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

白溝河大概有二三十丈寬,在宋代白溝河是一條界河。圍繞着這條河流,宋遼之間、宋金之間,曾經發生過許多或者可歌可泣,或者使人憤慨的戰役。

不過宋人和金人絕對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宋人的子孫,會聯合一羣以金爲名號,自詡女真之後的滿洲人,來對付國內的起義軍。

這聽起來確實匪夷所思,不過仔細想,北宋末年那個掘開黃河來阻擋金人鐵騎,最後自己卻又投降了金國的杜充。

像這樣的人物,在北宋的時候存在,那麼到明季,自然也會存在。

這些人大概都擁有一種類似的思維模式,杜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幾百年後,黃澍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歷史上這種人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當他們以君臣大義要求黃泛區的人民做出犧牲以後,自己卻很快就把大義丟到了地上,迅速地屈膝投降於異族的新主子。

而且似乎是一種巧合,歷史往往證明掘開黃河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只能令人民更加地厭棄你罷了。

在開封掘河的三百年以後,還會又有一個人幹出相同的事情來,並最終同樣使得他的王朝走向覆亡。

吳三桂沒有料想到闖軍騎兵的動作是這樣快,如果他早早聽取了馬紹愉的意見,更加重視一些闖軍的戰鬥力,那就絕不會犯下在白溝河邊放跑了馬世耀的失誤。

這一戰雖然只是雙方先頭部隊的一次小交鋒,可是作爲討賊聯軍主力的關寧兵,以三千餘騎追殺馬世耀二千騎,居然讓他毫髮無損的全身而退。可以說是讓明軍在清軍面前,又喪失了幾分談判的底氣。

自從馬紹愉在正月間談和成功以後,據說京城官紳無不歡欣鼓舞,只有很少一些人出言反對,比如當時擔任兵科給事中的光時亨就直斥陳新甲“引虜入關,勢成海上之盟”,罵陳新甲是當朝的秦檜,是引虜入關。

光時亨自負東林君子正人,本無什麼節操,他怒斥陳新甲其實是受到了首輔周延儒的暗中唆使。

而周延儒之所以指派這些東林君子們抨擊陳新甲的聯虜之策,則主要是因爲崇禎和陳新甲同清軍秘密談判,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他居然事前一點都不知道!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自己的聖眷已經到頭了啊。

何況陳新甲主持了對東虜的和議,只要聯虜之策不倒,陳新甲的地位就再不會有絲毫動搖。他想奪取周延儒首輔大位,豈非也是輕而易舉?

周延儒若真的是出於民族大義去反對聯虜之策,或許還能爭取到一些朝廷正派官員的支持。可惜他計不出此,到了這種時候還和陳新甲爭權奪利。

因爲要戒備聯虜以後,虜騎如果使用詐計攻打北京,所以現在京城已經全面戒嚴了起來。那些從來只存在於名冊上的京營士兵們,總算也稍稍動了兩步腳——這還是多虧了孫傳庭之前駐軍昌平時,重新訓練了一批京營官兵。

京師的天氣和保定等地一樣寒冷,光時亨剛剛從周延儒的府上出來,他將縫在素錦上的貂裘圍領緊急系在脖子上,忍不住打了個冷戰。

他坐上馬車,對車伕輕聲說:“走,我們直接去兵部。”

剛剛在周府上,周延儒因爲今天早上朝議時皇上駁斥回了光時亨罵陳新甲是“當代秦檜”的說法,對於倒陳已經產生了疑慮。

皇上這樣明顯地偏袒陳新甲,事情就很棘手了。不過再和光時亨一番密議以後,周延儒還是決定再搏一搏,決心明天動員言官,全力攻擊陳新甲暗和東虜,又損大明和皇上的清譽。

周延儒知道崇禎皇帝最看重的就是“名”,所以他想只要能把陳新甲和聯虜之策徹底罵臭罵倒,皇上是一定會把陳新甲踢出來做替罪羊的。

可是光時亨卻不是這樣想的——這麼多年了,誰還不懂崇禎那點小心思?徹底罵臭罵倒陳新甲以後,皇上一定會找茬對自己泄憤的。

看過今天朝堂上崇禎對陳新甲的執意迴護以後,站隊嗅覺敏銳的光時亨就知道周延儒已經完蛋了。而自己沒有及時看清楚局面,居然充當了周延儒的刀,那樣羞辱了陳新甲,等周延儒完蛋了,自己不也要完蛋?

所以光時亨一出了周府,立即就驅車前往兵部找到陳新甲。

陳新甲對光時亨主動上門倒不意外,反而讚歎道:“羽聖剛直,我早知你絕非是玉繩一黨。周宜興明知聯虜之策,是目下救時唯一辦法,可出於私心,居然寧毀公器,也要干犯皇上中興大業。”

光時亨看到連內閣次輔陳演居然都在兵部時,很明顯愣了一下,他沒想到陳演換船的速度也這樣快。看來周延儒的確是完蛋了,還好自己識時務啊……

“有肅代中興之君,自有肅代中興之臣。大司馬以此奇策,足可以彪炳國史,後世望之,當不下於郭汾陽。周相公是耽於一己之私,纔看不明白時局真相啊。”

次輔陳演看着光時亨的表演,笑道:“羽聖來兵部,想來必有殺手鐗?”

光時亨嗯嗯了兩聲,便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道:“這是周相公親筆書信,辱罵大司馬爲秦檜之語,悉在其中。”

陳新甲馬上將書信取來拆解閱讀,看到周延儒真的白紙黑字罵自己是秦檜,大喜道:“周玉繩晚節不保!有此信在,聖眷必無啊!”

陳新甲獲得此信,當然是如得至寶。周延儒罵他是秦檜,這難道不是指着桑樹罵槐樹?

那重用秦檜之臣的崇禎是不是就是趙構?

居然留下白紙黑字的證據,暗中譏諷皇上是趙構!

陳新甲和陳演兩人均獲信大笑,光時亨看到這個樣子,心裡終於喘了一口氣,知道自己不至於因爲站隊錯誤而完蛋了。

他小心問道:“大司馬,此事之後,兵部將由何人主持?”

現在兵部尚書就是陳新甲,光時亨問這個話,其實就是默認了周延儒垮臺以後,陳新甲勢必再進一步,坐到更高的位置上。

陳新甲則把書信放到桌上,說:“周宜興這回必死無疑,首輔肯定要發聖負責,我做好次輔的差事就好。現在兵兇戰危的,兵部還是暫時不要大動。”

發聖是陳演的表字,看來陳新甲的計劃是推倒周延儒以後,先讓陳演做首輔過度一下,等到時機成熟自己再上位做首輔。

而他說的兵部大要大動,則似乎是在暗示光時亨暫時不要升官的事情了。光時亨心中略感失望,不過他又覺得自己站錯隊,能及時跳船已經殊爲不易,只要抱緊“當朝秦檜”的大腿……不是,只要抱緊“當朝郭子儀”的大腿,不愁沒有前途。

就在當天晚上,陳新甲親自把周延儒的那封書信送入宮中。崇禎皇帝拆解一閱,果然雷霆暴怒,皇帝本來就因爲自己聯虜平寇的戰略很不光彩,時時都擔心朝臣會不會因爲這件事情對他有什麼不好的看法。

今天早上光時亨罵陳新甲,已經讓崇禎心裡壓着一股火了。沒想到光時亨居然還是受到周延儒的指使!

“周玉繩!朕兩度拔你爲相,譏朕爲宋高宗還算小事,可是竟然暗中結黨!最恨周延儒對朕玩弄計謀欺瞞!”

當晚崇禎就命令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傳詔,勒令周延儒自盡,籍沒其家。

當週延儒還在費盡心機盤算,到底怎麼樣才能罵倒罵臭聯虜平寇之策的時候,他家的房門突然被錦衣衛敲響了……

“周延儒機械欺蔽,比匿容私,濫用匪人,封疆已誤,……姑念首輔一品大臣……”

周延儒作爲首輔大臣,當然認識駱養性,而且還和駱養性有些交情,可算十分熟悉。他不敢置信,怎麼都沒想到自己還沒對陳新甲出招呢,怎麼就要被錦衣衛懲處了?

直到周延儒聽到“姑念首輔一品大臣”這句話時,心裡才升起一絲希望。他覺得或許是崇禎因爲今天朝堂上光時亨的事情,震怒了起來,所以就要隨便先找個人泄憤再說。

周延儒自覺得自己最瞭解崇禎性情,現在接受懲處,席蒿待罪,自請流放戌邊。等到皇上火氣小一些以後,再發動羣臣,讓大家給自己求情,肯定就可以讓崇禎收回詔命了。

可他沒想到駱養性帶來的太監接着念道:“姑念首輔一品大臣,著錦衣衛會同法司官,於寓所敕令自裁,準其棺殮回籍。”

周延儒本以爲是要從寬發落,還想着退路時,卻又聽到“敕令自裁”四個字,一時把持不住,竟然拔腿要逃。讓駱養性派衛卒花費了好大功夫,纔將他押送回房,留一個被“自殺”的體面。

直到最後被衛卒強行套上繩索,吊到房樑上的時候,周延儒才似乎突然醒悟了起來,他拼命抓住脖子上的繩索,鼓起生命中的最後一口氣喊道:

“虜必有詐!”

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十章 李寨主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二章 鰲拜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
第六十章 不見洛陽花(三)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三章 山中豈桃源(二)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六十章 反對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十章 李寨主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個師保護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十二章 鰲拜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八章 英雄氣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