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膝席

第324章 膝席

張懌起身爲壽,正堂中參加宴會者超過三百人,僅桓階等數十人避席伏拜,不到堂中總人數的三分之一,而以成績爲首的大部分郡吏,僅“膝席”而已。

所謂膝席,即上身直立,膝蓋着席,乃是對敬酒者表示尊敬的禮儀,不過相比於避席且伏拜,就顯得不那麼尊重了。成績等人顯然已不將張懌視爲府君。

膝席雖說禮節稍欠,令人難堪,但勉強還算說得過去,劉景麾下衆將表現得更加過分,在張懌敬酒前後,始終交頭接耳,談笑風生,簡直視張懌如無物。

張懌面色漲得通紅,正所謂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他早料到自己已今非昔比,可這樣的現實,還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瞥了一眼僵在原地,神情尷尬的張懌,劉景拿起身側的環首刀,以刀鞘用力敲了敲食案一角,板着臉訓斥衆將道:“張君爲壽,你們怎敢如此喧譁失禮?還不快些收聲,向張君道歉。”

聽到劉景的斥責,衆將一改先前輕狂之狀,向劉景、張懌謝罪,之後人人正襟危坐,目不斜視,正堂內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劉景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扭頭對張懌誠懇地道歉道:“他們都是一些不知禮儀的武夫,如有失禮之處,還望足下勿怪。”

張懌牽扯着嘴角強笑道:“正是仰賴此輩用命,才得以收復長沙,區區小節,不足掛齒。”

劉景頷首道:“足下所言極是,雖說《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在首惡。’可世人將功勞歸於我一人,豈不大謬?”

接着,劉景手持耳杯站起身,揚聲說道:“諸君,先府君爲人寬仁,有德於民,荊南三郡自上而下,莫不受其恩惠……”

劉景滔滔不絕的讚頌張羨,事實上他從進入臨湘的那一刻起,就在外人面前反覆不停談及張羨,以示不忘這位故主。這麼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讓他更加容易的接收張羨的政治遺產。

至於張懌,劉景只在最後簡單說了幾句無足輕重的客套話,便示意再坐者“飲滿舉白。”

堂下三百人,全部轟然離席,伏拜於地上,與剛纔張懌敬酒時的場面,簡直有如天地之差。

“足下請……”劉景最後舉杯向張懌致敬,接着飲下耳杯中熱氣騰騰的茶水。

張懌亦飲下杯中茶水,就如同他此刻的心情,滿是苦澀。

爲壽之後,宴會就算正式開始了,《周禮》有云;“以樂侑食。”宴會之中,不能無歌舞。《鹽鐵論》曾提到:“富者鐘鼓舞樂,歌兒數曹;中者鳴竿調瑟,鄭舞趙謳。”像劉景這般數百人匯聚一堂的宴會更是隆重。

然而劉景近來極力抑制奢靡現象,提倡節儉風氣,因此舞姬開場只跳了幾段舞就退下了。

加之宴上只有清水茶湯,這場爲張懌舉辦的接風宴僅僅持續了一個時辰,便草草結束了,與動輒歡飲竟日的酒會相比,可謂寒酸至極。

目前劉景及其妻子已經入住郡府太守舍,張懌自然不能再住進來,劉景將他安排在城中一處宅邸。

說來這裡還是其妾兄潘欽的產業,不過兩人已經沒有關係了,當初臨湘危急時,潘欽舉家出逃,氣得張懌險些殺了小妻潘氏,加上後者沒有爲他誕下子嗣,張懌便將她逐出家門。

桓階在送走張懌後,第一時間趕來便坐面見劉景。

由於劉景只是零陵太守,而桓階是長沙功曹,雙方並無統屬關係,因此桓階一直沒有對劉景行臣下之禮。但桓階內心早已視其爲君,只等劉景取得許都朝廷的正式承認,以定君臣之義。

桓階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張懌雖是他的故主,然而其並非英明之主,比起文武雙全,雄才蓋世的劉景,彷彿雲泥之別。

何況當下的荊南三郡,要說最有權勢的人,除了劉景外,就要數他們桓氏兄弟了,他以長沙功曹的身份執掌長沙一郡大小事務,胞弟桓彝更是出任桂陽太守,荊南三郡有兩郡政出桓氏。

可以說,桓氏乃是劉景統治荊南最大的獲利者之一。

是以在劉景和張懌之間,桓階毫不猶豫站在劉景這一邊。

劉景對此一清二楚,他從未把張懌當做威脅,只是覺得有些“礙眼”罷了。偉人曾經有言:“槍桿子裡出政權。”現今兵權皆在其手中,又兼負有名望,大勢已成,張懌只憑借其父餘澤,根本撼動不了他的統治。

當然,對桓階信任歸信任,劉景最終還是決定讓族子劉康出任長沙主簿,和桓階共掌郡事。

劉康輩分比劉景低了一輩,年齡卻長數歲,曾擔任過決曹史一職,也就是主管郡中司法的副官,乃是過去龍丘劉氏子弟中,職位僅次於劉景、劉蟠的人。

不過他算不得劉氏官府第三號人物,劉宗胞弟劉承雖然只擔任功曹吏,可他是名士弟子,顯支出身,非劉康所能比。

前年荊州南北戰爭爆發,劉康亦棄職南下投奔劉景,兩年來在酃縣遍歷諸職,任勞任怨,此次歸來,劉景勢必要予以重用。

劉康乃是法家門徒,性格嚴謹,處事公允,倒也適合幹“匡政理務,拾遺補闕”的差事。

桓階執掌長沙府事超過十年,自然認識劉康,甚至後者從入職到升職,無不經過他的首肯,對劉景的任命他沒有任何異議。

兩人在便坐中一直聊到入夜才罷,期間兩人極少談到張懌,主要說的都是郡中政事。而不提張懌,恰恰說明了兩人的態度。

接下來幾日,劉景和桓階對張懌不聞不問,就像是徹底將他遺忘了一般。

張懌在妾兄潘欽的宅邸中住了兩天,終是按耐不住,欲前往郡府求見劉景,結果還沒等踏出家門,就被守衛在外面的甲士以“未得上面命令”爲由阻攔。

張懌這才意識到自己遭到了劉景軟禁,一時間不由怒火中燒,可他又不敢將火發泄出來,只能默默返回寢室生悶氣。

(本章完)

第540章 國士第175章 授田第321章 瀏陽第294章 輕鬆第272章 魏延第412章 刺史第220章 拍擊第97章 目的第230章 敗走第129章 雙戟第51章 區雄第477章 要求第279章 連雨第476章 冬至第17章 杜襲第192章 開戰第63章 突襲第172章 出兵第247章 病逝第149章 要求第257章 爭執第42章 點評第264章 突襲第233章 圊溷第288章 義士第223章 習珍第67章 掌權第192章 開戰第513章 斬當第245章 巡視第243章 學官第247章 病逝第348章 南下第98章 高利貸第155章 拜訪第362章 臨衝第533章 勸止第129章 雙戟第339章 出戰第85章 囚徒第230章 敗走第123章 赴宴第142章 計劃第240章 說和第125章 新野第493章 猝遇第27章 皓月第452章 自白第458章 斬羽第270章 醫所第52章 歸家第167章 收穫第298章 歸來第365章 劉備第172章 出兵第299章 兵臨第214章 定計第26章 市樓第8章 腫足第323章 爲壽第163章 解土第306章 遣使第155章 拜訪第278章 射中第282章 建言第466章 射策(上)第443章 韓暨第287章 自刎第494章 戰臨第320章 來投第81章 必須死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82章 圍攻第402章 噩夢第128章 甘寧第467章 射策(中)第419章 猛將第143章 縣丞第446章 入城第385章 夷陵第162章 免役第408章 試探第426章 拔箭第476章 冬至第61章 鞭笞第257章 爭執第339章 出戰第83章 預言第488章 柴桑第122章 贈文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29章 鳴金第213章 女誡第379章 屈服第174章 滅族第495章 鐵樓第175章 授田第188章 三年第545章 對策
第540章 國士第175章 授田第321章 瀏陽第294章 輕鬆第272章 魏延第412章 刺史第220章 拍擊第97章 目的第230章 敗走第129章 雙戟第51章 區雄第477章 要求第279章 連雨第476章 冬至第17章 杜襲第192章 開戰第63章 突襲第172章 出兵第247章 病逝第149章 要求第257章 爭執第42章 點評第264章 突襲第233章 圊溷第288章 義士第223章 習珍第67章 掌權第192章 開戰第513章 斬當第245章 巡視第243章 學官第247章 病逝第348章 南下第98章 高利貸第155章 拜訪第362章 臨衝第533章 勸止第129章 雙戟第339章 出戰第85章 囚徒第230章 敗走第123章 赴宴第142章 計劃第240章 說和第125章 新野第493章 猝遇第27章 皓月第452章 自白第458章 斬羽第270章 醫所第52章 歸家第167章 收穫第298章 歸來第365章 劉備第172章 出兵第299章 兵臨第214章 定計第26章 市樓第8章 腫足第323章 爲壽第163章 解土第306章 遣使第155章 拜訪第278章 射中第282章 建言第466章 射策(上)第443章 韓暨第287章 自刎第494章 戰臨第320章 來投第81章 必須死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82章 圍攻第402章 噩夢第128章 甘寧第467章 射策(中)第419章 猛將第143章 縣丞第446章 入城第385章 夷陵第162章 免役第408章 試探第426章 拔箭第476章 冬至第61章 鞭笞第257章 爭執第339章 出戰第83章 預言第488章 柴桑第122章 贈文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29章 鳴金第213章 女誡第379章 屈服第174章 滅族第495章 鐵樓第175章 授田第188章 三年第545章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