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你什麼意思,你真的不打算救多爾袞了麼?!”
阿濟格跟多鐸聞言也是坐不住了,雖然他們平時看多爾袞這小子也有些不爽,但畢竟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總不能眼睜睜看着他去死。
皇太極的話太過驚世駭俗,就連一直支持他的濟爾哈朗、碩託等都用異樣的目光看向他。
面對衆人的質疑、莽古爾泰的頂撞,他卻忍住了脾氣,耐心地解釋道:“我說要繞道入關大明,正是爲了營救十四弟。你們想一想,如今十四弟還在遼南麼,恐怕早就被裝船、押解大明京師了吧?!
如今大明皇帝拒絕與我們和談,甚至拒絕與我們交談,我們倘若沒有足夠的籌碼,如何逼迫朱明小皇帝回心轉意?
就算我們奪回了遼南,多爾袞也搶不回來了。多爾袞也是我的弟弟,我向來信重他,讓他執掌鑲白旗,他被俘,本汗難道不痛心嗎?”
“哼,說得好聽,誰知道你是不是故意設計陷害他!多爾袞兵敗被俘,還是因爲你,若不是你派他去打那甚麼旅順,哪裡會發生這種事情!”阿敏譏諷道,雖然他其實不在乎多爾袞這小子的死活,但能夠讓皇太極不爽,他就很爽。
皇太極深吸一口氣,說這確實是他考慮不周。他以爲他們大舉進攻遼西,袁可立作爲經略,必定在遼西坐鎮。有他們在遼西施加壓力,明廷的所有精力都在遼西,毛文龍的東江鎮就得不到支援,他可以趁機拔除遼南的這些釘子,壓縮毛文龍的生存空間,將毛文龍這討厭鬼摁死。
先拿下旅順,再揮師南下朝鮮,進攻皮島。旅順港失手以後,明廷的補給難以送到皮島,到時候他們只需要圍困皮島,就可以把毛文龍活活餓死,而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去強攻皮島。
滅東江鎮,奪取朝鮮國,劫掠察哈爾部,收服科爾沁,這就是他今年南征的計劃。他跑來遼西,本來就沒打算打下遼西,他們這一路就是來溜一圈的,如果可以圍點打援最好,不行他們也不吃虧。
按照他的想法,只要自己在遼西,那就已經成功了,大明的軍力會被他拖住,另外兩路就不會受到明廷的掣肘了,但是他算漏了大明水師,沒想到大明水師那麼快就恢復了。
“大汗,你的意思是要兵臨北京城,逼迫明帝放回十四弟?!可難道察哈爾部的教訓你都忘了嗎?我們千里迢迢繞道去入關,到時候被明軍堵在關內回不來了怎麼辦?!
要救十四弟,我們可以想其他的辦法,用金銀贖買也好,或者我們攻遼南,把袁可立那廝給抓住,屆時必定可以換回十四弟。入關還是太兇險了,我不同意!”代善說道。
“抓住袁可立有可能嗎,他在茫茫大海上,我們飛過去找他麼,還是騎着馬泅水去尋?收復遼南容易,然後呢?!袁可立突襲遼南可一就可再,我們就一直耗在這裡了嗎?
我們之所以搶佔遼南,是因爲遼南有糧食。如果我們雙方在遼南連年征戰,明軍尚且可以水師運糧獲得補給,我們怎麼辦?!當初父汗都放棄了遼南,我們又能如何作爲?”皇太極反問道。
代善眉頭擰起,他支持皇太極做大汗,就是不想去想這些事情,這些事情他也想不明白。他是大貝勒,他要是有意,早就做大汗了。可是就算想不明白,他也不想跟着皇太極去送死。他是想救多爾袞,但還沒有到可以奮不顧身的地步。
“遼西這邊你們也都清楚,想要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我們一直待在遼東也活不下去了,朝鮮人跟蒙古人的糧食是有限的。入關確實兇險,但也並非毫無勝算。
你們說察哈爾部被堵住,但他們最終不還是逃出來了麼?就連察哈爾部都能逃回,我們又有何不可?我們的兵比察哈爾多,將比察哈爾部勇猛。他們被堵住是因爲他們託大,在攻破關口之後沒有派人扼守關口,我們只需要把守出口,大明能奈我何?
我帶兵到山海關下,處於兩城之間、方寸之地,他們尚且不敢出戰。我們入關之後,天高地闊任我縱橫,大明又能奈我何?!
遼東苦寒,大明京畿可是富庶之地,如此富庶之地等待我們去劫掠,你們難道就不動心麼?!蒙古諸部與明素有嫌隙,今已與我結盟,許以嚮導;且明廷貪腐成風,邊軍廢弛,長城各口未必嚴防。
我軍精銳,速戰速決,必能出奇制勝。若困於遼東,明廷得以喘息,袁可立必加固防線,他日更難進取。此次出征,不僅爲劫掠,更在動搖明廷根本。”“阿濟格、多鐸,你們難道不想救多爾袞麼?想的話,就隨我入關。”皇太極說道。
而後他看向阿敏說道:“隨我入關,我將朝鮮漢城分給你。”
他又對代善說:“大哥,當初父汗起兵曾心生猶豫,是大哥你力勸父汗,纔有了我們諸申今日遼東之基業。怎麼到如今,大哥卻如此膽怯了?是年紀大了,英雄之氣散盡,變得怯懦了麼?”
“黃臺吉,你不要以爲我不懂激將法,容我再想想。”代善沒好氣地說道。
皇太極繼續警告道:“諸位想一想,我大金是如何建立的?若是屢戰屢敗,恐怕不勞明人來攻,我等就自行潰散了。爾等覺得我這個大汗當得不好,可是捫心自問,你們有更好的辦法嗎?如果你們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那麼就得聽我的。”
“別想了,按照咱們的傳統,諸貝勒舉手表決吧。”莽古爾泰不耐煩地說道,“我同意伐明,他孃的,這幾年太憋屈了,我要殺明狗!!!”
“嗯?!”皇太極驚訝地看向莽古爾泰。他沒想到最先支持他的會是莽古爾泰這個刺頭,他感激地看向自己的這個五哥,莽古爾泰偏過頭去,不想理皇太極。
“科爾沁未必可靠,若中途背盟,我軍將腹背受敵;且長城沿線關隘衆多,明軍雖弱,仍可據險防守,我軍深入後糧道易被切斷。
我軍連戰失利,元氣未復,若此次出征無功,恐動搖軍心。老汗在世時,用兵以穩爲主,未嘗如此孤軍深入,此非萬全之策。大汗,我不同意此策。”濟爾哈朗開口道。
皇太極面色一黑,最反對他的支持他,最支持他的反而反對他。
代善看了看莽古爾泰,又看了看皇太極,嘆了口氣,舉手道:“同意。”
四大貝勒三個同意,結局基本算是定了,阿敏無奈舉手,每次都是如此,他真的受夠了。阿敏沒好氣地說道:“大汗,你記住你的承諾。”
皇太極點點頭,舉三指發誓道:“待入關歸來,無論結果如何,本汗將朝鮮漢城和京畿地區分封與你。”
氣氛都烘托到這裡了,其他幾個和碩貝勒年紀小,沒什麼話語權,自己的旗都掌握不牢靠,既然幾個哥哥都說要去了,那他們就去唄。
雖然在袁可立、毛文龍這裡吃癟,但以他們跟明軍交戰的經驗來看,像是東江軍這種普遍跟他們有血海深仇、窮兇窮兇的軍隊是少見的,大部分大明軍隊不堪一擊,所以皇太極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畫的餅還是有機會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