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自延綏出發,沿長城一路向東北進發,日行百里,第十天抵達偏關。
此時他可以沿着內長城一路行至雁門關,再出關,如果是這樣,他可以快速抵達自己的家鄉;或者,他可以從偏關出,直接抵達淪陷區,與敵軍交戰;又或者,沿着外長城抵達大同鎮。
詢問偏關守將,孫傳庭得知:偏關從始至終都沒有見到過北虜的蹤跡,大同已經解圍,派出去支援大同鎮的騎兵無功而返。
前幾日北虜還在雁門關下,現在已經退去了,北虜要麼已經北返,要麼就是去了宣府,打算進攻居庸關,進而威脅京師。
原本偏關守將是不打算給孫傳庭補給的,然後杜弘域瞞着孫傳庭找到偏關總兵,悄摸說道:“咱們這位巡撫大人可是有兩個女兒送入了宮中,盡皆爲陛下寵妃,如今聽聞更是已身懷龍子,你可確定不再考慮考慮麼?!”
偏關總兵額頭冒汗,連忙送上糧食補給,將延綏的三千騎禮送出關。
孫傳庭等人出關以後,沿着內長城一路向東,雖然還是沒有遇到北虜,但一路上卻收攏了數千潰兵和難民。
他的隊伍路過武寧、雁門,一直回到了家鄉代州振武衛。萬幸代州古城堅固,雖然遭遇了北虜的猛攻,卻沒有淪陷。
代州城牆血跡斑斑,孫傳庭等人的到來反倒是嚇了守城官兵一跳。確認身份後,孫傳庭得以率領三千騎兵在代州城下紮營,一千多裡的長途行軍,即便他們是騎兵,也需要稍作休整。
孫傳庭在鎮武衛的名氣很大,軍戶出身又考了個文進士,現在又當上了巡撫高官,整個鎮武衛的人都以他爲榮。
他的歸來受到了家鄉人的熱烈歡迎,孫傳庭回家,與夫人相見,見到家裡人安然無恙,他這一路上懸着的心才終於放下了。
孫傳庭將攜帶的難民收入代州城內安置,代州知州不情不願地收下難民,免不了埋怨:“孫伯雅,若不是看在你面上,我豈肯收容這幫難民!你又非不知,我代州素來不富,何處得來錢糧賑濟災民?!”
孫傳庭連連稱是,說道:“皆我三晉同鄉,見其遭難,我等安能坐視不理?況且亦無需長久豢養,與彼等飯食之際,便可使做工修繕城池。待驅退北虜,其家鄉安寧之後,再遣返原籍便了。”
兩日後,孫傳庭帶走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還從鎮武衛順走了幾百青壯,而後繼續北上。
離開代州城還不到一個時辰,就有斥候匆匆來報:“大人,前方發現了北虜的精銳鐵騎,不下萬人!!!”
宣府鎮距離北京僅僅三百里,驛騎飛遞,一晝夜可以做到軍情往返。
林丹汗雖然在政治和戰略方面是個白癡,但在軍事方面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畢竟他內鬥是鬥贏了的,如果不是建奴插手,他未必不能一統草原。他率領大軍異行宣府的行爲,確實給大明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由於距離近,朱由檢沒有再選派新的宣大總督,直接讓朱燮元坐鎮兵部負責調兵遣將,至於具體的戰役指揮,就交給戰場上的總兵,微操是萬萬要不得的。
宣府的消息可以暢通無阻地傳遞到京師,朝廷方面瞭解到的消息是:宣府騎兵支援大同,還未抵達便遇上了北虜的精銳騎兵,雙方廝殺一番互有勝負,因爲害怕被敵軍包圍,宣府騎兵只能撤回。二月二十五日,北虜五千騎抵達宣化府城下,驅使百姓攻城,總兵侯世祿率軍出城迎戰,搶回百姓一千餘,折損戰兵五百。然而更多的百姓卻是死在了雙方的箭羽和槍炮之下,宣化城下屍積如山,血流漂櫓,儼然化作人間煉獄。
三月三日,林丹汗率領大軍與北虜先鋒匯合,將各地劫掠的部衆全部聚集到宣府,蝟集了四萬大軍包圍了宣化城。
不過宣化城的情況比大同要好上許多:一個是距離京師近,比較受到重視;還有宣大總督王象幹長期駐守宣府,潛心經營,所以宣化城暫時沒有淪陷的危險。
但是宣府鎮的轄區範圍很大,宣化城被圍困之後,北虜又打算復刻在大同的舉動,包圍主城池,然後劫掠周邊。
如果說大同的那一次是因爲事發突然,朝廷應對不及時,那麼宣府這裡要是再被林丹汗如此禍害,那朝廷的威嚴就要敗光了!
宣府鎮巡撫焦源清彈劾宣府總兵侯世祿畏戰不出。
林丹汗此時卻再次派遣使臣要來與大明議和,表示大明如果答應他的條件,他立馬撤兵。
是戰是和,又在朝堂上引起一陣爭論。這件事,要皇帝拿個主意,皇帝要是左右搖擺,下面的人就沒辦法辦事了。
孫傳庭報告了自己的行蹤,俞諮皋率領的三千薊鎮輕車營已經抵達了宣化城,薊鎮騎兵也支援了一千騎。
朱由檢詢問朱燮元:“以現在宣府的情況,能不能跟林丹汗打一場大決戰?”
朱燮元知道了皇帝心思,拉着王象幹、秦良玉等人推演了一日,才告訴朱由檢答案,那就是可以打!
“那就打!”
英國公張維賢再次請戰,朱由檢拿不定主意還是詢問朱燮元的意見。
朱燮元說道:“自古強軍非練而得,實乃戰而鑄之。今京營之狀,正可拉赴沙場實戰歷練。然英國公未諳戰陣,可充任副將,實不宜爲主帥。臣以爲,可令忠貞侯掛帥,統兵出征。”
朱由檢頓時感覺有點毛骨悚然,害怕失陷了秦良玉,畢竟這不是她的嫡系部隊白桿兵,要是把她給坑死怎麼辦?
他也知道自己摳摳搜搜、這也怕那也怕是不對的,可是他窮怕了,實在是捨不得。
然而秦良玉聞戰則喜,強烈要求朱由檢派遣她出戰。什麼左都御史?她當得十分不自在,早就想找藉口開溜了!她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打戰,離開軍陣的日子,過得反而不是很舒心。
朱由檢最終應其所請,敕封秦良玉爲提督京營總兵官,掛徵虜大將軍印,率領三大營選鋒一萬大軍出居庸關,支援宣府,討伐察哈爾部。
畢自嚴要死要活的,他是主和的,因爲他算經濟賬,開打是虧錢的,議和反而可以少花點,由檢則明白這一仗不得不打,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