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六禮

第126章 六禮

綠色漸蕪,百花凋謝的少君園中,一身青衣的小丫鬟阿喜眉飛色舞的說道:“劉君身量可高了,比二位少主還高出不少呢。”

鄧瑗聞言心裡一喜,怕她年幼說話不靠譜,又看向婢女阿姝求證,後者點頭道:“阿喜說得沒錯,劉君的確比二位少主要高一些。”

鄧瑗自此終於安心,女子身體發育早,三年前,她十三歲時,身高就已經有六尺餘,和十五歲的劉景身高相差無幾,而今她更是長到七尺三寸,不僅在女子中鶴立雞羣,亦遠高於尋常男子,要知道光武帝劉秀也才七尺三寸,和她一樣高。

去年監奴鄭當說,劉景身高七尺四寸,僅比現在的她高一寸而已,如今聽到二婢所言,頓時鬆了一口氣,她的兩位兄長身高皆在七尺五寸上下,劉景比他們還高,那就不用擔心了。

阿喜又道:“劉君不僅身材峻拔,容貌、風儀、談吐也是一等一,小婢從沒見過像劉君這樣出衆的君子。”在她的口中,簡直把劉景誇得天上地下少有。

鄧瑗御下素來寬和,其他幾名婢女紛紛打趣道:“阿喜,你是不是被劉君收買了?”

阿喜一張小圓臉氣鼓鼓的,輕哼一聲道:“劉君就是這般出衆,不信你們問阿姝姐。”

阿姝說道:“劉君姿儀俊偉,有殊於衆人,和女郎乃是絕配。”

十月已是初冬時節,鄧瑗卻感到體內陣陣熱氣上涌,染紅白皙的臉頰。

婢女們暗暗竊笑,自家女郎故作鎮定的樣子,又哪能瞞得過朝夕相處的她們,自家女郎害羞了,這樣的場面可不多見。

阿喜年紀還小,不懂察言觀色,自顧自的繼續說道:“劉君這次帶來的迎親隊伍極爲盛大,比我們的車隊更盛大,光是大船就來了九艘,還有好幾百士卒護衛呢,可威風了。”

鄧瑗對此倒是沒有太過意外,通信一年多來,劉景雖然沒有和他們父女直接談及發家經過,但偶爾也會提到,他們都已知道劉景現在家產頗豐。至於士卒,之前也曾在信中和父親說過,具體的細節她就不清楚了。

阿喜東一句西一句,說話沒個重點,最後阿姝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對鄧瑗說道:“女郎,你和劉君的婚儀已經確定,明日行納采、問名、納吉之禮,後日行納徵、請期之禮,最後行親迎之禮。”

“這麼快?”圍在鄧瑗身邊的婢女們不由面面相覷,這意味着或許只要三五日,她們就將離開家鄉,遠赴長沙。

史記有云:“江南卑溼。”漢書有云:“南方有疫。”

南方“瘴氣滋生,人多患病”乃是北方人的共同認知,就連三歲兒童也知道這個常識。此去長沙,也不知道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回來,無異於生死離別。

鄧瑗亦是面露覆雜之色,這一天,她不知期盼了多久,可是真的來臨,她心裡竟又生出些許惆悵。

…………

次日,即十月三日,受劉景之請,賴恭親赴鄧家宅邸,隨行車輛數乘,俱爲納彩之禮,他手持劉景親筆寫下的《婚禮謁文贊》,雲:“雁候陰陽,待時乃舉,東南夏北,貴有其所。”

又云:“金錢爲質,所歷長久,金取和明,錢用不止。”又云:“嘉禾爲谷、班祿是宜,吐秀五七,乃名爲嘉。”又云:“卷柏草藥,附生山巔,屈捲成性,終無自伸。”又云:“九子之墨,藏於松煙,本姓長生,子孫圖邊。……”

以上皆是劉景今日攜帶的納彩之禮的贊文,其中涉及大雁、金錢、嘉禾、卷柏、九子墨等等,俱是婚禮吉祥之物。

待鄧攸收下納彩,賴恭隨即進行婚儀六禮的第二禮——問名,即問女方之名,及生辰,回去之後卜筮,若是卜吉,則要馬上通知鄧家,雙方正式締結婚姻,是爲第三禮納吉。

劉景和鄧瑗乃是指腹爲婚,兩人婚姻早就已經定下,因此問名、納吉二禮僅僅只需走個形式,明日便可進行第四禮——納徵,也就是男方向女方下聘禮。

十月四日,賴恭再次來到鄧府,這次車裝比之昨日更盛。

漢代嫁娶和喪葬一樣,不惜代價,極盡奢侈,《漢官儀》有云:“皇帝聘皇后,黃金萬斤。”漢惠帝娶皇后,聘以黃金兩萬斤,王莽篡漢後曾娶杜陵史氏爲皇后,聘以黃金三萬斤。

劉景自然無法和大漢天子相比,他此番迎娶鄧瑗,聘以黃金百斤,束帛玉璧,南海珍玩,合計數百萬錢。

鄧攸知道劉景現今身家不菲,卻也沒想到他的手筆會這麼大,劉景的家庭情況他頗爲了解,僅有二百餘畝稻田,出仕後也只是擔任斗食、百石小吏,月不過數百錢,他居然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賺取到如此龐大的資產,很是不可思議。

然而鄧攸也就稍稍驚訝了一下,錢財這東西,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有則好,沒有也無所謂,鄧攸並不是很看重。

他最看重的還是劉景的才華,族弟鄧羲之前來信,誇讚劉景是“王佐之才。”還提到劉表準備明年舉劉景爲茂才,百里侯已是唾手可得矣,區區錢財算得了什麼?

婚儀六禮第五禮,請期,從字面理解,或許以爲是女方家定日期,其實不然,《儀禮·士昏禮》雲:“請期用雁,主人辭,賓許,告期,如納徵禮。”辭即告也,日期乃是由夫家來定,卜得吉日,告以女方家裡。只是因爲謙讓,故曰請期。

劉景根本就不信什麼良辰吉日,本來準備隨便挑個日子,潘濬卻自告奮勇爲他卜筮,潘濬乃是宋忠的得意門徒,精通《易經》,也算是專業對口。劉景不好拂他心意,便同意了,潘濬經過卜筮後,認定五天後,即十月九日乃是良辰吉日。

對於這個結果,劉景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明明兩三天就能結束,這下子卻要拖到五天以後了,潘濬完全是在給他添亂啊。

(本章完)

第63章 突襲第379章 屈服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36章 託孤第277章 急報第186章 八月第345章 騎兵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93章 墓祭第425章 中箭第518章 海昏第503章 餓虎第257章 爭執第121章 王粲第52章 歸家第455章 投降第32章 求字第232章 負傷第203章 魄力第297章 除孝第50章 寶珠第420章 評價第109章 難題第192章 開戰第73章 送別第54章 鄧攸第256章 說客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6章 邀請第509章 設計第177章 施恩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96章 鐵壁第51章 區雄第123章 赴宴第428章 突圍第434章 伏擊第157章 仁和第57章 示好第50章 寶珠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29章 逆轉第440章 匕見第400章 大雨第442章 破局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85章 誓師第194章 羌笛第518章 海昏第504章 進兵第370章 同州第441章 大罵第409章 詐降第376章 出征第276章 張津第227章 火攻第479章 蒼梧第41章 吟詩第214章 定計第387章 夏口第13章 張羨第199章 撤離第160章 搶權第128章 甘寧第31章 蔡升第14章 市井第61章 鞭笞第410章 中箭第525章 劉曄第179章 到來第275章 交趾第539章 所求第366章 歎服第301章 城破第259章 送禮第403章 破城第51章 區雄第530章 仁義第356章 請婚第529章 詔書第84章 魚梁洲第511章 開戰第153章 龔氏第73章 送別第502章 選將第318章 放歸第503章 餓虎第319章 還禮第377章 再孕第180章 回鄉第279章 連雨第223章 習珍第405章 防疫第110章 主簿第90章 朝會第538章 董和第362章 臨衝第60章 跋扈第373章 盟約第177章 施恩
第63章 突襲第379章 屈服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36章 託孤第277章 急報第186章 八月第345章 騎兵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93章 墓祭第425章 中箭第518章 海昏第503章 餓虎第257章 爭執第121章 王粲第52章 歸家第455章 投降第32章 求字第232章 負傷第203章 魄力第297章 除孝第50章 寶珠第420章 評價第109章 難題第192章 開戰第73章 送別第54章 鄧攸第256章 說客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6章 邀請第509章 設計第177章 施恩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96章 鐵壁第51章 區雄第123章 赴宴第428章 突圍第434章 伏擊第157章 仁和第57章 示好第50章 寶珠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29章 逆轉第440章 匕見第400章 大雨第442章 破局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85章 誓師第194章 羌笛第518章 海昏第504章 進兵第370章 同州第441章 大罵第409章 詐降第376章 出征第276章 張津第227章 火攻第479章 蒼梧第41章 吟詩第214章 定計第387章 夏口第13章 張羨第199章 撤離第160章 搶權第128章 甘寧第31章 蔡升第14章 市井第61章 鞭笞第410章 中箭第525章 劉曄第179章 到來第275章 交趾第539章 所求第366章 歎服第301章 城破第259章 送禮第403章 破城第51章 區雄第530章 仁義第356章 請婚第529章 詔書第84章 魚梁洲第511章 開戰第153章 龔氏第73章 送別第502章 選將第318章 放歸第503章 餓虎第319章 還禮第377章 再孕第180章 回鄉第279章 連雨第223章 習珍第405章 防疫第110章 主簿第90章 朝會第538章 董和第362章 臨衝第60章 跋扈第373章 盟約第177章 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