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

張家玉的謀劃,其實主要是站在大順軍的立場上,他試圖借用蘇觀生和黃蜚的明朝水師,來襲破三叛王的後路,達到削除山東順軍腹背之敵的目標。

但這一計劃,同樣和蘇觀生欲逃去江南的目標相重合,所以二人便因此一拍即合,首先上演了一出營救三士的冒險戲碼。

也因此,當馬寶剛剛進入萊州城的時候,他纔會在城內看到不下百餘人的明軍士卒。這些人都是蘇觀生和黃蜚派來聯絡許都的部下,只要雙方意向一致,那麼山東局面就會發生重大轉變,從過去大順軍面臨明清聯軍夾擊的不利局面,轉變爲順明聯軍攜手抗清的有利局面。

“張家玉真是大才!”

馬寶對張家玉的全局眼光深爲佩服,他自己的戰役戰術指揮能力,在幾場和清軍對壘的戰役中,已經得到了十足的鍛鍊與發揮,但在戰略方面,比較張家玉的表現,馬寶只能感到一陣自慚形穢。

這一計劃,最要緊的一點還在於蘇觀生和黃蜚,現在在名義上還是清軍的“友軍”。三叛王雖然自己也掌握有不少戰船,但其控制大小竹島等地,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着明軍水師的援助。

可以說蘇觀生實際上已經控制住了三叛王的後路,只是他們手頭只有水師,而無陸兵,在陸戰上完全不是孔有德的對手。

蘇觀生並不是沒有想過由明軍單獨行動,來解決孔有德的。只是他考慮到萬一計劃出現紕漏,被迫要和三叛王的軍隊交戰,那麼能夠獲得山東順軍的支援,顯然是一種更好的情況。

此外,李建泰是資望很高的督師輔臣,高起潛是深爲崇禎皇帝信任的宦官,劉澤清又是“素有勇名”的武將。如果能夠得到這三人的奧援,對於今後蘇觀生在南都朝廷的發展,也會有極大的好處。

許都旋即在萊州官署中爲馬寶、李建泰、高起潛、劉澤清等人置酒,另外還有好幾名歌女和樂工從旁助興,琵琶絲竹之聲響起,接着又有專門的廚子一道菜接着一道菜地送上美食。

馬寶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他跟着“沽名釣譽”的李來亨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早已習慣了楚闖軍中質樸淡泊的生活,對於許都這種士人做派,很不感冒。

只是許都和李建泰等人相談正歡,馬寶也想既然是招待蘇觀生和李建泰這夥明朝官員,那麼準備好一些必要的禮數也不算什麼大的問題。

他們宴飲不久,許都便展現了他曾經作爲浙江著名豪俠的交際手腕,很快便同劉澤清幾個人打成一片。這時候外面親兵傳來消息,明軍的一部分水師船隻,已經開到了萊州外海。

萊州外海,芙蓉島和三山島之間,灰色的海水上已經升起了帆船的桅杆。碧藍天穹,船體正在向海岸緩緩靠近,夏日的涼風吹動海帆,有水師官兵持槳泛水,乘小船先行靠岸。

馬寶對海洋的氣味還很不習慣,那些搖搖晃晃的船隻,那些看起來紀律十分鬆散的水師官兵,甚至是那些連成片狀彷彿浮雲的船帆,都不能讓馬寶對海船產生什麼好感。

但許都表現的就熱烈多了,他果然長袖善舞,很快就帶人與蘇觀生他們派來的天津衛水師將領們熟絡了起來。

許都最擔心的事情,主要還是蘇觀生的行動有沒有被清軍察覺到?

即便現在馬寶帶着一部分援軍趕到膠東,但是三叛王擁兵約有三萬人,其中還有萬餘兵馬是遼東百戰餘生的東江精銳,要解決他們絕非容易的事情。

許都把很大一部分希望都寄託在了蘇觀生的內應上,如果明軍水師在發難以前,就被清軍發現了他們“聯順”的動向,那麼事情就比較麻煩了。

蘇觀生和黃蜚的水師,一旦對登萊諸島上的三叛王兵發動突襲,在解決孔有德以前,他們就會被虜廷掐斷糧餉來源。一旦戰事拖延,又可能面臨失去自己的基地,飄泊無所,糧餉無源的情況。

所以要使得這支明軍水師,能爲大順所用,在對抗三叛王的戰役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許都便建議馬寶,絕不要吝嗇錢糧,一定要穩住這支水師船隊,設法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來。

蘇觀生麾下直接控制的天津水師戰船,原駐在大沽口,此時已經藉口襲擾萊州,大部分船隊和官兵都離開了天津衛大沽口。

黃蜚的水師力量比蘇觀生還要更強一些,他本來駐紮在遼南和登萊之間的諸島上。但是由於孔有德浮海南下攻佔了登州,原本屬於黃蜚水師駐地的登萊外海諸島,大部分已經被三叛王兵強行佔據——黃蜚水師失去了本屬於自己的駐防汛地,也是其贊同蘇觀生“聯順破孔”計劃的一大原因。

除此以外,還有駐紮在石城島的馬登洪所部水師,也跟隨蘇觀生、黃蜚一起南下。石城島位於遼東半島的東側,比起登萊,更加接近於朝鮮。

只是朝鮮已經屈服於清廷,蘇觀生描繪的這番前往南都的藍圖,前景又顯然比逃去朝鮮更有吸引力。所以馬登洪便放棄了朝鮮水師將軍林慶業的建議,率領石城島軍民浮海南下,先到皇城島投奔了黃蜚,終於決定與蘇觀生一起聯手,共擊孔有德。

至此,明軍方面的作戰準備已經完成,三支水師船隊中,黃蜚和馬登洪所部都在登萊外海諸島中最北部的皇城島一帶駐紮,蘇觀生所部水師則由大沽口起航,直抵萊州芙蓉島和三山島駐紮。

蘇觀生本人還在船上,沒有登岸。他畢竟對順軍不能完全放心,擔心自己一旦冒然上岸,萬一被許都強行扣押,那水師船隊也有可能被大順軍吞併。所以始終小心翼翼,等到順軍把芙蓉島上本來就不過幾十人的守軍撤走以後,蘇觀生纔在島上登岸。

原先我還擔心韃子有水師優勢,即便在膠東戰敗,猶且能夠退守海島,始終對登萊造成威脅。現在有蘇觀生、黃蜚、馬登洪所部水師船隊相助,我們和明軍各取所需,一定能夠將吳橋賊徹底消滅,不遺一賊於晉王殿下。”

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六章 裕州人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
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爾袞高呼渡河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六章 裕州人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順軍萬勝(二)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