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計劃

第211章 計劃

韓廣身着戎裝,腳蹬革履,身下是一匹身軀健壯,四肢修長,鬃毛飄逸的潔白駿馬。

《淮南子》有云:“將軍不敢騎白馬,亡人不敢夜揭燭。”意思是不要過於引人注目,否則很容易成爲衆矢之的。

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北方胡夷健者常乘白馬,以彰顯勇敢。

這個風俗後來也慢慢在漢人中流行開來,比如大名鼎鼎的白馬公孫瓚,他不僅自己常乘白馬,麾下更聚集數千健騎,多乘白馬,號爲“白馬義從”,北地胡夷皆畏其威,互相轉告“當避白馬。”

縱橫於河東、弘農一帶的黑山賊帥張晟,因爲人勇健,總是騎一匹白馬,被人呼爲“張白騎”,真名反而少有人知道。

韓廣出身邊陲,沾染胡風,勇冠(楊)定軍,亦喜乘白馬。如今他的坐騎,乃是劉景所贈。

自從去年八月,被劉景解救出耒陽鐵官,在經過三個月的精心調養後,他的身體已大體恢復正常。劉景正值用人之際,便授予其六百步卒,加上原本一百八十餘名舊部,組成一營人馬。

南北人同營歷來都是一件犯忌諱的事,過去蔡升被任命爲別部司馬時,劉景便有意招募一些北方流民,後被其族兄劉修以“南北人難以共處”爲由勸阻。

然而韓廣卻完全沒有此等困擾,劉景撥給他的士卒,都是一羣殘兵敗將,以他的手腕及勇武,身邊還有一羣親信部曲,要壓服這些士卒簡直是輕而易舉。

韓廣橫穿半個酃縣,抵達縣寺門前,身手利落的跳下馬背。

頭戴黑幘,身着短衣的門卒神色顯得有些緊張,小心翼翼接過繮繩。韓廣身長八尺,形貌威武,又是被世人妖魔化的涼州人,門卒心中豈能不懷畏懼?

韓廣性格疏曠,不意小行,將馬交給門卒後,擡腿邁進縣寺,才繞過罘罳,便看到蔡升、馬周、王彊三人聚在一起閒聊。

三人不僅手握重兵,而且早在臨湘市井時,就開始追隨劉景,乃是後者絕對的心腹親信,韓廣不敢怠慢,先與三人見禮。

三人中,韓廣與馬周認識最早,其次蔡升、最後是王彊,這也是雙方關係的排列順序。

蔡升、馬周和他一樣,皆爲遊俠出身,性格爽朗,重情重義,很和韓廣的心意。至於王彊,韓廣認爲他性格過於陰鷙,滿腹心機,從心底排斥這種人。

蔡升、馬周、王彊當即停下話語,和韓廣見禮,後者曾官至建武將軍,而且勇略超羣,見識不凡,三人對他都頗爲尊重。

蔡升笑道:“韓兄建營不過才兩個月時間,便訓營兵如臂使指,莫不順從。這樣的事,我等只能是自愧不如啊。”

韓廣搖頭道:“劉君授予我的士卒多是長沙兵,更勿提還有追隨我多年的部曲,我已經戎馬十載,自能做到令行禁止。”

蔡升羨慕道:“最令我羨慕的,是劉君授予韓兄五十匹戰馬。”

別看劉景麾下近萬人,但馬只有四百匹,大多數都是體格短小的南中矮馬,可用於乘騎作戰的戰馬,只有一百三四十匹。

其中劉宗三十餘匹,馬週三十餘匹,諸將又分得二十匹,剩下五十匹,蔡升不知眼饞多久了,最後劉景還是全交給了韓廣。

蔡升雖有些遺憾,卻也沒什麼意見,就以騎術而論,荊南人就算是苦練十年,恐怕也比不上涼州人。將戰馬交給善於騎射的涼州人,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韓廣含笑不語,這是眼下最明智的選擇。

四人邊走邊聊,一路來到縣寺正堂側方的便坐,此時劉宗、劉修、劉亮等人早已提前到達。

他們到來後,人就差不多齊了。

劉景頭戴黑漆高冠,身穿黑色長袍,雙手攏於袖中,肅容坐在主位,背脊挺直,目光明亮。

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句話顯然並不適用於十九歲就成爲百里侯的劉景,不過鬍鬚在漢代可是大丈夫的標誌之一,所以從去年弱冠開始,劉景便有意留起短髭,即上脣鬍鬚,這讓他整個人看上去成熟不少。

劉宗、蔡升二人,分別坐在劉景的左右下首,劉宗身後,則坐着胞弟劉承、親信陳進、黃武。劉修、劉亮緊臨劉宗而坐。

而蔡升這邊,馬周、王彊、韓廣幾人依次排列而坐。

加上侍立於身後的於徵,以及端坐於身旁的嚴肅,室中總計十三人,這就是劉景勢力的核心層,只有駐紮在衡山鄉的劉祝,因爲肩負重任,沒有出席。

劉景目光掃過劉宗、劉承、劉修、劉亮,一時間不免感慨萬千,目前他手下領兵大將,龍丘劉氏族人可謂佔據了半壁江山。由此亦不難看出,背後有一個強盛的家族,幫助是何其之大。

劉景緩緩開口道:“這些日以來,文繡不斷傳回消息,稱蔡瑁有意率領荊州水軍南下,攻打酃縣及零陵、桂陽二郡。”

堂下衆人並未意外,這件事他們之前或多有少都有聽說。

劉景繼續說道:“經過文繡多番打探,基本可以確定消息屬實,且時間就在二月份。也就是說,最快半個月蔡瑁就會出兵。”

蔡瑁的荊州水軍樓船、艨艟、鬥艦皆以百計,戰士上萬,放眼整個天下,幾乎找不到比它更加強盛的水軍了。

劉宗作爲劉景的水軍主帥,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身上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縱使己方擁有拍竿這等水戰利器,亦難言勝利。

見劉景的視線投來,劉宗開口說道:“我方兵船幾經擴充,現有艨艟三十二艘、鬥艦四十五艘,另有大小舸船百餘艘,棹卒近五千人。”

劉景麾下的水軍固然發展迅猛,可終究底蘊太淺,別說和蔡瑁的荊州水軍相比,就連昔日張羨的長沙水軍,也是多有不及。

更何況,劉景的水軍以前僅有八艘鬥艦,數十艘大小舸船,發展到如今這個規模,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戰鬥力可想而知。

事實上劉宗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其捏合成一個整體,已經十分不易了,劉景無法奢求更多。

劉宗又道:“我方水軍之中,原長沙水軍兵船超過半數,餘者則是缺乏水戰經驗的新人,想要靠他們對抗荊州水軍,即便有拍竿利器,仍然勝算不大。”

劉景點點頭,他當然不會驅使麾下外強中乾的水軍,與船器精良的荊州水軍硬碰硬,這是最愚蠢的做法,毫無勝算可言。

劉景說道:“荊州水軍實力強大,僅靠水軍,絕非敵手。”

劉宗提議道:“以我之見,我們可背靠酃縣,在湘水沿岸一帶佈防,屆時合水步之軍,對抗荊州水軍。”

劉修頷首道:“伯嗣此意甚好。先以步卒挫其鋒芒,然後等到其久戰疲憊之際,再以水軍擊其虛弱,必可一戰擊走敵人。”

嚴肅忍不住皺眉道:“若是任由荊州水軍長驅直入,兵臨城下,恐怕會引起縣中混亂。”

劉宗面有不豫之色,剛要開口反駁,劉景先一步出言道:“伯穆的擔憂不無道理。而且,我們實力本就不如對方,如果選擇固守待敵,就只能與對方正面作戰,就算最後我們能夠打退敵人,自身也會受到極大損失。”

劉宗臉色稍霽,劉景這麼說,肯定是另有打算,隨即問道:“不知仲達你有什麼計劃。”

劉景讓於徵將一幅數尺長寬的長沙郡地形城邑圖掛到牆上,此圖比例大約爲一寸折十里,上面清晰地羅列着長沙郡所有的山川河流,以及城郭、諸鄉。

河流骨架、流向、彎曲等,及山脈坐落、輪廓、範圍等,城郭位置、規模、形制等,皆十分精準,乃是經過細緻測量、計算而繪製的地圖。

在當今這個時代,精確到如此程度的地圖,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兩漢數百年來,製圖匠人一代又一代前仆後繼的結果。

劉景站在地圖側方,手指向酃縣和衡山鄉之間,一段彎彎曲曲的湘水,對圍聚過來的衆人說道:“長沙俗歌雲:‘帆隨湘轉,望衡九面。’大家都走過衡山那一段的湘水,想必對其蜿蜒曲折,都還記憶猶新吧?”

衆人下意識點頭,反應快的,已經知道了劉景的打算。

劉景以手點了點地圖上一處“M”字型水域,直言道:“我有意在此設伏。荊州水軍擁有戰艦數百艘,我雖然沒有親眼所見,卻也能猜到戰艦佈滿江面,首尾相連,連檣如雲的場面。荊州水軍兵船甚衆,經過此處,將會被地形斷爲數截。”

劉景扭頭對劉宗道:“屆時,從兄率領水軍,堵其前軍而擊之,便可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我等又有拍竿利器,出其不意,拍其大艦,必能擊敗對方。”

劉宗雙眼登時一亮,荊州水軍的強大毋庸置疑,他心中連一分把握都沒有,可如果僅僅只是其前軍,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劉景的手指接着往上挪了挪,繼續說道:“而今正處於湘水的枯水期,此水段寬不過百餘丈,我將親率步卒,在湘水兩岸設伏,以矢石攻其中軍。”

(本章完)

第92章 先賢第294章 輕鬆第277章 急報第110章 主簿第34章 志向第38章 諸葛玄第291章 召見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67章 射策(中)第393章 破城第432章 獻計 (2)第257章 爭執第190章 三窟第141章 酃縣第100章 大船第470章 策論第365章 劉備第458章 斬羽第247章 病逝第153章 龔氏第35章 馬周第23章 赴任第366章 歎服第445章 薦才第48章 取字第502章 選將第177章 施恩第401章 城塌第188章 三年第331章 倚仗第438章 勸降第486章 主力第53章 道歉第260章第434章 伏擊第315章 甘寧第479章 蒼梧第471章 官爵第458章 斬羽第197章 喜事第514章 後事第353章第475章 妹夫第276章 張津第461章 守節第291章 召見第352章 尊卑第446章 入城第277章 急報第507章 占卜第199章 撤離第291章 召見第128章 甘寧第7章 劍術書法第512章 伏兵第326章 相遇第465章 出使第50章 寶珠第509章 設計第306章 遣使第113章 啓程第153章 龔氏第120章 茂才第407章 烽火第83章 預言第82章 圍攻第367章 跛馬第234章 耀功第23章 赴任第127章 襦鎧第311章 吐血第246章 名字第395章 悲涼第105章 八陣第537章 茂才第411章 不義第512章 伏兵第513章 斬當第340章 部督第154章 縣舍第169章 奔襲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34章 伏擊第178章 來接第335章 十哲第8章 腫足第242章 三爵第539章 所求第447章 高義第180章 回鄉第488章 柴桑第165章 猛將第284章 澤國第433章 堅韌第13章 張羨第465章 出使第129章 雙戟第172章 出兵第170章 斬首第193章 耒陽
第92章 先賢第294章 輕鬆第277章 急報第110章 主簿第34章 志向第38章 諸葛玄第291章 召見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467章 射策(中)第393章 破城第432章 獻計 (2)第257章 爭執第190章 三窟第141章 酃縣第100章 大船第470章 策論第365章 劉備第458章 斬羽第247章 病逝第153章 龔氏第35章 馬周第23章 赴任第366章 歎服第445章 薦才第48章 取字第502章 選將第177章 施恩第401章 城塌第188章 三年第331章 倚仗第438章 勸降第486章 主力第53章 道歉第260章第434章 伏擊第315章 甘寧第479章 蒼梧第471章 官爵第458章 斬羽第197章 喜事第514章 後事第353章第475章 妹夫第276章 張津第461章 守節第291章 召見第352章 尊卑第446章 入城第277章 急報第507章 占卜第199章 撤離第291章 召見第128章 甘寧第7章 劍術書法第512章 伏兵第326章 相遇第465章 出使第50章 寶珠第509章 設計第306章 遣使第113章 啓程第153章 龔氏第120章 茂才第407章 烽火第83章 預言第82章 圍攻第367章 跛馬第234章 耀功第23章 赴任第127章 襦鎧第311章 吐血第246章 名字第395章 悲涼第105章 八陣第537章 茂才第411章 不義第512章 伏兵第513章 斬當第340章 部督第154章 縣舍第169章 奔襲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34章 伏擊第178章 來接第335章 十哲第8章 腫足第242章 三爵第539章 所求第447章 高義第180章 回鄉第488章 柴桑第165章 猛將第284章 澤國第433章 堅韌第13章 張羨第465章 出使第129章 雙戟第172章 出兵第170章 斬首第193章 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