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說服

第250章 說服

得知劉蟠身患重病,時日無多,劉景臉上流露出哀傷之色。

劉蟠不僅是他的族兄,更是提攜他進入仕途的人。

而且,這些年來,劉蟠一直在他和張羨的中間,充當緩衝,否則以他略顯自負的性格,絕不可能一直平安無事,劉蟠明裡暗裡,不知爲他擋下了多少麻煩。

劉蟠對他,有太多太多的恩惠,如今尚未有機會回報一二,卻接到了他命不久矣的消息,這讓劉景怎能不感到萬分悲痛。

所幸,劉蟠當初雖然拒絕了劉景離開臨湘的建議,卻將自己的子嗣送了出來。目前劉蟠的一兒一女,就生活在酃縣。其長子名叫劉舒,今年十三歲,性情溫善好學,頗有其父的風度。

劉景對劉蟠的所有虧欠,都會加倍還在劉舒的身上。當然了,劉景絕不會因爲劉蟠,而對劉舒採取放縱態度,正相反,他會無比嚴厲的對待劉舒。

這也是劉蟠的想法,他在信中把後事託付給劉景,特別提到,讓他不要過分寵愛劉舒,以一名族父對待族子的態度就夠了。

劉蟠也給兒子寫了一封信的信,就夾在劉景的信中,劉景將之收好,乘車回到劉氏居地,親自交到劉舒的手中。

劉舒早早脫離父親羽翼,是以年紀雖然不大,心志卻頗爲早熟,察言觀色下,發現劉景心情不豫,便隱約覺得事情不對,打開信箋一看,頓時潸然淚下。

不久,劉氏族人都知道了劉蟠身患重病,命不久矣的消息,人人大驚失色,心情沉痛,全都趕來劉舒的宅邸。

由於前些年老族長劉邕年邁多病,無法理事,族中一應事務都是由劉蟠負責,其爲人正直,處事公允,劉氏族人皆信而服之。

劉邕已經病故,劉蟠業已病重,其兩位兄長,多年前在北方爲官,如今卻生死不知,司空劉囂這一脈,算是徹底沒落了。

而原本被族人視作沒落的司徒劉壽一脈,則隨着劉景的不斷崛起,而再度變得煊赫起來,甚至整個龍丘劉氏都因他而受惠。

劉景在劉舒的家中,和族中長輩聊了一個多時辰才起身離去。

回到縣寺,劉景馬上給劉巴寫了一封信,並附帶上張羨的親筆書信及表舉,試探他以及零陵衆大吏的心意。

只要不是遭到強烈反對,劉景便準備近期率兵南下,入主零陵,向零陵士民宣告他的存在。能不能得到“實惠”暫且放到一邊,“名分”必須先定下來。

劉景不知張懌能夠抵抗劉表軍多久,所以他必須爭分奪秒,捨棄水路,讓人快馬加鞭奔赴泉陵送信。

三日後,劉景的信順利交到劉巴的手中,他匆匆一觀下,不由大吃一驚,張羨死了?張懌繼承長沙太守?劉景被表舉爲零陵太守?桓彝被表舉爲桂陽太守?每一件都堪稱是石破天驚的大事,這不是他一個人能夠決定的,當即召集郡府諸大吏共議。

十數人聞訊齊至主簿室,當書信從他們手中傳了一遍,房間之內,立時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接着,便有人忍不住掩面而泣,眼下能夠出現在這裡的人,大半都是張羨的故吏,得知故主死去,諸大吏不禁爲之垂淚。

劉巴身姿端挺,正坐於坐榻,神情肅穆而又冷靜,他並非張羨的故吏,他是因爲和劉表素有恩怨,才加入到張羨的陣營。

等待諸大吏哭的差不多了,劉巴纔開口問道:“逝者已矣,諸君不可沉湎悲痛,亂了心境。諸君當知,現在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酃縣長劉仲達被張長沙表舉爲零陵太守,諸位何意?”

諸大吏聞言面面而視,全都陷入沉默,無一人開口發表意見。

接受劉景,便代表着他們無論願不願意,都會被他拖入與劉表軍的戰爭,說心裡話,他們當然是一百個不願。

而今張羨已死,張懌毫無威望,亦無人心,劉表統一荊南,已然不可阻擋,臨湘陷落,目前來看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壓上身家性命,將自己綁上劉景的戰船。

劉表軍南下,如果他們舉郡而降,以劉表的作風,當不會遷怒於他們。再說,劉表在荊南毫無根基,只有依靠他們,才能安定地方。

然而衆人心裡想的明白,可是卻沒有一人敢明言反對。這種得罪人的事情,誰也不願做,更何況得罪的還是劉景。

要知道,劉景可不是一般人,他麾下擁有過萬的水步大軍,曾經大敗荊州水軍,若是被他知道有人壞其好事,從而心中懷恨,那人還有活命機會嗎?

劉巴皺着眉頭環顧室中衆人,又道:“諸君爲何不言?”

半晌,有人小心翼翼道:“綱紀,此事、此事……事關重大,我等還需從長計議。”

劉巴扶着鬍鬚,淡淡問道:“足下不同意?”

“沒有、沒有……”那人嚇得臉都白了,急忙搖頭否認道。“在下的意思是,此事不宜我們自己擅自決定,當召集郡吏於正堂,共同商議後再做決定。”

“這個議題好……”諸大吏連連頷首。

劉巴繼續追問道:“若是召開朝議,仍不能決定呢?”

“……”

劉巴言道:“張長沙,對諸君多有恩惠,劉仲達,則是仁義君子,其在酃縣任上,不僅治理有方,亦有保境安民之能,其若成爲零陵太守,實乃我零陵百姓之福,諸君何以推三阻四?”

有人小聲道:“劉君固然是一位明主,可是北軍勢大難擋,零陵弱郡寡民,如何能敵?”

劉巴道:“劉仲達在給我的信中,直言北軍南下之時,他絕不會將零陵百姓捲入戰火,屆時他將率領麾下水步大軍,在酃縣佈防,阻擊北軍。酃縣若是失陷於敵,我等可舉郡向北軍投降。”說到這裡,劉巴頓了一下,又道:“劉仲達素以仁義之名著稱於世,我相信他一定會言出必踐,斷然不會失信於人。”

諸大吏一時無言以對。

(本章完)

第157章 仁和第371章 慰問第82章 圍攻第181章 棄嬰第315章 甘寧第263章 水戰(下)第238章 求援第100章 大船第130章 親迎第318章 放歸第480章 買馬第181章 棄嬰第216章 取名第307章 談判第467章 射策(中)第243章 學官第414章 託孤第289章 倒戈第97章 目的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326章 相遇第446章 入城第515章 不忠第117章 清茶第238章 求援第140章 二年第262章 水戰(上)第453章 攔路第499章 縊殺第39章 自負第458章 斬羽第103章 營壘第212章 寫信第235章 軍市第430章 落幕第505章 周鳳第312章 心意第484章 丹陽第489章 太史慈第90章 朝會第261章第209章 攻城第239章 嚴法第218章 樓船第314章 賢妻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26章 拔箭第364章 使者第450章 官學第325章 泉陵第373章 盟約第344章 中箭第60章 跋扈第439章 文聘第125章 新野第468章 射策(下)第45章 弩第501章 彭虎第510章 計成第35章 馬周第258章第447章 高義第135章 歸來第345章 騎兵第426章 拔箭第371章 慰問第176章 親耕第131章 嫁妝第539章 所求第142章 計劃第417章 柤中第175章 授田第477章 要求第180章 回鄉第294章 輕鬆第346章 青綬第128章 甘寧第184章 七夕第101章 招撫第20章 南陽來客第317章 祭祖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25章 新野第454章 委蛇第65章 後續第482章 預言第262章 水戰(上)第70章 攤牌第178章 來接第529章 詔書第222章第404章 赴死第472章 失策第335章 十哲第507章 占卜第519章 抵達第131章 嫁妝第402章 噩夢第339章 出戰第260章
第157章 仁和第371章 慰問第82章 圍攻第181章 棄嬰第315章 甘寧第263章 水戰(下)第238章 求援第100章 大船第130章 親迎第318章 放歸第480章 買馬第181章 棄嬰第216章 取名第307章 談判第467章 射策(中)第243章 學官第414章 託孤第289章 倒戈第97章 目的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326章 相遇第446章 入城第515章 不忠第117章 清茶第238章 求援第140章 二年第262章 水戰(上)第453章 攔路第499章 縊殺第39章 自負第458章 斬羽第103章 營壘第212章 寫信第235章 軍市第430章 落幕第505章 周鳳第312章 心意第484章 丹陽第489章 太史慈第90章 朝會第261章第209章 攻城第239章 嚴法第218章 樓船第314章 賢妻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426章 拔箭第364章 使者第450章 官學第325章 泉陵第373章 盟約第344章 中箭第60章 跋扈第439章 文聘第125章 新野第468章 射策(下)第45章 弩第501章 彭虎第510章 計成第35章 馬周第258章第447章 高義第135章 歸來第345章 騎兵第426章 拔箭第371章 慰問第176章 親耕第131章 嫁妝第539章 所求第142章 計劃第417章 柤中第175章 授田第477章 要求第180章 回鄉第294章 輕鬆第346章 青綬第128章 甘寧第184章 七夕第101章 招撫第20章 南陽來客第317章 祭祖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25章 新野第454章 委蛇第65章 後續第482章 預言第262章 水戰(上)第70章 攤牌第178章 來接第529章 詔書第222章第404章 赴死第472章 失策第335章 十哲第507章 占卜第519章 抵達第131章 嫁妝第402章 噩夢第339章 出戰第2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