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袁佳

張靜安知道自己這樣鬧騰,其實確實是損了袁家的臉面,連累了袁家的兄弟姐們叔叔嬸嬸。

所以離開了袁家之後,就幾乎跟袁家斷了聯繫。

覺得大約袁家以後也不會再兜攬她的事情。

大約就是兩廂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了。

陡然見到四太太,她竟然有些不知道該怎麼相處了。

四太太其實也不是探望她,這番四太太過來,是給她送紅蛋的。

三太太生了,又生了個兒子,七斤八兩,十分康健。

這是特別指揮張靜安來了,告訴她,這是家裡第三代,又填了一個小兄弟。

張靜安愕然,沒想到,三太太這麼早就生了。

也沒想到,四太太居然還來通知她,給她送紅蛋,最關鍵的是,四太太的那個態度,真的就好像她是搬出去的親戚,並沒有什麼芥蒂的樣子。

四太太飄了她一眼,真的好像是她鬧和離鬧得滿城風雨的事情就沒發生過一樣。繼續跟她說袁家的家長裡短。

頭一個說的是,袁家三房的次子袁海跟着袁恭去了西北。

他今年也十五了,按他的話來說,二叔十五歲的時候,都爲國捐軀了,他卻連狄犰都不曾見過。

當時三太太王氏馬上就要生了,差點沒給這個兒子給嚇死。

他們三房的追求可沒有長房二房那麼大,他們只求兒子能穩穩妥妥的長大成人而已。

更何況,如果袁恭是帶着官階和爵位去西北,還能照顧一下堂弟。此番袁恭尚且自身難保,怎麼可能照顧袁海?

可袁海卻是信任堂兄的,他說,“二哥能做的,我也能做,我們兄弟兩個一起,總歸是比一個人好不是?”

可三太太又怎麼捨得兒子這麼小就去西北吃苦?

苦勸了十幾天,也一點用沒有。

最後,袁海還是跟着袁恭去了西北。

不過袁恭過西安的時候,就把袁海給拋下了,“......二郎是周到的,要是當真把袁海這個愣小子給帶到大同去,三嫂哪裡能安心生孩子?現在做着月子還求神拜佛的,就求二郎和阿海在前頭平平安安......”

看張靜安?然不語,四太太又轉了話風。

說三房袁山也訂下了親事,分家了之後,袁三太太的心反而定了,也不指望大房再給說什麼高門第的貴女。就說了三老爺一個同僚家的大閨女。那姑娘三太太很滿意。是個特別穩重麻利的姑娘。

張靜安就豎起耳朵聽,想知道那個姑娘是不是姓徐,果不其然,四太太就說,“那姑娘姓徐,家裡排行老大,父親是軍械司的一個掌庫,如今還調到兵部武庫司衙門當了巡檢,說起來,官職還比三老爺高了足足一級半呢。”

張靜安就放下心來了。

上一世袁山也是娶了徐氏。

就好像四太太說的。徐氏雖然出身也不高,但是卻是個踏踏實實特別適合做長媳的,後來袁家分家之後,三房雖然沒有出息,但是日子是過得最穩健的。徐氏可以算是功不可沒,不然就三太太那個糊里糊塗的性子,肯定是不能將日子過得那麼好。

她很替袁山感到高興。

袁佳就偷偷告訴她。雖然說三哥的親事說的晚,但是成親要早呢,親事就定在六月裡呢。

張靜安就傻眼了,這是爲什麼?有沒有太倉促了一點?

畢竟袁山可是三房的長子,而且還是分家後娶頭一個媳婦呢。

四太太就說,三太太這番生孩子吃了苦,家裡剛分家又亂,難得親家和三老爺熟,覺得既然都說好了親事,還拖個什麼拖,乾脆就將姑娘嫁過來伺候婆婆,照顧弟妹好了。

張靜安就“……”

好吧,這傻人也有傻福,三太太就是一個例子。說起來如果說張靜安見過誰比自己還傻,還沒出息的,也就是三太太了,可三太太就是有福氣。婆婆慈愛,丈夫尊重,兒女孝順,就算遇到再多的挫折,也都有旁人頂在前頭,好了,現如今還沒怎麼地呢,兒媳婦就自願頂上了。

你說她有福氣沒福氣?

再有就是袁惠也要出嫁了,本來親事就是春天的,張靜安以爲是因爲自己遭了袁家人的恨,所以袁家沒有請她。

可實際上是因爲三太太想着自己要生孩子,怎麼能操辦唯一女兒的親事?所以讓三老爺去和親家說了,親事推後了三個月,杜家也很爽快。說推到七月太熱,送嫁不方便,不如就推到九月初。涼爽了不說,好日子還多。還能讓大姑娘在家過了弟弟的百日再出嫁。

於是乎,就又請人瞧了日子,定在了九月十二。

所以,袁惠在家養了這兩年多,終於要出嫁了。

王氏想着要是沒有當初張靜安救了袁惠那麼一把,哪裡還有她如今風光出嫁的日子,所以必須也要請張靜安一定去。

張靜安看着自己已經挺起來的肚子,就很有些擔心。宮裡的太醫給她看過了,說這回她懷的是雙胞胎。

袁家有雙胞胎的傳統,國公爺和死去的二老爺是雙胞胎,袁恭和袁兆也是雙胞胎,所以張靜安這一次懷上雙胞胎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情。

可是她人瘦小,又嬌弱,她真不知道等到了九月的時候,她挺着大肚子。還能不能支持着參加袁惠的婚禮。

三太太多強壯的一個人啊,生兒子的時候都不好了。

說起來張靜安還是挺害怕的。

四太太就打發了袁佳走開,開始和張靜安傳遞經驗,“只要不吐了,就要吃得好,這個時候雞蛋要多吃,雞蛋對孩子好,補品什麼的,你這邊有嬤嬤看着,適當的也吃一些,關鍵是吃好了,還要睡好,白天不要懶着,多走走,晚上早點睡,吃好,睡好,多走動,將來生起來纔不累……”又說,“阿惠反正不過是嫁到正定去,來回都是一天的功夫,又不是見不到了,這段日子都在京城,袁惠也就是伺候她娘月子走不開,不然也能經常過來看你的。”

張靜安沒說什麼,可是心裡卻是有些波動,她以爲她是將袁家的人都得罪狠了的,她以爲她和離的事情會影響袁家兄弟姐妹的婚嫁,他們一定都恨她的。可是看這情況,他們依稀都沒有記恨她,反倒是讓她不好意思了起來。

四太太又和她說,老太爺老太太也都還好,老太爺是個豁達的,最近一直在監督袁江和袁舉讀書。

袁江這小子最近不錯,先生已經將他推薦到京師學堂去了,覺得他是讀書的料子,怕就埋沒在族學裡。不是袁江不想來探望,而是京師學堂在大興那邊,一個月才能回來一趟。

前段時間張靜安養胎,四太太就約束他沒讓他過來。

要是張靜安精神過得去,四太太下次就帶他過來。張靜安和四太太聊了這一會兒,幾個月抑鬱的情緒都疏解了不少,就忍不住問袁佳的事情。

說起來家裡她和袁佳和袁梅是最好的。

袁梅不說她,她自己不想走出佛堂。可袁佳正是花骨朵一樣的年紀,袁惠都要出嫁了,袁佳的親事又會怎麼樣呢?

上一世,袁佳可嫁的很不好。

張靜安唯恐這一世,事事都跟上一世一樣,還讓袁佳被那麼個人渣給矇蔽了。

四太太就猶豫了一下,說,“佳佳的事兒在看着,我捨不得她嫁到外頭去,也尋摸着不能人才太看不過去。”

張靜安心想,四太太就是個心高的,最後把袁佳高嫁到外地去了,雖然說天津也不遠,但是袁家崩潰了之後,蔡家又勢大,袁佳受了委屈又能如何呢?因此就鼓動四太太,“二妹可不能遠嫁,比大妹嫁的近纔好呢,最好就嫁京裡,就嫁在家門口是最好的。”

四太太就笑了,不過什麼也不說。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又被蔡家那人渣給矇蔽了雙眼。

張靜安送走了四太太,將紅蛋與大家分了,就讓王大郎去打聽,四太太都在給袁佳看什麼樣的人家呢。

王大郎得了吩咐就去打聽,他能朝誰打聽呢?

還不是朝袁家的人,誰最好?不就是整天愁眉苦臉守着張靜安大門口的元寶唄。

要說王大郎和元寶,兩個人年齡相近,當初關係也是挺好的。

要不是因爲張靜安和袁恭鬧成那樣,那跟親哥倆也沒什麼區別了。

這一番鬧騰,他們彼此說話,還真的有些顧忌了起來。

王大郎找到元寶的時候,元寶正唉聲嘆氣地在自家小院裡和一個叫喬達的管事的在喝酒。

袁恭從袁家分出來,也分得一份的產業,這喬達就是跟着分出來做管事的的。

說起來喬達早先真的以爲是得了個好差事,興沖沖地跟了出來,可沒想到。轉頭風雲變色,男主人去了西北打仗,女主子根本不管他們了。

沒辦法,他也就只能跟着元寶混。張靜安那邊他沒門路討不着好,可元寶好歹是和袁恭一起長大的,交情不一般。

王大郎來的時候,他正在勸元寶,改變策略,別整天去張靜安那裡哭了,“……寶哥兒,不是老哥哥癡活多幾歲教訓你,實在是你這位置沒擺對,你說你啊,你這是二爺的親隨,還是二奶奶的親隨呢?”

元寶喝得嘟嘟囔囔的,“當然是二爺的親隨啊,可二爺他不帶我,他說,讓我盯着二奶奶,二奶奶好了,他那邊也就好了……”

喬達就恨鐵不成鋼,“可你得看清楚形勢啊,二奶奶那邊你是得盯着,可二爺那邊也心焦不是?二奶奶不給二爺回信,你不知道替二奶奶回信啊……”

元寶就愣神了,他怎麼替二奶奶給二爺回信啊,這能是一回事嗎?正愣神呢,王大郎摸過來了,說有事要問元寶,喬達就指着王大郎問,“二爺盼着二奶奶回信,還不是盼着能知道二奶奶如今好還是不好,二奶奶不回信,你不知道問問小王哥哥二奶奶的近況,跟二爺稟告一聲啊。”

元寶喝得暈頭暈腦的,可一下子腦子裡就是一亮,立馬就揪住了王大郎,“王艾哥,哥哥能不能辦好二爺的差事,可全都靠你了……”

王大郎就,“……”趕緊把袖子扯出來,“我又不是內宅裡伺候的,我怎麼知道二奶奶那邊什麼情況?如今二奶奶養胎呢,門都不出,旁的交代也都沒有,我能知道什麼?”

喬達就跟着出主意,“怎麼地也比我們好吧,起碼你能和二奶奶身邊的人說得上話吧。”

王大郎就,“……這不大好吧,二奶奶厲害起來可真的厲害。”

可元寶已經揪住了他的領子,差不多把他整個人都給拎起來了,嘴裡卻只是哀求,“艾哥,哥哥求你了還不成……”

最後,元寶答應回袁家打聽袁佳的親事,而王大郎答應,給元寶和內宅的婆子丫頭牽線。

他自己是不敢說張靜安的閒話的,他也不知道什麼,元寶要是有本事,就去丫頭們身上打聽吧。

元寶得了機會到了蝴蝶巷的二門口,就開始那些小恩小惠的東西勾搭二門裡的丫頭婆子。

本來,他想着丫頭裡最活分的就算是水晶了,水晶也愛和他說兩句話。可卻沒想到,水晶如今吃一塹長一智。那嘴巴就好像被縫上了一樣,一個字也不帶漏的,連帶着連個好臉也沒給他。

他當真是想得點消息,那真的是千難萬難。

可蹲得久了,他卻發現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張靜安屋裡最最安靜,最最沉穩的瑪瑙姑娘在和老宅那邊的胡三哥有交情。

這就讓元寶有些詫異了。

當初他娘跟他說,他將來最好,能娶個張靜安屋裡的大丫頭,翡翠瑪瑙水晶,三個選一個,他當然選翡翠啊。可翡翠年紀大,壓根看不上他,瑪瑙他是不敢選,瑪瑙那氣勢,一般男人壓根不敢肖想,大家都估摸着她要麼一輩子不嫁留在張靜安跟前當管事的,要麼就嫁到府外頭去的。

可現如今,她居然經常跟胡三哥來往,這就十分的詭異了。

畢竟胡三哥這人年紀不小了,也不是家生子,是某年某月老太爺出去閒逛撿回來的,說是一身功夫還不錯,就留在家裡當了個護院小頭目。

也就是護院頭目而已,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的,當真看不出來,竟然能勾搭上張靜安跟前冰山美人瑪瑙姑娘。

不過此時元寶壓根顧不上妒忌了,他更關心的是,到底胡三哥是怎麼跟瑪瑙勾搭上的,胡三哥這裡,能有多少二奶奶的消息他可以往西北送。

可是胡三哥居然不給他面子。

可元寶也無可奈何,畢竟袁恭此番行事,那是將大房得罪的最狠的。胡三哥要在大房討生活,不搭理他這個袁恭的親隨也是正常的。

他不理解的是,爲什麼瑪瑙會搭理胡三哥。

難道胡三哥是老太爺的人?

老太爺要派人,也不會派胡三哥啊。

一個玩刀子動拳頭的護院的。

元寶怎麼琢磨也琢磨不透。可也毫無辦法,只能繼續蹲守。

偏生這一天,竟然把翡翠給等來了。

翡翠嫁出去之後,很快就懷了身孕,沒多久就生了個大胖小子。張靜安和袁恭鬧翻的時候,她剛出了月子不久。

不僅翡翠是個依戀舊主的,翡翠的婆家也十分顧念當初張靜安對他們的情誼。她婆婆主動將帶孩子的任務給承擔了過去,翡翠白日裡都住在張靜安這邊照顧張靜安,一直等張靜安從宮裡回來,孕吐什麼的都過去了,纔回的家。

如今依舊是三天兩頭過蝴蝶巷這邊來,這天,還把她的寶貝兒子給抱來了。元寶唯恐翡翠和水晶一樣,看到了就裝着壓根不認識自己一樣,卻沒想到,翡翠看到他,就把孩子遞給小丫頭,讓先抱進了屋,然後主動過來和元寶敘話了。

翡翠問他,“二爺如今在西北任上一切可都好?”

袁恭雖然算是奪爵發配,但是他是跟着韓毅一起去的。韓毅這人雖然在朝廷里名聲不大好,但是對袁恭還是不錯的,所以在宣府那邊,袁恭過得還不錯,如今管着督造的差事,在宣府那邊修城牆,也與韃靼人小小交戰了數次,得了些許功勞呈報上冊了的。元寶自然如實回話。

不過他也奇怪,翡翠算是張靜安跟前第一貼心的人了。袁恭基本上一旬一次,都有家書,這些東西,自然也都寫在家書裡的,爲什麼翡翠似乎是一無所知似的?

翡翠就嘆氣,“……每次袁二爺來信,郡主都收了的,都是她自己收着,也不知道她看了沒看……”

元寶再怎麼也想不到,張靜安那裡會是這麼一個情況。這可讓他怎麼跟二爺回話呢?

二爺一旬一封信,寫了那麼多東西,要是二奶奶都沒看......

他想想都替二爺揪心。

翡翠就看他,“也不知道二爺信裡都說了什麼,總歸反正每次收信,郡主都難過好幾天。”

元寶張大的嘴巴,就更閉不上了。

翡翠別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再不多話,就告辭進去了。

元寶回去琢磨了半天,最後小心謹慎地寫了一封信,讓人帶給了袁恭。

除了打探張靜安的近況,元寶第二個要務就是辦好張靜安交代的差事,幫張靜安把袁佳的親事情況打聽清楚。

這同樣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這袁家四房裡,柳氏除了管不住瘋瘋癲癲的四老爺外,別的那是管得嚴嚴實實的。

更何況是二姑娘說親這樣的大事,哪裡是隨便能打聽到的?

也不知道二奶奶是爲什麼這麼做作,明明她和二姑娘的關係是最好的,怎麼就不直接去問二姑娘呢?

好在當初分家不分居,四太太生怕離開了老太爺老太太,沒人能治得住四老爺,所以還住在老宅,所以家裡的下人關係百般交錯的,總歸是讓元寶打聽出了一些消息。

說起來。雖然袁家分家了,可是袁家沒分居,老太爺也還硬朗着。所以袁佳說親,也還不算太難。

柳氏如今跟前擺着好幾個人家,她都還在猶豫着呢。

頭一個應該算是神機營左哨內臣姜範的嫡次子姜固,姜範可是正四品的武官實職,而且還頗得神機營指揮使耿立的賞識。不然不能將他從邊軍中調入神機營,還讓他獨當一面。

但是姜固是次子不說,姜家出身比較低,在京中也沒什麼根基。關鍵的問題是,姜家兒子太多,足足有七個不說,光是嫡出的就有五個,在陝西老家倒是有些家產,可到時候幾個兒子一分,那就不剩多少了。不過傳說。姜家二公子人很能幹,去年還中了武舉,據說很有可能得到舉薦,這是四太太最擔心的,怕是薦到京外頭去,姑娘就不在眼前了。

其次是個文官家,是鴻臚寺禮賓院少卿的兒子,這家人求袁佳的原因還和張靜安有關。實在是張靜安帶着袁佳跟程瑤她們一起玩樂的時候,認識了這家的姑娘,間接的見過這家的少爺,少爺自己看上了袁佳,求着爹媽來求的。

據說四太太不待見這家人,一則是這少爺居然窺伺袁佳,二則,這家人也並不十分熱情,四太太唯恐是那少爺鬧着家裡來求,家裡其實並不十分樂意,所以根本沒讓二姑娘知道這事。

再有就是那蔡進了。

蔡進若論身份,可是比那姜家的二公子要高多了。

蔡家在直隸,那可是幾百年的望族大戶,雖然他家如今已經不是蔡家嫡系了,但是畢竟有個四品指揮僉事的襲職在身上,而且是獨子,家資豐厚不說,天津距離京城也不遠。

四太太不滿意的是,蔡進父親早早去世,家裡就一個寡母,據說很有幾分潑辣。

張靜安就冷笑,什麼叫很有幾分潑辣啊。

那蔡家太太就是吳氏的粗俗暴力版,四太太柳氏已經很厲害了,柳家雖然不顯赫,但是也人多勢衆。可蔡老太一個人,就讓柳家拿她毫無辦法。當然了,上一世那時候,袁家已經垮了,蔡家毫無顧忌也就是了。

至於蔡進,那就是個道貌岸然的色鬼。

張靜安就琢磨着,怎麼和袁佳透露,蔡進有一個比他還大兩歲的貼身丫頭這事。說起來這個丫頭也真厲害,因爲袁佳要進門放了出去,馬上就做了蔡進的外宅,而且還將家裡的兩個妹妹也弄了過來,姐妹三個一起鬨得蔡進魂不守舍。

真是想起來就想吐。

上一世的時候,本來四太太幾方評價,是在姜二公子和蔡進中間猶豫不決的。

結果是張靜安發現姜家居然跟大嫂小關氏一起做着保定馬場的生意。

馬場的生意利潤可是不小的,不過這生意能做起來,必須得有過硬的關係就是了。

張靜安查了這事其實家裡並不知道。其實是袁兆夫妻兩個的私產之後,就將這事情捅了出來。

卻沒想到這事鬧大了,最後連那個馬場也沒辦下去,恰好那年劉易登基,京軍三大營人事更迭,姜家就調離了京城,那婚事自然也就沒戲了。

到了後來張靜安才知道,姜家之所以和袁兆一起做生意,還是袁恭牽的線。

上一世,張靜安被吳氏哄得處處和小關氏作對,一門心思覺得袁恭之所以出京,是因爲被哥哥壓得動彈不得的緣故,心裡恨上了小長房,鬧得袁家家宅不寧。姜家這門親事也算是她毀的。

現如今想起來,袁佳嫁人,貌似姜家纔是最好的選擇呢。

元寶爲了討好她。探問的消息還是很細的。

說是如今四太太最看好的就是蔡家,因爲在永安門城門領家裡見到過蔡家的大爺,據說是一表人才,沒有跟二姑娘再配的了。

張靜安就想啐。

什麼一表人才,就是男生女相小白臉。

比她家袁恭差一條長城去。

四太太平日裡多精明的一個人啊,居然被一張小白臉給矇蔽了?

她很想跟四太太好生說說這事。可她總不能說她多活了一世,所以知道蔡進是個人渣千萬不能把袁佳嫁過去吧。

而且人家四太太雖然對她不錯,那是看在她和袁江的關係上,人家可壓根沒看得上你挑女婿的眼光,所以上次來,關於袁佳的親事,人家都不大樂意跟張靜安說。

想起來也不能怪四太太,自己的婚事鬧成這個樣子,誰家沒嫁人的姑娘願意跟自己來往啊。

自己摻和這事,八成四太太是頂頂不樂意的。

正苦惱這事兒呢,居然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

袁家老宅那邊。突然就送了一封袁恭的信過來。元寶興沖沖地說,“二奶奶,您知道這信是誰送來的嗎?”

翡翠說得沒錯,張靜安每次收到袁恭的信就不高興,可是這一回,元寶來送信不哭着喊着讓她回信,居然擠眉弄眼地讓她猜信是誰送的,總不會是袁恭自己跑回來送的吧?

張靜安心裡正煩着,就不樂意聽他白乎。

元寶好不容易得到機會來她跟前賣好,這也就不敢再賣關子,趕緊把話給接了。

“……往常二爺讓人帶信,都是送到小的這裡,小的再給二奶奶送過來。可這回不一樣啊,這信是送到老宅去了……”

水晶就不耐煩,“哎,你能直接說緣故嗎?囉嗦死了。”

元寶覷着張靜安的臉色,就怕她不耐煩,多虧了水晶這一插話,讓他看明白了,張靜安板着臉,並不代表她不感興趣,這就精神一震,趕緊說下去了。

“……二爺的信,是夾在神機營左哨姜內使家大公子的信裡一起給送過來的,姜內使琢磨着二奶奶您這裡就一個女眷不好過來,就着家裡的二公子將這封信給送到老宅去,讓老宅轉過來的,說起來姜內使可真是有心……”

果不其然,張靜安一直沉沉的眼睛突然就流轉了起來,上上下下地將元寶打量了個夠,看得元寶是渾身激靈,實在是不知道郡主娘娘這是要準備怎麼反應了。

張靜安深深感覺自己上一世真的很蠢,愛了追了袁恭一輩子,怎麼袁恭身邊的人事什麼都不清楚呢。

原來袁恭不僅和姜固有同門的情分,他還認識姜固的哥哥,而且姜固的哥哥還和袁恭在西北是同僚。

那麼當年自己搞?了的那個馬場,說不定袁恭在裡頭也有一份子也說不定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袁恭如今人身在西北,誰能替他打點,豈不是隻有眼前這個元寶了?

張靜安想到上一世,元寶也被袁恭留在京裡了,想必就是專門替他打點這些雜事的。她竟然還一直擔心,他就想一輩子留在西北不回來了呢。

真是越想,越覺得自己上一世真的蠢。

然後越想越是覺得自己這一世就算都知道了這些又有什麼用?

上一世她和袁恭和離了,這一世,她知道不知道的,不是還和袁恭和離了嗎?

她突然就想哭,想着想着突然肚子裡也不知道是哪個娃突然就踹了她一腳,她順勢就哭了出來,嚇得元寶臉色煞白,被一衆丫頭擠出了屋子都沒反應過來。

好半天,張靜安才哭夠了。

自袁恭走後,她着實萎靡了一段,可後來又變得情緒波動很大,一時難過了想哭,一時又覺得肚子里居然有兩個寶寶實在是比上一世幸運多了,於是乎又精神百倍,想吃想樂的。這些她身邊的人都是見怪不怪了,只元寶沒有見過,一見就嚇了一跳。

也就是一盞茶的功夫,張靜安又被翡翠等人哄好了,洗了臉,打起了精神,又把元寶叫了進來。

張靜安不關心袁恭搞什麼馬場,她關心的是姜固到老宅的事情。

元寶說的對,姜家確實是有心,送信就送信,不能讓下人送?不能直接送到元寶那裡?非要讓二公子往老宅送,其實就是表示,我姜家求親是誠心的,這不顯山不露水的就讓兒子上門給你相看來了,成不成的,大家都好說不是?

看來,姜家還是個挺周到的人家呢。

張靜安很感興趣,“姜家那個二公子長得什麼樣子?”

元寶自然細細描述,若說長相,那確實不是姜二公子的強項,主要是個頭並不高,麪皮也有些?,不過五官還是俊秀的,人也很有禮貌,先後拜見了老太爺老太太,帶了二爺給家裡的話,轉交了信就回去了。

張靜安問,“那四太太看到二公子了嗎?”

元寶回答,“自然是見到了的,怎麼可能沒見到呢,見老太太的時候,四太太就在旁邊伺候着呢。”

張靜安又問,“那四太太怎麼說?”

元寶敢來賣好,肯定是打聽得週週詳詳的了,立馬就回話,“四太太沒說什麼,不過老太太說,姜二公子沒有蔡家大爺長得好,家裡也沒蔡家家底厚……”

張靜安就差點罵人了,這四太太看女婿看相貌,你老太太都快六十歲了,你也喜歡小白臉?而且真不愧是老太太,就是一個財迷,就看人家家裡有錢沒錢,蔡進那樣的色胚人渣,毀人不倦的,有錢能有什麼用?

她強吸了一口氣,決定顧不得四太太嫌棄她了,這就提筆給袁佳寫了一封信。

信讓元寶送過去不久,袁佳居然怒氣衝衝地跑來了。

你們一定又都嫌我廢話,覺得袁恭和張靜安以外的人你也寫一章?嘿嘿,八卦嘛,廢話必須多啊

第35章 煩惱第13章 繼母第96章 局變第87章 迴歸第57章 彆扭第73章 西北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84章 密謀第44章 詭異第85章 痛別第35章 煩惱第98章 終章之曾文珊第59章 白雲山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79章 焦急第5章 再見第65章 堅定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31章 籌備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31章 籌備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72章 魂飛第85章 痛別第94章 孃家第82章 改立第29章 方瑾第56章 祿米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93章 文娟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23章 袁兆第13章 繼母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49章 頭疼第26章 老太爺第44章 詭異第48章 四叔第39章 後續第107章 終章之告別第85章 痛別第25章 皇帝舅舅第68章 疑惑第75章 詔獄第83章 壯烈第48章 四叔第67章 驚聞第20章 父親第72章 魂飛第72章 魂飛第96章 局變第58章 四目鼎第88章 述求第18章 遇險二第2章 議親第82章 改立第51章 馬市第56章 祿米第49章 頭疼第13章 繼母第53章 圓房第8章 辭世第90章 抓週第97章 終章第31章 籌備第40章 離京第60章 打賭第72章 魂飛第9章 守陵第14章 祖母第80章 回京第22章 小倌館第48章 四叔第3章 袁恭楔子重生第78章 龍鳳兒第87章 迴歸第75章 詔獄第57章 彆扭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37章 袁惠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97章 終章第64章 分家第3章 袁恭第36章 小袁舉第15章 把柄第19章 李氏第90章 抓週第46章 心疾第74章 別居第28章 和親第1章 勸阻第74章 別居第74章 別居第15章 把柄第24章 往事第29章 方瑾第48章 四叔
第35章 煩惱第13章 繼母第96章 局變第87章 迴歸第57章 彆扭第73章 西北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84章 密謀第44章 詭異第85章 痛別第35章 煩惱第98章 終章之曾文珊第59章 白雲山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79章 焦急第5章 再見第65章 堅定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31章 籌備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31章 籌備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72章 魂飛第85章 痛別第94章 孃家第82章 改立第29章 方瑾第56章 祿米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93章 文娟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23章 袁兆第13章 繼母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49章 頭疼第26章 老太爺第44章 詭異第48章 四叔第39章 後續第107章 終章之告別第85章 痛別第25章 皇帝舅舅第68章 疑惑第75章 詔獄第83章 壯烈第48章 四叔第67章 驚聞第20章 父親第72章 魂飛第72章 魂飛第96章 局變第58章 四目鼎第88章 述求第18章 遇險二第2章 議親第82章 改立第51章 馬市第56章 祿米第49章 頭疼第13章 繼母第53章 圓房第8章 辭世第90章 抓週第97章 終章第31章 籌備第40章 離京第60章 打賭第72章 魂飛第9章 守陵第14章 祖母第80章 回京第22章 小倌館第48章 四叔第3章 袁恭楔子重生第78章 龍鳳兒第87章 迴歸第75章 詔獄第57章 彆扭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37章 袁惠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97章 終章第64章 分家第3章 袁恭第36章 小袁舉第15章 把柄第19章 李氏第90章 抓週第46章 心疾第74章 別居第28章 和親第1章 勸阻第74章 別居第74章 別居第15章 把柄第24章 往事第29章 方瑾第48章 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