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填塹

第268章 填塹

區雄臉色鐵青的看着麾下部曲手舉木楯,負土推車,一批批的衝到酃縣護城河邊,又一批批的倒下。這就是降人的可悲之處,明明知道是送死的行爲,也只能硬着頭皮驅使部曲去做。

區勝手杵大戟,不滿地嘟囔道:“如填塹這等事,交給民夫就是,何必讓我等徒勞送死。”

區雄聽得眉頭一皺,惡狠狠瞪了他一眼,區雄妻弟宋麟更是嚇了一跳,急忙對區勝道:“伯陵慎言。這話萬一傳入他人之耳,姐夫亦會受到牽連。”

區勝心中猶不平道:“大丈夫征戰沙場,爲求功名,自當不惜此身,可像現在這樣死去,實在是窩囊!”

宋麟瞥了身旁的區雄一眼,道:“我等雖然歸順稍晚,但北方欲治荊南,必定需要我們……蒯長史不會對我等坐視不管……”

區勝冷哼一聲道:“希望如此吧。”

宋麟猜測的沒錯,降卒,乃至民壯、羸兵,在蒯越眼中,都是無足輕重的消耗品,只是若他們都死光了,護城河靠誰來填?因此蒯越自然不能眼睜睜看着城上的劉景軍肆意屠戮之。

蒯越令督軍從事鄧方、先登校尉馮習各督數千弓弩,直抵護城河畔,以壓制城上的劉景軍,儘量減少填塹士卒、民壯的傷亡。

劉景軍勝在佔據地利優勢,不管是城上的女牆,抑或樓櫓,乃至城門之上的重閣屋宇,都能夠爲將士提供足夠的保護。

而荊州軍勝在擁有數量優勢,郊外地勢開闊,絕非面積狹窄的城牆所能相比,荊州軍輕易便可排出由數以千計弓弩組成的方陣,在密度上壓制城上敵軍。

不過劉景雖說在投射數量上無法與荊州軍相比,可別忘了,劉景軍可是擁有大量的牀弩、投石機,二者都是遠程大殺器。

當荊州軍弓弩方陣排列嚴密的進抵城下,尚未發出一矢,他們的噩夢便來臨了……

酃縣南側城牆以內數十步,所有屋宇建築皆已被拆除,形成了一片空曠地帶,如今上面星羅棋佈的列着數十架投石機。

排在最後的是十人以下操作的小型投石機,越向前需要的人就越多,最前方更是出現多達上百人共同拉索的超大型投石機。

衆多身着短褐、胼手胝足的民夫列於投石機前端,眼睛一瞬不瞬的看着側方的持旗吏士,緊張得幾乎喘不過氣來,攥着投石機炮索的雙手全都沾滿了汗水。

“放……”

負責各自區域的持旗吏士,由前至後,依次揮舞手中旗幟。

“哐……哐……哐……”

不管是幾人操作的小型投石機,甚或百人操作的大型投石機,無不發出霹靂般的巨大響聲。

一枚枚大小不一的石彈,被投石機拋向天空,越過城頭、越過護城河,墜入荊州軍陣中。不過眨眼的工夫,就將荊州軍的方陣砸得千瘡百孔,慘叫聲不絕於耳。

其實劉景軍投入的投石機僅數十架而已,即使威力驚人,對荊州軍也不會造成太大傷害,至少遠不及弓弩造成的傷害。

關鍵在於,投石機這種武器就如同拍竿一般,根本不是人力能夠與之對抗的,投石機對荊州軍將士起到的震懾作用,是自身傷亡的十倍、百倍……

加上殺傷同樣驚人的牀弩,碰上就死、擦上就亡,荊州軍士卒無不駭得肝膽俱裂,手足俱涼,有些人一時慌亂下,顧不得軍法森嚴,轉身向着後方逃去。

“重新列陣……重新列陣……敢有後退者,斬!”鄧方帶着部曲在後面督戰,對於潰逃者,他先是以語言令其返回隊伍,若是對方對他的命令置若罔聞,他立刻便會將其當場處死。

馮習的做法與鄧方別無二致,兩人皆是善待士卒,能得衆心的人,但像這樣的危急時刻,他們會毫不猶豫對士卒舉起屠刀,所謂“慈不掌兵”,概莫如是。

只是兩人雖然暫時彈壓住了士卒的騷動,可這絕非長久之計,以血肉之軀對抗飛石車、牀弩這等大型戰具,無異於以卵擊石。最佳的應對方法,自然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可惜,荊州軍中並無製作飛石車的工藝,即使強行造出一些來,威力恐怕也不會很理想。

至於牀弩,之前水軍倒是俘獲了一些,但牀弩對製作工藝、乃至材料同樣有着極高的要求,旬月之內很難仿製成功。

鄧方、馮習爲了安撫士卒,唯有選擇拉開隊列,加大士卒之間的距離,以降低石彈、巨弩的威脅。如此一來,弓弩密度就不可避免降低了,這也沒辦法,兩人只能“兩害相較取其輕”。

雙方將士一在城上,一在城下,你來我往,喊殺震天。

隨着時間的逐漸推移,長約一里,寬達五丈的酃縣護城河,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填平。

作爲代價,護城河上密密麻麻浮滿了荊州軍士卒、民壯的屍體,河面幾乎爲之淤塞。而護城河外同樣屍橫遍野,死傷狼藉。

蒯越站在高聳足以俯瞰酃縣的雲車上,望着下方士卒、民夫傷亡慘重,哀鴻遍野的慘狀,不由心有慼慼焉。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不欲強攻”的想法。

酃縣城防本就固若金湯,又有戰具之利,強攻的代價實在太大了,除非已無計可施,萬不得已,不然蒯越絕不會選擇強攻。

日落前,蒯越派出勘探酃縣周圍地形的門客帶着幾名隨從歸來,兩人一番討論後,決定今夜就動手挖掘地道。

爲了矇蔽城中的劉景軍,蒯越又從後方調來一批士卒、民夫,徹夜背土填塹,掩敵耳目。

當然了,地道挖掘畢竟是一個大工程,動靜絕不會小,想要完全瞞過劉景軍也不現實,蒯越只求能夠多瞞對方几日,對方知道的越晚,對己方便越有利。

當日夜,荊州軍士卒、民壯繼續在城下熱火朝天的填塹,暗地裡則在他處暗鑿地道。劉景軍不知詳細,燃魚膏照明,映得城牆上下,亮如白晝。

(本章完)

第9章 躬耕養客第31章 蔡升第48章 取字第48章 取字第131章 嫁妝第277章 急報第173章 南下第325章 泉陵第413章 潘濬第491章 徐宗第245章 巡視第281章 面見第148章 警鼓第137章 洞房第119章 內憂第491章 徐宗第123章 赴宴第541章 有望第234章 耀功第5章 虎頭第467章 射策(中)第297章 除孝第444章 東曹掾第140章 二年第532章 用意第397章 攻城(1)第350章 歸來第386章 面曹第176章 親耕第143章 縣丞第119章 內憂第354章 屯田第344章 中箭第122章 贈文第541章 有望第539章 所求第403章 破城第189章 噩耗第312章 心意第2章 劉亮第345章 騎兵第326章 相遇第9章 躬耕養客第356章 請婚第179章 到來第154章 縣舍第198章 招降第379章 屈服第540章 國士第498章 城破第89章 桃板第100章 大船第539章 所求第280章 投靠第154章 縣舍第514章 後事第251章 入主第335章 十哲第481章 團圓第230章 敗走第207章 合兵第529章 詔書第378章 策反第508章 南昌第77章 赤驥第313章 隆中第181章 棄嬰第119章 內憂第283章 洪水第18章 劉蟠第290章 可惜第305章 內附第380章 津鄉第45章 弩第381章 江陵第372章 召見第483章 定議第403章 破城第120章 茂才第71章 洗手第238章 求援第412章 刺史第307章 談判第72章 偷長第66章 徙邊第322章 馬鞍第255章 後續第106章 調離第180章 回鄉第280章 投靠第461章 守節第316章 禁酒第135章 歸來第222章第134章 流淚第291章 召見第327章 西鄂第333章第377章 再孕第366章 歎服
第9章 躬耕養客第31章 蔡升第48章 取字第48章 取字第131章 嫁妝第277章 急報第173章 南下第325章 泉陵第413章 潘濬第491章 徐宗第245章 巡視第281章 面見第148章 警鼓第137章 洞房第119章 內憂第491章 徐宗第123章 赴宴第541章 有望第234章 耀功第5章 虎頭第467章 射策(中)第297章 除孝第444章 東曹掾第140章 二年第532章 用意第397章 攻城(1)第350章 歸來第386章 面曹第176章 親耕第143章 縣丞第119章 內憂第354章 屯田第344章 中箭第122章 贈文第541章 有望第539章 所求第403章 破城第189章 噩耗第312章 心意第2章 劉亮第345章 騎兵第326章 相遇第9章 躬耕養客第356章 請婚第179章 到來第154章 縣舍第198章 招降第379章 屈服第540章 國士第498章 城破第89章 桃板第100章 大船第539章 所求第280章 投靠第154章 縣舍第514章 後事第251章 入主第335章 十哲第481章 團圓第230章 敗走第207章 合兵第529章 詔書第378章 策反第508章 南昌第77章 赤驥第313章 隆中第181章 棄嬰第119章 內憂第283章 洪水第18章 劉蟠第290章 可惜第305章 內附第380章 津鄉第45章 弩第381章 江陵第372章 召見第483章 定議第403章 破城第120章 茂才第71章 洗手第238章 求援第412章 刺史第307章 談判第72章 偷長第66章 徙邊第322章 馬鞍第255章 後續第106章 調離第180章 回鄉第280章 投靠第461章 守節第316章 禁酒第135章 歸來第222章第134章 流淚第291章 召見第327章 西鄂第333章第377章 再孕第366章 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