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變故

第522章 變故

孫翊爲人驍悍果烈,有父孫堅、兄孫策之遺風,常有將數萬兵,縱橫天下之念。

初聞劉景舉兵進犯豫章郡,孫翊慷慨激烈,屢屢上書請戰。

不過孫權考慮到孫翊性情峭急,又恐其自恃宗室,會對主帥周瑜造成掣肘,且丹陽處於江東之中,乃是江東重鎮,郡將不可輕離,因此沒有同意孫翊之請。

孫翊則認爲孫權對肖似父、兄的自己始終心存忌憚,不願讓他執掌兵權,是以深爲嘆惋。

然而戰事的發展着實出乎了孫翊的意料,僅僅一個月,豫章便被劉景攻佔,孫賁亦戰死沙場。

如此慘敗下,孫翊得償所願,獲得了領兵出戰的權力,可此時他心裡卻半點也高興不起來。

孫翊雖然渴望建立功名,威揚中夏,但當前的局面卻不是他希望看到的。豫章一戰敗得實在是太慘了,足以動搖江東的根基,孫翊深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內心豈能不憂?

孫翊焦心如焚,火速派人傳召都督嬀覽、郡丞戴員,部曲將徐元、孫高、傅嬰等親信臣屬。

戴員今日休沐,嬀覽脫去戎裝,身着便服,低調拜訪戴府。

嬀覽、戴員眼下尚不知孫賁已死,豫章已失,只是近日聽聞劉景率軍攻陷柴桑、彭澤等要衝,江東西面門戶洞開,荊州軍順江而下,可直逼丹陽,兩人大喜之下,當即密謀遣使西迎劉景。

只要荊州軍進抵丹陽,兩人便趁機襲殺孫翊,舉兵以應,屆時丹陽羣龍無首,必望風而糜。

嬀覽、戴員在密室中暢想着美好的未來,這時忽聞孫翊派人相招,兩人不由大驚失色,心跳如鼓,幾乎以爲事情泄露了。

兩人強自鎮定下來,畢竟他倆密謀的,是抄家滅族的事情,兩人平日不可謂不謹慎,皆守口如瓶,從未向他人透露分毫,因此斷無泄密的可能。

二人提着的心落回肚中,向前來通傳的孫翊近侍打探原由。

嬀覽、戴員儘管不是孫翊嫡系,卻身居文武要職,深得孫翊的信重,近侍雖爲孫翊心腹,也不敢無視之,便悉數告知二人。

嬀覽、戴員聽罷,面面而視,眼中幾乎難掩驚喜之意。

孫賁坐擁大郡,部衆數萬,不可謂不強大,卻在旬月之間,兵敗身亡,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孫賁自隨孫堅起兵以來,南征北戰十餘載,堪稱江東名將。

誰能想到,孫賁面對劉景時,竟是如此不濟,一戰滅亡。

孫賁一死,孫輔勢難獨存,劉景吞併豫章、廬陵二郡,已成定局,到時劉景挾連勝之勢,進軍丹陽,則大事成矣!

嬀覽、戴員強忍喜意,臉上擺出一副憂急的模樣趕往郡府。

對於嬀覽、戴員一同到來,孫翊不以爲意,毫無避諱的將孫權書信交給二人閱覽,口中抱怨道:“從兄(孫賁)自恃兵衆,失於謹慎,不但自己死於非命,亦令豫章落入楚賊之手。”

孫翊接着又道:“豫章乃江東西面屏障,斷不容有失,二兄(孫權)命我儘快出兵,相助周公瑾,擊退楚賊,奪回豫章。”

嬀覽心中一動,出言道:“今豫章大敗,形勢險惡,將軍萬金之軀,實不宜以身犯險,覽不才,願代將軍領兵出征豫章。”

孫翊想也不想搖頭道:“非我不信嬀君,然此戰關乎江東生死存亡,非我親自出馬不可。不過嬀君之才智謀略,正是我所需要,嬀君當隨我一同出戰。”

“諾。”嬀覽抱拳應道。

孫翊又對戴員說道:“我走之後,郡事就交給戴君了。”

戴員心頭一喜,不敢去看嬀覽,以免爲孫翊所察,肅容言道:“員必爲將軍守好丹陽,使將軍後顧無憂。”

不久,徐元、孫高、傅嬰等部曲將陸續抵達郡府堂中,孫翊簡單和他們說了一下當前情況,而後令衆將歸營召集部伍。

衆將領命而去,兩日間聚衆五千。

丹陽乃江東大郡,戶口豐實,兵員過萬,只是程普之前已經帶走了數千丹陽精兵。而鎮守丹陽北部的丹陽都尉全柔,也掌握一部分兵權,全柔的部曲,孫翊眼下調不動,所以可供孫翊調遣的兵馬,實際不過五千上下。

就在孫翊完成誓師,行將出發之際,涇縣突然傳來噩耗:麻、保二屯又又又反了!

這已經是麻、保二屯第三次叛亂了!直氣得孫翊暴跳如雷。

麻、保二屯,立寨于丹陽涇縣以西羣山之中,西與豫章郡接壤。漢末之際,麻、保二屯便割據於此,孫策在征戰丹陽時,曾與太史慈共討麻、保二賊,奈何山賊“戰則蜂至,敗則鳥竄”的特性,孫策雖勝而不能滅之。

去年孫權江夏大敗,麻、保二屯聞訊立叛,孫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討平之。

豈料時隔僅一年,麻、保二屯竟又反了!

麻、保二屯剛好攔在丹陽和豫章之間,孫翊要進軍豫章,必先拔除麻、保二屯這兩個攔路虎。

孫翊儘管視麻、保山賊爲烏合之衆,然而麻、保二屯各擁衆萬餘,據守山險,孫翊麾下僅有五千兵衆,很難獨力平定叛亂。

孫翊委實想不出對策,只好一邊快馬急告孫權,一邊領軍進駐涇縣,以防麻、保賊東進。

孫權是在前往丹徒的途中收到的消息,一時間驚怒交加,他此刻麾下有甲士萬人,當即分出四千人,命徐琨統之,急赴丹陽,與孫翊併力討伐麻、保賊。

孫權原計劃兩路發兵,救援豫章、廬陵,丹陽這邊生出變故,會稽那邊倒是風平浪靜,蓋因會稽南部都尉賀齊善政善教,威望素高,邦人夷越皆服其德。

賀齊出身會稽大族,伯父賀純,儒學有重名,官至侍中、江夏太守。父親賀輔,名望亞於賀純,亦官至永寧縣長。

賀齊和周瑜、呂範等人一樣,皆爲士大夫領兵。

去歲江東軍西征江夏,遭逢敗績,江東諸郡一時皆叛,尤以會稽爲禍最烈。

會稽南部賊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等五人,各率萬戶,起兵作亂,又有吳五、鄒臨各將六千戶應之。

賀齊自知孫權領兵在外,無暇救援,僅領五千郡兵,連戰連捷,悉平叛亂,共計斬首五千級,降俘數萬衆,得精兵萬人。

賀齊現如今麾下兵強馬壯,出兵萬人救援廬陵,對他來說並非難事,糧草纔是大問題。

會稽南部都尉府治下建安、漢興、南平諸縣,原本都是侯官的外鄉,直到孫策時期,才設立縣治,民戶稀少,耕地有限,兼且去年大亂,倉中儲糧不足以供應軍用,仍需會稽郡府接濟。

集結兵馬,籌備軍糧,少說也要一個月時間,而南部都尉府所在,距離廬陵郡城足有一千餘里,期間還要翻越天塹般的虎(武)夷山,非四五十日不可。

也就是說,孫輔起碼要堅守三個月,才能等到賀齊的援軍,也不知他能不能堅持這麼久……

(本章完)

第384章 招攬第161章 良法第1章 重生第296章 捷報第328章 許都第392章 落幕第227章 火攻第349章 璽書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23章 戰死第536章 邀請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11章 開戰第213章 女誡第474章 柤中第66章 徙邊第395章 悲涼第368章 江東第220章 拍擊第13章 張羨第311章 吐血第314章 賢妻第385章 夷陵第241章 蔣琬第118章 劉表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97章 喜事第507章 占卜第434章 伏擊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23章 赴宴第224章 潰敗第167章 收穫第501章 彭虎第156章 邀請第109章 難題第70章 攤牌第61章 鞭笞第156章 邀請第265章 再勝第439章 文聘第118章 劉表第259章 送禮第344章 中箭第78章 曬書第72章 偷長第371章 慰問第48章 取字第40章 悲歌第212章 寫信第479章 蒼梧第207章 合兵第260章第415章 龐統第48章 取字第307章 談判第450章 官學第497章 來投第216章 取名第316章 禁酒第194章 羌笛第320章 來投第86章 醉鄉居第297章 除孝第145章 離開第64章 擒獲第298章 歸來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82章 西進第451章 水鏡第399章 攻城(3)第293章 奇策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53章 道歉第231章 勸降第235章 軍市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35章 軍市第344章 中箭第42章 點評第467章 射策(中)第268章 填塹第1章 重生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77章 要求第272章 魏延第68章 俠客行第475章 妹夫第362章 臨衝第160章 搶權第506章 桃李第379章 屈服第275章 交趾第415章 龐統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94章 戰臨第433章 堅韌第383章 李嚴第116章 再見
第384章 招攬第161章 良法第1章 重生第296章 捷報第328章 許都第392章 落幕第227章 火攻第349章 璽書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23章 戰死第536章 邀請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11章 開戰第213章 女誡第474章 柤中第66章 徙邊第395章 悲涼第368章 江東第220章 拍擊第13章 張羨第311章 吐血第314章 賢妻第385章 夷陵第241章 蔣琬第118章 劉表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97章 喜事第507章 占卜第434章 伏擊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23章 赴宴第224章 潰敗第167章 收穫第501章 彭虎第156章 邀請第109章 難題第70章 攤牌第61章 鞭笞第156章 邀請第265章 再勝第439章 文聘第118章 劉表第259章 送禮第344章 中箭第78章 曬書第72章 偷長第371章 慰問第48章 取字第40章 悲歌第212章 寫信第479章 蒼梧第207章 合兵第260章第415章 龐統第48章 取字第307章 談判第450章 官學第497章 來投第216章 取名第316章 禁酒第194章 羌笛第320章 來投第86章 醉鄉居第297章 除孝第145章 離開第64章 擒獲第298章 歸來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82章 西進第451章 水鏡第399章 攻城(3)第293章 奇策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53章 道歉第231章 勸降第235章 軍市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35章 軍市第344章 中箭第42章 點評第467章 射策(中)第268章 填塹第1章 重生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77章 要求第272章 魏延第68章 俠客行第475章 妹夫第362章 臨衝第160章 搶權第506章 桃李第379章 屈服第275章 交趾第415章 龐統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494章 戰臨第433章 堅韌第383章 李嚴第116章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