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

“所有的親兵都去堵住豁口!”

深州守軍在敵人的猛烈進攻之下,幾乎已有瓦解之勢。至關重要的城牆豁口防線,隨時都可能崩塌。

連李瑋羣都幾乎喪失了戰意。

但深州城的主帥不是李瑋羣,而是大順的果毅將軍李世威。

李世威將自己手下全部的親兵侍衛、文字參贊,一切能夠動員起來的人力資源,全部都不留情面地投入到城牆豁口的爭奪戰裡了。

他親自率領一隊銃手上到城樓,從左右兩邊瞄準了清軍攻城部隊的蜂腰部,猛烈發槍,又讓戰場上升騰起片片硝煙。

李世威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他是楚闖軍中的火炮專家,多年來始終負責率領着楚闖軍中的重炮部隊。可是也像許多人不懷好意猜度的那樣,李世威能夠走到今天這樣一個位置上,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爲他的作戰才能、軍事天賦多麼高明,而僅僅因爲李世威是李來亨早年辦團時的米脂鄉人罷了。

李世威當然知道,哪怕他已經立下無數戰功,哪怕他在博野保衛戰時拼上性命的力挽狂瀾,大順軍中也只把他當成了李來亨的一個“親戚”、一個“倖進”而已。

博野保衛戰的功臣只能是顧君恩,而不是同樣奮勇作戰的李世威。

他的光輝和榮耀沒人記得,大家只記得李世威當年沒能堵截住劉國能,只記得到他次數極少的失誤而已。

當深州城本就不算高大的城牆崩塌時,城中的守軍,城中的百姓軍民,又有多少人心中其實產生了半絲的怨恨,爲什麼守衛深州的是一個靠親戚關係上位的李世威,而不是顧君恩、不是郝搖旗、不是苗裡琛或者張皮綆這樣真正的驍將呢?

甚至就連李瑋羣,當李瑋羣看到豁口防線崩潰的時候,他爲什麼會完全灰心喪氣,對於扭轉戰局再沒有一分信心呢?

即便城牆失守,難道守軍不能退守城內展開巷戰,一條街道一條街道地和敵人進行反覆爭奪嗎?

只因爲主帥是李世威吧?

因爲李世威從來是一個蕭規曹隨、平平無奇的路人甲而已。大順的將星璀璨從來沒有圍繞在李世威的頭頂上過,哪怕是楚闖之中,名將、宿將、驍將的名譽,也從未停留在李世威的頭頂上。

他給人的印象,也只有因爲是李來亨的鄉人故舊,才得以掌握楚闖重炮部隊這一點罷了。

可是僅僅如此嗎?

如果深州城破,他李世威真的要窮盡其一生,於死後的數百年青史上,只留下一個倖進無能的惡名嗎?

“我是隨侯麾下銃炮標果毅將軍李世威,升起我的大纛!全城軍民,此纛不倒,深州城便不會破!”

“升起大纛!”

李世威的親衛們合手將軍旗升起,其實嚴格來說此時的李世威已經不是銃炮標的直接長官,但他留給順軍官兵將領們最深刻的印象,的確是銃炮標指揮者這一重身份。

在過去,這一重身份所代表的自然是李來亨的信任。

但在現在,李世威決心用自己的勇氣和血汗,重塑“隨侯倖進”身份所代表的光榮!

李世威和他的親兵們都帶着一股亡命徒的氣息,他們是楚闖軍中現在已經爲數不多的李來亨米脂“舊人”。

對於大順的忠誠,對於李來亨的忠誠,在這個世界上絕對沒有人能夠超過他們。

“即便戰死,也不能讓大順軍的旗幟倒下……”

親兵們前仆後繼堵住豁口,李世威親提一杆鳥銃也衝上火線。因爲清軍攻城部隊已經漸漸突入深州城內,爲了避免造成誤傷,清軍的火炮暫時停止了射擊,這就給了李世威反擊以一個大好機會。

原本在清軍火炮瘋狂射擊之下,只能暫偃聲息的順軍重炮炮羣,終於有了重新開火的機會。

炮手們冒着清軍攻城部隊箭矢、銃彈的胡亂射擊,在李世威的帶領下以驚人的速度各就其位。所有人都以甚至超越了日常訓練的速度完成裝填,大順需要它的戰士各盡其責,每個人現在都承擔着相同的責任。

“開火!”

順軍炮羣終於在長久的沉默以後,重新點燃了怒火。一陣雷霆巨響以後,黝黑的炮管於劇烈震動中發射出炮彈,這些炮彈在飛鉛熔鐵之中如流星攢射,從清軍攻城部隊的陣列之中飛速劃過,掀起一大片令人駭然的驚濤巨浪,將敵陣摧折粉碎,使得血霧瀰漫,順軍將士終於難得發出整齊劃一的歡呼聲來了。

靠在城垛上本已絕望的李瑋羣,嘴角的苦笑居然慢慢變成了真正的歡笑。

他勉力拾起地上的戰刀,支撐着那早已疲憊不堪的身體重新投入火線之中。所有士氣和精神上原本已經趨近瓦解的大順軍士卒,都在這一陣炮羣的怒吼以後,重新恢復了全幅的鬥志。

李世威這位大順軍新晉的果毅將軍,他那標有銃炮標三個字的大纛,已經成爲深州守衛戰中一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他的奮戰,註定將載入史冊,成爲順清戰爭無數可歌可泣的繪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章史詩。

李世威奮戰在深州城每一處動搖中的戰線上,他和那一面銃炮標的大纛一旦到達,官兵和百姓們就都像是多了一根主心骨一樣,心裡立即踏實下來。在李世威的鼓舞下,在這一面大纛的號召下,所有人都知道深州城絕不會被攻破,更不會屈服,軍民齊心如一人,衆志成城之下,清軍屢攻不能得手,形勢漸漸轉化爲僵持。

“敵人退了!”

李瑋羣首先發現了城下清軍的變化,清軍的攻城隊列後方似乎發生了極大的騷動,許多旗幟都搖晃了起來,接着本來已經攻入豁口處的好幾支清軍部隊,居然就這樣放棄了用無數屍體碼出來的道路,放棄了他們本來寸土必爭的陣地,就這樣退了下去!

“不!清軍是裂開了!”

清軍裂開了。

深州城的大順軍民都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驚訝的光景:

密集如叢林的清軍戰列,就像是被一道利刃切割,就像是被烈焰炙烤而融化的冰塊一樣,他們本來嚴絲合縫、毫無空隙的戰線,突然就從中心的位置向兩邊“裂開”了。

敵人的旗幟大爲動搖,許多士兵都露出了驚恐的表情,清軍後隊正陷入絕大的混亂之中,攻城部隊的驚慌失措是如此的顯而易見。

“是隨侯來了!”

“君侯的旗幟!”

清軍兵馬就好像陽光下的冰霜一樣,在李來亨的攻擊下迅速消融。順軍援兵高高打出了隨侯李來亨和磁侯劉芳亮的旗幟,士飽馬騰戰卒驕,戰士們的面孔每一張都向着驕陽的方向,光輝璀璨,幾奪人目。

刀槍似海,鐵甲若雲,大順軍的援兵突擊之勢一往無前。清軍攻城部隊本來就已顯露疲態,八旗兵多數也早就超過了他們進攻的體能極限,順軍這一支生力軍的抵達,立刻就讓攻城部隊戰線瓦解崩潰,所有敵人都倉惶向兩邊逃避過去。

如果不是李來亨估計到皇太極手中還掌握着極其巨大的預備隊兵力,他真想要縱馬敵叢之中,快意廝殺,抒發完在涅槃口未盡的昂然鬥志。

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章 高家寨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二十六章 歲入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
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章 高家寨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二十六章 歲入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四十二章 多爾袞放棄太原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七章 左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第一章 太原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五章 礦徒軍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