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西北

皇帝就嘆了一口氣,覺得果然是玉太妃養大的,那性子雖然左,可是還是有玉太妃的影子,當初先皇登基之後,就只追封了原配爲皇后,並沒有誰放在玉太妃前頭。可是玉太妃並沒有領過他這個情分,先帝登基,一口氣封了四妃九嬪,後宮一充斥,玉太妃就退居到後宮裡,閉門不出,彷彿當真成了一個傳說一樣。

大約玉太妃選袁家做張靜安的婆家,一方面是袁家老太爺是個講義氣的,另外一方面,就是袁家出了名的疼媳婦,幾乎從來沒有妾室庶子庶女引發的亂象。

可沒有想到,現如今弄成了這個樣子。

所以說家事國事各有各的煩擾,張靜安又想和袁恭和離,還要袁恭活得好好的,可真是爲難死他這個做舅舅的了。

他揮手打發走了張靜安。

把韓毅給叫了過來。

韓毅最近一直去西北帶兵,一心想頂掉何進被殺之後留下的空缺。

皇帝問韓毅,“你是不是想把袁恭也帶去?”

韓毅點頭,也勸皇帝,“袁恭倒是有幾分志向的,皇上殺他,也不過是出口氣,放他到西北,讓他與皇上出把力氣,反倒是便宜。”

皇帝又問,“以前他爲什麼不肯去?”

韓毅就目無表情地回答,“安國公親自找了臣四五次,都是不捨得兒子遠去。”

皇帝就嗤笑,不是他故意冷淡安國公府,實在是他從小就看不上袁泰,還有他那個長子袁兆,也學了他父親的做派,皇帝喜歡忠心的臣子,但是並不喜歡臣子沒有風骨。

現如今袁泰捨不得兒子,也由不得他了。

誰讓他家出了這麼噁心人的事兒呢?更何況,聽說那個姓方的丫頭還是他老婆的外甥女兒。

於是他拍板,“那你就把袁恭放出來。革掉他的爵位,帶他去西北看看,別心疼他,也別擡舉他,看他是個什麼材料。”

韓毅領命去了。

皇帝又把羅山叫了過來。

讓他去給吳明權傳旨,說他那個外甥女,皇上留在宮裡了。宮裡冷宮冷院多了去了,足夠關着這麼個不消停的小女子。

皇帝的性格向來是個慢性子,殺了方瑾一點意義都沒有,反倒解脫了吳家方家,皇帝纔不會這麼幹。他留着方瑾慢慢消遣,也算是給旁人一個警示。

想了想,覺得放着這麼個小賤人在宮裡也挺膩歪的,自從前年和親之後遼東安穩了。皇帝就意識到和親這個手段雖然顏面上不好看,但是用起來,有的時候還挺好用的。於是乎,最近又選了個貴女打算送到北狄月山去的。就讓方瑾作爲陪嫁的女使跟着去就好了。

北狄這地方,比遼東的韃靼人還蠻,那種地方,和親的貴女尚且不知道在呢麼過日子,方瑾這樣的女使,想必日子是不會好過的,不過朝廷的顏面,還有她家裡的顏面倒是周全了,也算是她將功折罪吧。

羅山跟了皇帝差不多三十年了,這事他自然是辦得妥妥的,轉頭,袁家吳家包括張靜安那裡,都得到了消息。

皇帝放過了袁恭,讓他前往西北軍前效力,不過爵位是沒了,媳婦也沒還給他,皇帝效仿當初玉太妃的態度,將張靜安所有的陪嫁都袁家搬了出來,就送到了蝴蝶巷的宅邸。這邊還派了宮裡的兩個嬤嬤親自侍奉張靜安生孩子。

皇帝是原話,袁恭到軍前效力,他不放心袁家的人照顧張靜安,特意打了吳氏的臉面。還讓人給吳氏送了一次藥,意思也很鮮明。你既然病着,就一直病着吧,好生養着就別再出門顯眼了。

早先。袁家就將管家的權力交給了小關氏,吳氏卻一直還捏着小關氏,想必以後她這麼做也沒什麼必要了,因爲她再想把管家的權力拿到手裡,基本是沒可能了。

不僅不能管家,大約以後也不好出門了。

皇帝讓她病,她就得一直病着,想好了噁心人都不能了。

同樣吳家大老爺吳明權也覺得渾身冷汗淋漓。

處置完了張靜安和袁恭的親事,皇帝果然還是不肯放過所有讓他不爽的人,頭一個就是他,他這回事連京官都做不了了,外放了貴州學政,平調,還主掌一省學政事物。但是貴州那是出了名的窮鄉僻壤,哪裡有什麼文風教化?大約他就是個去安撫地方,教化蠻夷的命了,這也是他仕途的盡頭了,之後二十年,吳家還能不能起來,就只能看兒子孫子了。

頭一次,他竟然是憎惡起故去的妹妹留下的這個孤女了。

方瑾在宮裡,就沒有一個人真的搭理過她。

她以爲張靜安會忍,可張靜安沒有忍。她落到皇帝的手裡,宮裡自然有讓她生不如死的方法。陰森的宮禁,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當得知還有機會離開,就算是和親,她也是樂意去的。

可北狄是什麼地方?

方瑾被送去和親,可連家都沒讓回。也沒給方家恩遇。

這哪裡是什麼榮耀,分明是責罰。

連帶着出了貴女和親的和郡王府的顏面也十分不好看,想必方瑾到了那和郡王府的安平郡主手裡,也是不會有什麼好日子了。

袁泰折騰了這麼多日子,就想着躲避皇帝的怒火。

可皇帝是被張靜安折騰的沒了脾氣,可不見得就看他順眼了。

他老婆不是病了嗎?袁家不是分家了嗎?兒子不是在鬧和離嗎?

他罵袁恭的那句話,皇帝也轉送給了他,“修身齊家,我看安國公府最近有點亂,安國公怕是操勞不過來,五軍都督府事務煩累,還是換個年富力強百無禁忌的吧。”

這回可不比上次老太爺錚諫被擼,這回是徹底被擼了,以安國公目前的年紀,大約也就是這輩子都別想了。

所以,事情了了之後,安國公也沒提讓袁恭回家的事。大約這個兒子,就當真當他出去死了。

只有袁老太爺是長長舒了一口氣。

多少,袁恭的性命是保住了。

家裡的顏面雖然損了,但是目前這個情況,不能算是最好,總算是勉勉強強了。

唯一讓人揪心的是,袁恭在西北能混成什麼樣子。

袁老太爺是當真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他自然是知道這條路是如何的不好走。所以當初國公爺袁泰攪?了袁恭去西北的事,他也只當不知道。

可如今已成事實,他也沒辦法。風霜雨露皆是皇恩,皇上給袁恭的,就是個要命的機會。

不過,也有可能袁家的機會就在袁恭的身上。

目前的狀況,以他老頭子的眼光來看,將來袁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就算是劉易當了皇帝,袁兆能不能保住劉易身邊第一的親衛的位置還真不大好說。

就恐怕以後袁家想當個富貴閒人都不容易啊。

袁恭在去西北之前,很想見見張靜安。

可鬧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他想見張靜安可謂是千難萬難了。

皇帝的意思,其實就是析產分居的格局。說到底,張靜安還是達成了她的目的,她在皇帝的庇護下,終於拋棄了他。

他掙了這麼久,也就僅僅保住了一個丈夫的名頭。

他也得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要想真的掙回張靜安,還得看今後了。

如果他真的還想見到張靜安。還想爭取還能得到丈夫的地位和待遇,大約只能看他是不是能在西北闖出一番事業來了。

如果他能功成名就的回來,大約他還能和張靜安有重逢的一天。

最壞的是,他死在了西北,張靜安抱着他的兒子嫁給別人。

要麼日久天長將他忘了,要麼就懷着怨恨,恨他一輩子。

想到這裡,就錐心刺骨得不得安寧。

所以他明知道不可能的,還是求皇帝讓他見張靜安一面。

皇帝很奇怪,覺得這小子得了便宜怎麼還賣乖呢?欠抽嗎?

可是袁恭來到皇帝跟前,看着有幾分的憔悴,卻依舊脊背挺直有那麼幾分的理直氣壯,“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臣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報效。還請皇上再開恩。讓臣見臣妻一面,臣此去西北,並不是怕死,只怕臣去了西北迴不來,一輩子被她誤會。”

皇帝體弱一向是靠在被褥上聽臣子說話的,此番卻被他逗笑了,車軲轆話,繞了一圈怎麼又繞回來了呢?他冷笑道,“到了如今,你還說自己冤枉?”

袁恭磕頭,“臣不冤枉,臣做了錯事,傷了臣妻,臣在御前咆哮,失了臣體,都該問罪,皇上不問臣的罪,還給臣機會到西北報效,如此天高地厚之恩,臣銜草結環不能相報。只是臣妻誤會臣故意騙她,陷她於不義,臣敢當着皇上對天發誓,臣絕無此心。”

皇帝嘴角就抽了一抽,越發對這小子刮目相看了。

原本只以爲,他是個狠的,狠的捨得一身剮,也要保住顏面前程。現如今看起來,竟是個心狼的,這不僅要顏面前程,還不肯放過他那傻乎乎的外甥女兒呢。

於是只是嘲笑,“你覺得明珠能信你?”

袁恭就磕頭,“她信與不信,臣臨行都想將這句話說給她聽,臣自問心中有愧,可臣對她之心可昭日月,如有半分虛僞,臣此去西北,就亂箭穿心而死。”

羅山上前一步,怒斥道,“袁恭,你又想君前失儀嗎?”

皇帝擋開羅山,半坐起來笑道,“好,就依你說的,你且去,朕替你將這句話轉給明珠。你若好生生回來,那明珠跟你回去,你若回不來,那就算是你應了誓,也就算是天意了。”

雖然還是沒讓他見了張靜安,不過總歸是答應親自替他傳了話。

袁恭心裡惆悵,百感交集,可總歸是抱了一線的希望。

皇上說,只要他活着回來,那麼就讓張靜安跟他回家。

當然,皇上要的不僅僅是他留着一條性命。皇上要的是他風風光光的回來,他也必須風風光光的回來,一則這是他一向的理想與抱負,二則,大約這也是他重新得到張靜安的唯一機會了。

爲此,他不僅要拼命,還必須謹慎謹慎再謹慎,謙卑謙卑再謙卑,才能儘早儘快的得償所願,回來見到妻兒。

如今他算是孤家寡人,一身的輕鬆。

韓毅得了皇上的吩咐,不能擡舉袁恭,袁恭此去西北,就只能跟隨在韓毅身邊,從隨侍做起,逮到機會就要用心用命。

所以也不用準備什麼人情往來之類的羈絆。

就打算輕身上路了。

只沒想到,他從宮裡放出來,頭一個遇到的就是他父親的親隨,袁泰已經不想見這個兒子了。他們父子在上一回爭拗之後,幾乎是走到了決裂的邊緣,可不管袁泰如何怨恨這個兒子,現如今袁家的事情依舊得着落在袁恭的身上。

袁泰讓親隨傳話,讓袁恭把張靜安接回袁家去。

只要張靜安肯回袁家,皇帝對袁家的憤怒就會減少。

這是傻子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他就不明白袁恭怎麼就想不明白,就不肯去替家裡人想想。

袁恭只覺得心冷。

不說程瑤這件事情,就說張靜安被吳氏推下臺階這件事情,到了現在。家裡也沒誰給過張靜安一個交代。

就現在這個樣子,他憑什麼勸張靜安回家?

不說是張靜安,就是他自己,從詔獄裡出來,都沒想着回家,他就想找個地方,一個人喝個大醉,一醉方休。

他淡淡地看着那個長隨一臉的鬱促,漠然地迴應,“明珠郡主被留在宮裡了,我接不出來。”

然後就拖着傷腿,勉強挺起了脊背,一步一拖地離開了宮城。

姜文和姜武弄了輛車在外頭等着他,“嘿,袁二,撿了條命啊。”

袁恭靠在車廂裡,卻並沒有什麼歡欣,他覺得很可笑,也很可悲,堂堂皇皇的安國公府,洋洋灑灑一大家子人。

可他臨別之前,他竟然從家裡找不到一個人可以託付張靜安的。

臨別之前,袁恭安排元寶留下照看張靜安。

元寶哭着求他,“爺,奴才從七歲起,從來沒離開爺啊,爺您這去西北刀山劍雨的怎麼能不帶上奴才啊……這事本來都是奴才的錯,奴才恨不得替爺去死了.......”

元寶他爹對兒子一陣拳打腳踢。有這麼不會說話的嗎?

袁恭卻很堅決。

他的私產,他的人脈關係,都是元寶幫他撐着的,還有張靜安,沒有個貼心的人幫他看着,他實在是不放心。

他親自關照姜武,給元寶在蝴蝶巷邊上租了一個小院兒,就守着張靜安的門口伺候着。有什麼事,就讓他去尋端鈺,尋姜武,尋他那些朋友們幫忙關照着。

姜武只拿他沒有辦法。“你媳婦都把你坑成這樣了,你還伺候仙女兒似的伺候着她?我說袁二,你腦子沒毛病吧?”

袁家的幾個小兄弟也來給他送行。

三房的次子袁海,也有些替他二哥不值,“就算二哥您錯了,可二嫂也太能折騰了……”他哥袁山就在桌子下頭踹了他一腳。

只有四房的袁江現在已經一副小大人的模樣了,??地坐在一邊,“我們會照顧好二嫂的......,二哥你活着回來就好了。”

只有端鈺指責他們,“你們都少說兩句行不行?難道你們就看着袁恭牽腸掛肚的往西北去?”

於是衆人也都無語了,他們不是平頭百姓,他們要麼是朝廷重臣的子侄,要麼就是身居機要,他們當然都知道,西北這兩年自何進死了之後,就不太平,出大事是遲早的。

不然韓毅不可能扔掉錦衣衛都指揮使這樣的位置去抱這個熱炭團兒,皇上也不會放。

袁恭此去。可真是富貴險中求了。

張靜安算是得償所願,可卻並沒有覺得歡欣。

事情最後莫名其妙的成了這個樣子,沒人問她的意見,也沒人關心她的反應了。

大伴羅山問她,“郡主啊,您是想留在宮裡陪官家幾日,還是......”意思就是,您吶,別給皇帝添亂了,事情了了,就趕緊出宮回去吧。

可張靜安卻覺得糊塗,需要有人給她解釋解釋,她現如今是個什麼情況。

以至於皇帝真心覺得,這個外甥女兒白白長得這麼漂亮。之前也並不十分的蠢,怎麼嫁到袁家這幾年後變得這麼笨了呢?

無奈只得跟她解釋,“明珠啊,那你就說吧,你想怎麼樣?”

張靜安,“啊?”

皇帝不耐,恨不得拿手去敲她的腦殼子,“袁家對不起你,你又不肯要了袁家小二的命,你讓朕怎麼辦?朕好歹是皇帝吧?真讓你和離,朕的臉面很好看?”

看張靜安憔悴得好像一朵枯萎了的花,聽他說話,只慘白着一張臉,兩眼木蹬蹬的,彷彿都沒有聽懂的樣子。

這就在心裡又是惱火又是難過,覺得袁家也真是個狗屎一樣的地方,擡舉都擡舉不起來,朕一個如花似玉的郡主嫁過去,竟然搓摩得連自己的身份都不曉得了。

嘆氣地指使羅山,“羅山,你跟她解釋,這是個什麼意思?”

羅山就送了張靜安出去,小聲跟張靜安解釋,“靖江王的親事好生生被攪和了,您和袁家二爺又鬧和離,官家總要有個態度,你放心,袁家。吳家,都撈不到好,只是這事能放明面上不能說......”

張靜安完全不關心這個了,程瑤的親事被毀了,這些人也不過就是罷官貶職罷了,還能怎麼樣?

她只關心她自己現如今要怎麼樣......

羅山就嘆氣,覺得明珠郡主並不是個傻瓜,可攤上袁二爺這事,就變得傻了。

“郡主啊,官家這意思又有什麼不明白的呢,這袁二爺在西北,能不能出息,能不能回來,其實也就是您一句話的意思唄.......”

張靜安愕然。

羅山就將話說的明白些。“你想他回來,他就能回來,您不想他回來,他自然就回不來了......”

張靜安一陣的心悸,突然人就打了個趔趄.......

突然就笑了笑,那笑一下子笑得羅山有些發瘮。

張靜安起身告辭走了。

這段時間她冷靜了很多,她一個郡主,賜婚下嫁袁家的郡主要是和離,袁家完蛋,皇帝的面子也不好過.......

她再倔強,也強不過皇帝去。

皇帝沒罰她已經算是好的了。

其實現如今也挺好的,袁恭不是想要離開京城麼?不是想要擺脫她和京城的一切嗎?現在他得償所願了。

她也同樣解脫了。

也許這樣,就一切都和上一世不同了吧。

袁恭可以待在西北不再回來,管他傷了殘了。也許反倒還能活得長久一點。

她果斷的從宮裡搬了出來,回了蝴蝶巷。

她將將孩子上了身,就這麼折騰,開始的時候真的沒覺得怎麼樣。可是自袁恭走了之後,就一日日不好了起來。

什麼都吃不下,勉強吃一點,就吐得天暈地轉的。

崔嬤嬤不說,就是宮裡來的兩個老嬤嬤都是伺候慣了懷孕的宮妃的,可是都拿她沒有什麼辦法。

她本來就瘦,好容易在袁家被養得稍微有了一點肉,這一番折騰,很快就形單骨支,瘦得不成個樣子。

程瑤還是跟着程老太太離開了京城。

離開的時候,只擔憂地將張靜安交給了王文靜。張靜安在孕中因爲她的離開又病了一場。她覺得對不起程瑤。如今事情已經這樣了,她們還要就這麼分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相見了。

王文靜只能勸她,“你何必呢,你還要不要肚子的寶寶了?要的話,就好生吃飯吃藥,等你生了寶寶,浙江又不是天邊的地方,從天津下海南下,從長江口逆流而上,也不過就是個把月的功夫,你想走運河也行,更安穩,咱們跑去看她不就是了。”

張靜安就?然不語。

王文靜如今的情緒也並不十分高。

除了也爲了程瑤的離去難過,她還有她自己的原因......她雖然和蔡凱分了手,可是這深入骨髓的情意又豈是說忘了就忘了的?

那天一個管事的莫名就傳來個消息,說是西北用兵勢不可免。

而蔡凱,居然去了西北。

蔡凱年前剛和王文靜分手,就娶了他家裡安排的一房妻室,如今妻子已經懷孕。這番一過年,他就繞道京城,就跟着袁恭一路去的西北。

王文靜再和他見面,不過是故人相見而已。

所以不如就不見。

可生離死別一般的難過,還是同樣環繞着她。

她一邊埋頭在京城的生意,一邊照顧着張靜安,只想將自己忙死了,好忘記遠去西北的蔡凱。有的時候看到張靜安,她都禁不住去想,自己和張靜安比起來,哪個會更可憐,更痛苦。

夜深人靜想一想,不過都是愛而不得,張靜安好歹還能有個孩子有個寄託。自己這輩子,大約就只能靠着心裡那點子記憶過了。

同樣西去的,還有跟着和郡王府郡主去和親的方瑾。皇帝和親的目的,就是安撫月山北狄不要與韃靼人爲伍,所以西北亂局將起,和親的腳步自然要加快。而且,方瑾的父親果然是個心狠的,皇帝將方瑾打發走,他只上了個謝恩的摺子,連派個人來探望方瑾都沒有。

誰也不知道方瑾是怎麼一個情況走的。

誰也都不想知道。

方家,吳家,袁家,沒一個人去關心這個事情。

不過誰都清楚,大約方瑾是再不可能回來噁心人了。

這年的春天過得很快,夏天的腳步隨即到來。

難得的自去年秋天那場大雨之後,京畿四周可算是風調雨順。

王文靜的瑾月行往京城運了一個冬天的米,終於打響了名頭,開始紅紅火火地做起了西洋貨的生意。

慧能大師在白雲寺登臺講經,吸引衆多信徒爭相向往膜拜。

張靜安捐了大筆的香火錢給白雲寺繼續籌辦善堂,賙濟那些貧困不得返鄉的饑民。

日子一天天過去,每十日,宣府會有公文馳遞京畿,袁恭總有辦法,讓人夾帶家信回來。

偶爾是給老太爺,國公爺的,但是每次都有給張靜安的。

信裡無他,不外乎是他又去了哪裡,幹了什麼,西北風物人情一一細數,卻連張靜安的近況也不問。

依稀彷彿,去年冬天他們鬧得那場轟轟烈烈的和離不曾發生過一樣。

或者說,那些噁心人的往事隨着他離開京城去了西北,隨着他與張靜安的那句誓言,就隨風消逝了一般。

袁恭一句話也不曾提過,只剩下元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在張靜安跟前苦求,“二奶奶,您倒是給二爺回封信啊,您要是還生氣,您殺了小的吧。都是小的的錯,方家大姑娘的信是小的糊塗,捎給二爺的,可二爺真的就只想着不要方家大姑娘去做妾而已,他真的就是這樣而已啊……”

張靜安不想聽元寶哭號,她和袁恭的糾結,不是這一世,或者那件事情就能分說清楚的。

她只是受不了了,她受不了自己一次次全身心地投了袁恭,再去知道其實現實總歸不會給她幸福的。

只有她不去想,不去愛袁恭了。似乎她才能活得平靜而無慾無求。

孕吐總歸是好了些,她每日裡不幹別的,就是躺在牀上養胎,然後唸經抄經。

除了偶爾王文靜來陪她,偶爾英國公府,或者交情並不很深的幾個朋友送些東西過來探望。

她過得彷彿就是個閉門修道的居士。

直到五月十六這一天。

四太太柳氏帶着袁佳以及三房的袁山過來探望她了。

第27章 混亂第62章 崩堤第71章 詭變第83章 壯烈第25章 皇帝舅舅第3章 袁恭第41章 陪嫁第73章 和離第54章 翡翠第34章 寶珍第1章 勸阻第10章 平安第73章 和離第31章 籌備第85章 手段第3章 袁恭第13章 繼母第37章 袁惠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14章 祖母第1章 勸阻第58章 四目鼎第17章 遇險第11章 親事?第74章 別居第31章 籌備第88章 述求楔子重生第33章 日子第31章 籌備第65章 堅定第31章 籌備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56章 祿米第69章 難受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73章 西北第45章 芸香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47章 裝病第64章 分家第51章 馬市第60章 打賭第88章 述求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3章 袁恭第49章 頭疼第57章 彆扭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94章 孃家第5章 再見第74章 別居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18章 遇險二第49章 頭疼第68章 疑惑第85章 痛別第16章 陰謀第77章 袁佳第22章 小倌館第15章 黃渣第77章 袁佳第9章 守陵第35章 煩惱第85章 痛別第53章 圓房第46章 心疾第85章 痛別第14章 祖母第72章 魂飛第54章 翡翠第85章 痛別第67章 驚聞第33章 日子第85章 手段第32章 新婚第61章 應對第58章 四目鼎第94章 孃家第87章 迴歸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85章 痛別第46章 心疾第82章 兵敗第62章 崩堤第27章 混亂第98章 終章之曾文珊第79章 焦急第96章 局變第21章 袁家第97章 終章第83章 壯烈第88章 述求第29章 方瑾第14章 祖母第47章 裝病第6章 施粥第54章 翡翠第53章 保定第48章 四叔
第27章 混亂第62章 崩堤第71章 詭變第83章 壯烈第25章 皇帝舅舅第3章 袁恭第41章 陪嫁第73章 和離第54章 翡翠第34章 寶珍第1章 勸阻第10章 平安第73章 和離第31章 籌備第85章 手段第3章 袁恭第13章 繼母第37章 袁惠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14章 祖母第1章 勸阻第58章 四目鼎第17章 遇險第11章 親事?第74章 別居第31章 籌備第88章 述求楔子重生第33章 日子第31章 籌備第65章 堅定第31章 籌備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56章 祿米第69章 難受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73章 西北第45章 芸香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47章 裝病第64章 分家第51章 馬市第60章 打賭第88章 述求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3章 袁恭第49章 頭疼第57章 彆扭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94章 孃家第5章 再見第74章 別居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18章 遇險二第49章 頭疼第68章 疑惑第85章 痛別第16章 陰謀第77章 袁佳第22章 小倌館第15章 黃渣第77章 袁佳第9章 守陵第35章 煩惱第85章 痛別第53章 圓房第46章 心疾第85章 痛別第14章 祖母第72章 魂飛第54章 翡翠第85章 痛別第67章 驚聞第33章 日子第85章 手段第32章 新婚第61章 應對第58章 四目鼎第94章 孃家第87章 迴歸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85章 痛別第46章 心疾第82章 兵敗第62章 崩堤第27章 混亂第98章 終章之曾文珊第79章 焦急第96章 局變第21章 袁家第97章 終章第83章 壯烈第88章 述求第29章 方瑾第14章 祖母第47章 裝病第6章 施粥第54章 翡翠第53章 保定第48章 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