軍差,甚至超過中央軍。

開始的時候,中國軍隊近七十萬人,死死地擋住了日軍近三十萬軍隊的進攻,也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若不是金山衛失陷後,淞滬戰場的中國軍隊後路被抄,淞滬會戰可能堅持更久。

雖然這些軍隊戰鬥力強悍,但是奈何有着一個三流的統帥,一羣二流的指揮官,在戰場出現不利之後,中國軍隊由於缺乏有效的指揮開始了潰敗,數十萬大軍毫無秩序可言。

此時的南京最外面的屏障有兩個,一個是錫澄線,這是以無錫爲核心的;一個就是江陰要塞,日軍若想要進攻南京,必須先攻破這兩道防線。由於此時防守兩個地方的軍隊大多是新敗之師,戰鬥嚴重不足,所以無錫沒有堅持幾天,就被日軍佔領。

由於錫澄線的核心無錫陷落,整個錫澄線的中國軍隊便開始往常州以及宜興等方向撤退,於是乎江陰的守軍就成了一支孤軍了,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江陰保衛戰也就自此打響了。

此時的江陰要塞有着中國軍隊海陸軍一共六萬餘人,而且還有大量的岸防炮,日軍則是出動了4萬多陸軍以及大量的海軍。由於敵我雙方的力量懸殊,雖然要塞內的中國軍隊拼死血戰,可自從被日軍包圍之後,要塞守軍堅持不到十天,就被迫突圍。

雖然江陰要塞最後失陷,但卻是爲大軍的撤退爭取了不少時間,不過代價卻是慘重的。此戰一結束,中國的海軍基本上全軍覆沒了,僅餘一部分海軍將士僥倖逃脫。

隨着無錫、常州、江陰等地的相繼失陷,南京東面的屏障也越來越少,南京保衛戰也就打響了。

奈何唐生智不給力,本來可以撤退的軍隊,讓他給扔在了南京城。

12月13號,南京淪陷!

。。。。。。

“衛國,衛國!”

這天,趁着無聊,李衛國便帶着一衆屬下來到黃河邊散心,也順便給林標以及李澤輝談談如何處理南洋的事務,畢竟他們都不瞭解。就在李衛國在正在跟林標說話時,後面傳來一陣馬蹄聲,只見任畢時這個政治部主任騎着馬趕來了。

“你這是怎麼了?還親自騎馬跑過來,你身體不影響吧?”看着來到自己面前,下了馬有點氣喘吁吁地,李衛國擔心的問道。

任畢時本來身體就不好,所以平時李衛國給他安排的工作也不重,一般的都是由程雲這個副主任去完成的,就是怕任畢時給累垮。

“衛。。衛國,剛剛傳來消息,南京失陷,日軍已經全面佔領了南京!”任畢時平息了一下心態,着急的說道。

“噢,我知道了!”聽到南京失陷,李衛國的表情很是平淡,一點也沒驚訝地意思,彷彿他早就知道南京失陷的事情。

“衛國,這個事你怎麼一點也不驚訝?”任弼時非常的好奇,他就是因爲覺得這件事很大,所以才這麼着急的跑過來,結果好像李衛國覺得就是小事一樣,這讓他很是不解。

“很簡單,從淞滬會戰一失敗,我就知道南京畢竟會陷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不過唐生智還真讓我有點失望,他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了!”

李衛國此時雖然不是很驚訝,但他的表情還是有點難看,只是他不是擔心南京失陷的事,而是擔心南京城的事情。

“可不是,偌大的一個首都,打了這麼幾天就失陷了。你要說撤退也行啊,早點撤退啊,爲了圖一個面子,造成現在這個樣子。而且撤退的時候,出現了很大的混亂,甚至出現自己人殺自己人,現在都還有數萬軍隊滯留在南京城。”

任畢時也一點不掩飾對唐生智的嘲諷,就知道爲了面子害下面的士兵。

其實也真的是,歷史上在南京失陷的幾天前,老蔣就說過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撤出南京,保存有生力量。可是唐生智之前說過要與南京共存亡,也提前把很多輪船都給摧毀了,所以真的等撤退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那麼多船,就有幾艘小火輪。

而南京城有着十來萬軍隊以及大量的百姓,僅憑几艘小火輪能幹啥,所以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慘案,唐生智這個南京衛戌司令,有着一部分責任。

“我們的人撤出來了嗎?”李衛國非常冷靜地問道。

“撤出來一部分,而且我們的人在南京的潰兵中,拉起了一支上千人的隊伍,不過在突圍之後,也就剩下幾百人了,現在朝着新四軍的轄區而去。也有一部分沒有撤出來,正在南京。”

“給南京城內的人發電報,讓他們即刻隱藏起來,千萬不要讓日本人發現!”李衛國低聲的吩咐道。

任畢時也發現了李衛國的不對勁,總覺得他在擔心什麼,“衛國,你這是怎麼了?你在擔心什麼?”

“我擔心日本人可能會報復南京城的那些百姓以及殘留下來的士兵,順便吩咐軍情局在南京的人員,可能的話儘量收集日軍在南京的罪證,我真的擔心日本人會亂來!”

李衛國此時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雖然自己無法阻止慘案的發生,但想到那麼多人無辜慘死的事情,他不可能無動於衷。

“衛國,你這是多慮了吧!日本人不會那麼犯天下之大不韙,在南京亂來吧?”任畢時有點不相信李衛國的猜測,不止是他,旁邊的幾個人顯然也不相信日本人會亂來。

“按我的吩咐做,馬上去傳達命令!”李衛國大聲的說道。

“衛國,你別激動,我馬上就去吩咐!”看見李衛國前後反差這麼大,突然變得這麼激動,任畢時也嚇到了,也就不打算再爭辯下去,直接上了馬,揮舞着馬鞭往總部跑去。

在任畢時走了之後,林標也很疑惑,便忍不住問道,“副總司令,日本人真的可能在南京製造慘案?他們就不怕傳出去,引起英法美的干涉?”

“英法美要是能干涉就好了,你以爲憑着日本人那點國力,那點資源,能打全面侵華戰爭?還不是美國佬在後面大量的販賣資源。

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看着外表光鮮,其實內心醜惡,老蔣是就指望國聯干預,可惜干預七年了,現在還不是把首都丟了!”

提起美國人,李衛國也是氣不打一處來,也活該後面被日本人偷襲。李衛國還在想,要不要找機會坑坑美國人呢,不過這個計劃估計有點難,得好好謀劃才行。

“什麼?美國人在背後支持鬼子?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就沒一個好東西!”林標憤慨的說道。

“你放心,美國人這是與狼爲伍。說不定哪一天,這匹狼太餓了,反咬美國人一口!”李衛國淡淡的說道。

“那樣最好,也讓美國佬嚐嚐他們種下的惡果。不過,日本人有那膽子去撩美國人的虎鬚嗎?”林標不解的問道。

“這我哪裡知道,你得去問日本人,反正我知道這世界上沒有日本鬼子不敢幹的事!別說了,我們馬上回去吧,南京這一陷落,事情肯定會很多!”

說着李衛國,就騎上了馬,朝着總部趕去,而林標等人也趕忙上馬跟上。

。。。。。。

沒多久,李衛國一行人就回來了。而看到李衛國回來後,任畢時馬上迎了過來。

“衛國,你擔心的事有可能真的發生了。剛剛,軍情局的人員發來電報,日本軍隊在南京殺燒搶掠無惡不作,到處衝進百姓家裡殺人,"qiang jian"婦女,簡直是無惡不作。

而且日軍把城裡的那些軍隊以及百姓,大量的往江邊逼,然後再用機槍掃射,江裡面是一片鮮紅啊!除此之外,日軍還大量的抓捕百姓,不知道運往何處。”

此時的任畢時那叫一個氣氛,在看到電報上的事實後,他非常的痛心疾首,那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

“命令軍情局的人員,在保證自己生命的安全的情況下,找到那些被運走的百姓,儘量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他們在南京城所看見的一切。”李衛國冷靜的吩咐道。

之前衝動之後,他也覺得有點不理智,這個時候在衝動也沒用,南京隔得十萬八千里,你也阻止不了日本人在南京所犯罪行,只能想辦法把那些記錄下來,揭露日本人的惡行,讓英法美等國迫於國內民衆的壓力,減少對日本人的支持。

“好的,我馬上去辦!”

說完,任畢時就跑去發電報了。

一旁的林標得知日本人真的亂來後,也十分震驚,便說道,“副總司令,我們之前不是也抓獲一些日本軍隊士兵以及平民嗎?我們要不要給。”

說的時候,只見林標做了一個咔嚓的手勢,臉上冷意十足。

“不行,那太便宜那些日本人了,而且不能讓外界說我們殺俘虜以及平民。那些日本人就該去被折磨一世,才能解我心頭之恨,殺了他們太便宜他們了,以後凡是有抓獲的日本人,無論是軍隊還是平民,都不能殺,一律送去做苦力,讓他們去贖罪!”

此時的李衛國就像一個魔鬼一樣,聽到他對日本人的處罰,旁邊的人都心裡不禁一顫,原來平時挺和氣的副總司令,生氣起來,是那麼的恐怖。

李衛國的這句話,直接把那些以後被八路軍以及新四軍抓獲的日本人判了死刑,註定那些人以後的日子會很悲催。

“是。”見李衛國這麼說了,林標覺得挺有道理,不能就這麼簡單的殺了他們,於是就沒再提殺掉手上的日本一事。

數十年後,在一代偉人李衛國逝世之後,這段歷史纔有人敢提及。當時有一個還活着的老兵,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

“我當時是李總書記下面的一個小兵,當時李總書記還是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在得知日本軍隊在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時候,他非常的生氣,當着林副主席的面,就下了把我們當時抓獲的日本送去勞改的命令。

當時我們還覺得李總書記的命令太過仁慈,不過隨着勞改營的日本人多了之後,他們給我們前線的抗日戰爭也做出了貢獻。正是他們在各種礦井、被服廠等的工作,才讓我們前線的士兵有着好的軍裝以及武器,這也給我們省了不少功夫,讓我們與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抗日戰爭。”

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299章 援助(二)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99章 漢中攻略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32章 天津(七)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新四軍首戰一更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31章 班底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73章 崛起(四)第194章 東征(四)第167章 西征(十)第449章 後續(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448章 後續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232章 天津(七)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181章 長征(二)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88章 陝北(二)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89章 喜事降臨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234章 天津(九)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328章 天津(三)第183章 會師第13章 北伐(二)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328章 天津(三)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
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39章 在襄陽(二)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299章 援助(二)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99章 漢中攻略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232章 天津(七)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43章 奇襲太原(十二)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新四軍首戰一更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31章 班底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73章 崛起(四)第194章 東征(四)第167章 西征(十)第449章 後續(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448章 後續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232章 天津(七)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181章 長征(二)新四軍首戰一更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88章 陝北(二)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89章 喜事降臨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234章 天津(九)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328章 天津(三)第183章 會師第13章 北伐(二)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328章 天津(三)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