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啓程

第113章 啓程

蔡升和馬週一直在劉景家待到傍晚時分,爲避免明日人多眼雜,暴露身份,兩人拒絕了劉景留宿的建議,跟着劉祝悄然回到北津,與士卒皆在船上過夜。

翌日清早,劉氏塢一改平日的寧靜祥和,一派喧囂場面,不僅塢堡中的族人,就算是平日往來不多的鄉里九族,也紛紛趕來,原因只有一個,劉景今日將啓程北上,迎娶南陽鄧氏女。此事絕對是近年來龍丘劉氏最轟動的大事件,沒有之一。

劉蟠、劉承等在郡府任事的族人,爲送劉景,特意告假一日。可惜醴陵一帶的豫章流民有不穩跡象,劉宗奉命進駐醴陵,鎮壓不服,此時難以脫身,他特意讓其弟劉承代爲向劉景道歉,並稱劉景結婚之日,他無論如何也會回來喝喜酒。

劉景並未見怪,醴陵的形勢他這個主簿比誰都清楚,甚至派劉宗前往醴陵鎮壓流民,他也是決策人之一。

劉亮沒有告假,他直接辭去了市吏的職務,一心要隨劉景北上。

劉景對他先斬後奏的行爲頗有些哭笑不得,卻也沒有責怪他,等到回來,將他召入主簿室就是,這對劉景來說並非難事。

劉景被數百近千的劉氏族人簇擁着,一路行出塢堡大門,劉和、劉饒寸步不離的跟在劉景左右,兩人神情都不甚歡喜,尤其劉和,雙眉都皺成了“八”字形,一臉難過。

劉饒是因爲將與阿兄分別而難過,劉和則另有心事,從小到大,他還沒有去過比臨湘更遠的地方,很想跟着劉景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然而他這個想法非但母親極力反對,一向對他有求必應的兄長也不贊成,這讓他怎能不感到難過呢。

劉景之所以不贊成,也是爲了他着想,畢竟路上不太平,很可能會發生戰鬥,劉和才十二歲,心智還不成熟,沒必要提前經歷這些。

他伸手撥了撥弟弟、妹妹頭上的總角、雙鬟,而後與送者一一作別,在族人的歡送下,乘馬車離去。

爲劉景送行的當然不止同族之人,其他人皆在北津等候。

送行者大致分爲兩撥,其中一撥皆博帶褒衣,頭戴高冠,杜襲、劉瑍、桓彝……甚至連桓階都來了。顯然他不只代表自己,也代表張羨而來。另一撥則是劉景昔日市樓下屬,嚴肅、謝良、王朝,以及主簿室諸書佐。

兩撥人身份相差甚遠,涇渭分明。

杜襲緊緊拉着劉景的手,神色無比嚴肅地道:“仲達,你到了南陽,一定要多多留意洛陽的局勢。”

今年初,天子在河東稍稍安定,沒有了李傕等外部壓力,韓暹、董承等將立刻爆發內鬥,太僕趙岐認爲河東不是久留之地,主動請命出使荊州,成功說服劉表,讓他爲百官士卒提供軍需物資,並派人修理洛陽宮殿,以迎天子大駕。

七月,天子時隔六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洛陽。八月,鎮東將軍、兗州牧、費亭侯曹操將兵入洛,被任命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假節鉞。至此天子以曹操、劉表爲國家屏障,再也不必擔心涼州諸將的威脅,大漢朝初現曙光。

“大兄放心,我會多多關注的。”劉景頗爲“鄭重”的點頭,其實他對未來局勢瞭如指掌,根本就不必多此一舉。

杜襲此時可謂是心急如焚,忍不住嘆氣道:“若不是爲劉景升所忌,我真想隨仲達一同北上。”

不怪他表現得有些沉不住氣,隨着曹操入洛覲見天子,他的勢力涵蓋兗州、豫州、司隸,一躍成爲天下屈指可數的強大諸侯。更重要的是,他的家鄉潁川已歸曹操治下,同郡荀彧、棗祗、戲志纔等多人皆在曹營效力。近日寄居襄陽的同鄉好友趙儼、繁欽相繼來信,二人已經有了投奔曹操之意,並邀其一起舉家北還。

杜襲心裡十分迫切,卻沒有立刻行動,一來目前北方局勢還有些亂,他想再等等看,二來他和家族已在長沙安家,豈是說走就能走?三來他也想參加劉景的婚禮。

劉景沉默了好一會,纔開口勸道:“以我看來,再有一兩個月,北方局勢就會變得明朗,大兄等候佳音即是。”

有了劉景這番話,杜襲的心馬上放下了大半,一年多相處下來,他豈能不知劉景的見識、眼光到底有多麼驚人。直到目前爲止,劉景所言之天下事,從未出過一絲錯漏,杜襲簡直將其視爲天人,縱然留候復生,又何以過之?

劉瑍身長近八尺,翔翔而立,儀容風流,只見他從廣袖中掏出一封信,對劉景道:“仲達此次迎親想必會在襄陽停留,屆時見到孔明,請替我將這封信交給他。”

劉景接過信,頷首道:“一定爲文朗帶到。”

“仲達,府君不便出行,特命我來相送。”桓階接着半開玩笑道:“仲達,襄陽繁華,你可千萬別迷花了眼睛。”

劉景失笑道:“綱紀怕是多心了。”

桓階朗聲笑道:“長沙‘國小地狹,不足回旋’,難容才俊,此我憂也,怎能不多心?”他這是引用了劉景祖上長沙定王劉發以舞蹈得零陵、桂陽二郡的典故。

劉景自然知道這個典故,笑着搖了搖頭。

桓彝則只是簡單和劉景說了幾句話,兩人比鄰而居,不說天天相聚,也差不多,該說的話早就說完了,無需客套。

劉景最後來到屬吏們面前,在他們的拜送中登上大艦。

此次北上,不止劉祝旗下的六艘貨船,三艘鬥艦級大艦也會隨同往前。此三艘大艦,皆載有棹夫五十、士卒六十,加上望風使舵者,合計超過一百二十人。

途中經過黃氏船場,劉景專程去見了黃舫公一面,因爲他又向其船場訂購了十五艘大船,其中五艘是鬥艦級。

對於劉景這個大客戶,黃舫公可不敢稍有怠慢,將徒子徒孫們全部叫來作陪。

劉景並未在此久留,匆匆看了一眼建造中的船艦後,就離開了。

(本章完)

第216章 取名第336章 區景第373章 盟約第303章 復仇第79章 命案第160章 搶權第520章 厚禮第449章 隱戶第507章 占卜第404章 赴死第220章 拍擊第320章 來投第115章 納彩第370章 同州第65章 後續第373章 盟約第271章 火攻第354章 屯田第179章 到來第429章 逆轉第164章 動手第57章 示好第293章 奇策第442章 破局第40章 悲歌第203章 魄力第352章 尊卑第120章 茂才第306章 遣使第343章 斬將第370章 同州第235章 軍市第476章 冬至第41章 吟詩第324章 膝席第243章 學官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29章 鳴金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3章 赴任第30章 陶觀第465章 出使第392章 落幕第341章 衝鋒第501章 彭虎第262章 水戰(上)第236章 看清第198章 招降第98章 高利貸第163章 解土第343章 斬將第535章 人望第26章 市樓第357章 鄧芝第240章 說和第254章 突圍第42章 點評第256章 說客第487章 盛匡第153章 龔氏第421章 三英第540章 國士第399章 攻城(3)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414章 託孤第83章 預言第306章 遣使第210章第315章 甘寧第282章 建言第542章 出兵第1章 重生第93章 墓祭第242章 三爵第205章 失望第45章 弩第220章 拍擊第271章 火攻第301章 城破第441章 大罵第203章 魄力第93章 墓祭第38章 諸葛玄第126章 六禮第379章 屈服第406章 打擊第355章 立春第305章 內附第282章 建言第148章 警鼓第405章 防疫第248章 心絞第290章 可惜第174章 滅族第209章 攻城第420章 評價第152章 改名第353章第427章 身當第46章 馬周
第216章 取名第336章 區景第373章 盟約第303章 復仇第79章 命案第160章 搶權第520章 厚禮第449章 隱戶第507章 占卜第404章 赴死第220章 拍擊第320章 來投第115章 納彩第370章 同州第65章 後續第373章 盟約第271章 火攻第354章 屯田第179章 到來第429章 逆轉第164章 動手第57章 示好第293章 奇策第442章 破局第40章 悲歌第203章 魄力第352章 尊卑第120章 茂才第306章 遣使第343章 斬將第370章 同州第235章 軍市第476章 冬至第41章 吟詩第324章 膝席第243章 學官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29章 鳴金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3章 赴任第30章 陶觀第465章 出使第392章 落幕第341章 衝鋒第501章 彭虎第262章 水戰(上)第236章 看清第198章 招降第98章 高利貸第163章 解土第343章 斬將第535章 人望第26章 市樓第357章 鄧芝第240章 說和第254章 突圍第42章 點評第256章 說客第487章 盛匡第153章 龔氏第421章 三英第540章 國士第399章 攻城(3)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414章 託孤第83章 預言第306章 遣使第210章第315章 甘寧第282章 建言第542章 出兵第1章 重生第93章 墓祭第242章 三爵第205章 失望第45章 弩第220章 拍擊第271章 火攻第301章 城破第441章 大罵第203章 魄力第93章 墓祭第38章 諸葛玄第126章 六禮第379章 屈服第406章 打擊第355章 立春第305章 內附第282章 建言第148章 警鼓第405章 防疫第248章 心絞第290章 可惜第174章 滅族第209章 攻城第420章 評價第152章 改名第353章第427章 身當第46章 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