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焦急

她問張靜安還記得曾家大舅舅家的表妹嗎?張靜安自然是還記得曾文珊的。也就是前兒個,曾家兩房舅舅還讓人送了禮物過來,她還見了二房的曾文喜。據說二房跟着王文靜一起做生意,做得還不錯呢。

三太太就扯了扯嘴角,“這事呢,說起來還和你有點關係。”看了一眼四太太,勉勉強強地說出來,“你坐着月子,這事也狗過去了,你也都別心上去。都是當初大嫂想着二郎要遠出外任,身邊沒個人,就想着將珊姐兒嫁給二郎一起跟着去的,這不是……這不是二郎突然就去了西北,這事就?了嗎?沒有想到,怎麼的,突然就將珊姐兒給了大郎……”

張靜安驚得連燕窩的調羹都掉到了被褥上。

什麼?曾文珊還曾經想嫁給袁恭?

她怎麼一點動靜都不知道?

三太太也覺得很爲難,“之前我們也都不知道,都是後來珊姐兒的事公佈出來之後,才漸漸傳開的。”

張靜安是知道,上一世曾文珊就嫁給了袁兆的,她只以爲是吳氏不喜歡小關氏,小關氏又只生了一個女兒,所以纔給袁兆納的貴妾。

卻沒想到,居然還曾經將心思動到自己身上來。

四太太就冷笑,“得了吧,三嫂,你覺得我們大嫂病歪歪的,人軟心就軟嗎?人家可是在二郎走之前還跟二郎說過曾家表姑孃的親事的。不過是二郎不應,人家曾家也有眼光,知道二郎這條路走不通,這才轉投了大郎。至於這事怎麼成的,那自然是曾家人有本事,咱們都分家了。管這麼多幹嘛?”

張靜安那一口氣就頂得差點將剛吃下去的藥和燕窩都給吐了出來。

她終於知道了小關氏爲什麼如今在她跟前連面子情都不裝了。

感情是覺得曾文珊如今嫁給了袁兆,是因爲沒能嫁成袁恭的緣故,就因爲這個恨上了她。

果然這性子還是跟上一世的一模一樣。

上一世張靜安雖然總是給小關氏添堵,可是張靜安可沒攔着小關氏和袁兆生兒子,明明是吳氏老是明裡暗裡諷刺她生不出兒子,張靜安明明連袁恭的邊都沒挨着並不值得她嫉妒。可她偏偏還是恨上了張靜安。

後來還恨到張靜安都被趕出袁家了,還下手暗算張靜安的地步。

幸虧是這一世早早的分了家,要是落到小關氏手裡生孩子,還真的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安好呢。再想到那個總是不動聲色,溫柔和婉的曾文珊,就更忍不住冷笑。

她就覺得這個女人討厭。怎麼就和方瑾一個調調的,果然就是那咬人的狗不叫,這幸虧是她看上的是袁兆,要是也看上了袁恭,她真的......

方瑾和親滾蛋了,要是再來一個纏在袁恭身邊,她縱然是恨着袁恭,恐怕也得噁心死。

好氣,好氣,要不是兩個嬸嬸在她旁邊,孩子還抱在懷裡,她都要跳起來大罵那個女人一番。?

四太太和三太太除了來看張靜安還要跟張靜安商量兩件事。

頭一件其實不用商量了,張靜安生孩子吃了這麼大的苦。生完了奶都沒有,宮裡的嬤嬤都說了,至少要坐個雙月子。

所以袁惠的親事是參加不了了。

他們主要問的是張靜安這一對龍鳳兒做百日的事情。

京裡的人家一般滿月都自家做,頂多是至親好友過來樂呵樂呵,可百日和週歲都是要大辦的,除了至親好友,還要遍請貴客,給孩子納福。

如今袁恭在外頭,張靜安一個人住着。

好像他們這樣的小夫妻,帶着孩子回家辦百日什麼的也是常事。

有家裡的長輩主持。那更有面子。

將來還禮什麼,也省心省事。

可袁恭和張靜安如今的情況可是不同。

老太爺自己不好跟孫媳婦說,就讓兩個兒媳婦來做說客。

還將張靜安當初的話拿出來堵張靜安,張靜安當初可是說過的,哪怕她和袁恭和離了,她的寶寶也是老太爺的重孫,也得認老太爺的。

張靜安心想,果然當初是氣暈了,真的沒有想到和離了會將事情弄得這麼複雜。

你說這叫什麼事,她和袁恭鬧得都要死要活了,還要抱着孩子去袁家辦百日。這得多尷尬啊。

而且還只是她一個人尷尬。

袁恭還在西北呢。

尷尬也尷尬不到他的臉上了。

自從上次傳來了西北的軍報了之後,這些日子都平靜的很,實在是不知道西北那邊到底是打沒打起來。

袁恭到底怎麼樣了?是不是還安好?

縱然就是有孩子的事情分了她的心,可她的心啊,就是懸在嗓子眼,一想起袁恭來就疼。

依着王文靜說,按腳程算,她的那封信是早就該到了袁恭的手裡的。

也不知道她鬼畫符的那幾個字,他是收到了沒收到。收到了看沒看懂。

也不知道他會不會聽她的。

以她對袁恭的瞭解,八成他是不會聽她的。他一心就想征戰沙場建功立業,八成到了那個時候,他早就將她們母子拋到了腦後了吧。

氣得想哭,可還更着急去打聽袁恭那邊的下落。

三太太是指望不上的了,袁恭帶着袁海出發的,不過到了西安,就吧袁海給拋下了。

現如今三太太感恩戴德的,只是不好說出來惹張靜安傷心罷了。

老太爺那邊卻不待見張靜安,只說是有消息就送過來,可張靜安天天等得嘴上冒泡,可就是沒有消息。

她就只能自己打聽。

她厚着臉皮讓崔嬤嬤去英國公府拜託了白氏二太太。又請人給宮裡的大伴羅山遞了消息,還讓元寶去纏着姜武,看看幾方都是什麼消息。

白氏二太太那邊親自遣了得用的婆子來說,英國公立過規矩,他們家的男兒出了家門,就是國家的人。不許家裡的女眷打聽戰事軍情,也不許寫信詢問拉扯擾亂軍心。所以她也不大清楚那邊的情況,就這兩個月西邊寄過來的家書來看,那邊是作好了準備的。以大同的城防,只要做好了準備,韃靼人就算再多也未必佔的到便宜。

羅大伴也遞過信來,說大同宣府一線已經打爛了。兩座城都還在朝廷手裡,他沒聽說過袁恭的消息。

而姜武,帶着老婆直接跑到張靜安這邊來了,讓老婆過來看龍鳳兒,自己隔着窗戶罵張靜安,“這個時候怕做寡婦了?你早幹嘛去了?我告訴你,現如今西北全亂了,誰他媽的知道袁二在哪兒?不過我告訴你,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每天戰報往京裡送,裡頭都是死人的名單,開戰的時候,袁恭已經提了副管帶。從四品的武官實職。你放心好了,他要是死了,不用你問,我保準頭一個告訴你!”

張靜安渾身發抖,不知道是怕的還是氣的,總歸臉都煞白了。

姜武的媳婦也很厲害,隔着窗戶罵她丈夫,“你就是個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的,你再胡扯八道的,小心袁家二弟將來回來跟你翻臉。”

回頭又安慰張靜安,“你別聽我家姜武胡說。他這幾日,和我那大伯子一人盯着兵部,一人守着鎮撫司這邊,什麼消息不知道?就像他說的那樣,沒消息,就是好消息。韓大人是多厲害一個人啊,關鍵是穩妥,有他帶着,袁二弟不能有什麼事,你且安心坐月子就是了。”

然後就讚歎,“我說你可真會生,你看這兒子,跟袁二弟一個模子出來的。你看着閨女,花骨朵似的,簡直愛死人了……”

足足呱噪了小半個時辰,才被不耐煩地姜武給拉走了。

張靜安抱着孩子,心裡便只跟着唸叨着,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就跟她將將重生的時候唸經一樣,每日裡不念個百八十遍的,她的心就突突的跳,根本睡不着。

可憐的一對龍鳳兒,寶寶囡囡地叫着,連個名兒他們的娘也顧不上給他們起,奶也不能讓他們吃幾口。

縱然是一干僕婦們千方百計地給張靜安養着。

可人家坐月子都做得豐腴飽滿。

只張靜安生了孩子就瘦了。

除了照顧孩子和打聽前方的動靜,她什麼都顧不上了。

半個月後,消息傳來。

韃靼攻破宣府,宣府總兵加鎮塑將軍魏靜戰死。

韓毅退兵大同固守待援。

韃靼長驅直入,兵鋒直指京畿。

上一世都沒有這麼慘的。

這回杜杜爾汗真是給了大秦一記重擊,朝廷上下都有些蒙圈了。

秋天的聖京,始終是天色晦暗,塵土飛揚,四九城冥冥中似乎瀰漫着一種不安的氛圍。

中秋,重陽,京城人對節日的熱衷早已被焦慮不安所取代。有錢的富戶開始挖地窖藏細軟,官宦人家尋了關係,將家眷一批批的往老家送。

整個京城陷入茫然恐慌之中。

謠言更是漫天飛舞。

先是有人說,韃靼的大軍已經橫掃了山西地界,很快就要打到聖京了。

又有傳言說,三年前?河氾濫的時候,就衝上來過獨目石人,上面刻着上古箴言。暗示過,本朝天子氣數不夠,不足以做天子。

皇宮原本該是天下王氣正中之地,可據說有人夜晚經過紫禁城,卻能聽到鬼魂哀哭咆哮之聲……

總歸一句話,就是看來大秦要盛不過三代,氣數已盡了。

可張靜安在蝴蝶巷裡卻又淡定又歡喜,因爲姜武送信過來了。

袁恭沒事,活得旺旺的不說,還立下了戰功。只可惜朝廷失了宣府,算是大敗,所以大約只能保上,還不能敘功。

不過如今死人多了去,位置也多,就袁恭這樣的,提拔那是妥妥的了。

張靜安纔不管袁恭提拔不提拔呢,只要袁恭還活着好好的,她就放心了。興高采烈地讓人賞了送消息過來的人十兩的一個小元寶兒。

雖然誰都說外頭兵危戰險,韃靼人就要到聖京城了。

可是她也不在乎,袁恭好好的就好。

旁的誰管它呢?雖然上一世的記憶沒什麼好事,但是聖京城總歸是無恙的。

她就呆在城裡,安心等袁恭回來就是了。

她完全沒有想到。袁恭這一世還是好險,險些又要重蹈前世的重蹈覆轍。

韓毅馳援宣府,他自然是打的前鋒。

韓毅與韃靼交手月餘,他也跟着大軍撤回了大同。

九死一生回到大同,他頭一件事就讓底下的人尋了一面鏡子,看看臉上那一道口子,到底成了什麼樣子。

說起來好險,那個韃靼騎兵一刀劈在他的他頭盔上,好在他側了頭,又穿了重甲,要不然那一刀能把他連肩帶脖子砍斷了!不過好在現如今不過是臉上撇了一下,一道血口子,從眼角劃到了耳後,口子倒不是很深,不過看着還是挺嚇人的。

他嘆了一口氣,想到張靜安那瑩白無暇跟剛剝了的雞蛋似的小臉,忍不住對着鏡子看了又看。

都把住同一帳篷的王猛給噁心着了。

一個大男人,不就是臉上小小的一道口子麼,至於麼?滿大營的找鏡子,找到了都看了有一炷香的工夫了,還能把口子給看出一朵花來?

真沒見過這麼肉?的。

不過他看着袁恭背上那裹得厚厚的繃帶,在他這麼折騰的時候都滲出血來了。也不免覺得這廝運氣真好。

要不是那天臨出征得時候,袁恭突然接到了一封信,然後不顧衆人嘲笑把重甲給穿上了,那個韃靼騎士那一刀,一定就給他剁兩塊了。

袁恭看夠了,收了鏡子,就趴下來了。

掏出張靜安那封信,反反覆覆地看來起來。

這丫頭,給他就寫了這麼一句話,就再不給他寫信了,連生了一對龍鳳胎的事兒,都是元寶和老太爺那邊傳過來的消息。

可也就是她這麼一封信,算是救了他一條命。

說起來張靜安有的時候,就是這麼邪門。當初猛虎壩崩塌的事兒,誰都想不到,她卻堅信不疑。這回他一個字沒跟她提自己出兵宣府的事情,可她居然就寫了一句話給他,就是讓他不要孤軍深入敵後。

她怎麼會知道自己要深入敵後?

那是他和王猛姜環臨時商議決定的,韓毅都不知道。

她在千里之外,居然就知道了?

臨到生產了,還要給他這樣寫一句話。

當然,那時他們決心以下。不可能因爲張靜安一句話就改變了策略。

可是就是那麼一句話,他頂着王猛的嘲笑換上了重甲。

也就是這麼一句話,他知道張靜安嘴上再硬,也還是等着他回去的。

所以被那韃靼騎士砍下了馬背,他還是掙扎着又爬了起來。親兵趕上將他重新扶上馬背,他才能安然帶着那個韃靼那顏的腦袋回到自己的陣營裡。

他那時候都佩服自己,半邊身子都不能動了,還能一邊吐血一邊爬起來。還拖着幾十斤的重甲呢。

當然了,也多虧了祖父給他帶上的這副老甲,上頭的鎖子甲鋼片都砍碎了,就剩裡頭一層老牛皮裹着竹片救了他的命。

他收了鏡子。爬起來又給張靜安寫信。

也不知道怎麼的了,以前心裡百轉千回,千言萬語,卻只能乾巴巴地寫幾句。

可如今,他就跟那翰林院的酸學士似的,下筆如有神,洋洋灑灑地根本停不下來。

王猛跑去巡營回來,他還在那裡寫。

信紙都寫了厚厚一沓了。

王猛繼續光着脊樑在哪裡顯擺他那精瘦身上的一身腱子肉,袁恭卻連看他都懶得看一眼。

順便在信上加了兩句,“與我同住,是一川漢,粗些,倒是勇悍剛直……,此人酷愛冰天雪地赤膊示人以彰雄健,卻每每被人嘲笑一身雪白,連個疤瘌都沒有。於是上陣也赤膊,就端一把大刀,在韃靼陣中三進三出,三進三出,偏生只沾了一身的血,全是韃靼人的,自己一根毫毛也不曾傷到……”

張靜安的一對龍鳳兒的百日到底也沒辦。

原因很簡單。因爲韃靼兵臨城下,全城皆是人心惶惶,誰家這麼不張眼睛還辦百日?

就算辦了又如何?沒人來豈不是更尷尬?

而且她出了月子之後,也十分的忙亂。

韃靼的兵鋒在京城城郊被京軍三衛阻擋了,各地勤王的兵馬也漸漸蓄積。韃靼看到拿不到好處,也就漸漸收攏了兵馬朝北退去。可又不肯全然退出長城,偏偏就在宣府附近停頓了下來。

他們不走,百姓和朝廷又哪裡能得安寧?

張靜安在京郊附近的佃戶都跑了個乾淨,陪房和莊頭卻大多隨着難民躲進了城裡。

她忙着安置這批人,還要看顧袁恭分家分得的那些產業。

這邊兩個孩子還吃着奶,那邊忙得焦頭爛額的。

不管是上一世還是這一世。袁恭在時,她死活學不會的那些東西,現如今熬着熬着,居然就無師自通了起來。

尤其是因爲戰亂,她偷偷將給外祖母守陵的江嬤嬤接回來之後,她更是長進了不止一點半點。

老太爺幾次讓袁六太爺過來探望,都是看見她一邊放着一雙龍鳳兒的搖籃,一邊放着賬目和筆墨,在那裡吊着眼睛訓斥那些不得力的管事。

回頭打聽了一下,二房差不多兩三百人進城避難,基本上都安置好了。有的吃,有的喝,還都置辦了冬衣。甚至有的還分配了差事,打發去了白雲寺,韭菜衚衕那邊去幫着修房子安置災民……

他看二奶奶那裡出不了大事情,反倒是自家這邊,家大業大的?煩事不少。

大房那邊小關氏四年不開懷,突然懷上了身孕,還懷相很差,起不來身。

吳氏就不用說了,那本來就起不來身。

當初大家都看不上剛進門的貴妾曾文珊。可現如今大房內宅都是曾文珊撐着。

可內宅有人撐着,外頭的事情卻無人管。

以前沒分家之前,家裡有袁恭,還有幾個兄弟幫襯着。

現如今倒是沒有人拖他們後腿,可也無人管事了。

出了大事,國公爺雖然被免了職,可是也被”勸回“了五軍都督府參議,他向來不愛管家事,如此以來,每天在都督府根本不着家。倒比五軍都督府的正印都督還忙碌的樣子。

而袁兆更帶來了一個讓人驚訝地消息————劉易要代天子親征。

張靜安就???了,這一世爲什麼還要跟上一世一樣?

上一世皇帝去的早,劉易是當了皇帝之後玩親征。

這一世皇帝還活着,還是太子的劉易居然玩代天子親征?

真是不作就不會死。

也不想想他是不是這個材料!

上一世天下大亂,就是從他這個瘋狂的行爲開始的。

韃靼兵臨城下什麼的,真的不算什麼。

一個無能的皇帝,不肯好好守着千百年來的堅固城防,將大秦的精兵強將和各地勤王的志士兵馬一起帶去死地送死,這纔是最動搖國本的事情。

張靜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她不明白,爲什麼皇帝還在位子上,就能讓劉易幹這樣愚蠢的事情呢?

朝廷不是沒錢嗎?沒錢打什麼仗?

還有劉璞,自宣府兵敗之後,朝廷徵調各地兵馬彙集京城之初,劉璞就起兵了。劉璞也來勤王了,他的心思,她就不信皇帝不知道。

這到底爲什麼呢?

她實在是琢磨不透。

可當真朝堂裡的人卻是知道,這其實是劉易不得已而爲之的結果。

而原因正是因爲已經起兵度過了長江進入湖北,直接北上的劉璞。

劉易對劉璞還是忌憚的,而劉璞比上一世在京中更有耕耘。

劉璞上書要求朝廷死守京城。又頭一個上書天子,響應天下勤王。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而劉易卻因爲當初殺掉了何進,自毀長城,導致了今年何進的舊部勾結韃靼的勾結韃靼,臨陣倒戈的臨陣倒戈,這才導致前朝到先皇經營了數百年的宣府城輕易就落入了韃靼人的手中,軍民死傷無數,山西河北一片糜爛。

朝廷裡既有劉璞埋下的釘子,也有要爲天下公義仗義執言的人,劉易的威望遭到了空前的挑戰。

而劉易又是個愚蠢自負又暴躁的人。

兩世人,張靜安都不知道是誰給他出了這麼個蠢主意。

反正兩世人,他都做了如此愚蠢的決定。

而皇帝沒有阻止他是因爲,皇帝病了,突然病得極重,本來慧能大師經常進宮以來,皇帝已經少了跟那個叫觀月的死道士廝混了,大約也不再吃那麼多的硃砂丹藥,身體是好些了的。

就是不知道爲什麼入了秋之後,突然就病了,而且只有吃觀月的藥丸才能好,這就讓觀月重新成了皇帝身邊的第一親近人。

現如今皇帝的精神一時極好,一時極差,不知道那個允許劉易代天子親征得聖旨是不是在他吃暈了丸藥的時候下的。

反正現如今聖旨已經下了。

也就是意味着,集天下精兵的京軍三衛,加上各地來勤王的兵馬都要集中在一處,一起前往收復宣府的大戰去了。

張靜安左思右想,咬了咬牙,懷着忐忑的心情悄悄進宮,還想着能不能尋個機會,見見皇帝。可羅山羅大伴都沒讓她見到皇帝,因爲皇帝這幾日又吃了藥,一日裡十二個時辰,他足有十個是在昏睡。

他雖然允了張靜安進宮,可是到了覲見的時候,他又昏睡了過去。

張靜安總不能進殿裡去,搖醒皇帝,讓他阻攔劉易作死吧。

她去了兩次,兩次皇帝都是如此。

她恍恍惚惚地回到家裡,就得到老宅那裡的消息,說袁兆已經領了太子的儀仗護衛,要隨太子中軍親征了。

袁家上下一片的慌亂。

這可不比袁恭出征。

袁恭是次子,而袁兆卻從出生就是世子。尤其是國公爺得罪了皇帝被免職在家之後,還能在太子劉易身邊伺候的袁兆更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他這一去,兵危戰險的,可不是讓人人心惶惶?

更重要的是,到如今,袁兆一妻一妾卻還沒有兒子,誰又能知道小關氏肚子裡這個是男是女呢?

大房此時真的是有些慌亂。

連老太爺也不免有些深沉。

張靜安想起上一世袁兆和劉易一起逃回京城時候狼狽的樣子,又想起袁兆逃回來沒兩天,就殺死了孿生的弟弟袁恭,她就不寒而慄。

她這一世汲汲營營,可上一世發生的事情還都是發生了。

她拼命掙扎,有些事情的結果改變了,有些卻還是老樣子。

袁恭現如今沒有殘沒有毀,可將來呢?會不會還是死在自己哥哥的手裡?

江嬤嬤勸她去送送袁兆,總歸是袁恭的嫡親哥哥。

她死都不肯去,只讓人送了些程儀過去。

她??在靜室裡唸了一回經,因爲她將將聽說袁兆要出征得消息的那一瞬間,也有一個可怕地念頭閃過她的腦海。

那就是,她希望袁兆死在北地不要回來就好了。

她琢磨了半天都想不出下一步她要怎麼做,她深深後悔自己每每到了關鍵時刻,就無頭蒼蠅異樣想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不然,她要將袁恭提前從軍中叫回來,避開上一世那些紛紛擾?

她腦子裡靈機一現,這就握緊了拳頭。

袁恭恨她也好,怨她也罷,她不管了,總歸先把他弄回來再說。

話說,袁恭真是賺到了一條命的有木有?快點老實回來吧

第36章 小袁舉第17章 遇險第38章 危殆第104章 終章之海戰第26章 老太爺第34章 寶珍第22章 小倌館第72章 魂飛第9章 守陵第68章 疑惑第88章 述求第83章 壯烈第64章 分家第67章 驚聞第18章 遇險二第57章 彆扭第88章 述求第55章 貪墨第94章 孃家第73章 和離第75章 詔獄第36章 小袁舉第24章 往事第80章 回京第97章 終章第52章 耍寶第16章 陰謀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72章 魂飛第83章 壯烈第53章 保定第85章 手段第79章 焦急第79章 焦急第82章 改立第75章 詔獄第6章 施粥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69章 難受第75章 詔獄第8章 辭世第56章 祿米第2章 議親第92章 字條第63章 賭約第78章 龍鳳兒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22章 小倌館第71章 詭變第4章 拜祭第22章 小倌館第22章 小倌館第47章 裝病第62章 崩堤第17章 遇險第32章 新婚第82章 兵敗第36章 小袁舉第82章 改立第10章 平安第44章 詭異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6章 施粥第75章 詔獄第36章 小袁舉第58章 四目鼎第87章 迴歸第77章 袁佳第1章 勸阻第87章 迴歸第14章 祖母第69章 難受楔子重生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16章 陰謀第30章 劉璞第65章 堅定第25章 皇帝舅舅第31章 籌備第91章 苦楚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10章 平安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29章 方瑾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5章 再見第35章 煩惱第22章 小倌館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80章 回京第84章 密謀第78章 龍鳳兒第51章 馬市第107章 終章之告別第30章 劉璞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55章 貪墨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
第36章 小袁舉第17章 遇險第38章 危殆第104章 終章之海戰第26章 老太爺第34章 寶珍第22章 小倌館第72章 魂飛第9章 守陵第68章 疑惑第88章 述求第83章 壯烈第64章 分家第67章 驚聞第18章 遇險二第57章 彆扭第88章 述求第55章 貪墨第94章 孃家第73章 和離第75章 詔獄第36章 小袁舉第24章 往事第80章 回京第97章 終章第52章 耍寶第16章 陰謀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72章 魂飛第83章 壯烈第53章 保定第85章 手段第79章 焦急第79章 焦急第82章 改立第75章 詔獄第6章 施粥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69章 難受第75章 詔獄第8章 辭世第56章 祿米第2章 議親第92章 字條第63章 賭約第78章 龍鳳兒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22章 小倌館第71章 詭變第4章 拜祭第22章 小倌館第22章 小倌館第47章 裝病第62章 崩堤第17章 遇險第32章 新婚第82章 兵敗第36章 小袁舉第82章 改立第10章 平安第44章 詭異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6章 施粥第75章 詔獄第36章 小袁舉第58章 四目鼎第87章 迴歸第77章 袁佳第1章 勸阻第87章 迴歸第14章 祖母第69章 難受楔子重生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16章 陰謀第30章 劉璞第65章 堅定第25章 皇帝舅舅第31章 籌備第91章 苦楚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10章 平安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29章 方瑾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5章 再見第35章 煩惱第22章 小倌館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80章 回京第84章 密謀第78章 龍鳳兒第51章 馬市第107章 終章之告別第30章 劉璞第106章 終章之絕處逢生第55章 貪墨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