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皇太極孤軍深入,當速速發兵擒殺
關錦寧防線,只有山海關做到了物理意義上的將遼西傍海道完全鎖死,而寧遠、錦州都是關外孤城,二者距離一百里,相互抱團取暖,中間以塔山、杏山、松山相連。
皇太極繞過寧錦直插山海關的行爲看似瘋狂,實際上這種事情建奴早就幹過了,而且是兩次,這一次是第三次。寧遠之戰的時候,努爾哈赤就直接繞到了寧遠城的西南,截斷其通往山海關的退路,包圍了寧遠。
寧遠存在的意義在於可以截斷後金輜重部隊,能夠攔截運糧輔兵不代表着可以攔截敵軍主力。
而錦州則是遼西傍海道的北面入口,是關錦寧防線的碩大突出部,從防守上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是巨大的負資產,不過如果打算出兵收復遼東,它就是有意義的。
大明可以在傍海道建成堵住建奴,如果丟失了錦州,建奴也可以憑錦州加築城池城牆鎖住遼東,到時候只需要駐紮很少的兵力就可以防住明軍反撲,他們就可以抽調兵力西征以及從另外三條道路南下了。
錦州政治意味太濃了,朱由檢雖然很想捨棄,但一旦捨棄錦州,就相當於正式宣告大明放棄收復遼東了,到時候不要說朝野的壓力,就是遼東內的漢人也會徹底絕望,徹底黑化,變得跟當年宋金時期的金國漢人一樣,不過那時候好歹還出了個辛棄疾呢。
山海關坐西向東,爲標準的凸字型關城,凸出部名爲東羅城,明軍三千鐵騎出城於東羅城兩側紮營,城頭上有三千五百斤大型紅夷大炮十門,最大射程可達三千米、六裡、兩千步。
東羅城是山海關城的甕城,但它本身也有向前凸出的甕城,主打一個層層套娃,實在是因爲山海關的位置太過要害了,不得不慎重再慎重。皇太極從遼西關外沿角山山麓繞行,從北水出,最先抵達的是山海關左側的北水關,北水從關門下流淌而過,不過此時已經結冰。
北水關後方河流東側是北翼城,不過從皇太極視角並不能看見這座城,他看到的只有長長地望不到邊的城牆。山海關的城牆高四丈三,比數次加高後的瀋陽城牆還要高一大截,遠遠望去雄偉壯麗,從站到城牆底下仰望,感覺高聳入雲。
皇太極眺望山海關,越看越心塞,當初老汗帶着他們試圖直撲山海關而來,卻被寧遠所阻,如今看來,即便沒有寧遠,想要突破山海關也是癡人說夢,非有數年攻伐而不可爲。
不過他這場來,倒也不是得了失心瘋覺得自己能攻下山海關,事實上他這一路輕裝簡行,就連楯車都沒有帶,他壓根就沒打算攻城。沿着關牆一路南行,皇太極依次經過北翼城、東羅城、南翼城,以及海邊的寧海城。
騎兵過萬,無邊無沿,山海關牆上狼煙滾滾,亂作一團。
山海關今年領了足餉,發了冬衣,本是鬥志高昂的,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也從來沒有想到過這裡會出現敵軍的身影,他們覺得朝廷轉性,好吃好喝供着,或許是要他們出關作戰,收復遼東。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寧遠、錦州已經淪陷了嗎,爲何不見前屯、中前、中後所來報?!”這些疑問壓在了人們的心頭。
城頭守軍看到的是漫山遍野、席捲而來的建奴騎兵,數萬騎兵奔襲時的馬蹄聲如同山呼海嘯,引起的震動使得城樓頂部樑瓦簌簌掉灰,沒準從上面掉下來的陳舊蛛網,原是洪武年間結成的。 東羅城服遠樓上,五十九歲的老將趙率教依舊彪悍,他凝視着城外的建奴騎兵,鼻孔之中噴出燥熱的氣息。寧遠之戰時,他駐前屯;寧錦之戰,他擔任錦州總兵官,用騎兵和車營與建奴野戰,未曾怕過。
若不是如今戍守山海事關重大,未經允許擅自出戰,恐怕就算贏了也要受罰,他還真的想要出城跟建奴做過一場。建奴太囂張了,竟然敢孤軍深入到這裡!
皇太極對於遼西的情況門清,也知道如今鎮守山海關的是自己的老朋友趙率教,他本來還想派人去喊話交涉一番的,結果山海關城頭上一炮轟來,將他派出去的人炸成血沫,趙率教拒絕交流!!!
皇帝發佈的“永不議和”詔令,很對趙率教的胃口。他在袁崇煥麾下的時候,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袁崇煥跟建奴暗通曲款,爲了拖延時間搶修城池也好,還是真的打算議和也好,這些彎彎繞繞他不懂,也不想懂。
建奴殺了他們那麼多人,他那麼多老友、那麼多部下死於非命,這仇難道不需要報嗎?!人老了,就是那麼的固執,他不想到了地下都沒辦法面對那羣老弟兄們!
憑經驗,趙率教不覺得寧錦會這麼快就失手,當初袁崇煥憑藉十一門紅夷大炮都守下來了,如今朝廷仿製出紅夷大炮,各城的火炮數量比之前還要多上數倍,怎麼可能這麼快淪陷呢?
不過山海關與寧遠的聯繫被截斷了也是事實,遼西最高統帥袁可立在寧遠。不過好在建奴無法封鎖海上,第三天,袁可立的命令浮海而來。
不出意外,是嚴禁出擊、固守山海關的命令。趙率教有些鬱悶,不過當他被調派戍守山海關的時候,他就已經預料到了今天的局面。他還是更喜歡在錦州,天天想辦法給建奴找些麻煩的日子。
皇太極這一招太狠了,遼西關牆外的山路並不好走,寧遠這邊只要寧遠守軍發狠,也不是沒可能出戰將海邊道路給堵住,可以說這廝是用自己的命來作賭注,引誘明軍出擊。從兵法上來說,他這一步完全就是在作死,也是對自己實力的絕對自信,對明軍的極端蔑視。
自建奴起事以來,明軍屢戰屢敗,最後只能憑藉堅城利炮戰術獲得了兩場虛假的大捷。皇太極也悟了,既然攻城無果,那他所幸就不攻了,他要逼大明來攻,圍點打援,大明不爲所動,那就跳臉羞辱,兵臨城下就是一種羞辱。
他的羞辱成功傳遞給了大明,得知皇太極兵臨山海關下,大明朝臣羣情激奮,嚷嚷着朝廷迅速發兵增援山海關,配合袁可立來一波關門打狗,最好能將黃臺吉擒住,更有甚者,還沒開打就已經在幻想勝利之後的境地了。
“陛下,皇太極恃勝而驕,孤軍深入,我等當速速發兵將其擒殺,兩年之內新舊奴酋先後而亡,必定可以使得我大明聲威大震,建奴大亂,如此遼東可復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