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獻計

第431章 獻計

夷陵使者又說道:“揚武校尉(霍峻)聞鄧忠、鄧任等聚衆叛亂,立即親率部曲,入駐峽口,將叛賊堵於峽內,只是揚武校尉麾下兵不過千人,只能堅守關隘,而無法出擊敗敵。”

聽完夷陵使者的敘述,劉景眉頭皺起,後方發生叛亂,雖是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劉表入主荊州十餘載,期間爲政寬和,廣樹恩德,深得士民心。而他新定南郡諸縣,人心未附,之前大軍駐紮江陵,足以震懾不軌。然大軍一離開,宵小之徒頓失畏忌,鄧忠、鄧任自恃遠在西垂,兼有三峽天險,劉景一時鞭長莫及,便聚衆反叛。

若非江陵爆發大疫,徐庶又治理有方,十有八九也會生亂。

鄧忠、鄧任雖招集數千人作亂,但劉景對霍峻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相信他有能力擋住叛軍。

畢竟歷史上霍峻可是僅憑數百人,就抵擋了劉璋萬餘大軍一年之久,之後更是趁敵怠隙,主動出擊,大破敵衆,斬殺主將。

不過正像夷陵使者所言,霍峻兵少,守者有餘,攻者不足,劉景總不能寄望於霍峻“重演”歷史,先堅守一年,再打敗叛軍,因此派遣援兵勢在必行。

但現在的問題是,劉景這裡剛剛經歷一場大戰,士卒傷亡不小,他自己都急需補充兵力,哪有餘力分兵支援夷陵,爲今之計,只能從後方調派援兵了。

就在這時,諸葛亮主動開口,詢問起夷陵使者具體細節,江陵以西,皆是由他率軍攻下,如今秭歸失守,他自然分外關心。

使者將自己瞭解的情況一一道出,諸葛亮聽罷沉思片刻,心中有了主意,對劉景道:“將軍,現在叛軍兵進峽口,駐紮於大江北岸,將軍可讓武陵的單翁叔走陸路北上馳援霍仲邈。叛軍注意力皆放在東邊,必然想不到我等援軍自南而來,屆時單翁叔不管是繞襲敵後,抑或奔襲秭歸,叛軍都難逃敗亡。”

劉景不由聽得眼前一亮,諸葛亮這個建議確實頗爲可行。

武陵郡至夷陵的道路山多路險,極不好走,但這對單日磾及其麾下部衆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荊蠻從小生長在於山谷之間,最擅長的便是翻山越嶺,常人難行的山險,他們卻如履平地。

諸葛亮的建議固然可行,但也不是沒有隱憂,比如五溪蠻。

劉景對諸葛亮道:“單翁叔率軍北上,確實可解夷陵之急,只是單翁叔走後,五溪蠻會不會趁武陵空虛,起兵作亂?”

諸葛亮先是看了一眼劉宗,而後和劉景道:“去年劉武陵率軍西進,大破五溪蠻,斬俘萬人,此後我又領兵深入遠山窮谷,誅其餘孽,五溪蠻自此元氣大傷。料想短期內,五溪蠻應該沒有能力再度掀起大規模叛亂。”

劉宗亦頷首贊同。

劉景點點頭,不再糾結五溪蠻會不會叛,他現在兵力捉襟見肘,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先讓單日磾解決秭歸叛亂再說。

談完正事,諸葛亮對使者道:“我記得足下之前常隨霍仲邈左右,不知是否是霍氏子弟?”

使者聞言不禁有些意外,恭敬地回道:“沒想到軍師竟然還記得小人,小人霍布,乃平虜(霍篤)、揚武(霍峻)從弟。”

諸葛亮和劉景相視一眼,輕嘆道:“今日我軍與北軍大戰,雖取得大勝,但霍伯邈卻不幸戰死沙場,足下請節哀順變。”

霍布不由愣在原地,久久沒有反應過來,最終還是在衆目睽睽之下淚灑當場,垂着淚向劉景告退,前去收斂從兄霍篤屍首。

劉景心中一嘆,接着扭頭看向龐統,剛纔他說破宜城不難,劉景還沒來得及細問,就被夷陵使者的到來打斷了,“士元,你說說,有何良法攻克宜城?”

龐統相貌平平,卻氣質古樸,風度自然,如蒼松古柏,只見他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從容道:“將軍可知宜城的古名?”

劉景頷首道:“自然知道,宜城乃昔日楚之別都鄢城。”

包括劉景在內,帳中衆人皆不明就裡,唯有諸葛亮馬上洞悉了龐統的意圖,面上露出驚容。

龐統笑道:“將軍既然知道鄢城,那必然也知道鄢之戰……”

鄢之戰是鄢郢之戰的一部分,當年白起率軍伐楚,沿漢江東下,一路長驅直入,勢如破竹,直到進攻楚之別都鄢城,也就是如今的宜城時,遇到了楚軍的激烈抵抗,以白起用兵之能,秦人之勇,亦屢屢碰壁,久攻不下。

白起考慮到秦軍孤軍深入,難以久戰,於是利用夷水從楚國西山長谷流向東南的便利條件,在鄢城西方百里處築堤蓄水,然後開渠灌城,成功攻克鄢城。

劉景這時終於反應過來,挑眉道:“士元的意思,莫非是讓我效法白起,水灌宜城?”

“不可!”向朗大驚而起,狠狠瞪向好友龐統,白起水淹鄢城,造成的嚴重後果,史書上可是清清楚楚的記錄了下來:

“水從城西,灌城東,入注爲淵……百姓隨水流死於城東者,數十萬,城東皆臭……”

向朗本人就是宜城人,絕不能讓歷史上曾發生在宜城的慘劇再一次重演,他若不竭力阻止,怕是要被家鄉父老戳斷脊樑骨。

向朗衝劉景深深一拜,道:“大水一起,宜城數萬百姓,必將遭遇浩劫,死亡殆盡。將軍素有盪滌天下之心、復興漢室之志,建仁義之師而濟天下,實在不應做下這等有傷天和之事。”

李嚴一臉不以爲然,開口道:“欲成大事,豈能畏首畏尾?今劉備、張允聚兵數千,據守宜城,以關羽、張飛爲大將,我軍若強攻,要死多少人?”

“你……“向朗怒指李嚴。

龐統臉上笑容不改,對向朗道:“巨達何必如此急躁,等我把話說完不遲,我和將軍提起鄢之戰,並不意味着我要向將軍獻水淹之計。”

“哦?”向朗一臉狐疑,道:“那士元是何意?”

(本章完)

第13章 張羨第48章 取字第373章 盟約第502章 選將第65章 後續第180章 回鄉第524章 馬尾第53章 道歉第83章 預言第241章 蔣琬第75章 百石第35章 馬周第133章 鄧芝第48章 取字第394章 夜襲第508章 南昌第13章 張羨第70章 攤牌第429章 逆轉第85章 囚徒第81章 必須死第256章 說客第313章 隆中第509章 設計第518章 海昏第386章 面曹第319章 還禮第164章 動手第182章 慈幼第67章 掌權第500章 敗慈第134章 流淚第478章 黃鐘第151章 全殲第365章 劉備第478章 黃鐘第244章 生子第112章 擔憂第284章 澤國第314章 賢妻第230章 敗走第59章 嚴肅第49章 醫聖第539章 所求第482章 預言第254章 突圍第448章 下馬威第277章 急報第399章 攻城(3)第453章 攔路第428章 突圍第93章 墓祭第289章 倒戈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71章 慰問第176章 親耕第152章 改名第444章 東曹掾第394章 夜襲第211章 計劃第408章 試探第518章 海昏第187章 袍鎧第152章 改名第160章 搶權第191章 計議第274章 攻城(下)第147章 衡山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09章 設計第177章 施恩第168章 募兵第346章 青綬第369章 出使第82章 圍攻第35章 馬周第355章 立春第123章 赴宴第532章 用意第240章 說和第474章 柤中第237章 監九縣第398章 攻城(2)第297章 除孝第423章 戰死第342章 陷陣第307章 談判第48章 取字第518章 海昏第390章 責備第468章 射策(下)第342章 陷陣第372章 召見第544章 葛周第362章 臨衝第502章 選將第328章 許都第463章 三郡第122章 贈文第514章 後事
第13章 張羨第48章 取字第373章 盟約第502章 選將第65章 後續第180章 回鄉第524章 馬尾第53章 道歉第83章 預言第241章 蔣琬第75章 百石第35章 馬周第133章 鄧芝第48章 取字第394章 夜襲第508章 南昌第13章 張羨第70章 攤牌第429章 逆轉第85章 囚徒第81章 必須死第256章 說客第313章 隆中第509章 設計第518章 海昏第386章 面曹第319章 還禮第164章 動手第182章 慈幼第67章 掌權第500章 敗慈第134章 流淚第478章 黃鐘第151章 全殲第365章 劉備第478章 黃鐘第244章 生子第112章 擔憂第284章 澤國第314章 賢妻第230章 敗走第59章 嚴肅第49章 醫聖第539章 所求第482章 預言第254章 突圍第448章 下馬威第277章 急報第399章 攻城(3)第453章 攔路第428章 突圍第93章 墓祭第289章 倒戈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371章 慰問第176章 親耕第152章 改名第444章 東曹掾第394章 夜襲第211章 計劃第408章 試探第518章 海昏第187章 袍鎧第152章 改名第160章 搶權第191章 計議第274章 攻城(下)第147章 衡山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09章 設計第177章 施恩第168章 募兵第346章 青綬第369章 出使第82章 圍攻第35章 馬周第355章 立春第123章 赴宴第532章 用意第240章 說和第474章 柤中第237章 監九縣第398章 攻城(2)第297章 除孝第423章 戰死第342章 陷陣第307章 談判第48章 取字第518章 海昏第390章 責備第468章 射策(下)第342章 陷陣第372章 召見第544章 葛周第362章 臨衝第502章 選將第328章 許都第463章 三郡第122章 贈文第514章 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