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大雨

第400章 大雨

今年江陵的梅雨季來得稍有些晚,直到五月中旬,纔開始陸續下雨,且雨勢一直不大。然而進入六月,江陵的天彷彿塌了一般,暴雨傾盆而下,數日不止。

突如其來的大雨,迫使劉景軍不得不暫時停止攻城。不過正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無法可設,劉景倒也不至於怨天尤人,將士攻城多日,傷亡慘重,身心俱疲,趁機休養一番也好。

江陵守軍確實受惠於這場大雨,才得以有了喘息之機。

與劉景軍城頭血戰十餘日,傷亡固然驚人,但這還不是最讓蔡瑁擔心的。

最讓他擔心的是,南賊圍困江陵已有近三個月之久,持續的圍困,令城中疾疫滋生,初時僅在百姓間傳播,近來士衆亦紛紛染疫,泄下流腫,凋傷無數,如今城中堪戰之兵,僅剩五千人。

若非這場及時的大雨,恐怕不用十天半月,江陵便會失守。

蔡瑁現在只能祈禱這場雨,能夠下得久一些,最好一直下到襄陽的援兵趕來爲止。

…………

六月,交趾,龍編。

前年張津率軍北上謀取零、桂,不想偷雞不成蝕把米,泉陵一役,一敗塗地,萬餘大軍最後只逃回兩三千人,就連自己治下的鬱林郡,也被劉景搶奪走。

更要命的是,交州各地的夷僚、豪傑聽說他戰敗的消息,頓失敬畏之心,競相發起叛亂,交州一時間內外交困,風雨飄搖。

張津並非無能之人,他乃南陽名士,曾是大將軍何進及袁紹的幕賓,當初和劉表一樣,都是單身赴任,成爲一方諸侯,由此可知其心智手腕。

因此張津回到龍編後,立刻向士燮誠懇道歉,請後者助他安定人心,接着又派區景、錢博鎮壓叛亂的夷僚、豪傑,只花了數月時間,就重新穩固了統治。

之後張津對劉景任命的鬱林太守王彊視而不見,一心招撫夷越、流民,治軍理政。

張津表面上對北方不聞不問,其實心裡常有復仇之念,無奈劉景大勢已成,僅憑他一己之力,絕非對方敵手,唯有暫時蟄伏,以待時機。

劉景爲人野心勃勃,日後必定北上與劉表爭奪荊州,屆時他就有機會一雪前恥了。

五月時,有傳言劉景不久前聯合江東孫權,北上攻打劉表。

張津聞訊大喜,當即派遣親信前往北方查探事情真僞,六月初親信歸來,證實傳言爲真。

張津再按耐不住,急招士燮、區景等文武商討。

士燮今日休沐在家,大置酒會,宴請賓朋,受邀者一部分是交趾本地名流,另一部分則是避亂交州的北方名士,如許靖、袁徽、桓邵、鄧羲等。

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大名鼎鼎的月旦評創始者,以品評人物著稱於世,其名望雖不及從弟許邵許子將,亦有重名於天下。當年韓馥、劉岱、孔伷、張邈等關東諸侯,皆爲其所舉。

袁徽出身陳郡袁氏,陳郡袁氏盛隆不及汝南袁氏,但清譽卻過之,袁徽一如陳郡袁氏門風,謙恭仁謹,清虛豁達,乃清高之士。

桓邵出身沛國桓氏,是大儒桓榮之後,亦爲中國名士,他與曹操同鄉,卻看不起後者,多有謾辱之語,後曹操崛起,桓邵怕遭到報復,舉家逃亡交州。

鄧羲自不用多介紹,其乃劉景妻子鄧瑗的從父,曾出任劉表治中,因劉表不聽其建言,一氣之下遠走江東,後來與許靖等人結伴,浮涉滄海,南至交州。

士燮高冠博帶,氣度雍容,宴上頻頻舉杯邀飲,他今年已經六十六歲高齡,依然腰不彎,背不駝,體態健朗,能飲酒數鬥。

正當賓主酒酣耳熱之際,張津使者到來。

士燮停酒會,罷歌舞,靜靜聽使者講明來意,接着又詢問了幾句,便猜出了張津的心思。

士燮老家蒼梧郡,與荊南桂陽郡相鄰,對於劉景出兵的消息,他比張津知道得更早,之所以不向張津透露,就是怕他再興刀兵。可惜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唉!交州又要重起戰火了……”士燮心中一嘆,他們兄弟四人,割據四郡,雄霸交州,威尊無上,宛如皇帝一般,張津與劉景開戰,他們又豈能置身事外?這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士燮滿心憂煩,緩緩起身,對衆賓客道:“使君有急事相招,僕不得不往,今日未能盡興,改日僕再設宴向諸君賠罪……”

言訖,士燮別過賓朋,乘車前往州部。

士燮的車輿通體塗有赤漆,裝飾華麗異常,其出行,笳簫鼓吹,車騎滿道,道中蠻夷、百姓見士燮車駕,無不避讓,如此威勢,就連交州牧張津也比不上。

士燮是最晚抵達的人,此時州部堂中已經聚滿了交州文武。

“士府君……”堂中衆人,見士燮到來,無不起身行禮。

士燮爲人賢厚,謙虛下士,一一還禮。

不久,頭戴絳帕,身着紗袍的張津從後舍轉出,直接開門見山道:“孤前年奉詔命以收零、桂,劉景小兒不僅抗拒王命,更舉兵來攻,孤爲其所敗,鬱林郡也被劉景小兒乘機強佔。孤威嚴掃地,幾淪爲州中笑柄。”

說到這,張津目光掃過堂下衆人,道:“近日孤收到確切消息,劉景小兒傾巢而出,跨江北上與劉表爭利,如此良機,萬不可錯過,孤當親率三軍,收復鬱林失地,再取零、桂二郡。”

堂中文武,一時盡默。文臣不願打仗,而武臣,則是徹底被劉景軍殺怕了。

士燮見堂中衆人皆緘口不言,只好親自起身勸道:“使君,前歲大敗,使得將士凋敝,國中多叛,幾至傾覆,如今雖稍有恢復,但郡縣依舊虛弱,不堪驅使。零、桂外郡,鬱林窮鄙,實在不值得使君大動干戈。”

張津面露不豫,大手一揮,道:“先不說零、桂,孤身爲交州之主,若是連一個鬱林郡也號令不得,還有何威信號令國中?士君不必再勸,孤意已決!”

(本章完)

第119章 內憂第517章 古樟第186章 八月第223章 習珍第192章 開戰第28章 暢談第408章 試探第352章 尊卑第478章 黃鐘第152章 改名第253章 戰死第485章 誓師第89章 桃板第438章 勸降第359章 八月第103章 營壘第253章 戰死第169章 奔襲第466章 射策(上)第176章 親耕第182章 慈幼第17章 杜襲第482章 預言第6章 葛生第263章 水戰(下)第244章 生子第71章 洗手第272章 魏延第14章 市井第37章 邀請第286章 軍令第320章 來投第75章 百石第315章 甘寧第350章 歸來第37章 邀請第494章 戰臨第273章 攻城(上)第383章 李嚴第257章 爭執第156章 邀請第281章 面見第103章 營壘第452章 自白第76章 新左史第194章 羌笛第17章 杜襲第277章 急報第84章 魚梁洲第333章第173章 南下第89章 桃板第150章 開戰第486章 主力第107章 轟動第355章 立春第130章 親迎第299章 兵臨第208章 斬殺第454章 委蛇第129章 雙戟第5章 虎頭第542章 出兵第330章 封拜第163章 解土第286章 軍令第185章 許願第175章 授田第159章 退讓第72章 偷長第247章 病逝第67章 掌權第174章 滅族第544章 葛周第495章 鐵樓第173章 南下第322章 馬鞍第332章 徐庶第509章 設計第279章 連雨第3章 後母第268章 填塹第280章 投靠第217章 牀弩第477章 要求第132章 同席第441章 大罵第297章 除孝第416章 暢談第496章 鐵壁第348章 南下第43章 荊蠻第495章 鐵樓第278章 射中第272章 魏延第233章 圊溷第474章 柤中第414章 託孤第367章 跛馬第136章 婚宴
第119章 內憂第517章 古樟第186章 八月第223章 習珍第192章 開戰第28章 暢談第408章 試探第352章 尊卑第478章 黃鐘第152章 改名第253章 戰死第485章 誓師第89章 桃板第438章 勸降第359章 八月第103章 營壘第253章 戰死第169章 奔襲第466章 射策(上)第176章 親耕第182章 慈幼第17章 杜襲第482章 預言第6章 葛生第263章 水戰(下)第244章 生子第71章 洗手第272章 魏延第14章 市井第37章 邀請第286章 軍令第320章 來投第75章 百石第315章 甘寧第350章 歸來第37章 邀請第494章 戰臨第273章 攻城(上)第383章 李嚴第257章 爭執第156章 邀請第281章 面見第103章 營壘第452章 自白第76章 新左史第194章 羌笛第17章 杜襲第277章 急報第84章 魚梁洲第333章第173章 南下第89章 桃板第150章 開戰第486章 主力第107章 轟動第355章 立春第130章 親迎第299章 兵臨第208章 斬殺第454章 委蛇第129章 雙戟第5章 虎頭第542章 出兵第330章 封拜第163章 解土第286章 軍令第185章 許願第175章 授田第159章 退讓第72章 偷長第247章 病逝第67章 掌權第174章 滅族第544章 葛周第495章 鐵樓第173章 南下第322章 馬鞍第332章 徐庶第509章 設計第279章 連雨第3章 後母第268章 填塹第280章 投靠第217章 牀弩第477章 要求第132章 同席第441章 大罵第297章 除孝第416章 暢談第496章 鐵壁第348章 南下第43章 荊蠻第495章 鐵樓第278章 射中第272章 魏延第233章 圊溷第474章 柤中第414章 託孤第367章 跛馬第136章 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