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

安都續絃陳氏,也是廣東的大族,可廣東的氏族久居偏遠,就不比江南西北的那些大族多有人入仕。

簡而言之一句話,前朝苟延殘喘了差不多一百年才崩。

廣東按靖江王的話來說,早就是個禮崩樂壞的地方。

陳氏不嫁給安都,安都不過是個前朝發配到廣東的小貴族。陳氏不嫁給安都,也不過和王文靜差不多。

安都的原配死了之後,娶了小二十歲的陳氏,陳氏給他生了一雙兒女,男的叫安福,女的叫安榮,就是嫁給了靖江王的安氏。

說起來陳氏也當了安家二十多年的家了。

可面對張靜安這個比她小一半的小貴婦,還恭敬又拘謹得跟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婦人一樣。

騙誰呢?

能生出安氏這樣的閨女的娘,能是個膽怯猥瑣的小女人?

張靜安就是再天真,也不會相信自己看到的。

更何況,她就是來找茬的。

來了就坐下喝茶,冷冷地看着陳氏站在一邊,“陳夫人不敢當您的大禮,我來也不是來喝茶的,只是我聽說您的閨女從福建過來了,所以有些話,我想跟她也過來一起聊聊。”

陳氏佯裝無措,也當真佯裝得十分的逼真,有的人啊,裝得爛泥一樣,讓那些自高自大的人覺得好鞋不踩爛泥巴,不去跟他計較。可回頭這爛泥,就能糊你一身,噁心得你不行不行的。

她唯唯諾諾地趕緊着人去請了女兒過來。期間在張靜安跟前,站不敢站,坐不敢坐的,就像個小媳婦似的彷彿受了多大的欺負似的。

當然少不了去給她們家老爺送信。

安氏還沒到,袁恭就被安都也請了過來了。

張靜安只想笑,這就是離開聖京的好處了。她這個郡主的身份不高不低的,除了她丈夫袁恭,還真的沒誰能拿得住她的。

可袁恭嘛,哼哼,哼哼。你們等着看好了。

安氏回了孃家。就被母親的陪房堵在了門房裡。告訴她,“三姑太太,大事不好了......,明珠郡主來興師問罪了,恩武侯來給他撐腰,連侯爺的面子都不給呢。”

安氏就煩躁了。

她真是煩死了這個孃家,又不得不靠着這個孃家,更不能不靠着這個弟弟。可這個弟弟,自從知道爵位無望了之後,就一門心思撈錢,光撈錢有什麼用?現如今被人捏住一收拾,連個泥巴腿子的小海盜也收拾不了。

她到了內宅,就看見自家親孃和弟媳婦都只敢半個屁股坐在凳子上陪着張靜安,而張靜安穿着一身簡單的水綠色的紗衫,水過天青的縐紗裙子,半翹着腳,露出碧藍色的繡鞋,一圈的米珠燦然光華,看到她進來了,連站都不曾站起來。甚至還挑了挑眉。鼻子都翹了起來。

開口就來了一句,“安側妃,你可知道側妃和正妃有什麼區別?”

安氏一口冷氣就差點沒把她心裡的火給逼了回去,又冷又熱,冷得錐心透骨,熱得要炸得她粉身碎骨。

她咬牙道,“明珠郡主,我再如何也是上了宗室玉碟的側妃,有品秩,有誥命。我家王爺還算是你的長輩......”

張靜安徹底被膩歪壞了,她是郡主,可她娘姓玉,她姓張,她得封郡主,但是純屬異姓,安氏到底是怎麼想的,居然拿輩分來壓她。

她就笑道,“啊哈,我叫靖江王一聲王叔,感情倒是擡舉了你做我的長輩?”

安氏這話就沒法回,人家不認你這個親戚,你難道還上杆子往上湊?

這回她也同樣是尷尬了,這有身份的婦人交往,就跟官場上男人交往看品秩看資歷一個道理,身份不明,這地位就不好確定,這連往哪裡坐都不知道。

張靜安就挺直了脊背坐在那裡,“我是先皇親封的明珠郡主,我丈夫是超品的恩武侯,正二品的廣東總兵,我哪一條的規矩要給你一個三品的親王側妃站規矩?我倒是要去靖江王跟前問一問,他寵妾滅妻到這個地步了,當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啊!”

一句寵妾滅妻,差點讓安氏暈了過去。

她也什麼都顧不上了,指着張靜安的鼻子哆嗦道,“你竟然連我家王爺都敢罵?”

張靜安心想,這算什麼?當初我還指着他鼻子罵他禽獸不如,坑了程瑤一輩子,還敢裝道貌岸然?

要不是知道程瑤如今念着兒子,她當真還能罵得更難聽一點。

她冷眼看着安氏,又撇了一眼在旁邊坐着裝鴕鳥的陳氏,還有安福的妻子林氏,就毫不客氣地站起來。“你當我今天是來幹什麼來了?實話告訴你,我已經上了摺子,要去宗人府告你們靖江王府寵妾滅妻!”

安氏不可思議,她一年裡都見不到靖江王幾次,要是不巴結好了老王妃那個老虔婆,就算是靖江王回到了福建,她都得不到幾次寵幸。她怎麼就被寵妾滅妻了?

就程瑤這樣的,從來不伺候婆婆,從來不關注家事的,又有什麼做正室的樣子了?

她仰頭,把一個勁兒給她打眼色的娘和弟媳婦推開,“你是郡主又如何?還沒聽說郡主能管旁人的家事的,要告就去告,可笑了,宗人府也不是你家開的,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冷笑道。“就像你說的,你是郡主,可你可不姓劉!”

說白了就是個僞宗室。

只輕蔑地看了張靜安一眼,可算是把剛纔心裡那口惡氣給吐了出來。

卻沒想張靜安卻眼皮子都沒挑一下,“早先我倒是拿你也沒什麼辦法。可現如今可不同......”她索性走到陳氏跟前,看了一眼陳氏,又看了一眼林氏,輕聲問到,“是你們誰的主意啊,讓姑奶奶跑去說是靖江王妃程氏慫恿我小叔子打的安福?”

陳氏就是一個哆嗦,突然明白了,爲什麼今天張靜安鬧到她跟前,卻把女兒給叫來了。

她這是已經抓住了安福被打的事情的脈了。

張靜安要是不知道安福被打的事情有貓膩,是絕不會找上門來的。

可這個時候,她再想和女兒圓謊已經來不及了。

安氏愕然看着她們,就聽見張靜安冷笑,“你們覺得自己真是牛的不行,這是不把靖江王妃放在眼裡,覺得靖江王肯定會護着安氏來替你們圓謊是吧?所以你們覺得有靖江王做靠山,坑了我們一把,我和程瑤都得打馬虎眼認了是嗎?”

她又回頭看了安氏一眼,發現她眼裡已經冒出火來,一副要撕了弟媳婦的表情,就覺得好笑。

她笑着對安氏說,“你弟弟,說不定還有救,可你啊,死定了......”

她連剩下的話都懶得跟這羣女人說了。

她起身出門,就跟在自家似的,讓下人告知袁恭一句,她先回去了。

就扔了安氏和她的母親弟妹在一起大眼瞪小眼的鬥。

也扔下了袁恭和趕來的靖江王一起和安都扯皮。

反正是前後腳的,袁恭也就趕了回來。

回家就先喝了半壺涼茶,匆匆換了衣服,“靖江王還在外頭等着,我再跟他說幾句話就回來......”匆匆就走了。

王文靜找了過來,打聽消息,”怎麼樣?怎麼樣?能收拾掉那個姓安的嗎?”

張靜安不高興地推了她一把,“你家鄭圭好陰險。”

王文靜就指天發誓,“我敢發誓,我們可沒算計你和程瑤的意思。那倆個小子是私下行事的,我們又怎麼會知道你家小叔子會湊到跟前?這純屬意外好不好?”

張靜安就拿白眼翻她,所以你家鄭圭就將計就計?陰險,真陰險。

她哼哼道,“正好還有個貪心不足想算計我家袁恭的,你們正好湊了一對。”

王文靜就哈哈大笑,“你家袁恭現在越來越厲害了,拿了我家鄭圭送過去的刀,這就不立刻把那人給幹掉了嗎?”

張靜安就嘆氣,“你以爲那麼容易啊,以後麻煩事情多了去了呢。”

不過隨即高興了起來,“安家不那麼好搞,可安氏可不一樣,我這回不整死她給阿瑤出口氣,我就跟她姓安!”

兩個人擠在一起就笑了起來。

在外頭,袁恭在和靖江王說話,今天這事,一拖一商量就能出毛病,尤其靖江王這個性格,他覺得他到了浙江也得吃虧。太猶豫了,這爲朝廷想,爲了張靜安的閨蜜程瑤的未來想,袁恭覺得還得多勸他兩句。

靖江王也是識時務的人。

他那個小舅子安福行事霸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沒有這麼個蠻橫的人,安家也撐不住這麼大的場面。

他被人報復,那是遲早的事情。

可安家要憑這個算計袁恭還想扯上他,他纔不會跟着下水。

他只是看袁恭如何動作,袁恭要是想着和稀泥,他就在邊上看着;袁恭要是剛烈的,他就幫着說和。

可當真沒有想到,袁恭連說和的機會都沒給他。反倒還讓張靜安將戰火給引到了他的家裡。

安氏張狂蠻橫,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他從來都沒給機會安氏張狂到程瑤跟前來,這回是安氏找死,也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袁恭這回不僅僅是打臉安都的問題,他在京裡也有暗線,知道袁恭竟然是要架空安都,將他的兩個兒子拆到不同的地方去,騰出廣州來自己動作的意思。

這就不禁有些感慨這傢伙看着柔滑,沒想到竟是個膽大包天的。

他提醒袁恭。“也莫要跟鄭圭走得太近了。畢竟他是海盜,這招安的事情,最好讓文官去做,再如何,也不要自己做,要吸取王顯的教訓,依我看,就是胡乾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袁恭就笑,他自然知道自古招安的和被招安的都不容易有好下場,他更不會給鄭圭當了一次槍,還想着當第二次,他笑着對靖江王眨眼,“鄭圭麼,他的老巢可不在廣東。”

給靖江王倒了半杯涼茶,“安家的事,你就別管了,我這也是替你掃清了手尾,你好輕鬆的去浙江。免得跟安都這樣的人??糊糊的扯皮。鄭圭他要築城,就讓他築到福建去,等你打完了倭寇回來。他的事也就不是你的事了不是?”

靖江王也就笑了,終於知道當初袁恭在宣府爲什麼能拿住那幫老兵痞,這人有決斷,還善於替人着想。和當年那個在京裡只能隨波逐流的愣頭青小子不可同日而語了。

投桃報李的,他自然毫不客氣地將自己的親家安家徹底賣給了袁恭。

袁恭一路送他出去,“王叔,我替我家明珠跟你討個情,她和王妃好多年沒見過了,想留王妃在廣東多住幾日。”

說完了,就看見靖江王眼中閃過一絲的尷尬。也有一絲的哀傷,終究是點了點頭,“我回去跟王妃商量商量。”

商量的結局是,程瑤並沒有留下。

理論上,靖江王出征在即,她就算留在廣東和張靜安敘舊,也不能留太久。

她要帶着孩子先和靖江王回福建去,準備靖江王出征的事宜。

她畢竟是王妃,靖江王往浙江去又不比駐守廣東,是當個太平將軍,那是要打仗的。

所以程瑤縱然是再噁心那個老王妃,也得回王府去。

靖江王自覺爲她返回福建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福建那邊他讓人先打了前站,將管家的權利從蔣氏手裡收了回來不說,這回更是直接就在廣東處置了安氏。

安氏污衊程瑤,不管是受了她家裡的人的矇蔽也好,還是她自己真的失了心瘋張狂到沒邊了也罷。

反正她是回不了王府了。

靖江王明確的斥責了她,直接將她給趕去了武夷山的龍山庵。

那是個衆人皆知的安置犯錯女眷的地方。

安氏本來在福建鬧騰挺好的,也有個兒子,可她偏不安心,要藉着孃家鬧回廣東來。

她還以爲靖江王好歹看着她孃家和兒子的面子上會對她寬待兩分。

可卻沒想到反成了靖江王拉近和程瑤關係的契機。

她這樣的身份。只要在龍山庵呆過,那就算是身上貼了張籤子,這翻過大錯的人,恐怕是再沒法子跟程瑤鬧騰的了。

袁恭建議他輕身往浙江去,他就不僅和安家切割,也和安氏處理了清楚。

他覺得這些程瑤都看在了眼裡,也應該明白他的意思。

可程瑤卻淡然以對,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一樣。

她和張靜安商量,她還是要帶兒子上京。讓她幫忙在宗室中走走關係。

這件事情幾乎像是一盆冷水,潑在了靖江王的頭上。

不止如此。簡直就好像是一巴掌扇在了靖江王的臉上。

不知道他們夫妻兩個私下裡怎麼吵的架,總歸某一天,張靜安和袁恭醒來,紅寶就報告她,“靖江王和王妃吵了一架,今兒個早上撇下王妃,帶着小公子徑自回福建了......”

這件事情可算是傷了程瑤的心,也激怒了張靜安。

怎麼還有這麼霸道的人,感情萬事都是你有理,誰還不能有幾分的脾氣了?不樂意看你臉色過活都還不行了?

更不要說程瑤帶兒子進京的原因。你用膝蓋想也應該明白。沒爹疼的兒子越是在世家大族越是難過。程瑤要不找機會給兒子尋個憑藉,難道當真等着今後老了,愈發沒有了年少時候的情分的時候,看着兒子被安氏或者其他女人生的兒子算計嗎?

好歹現在進京給小太子做伴讀,那身份就定了下來,劉冠就還是靖江王妃程氏生的嫡長子。

不然誰知道今後會是什麼樣子?

程瑤想上京去,靖江王攔着,就不由得她不多想。

安氏雖然如今是倒黴了,可她還留下了個孩子,靖江王老王妃不忘記任何一個機會噁心打壓程瑤的。立馬就將孩子接到了身邊撫養。

說到底,程瑤想要兒子進京,就是想要孩子避開這一切。

而靖江王卻不願意兒子小小年紀在宮廷中行走,不僅要謹小慎微,還要處處受到監視和拘束。

程瑤當然也不忍心,可她竟然覺得進宮都比呆在靖江王府好,這讓靖江王覺得無法忍受。

男人的自尊不允許程瑤這麼做。

可程瑤卻覺得,這個機會太好,她都不知道下一次還有機會爲可憐的,因爲父母的錯誤早產的兒子正名,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說到底,她對靖江王已經沒有了多少的寄望。

兩個人的婚姻開局不順,後來處處不順,這些當真不足爲外人道哉。

袁恭不比張靜安只焦慮程瑤的前途,他更頭大眼前。他也想將事情做的完滿,這幾日正和廣東巡撫,廣州知府商量,要如何歡送靖江王,連街送,萬民傘之類的儀式都準備好了,你和老婆吵架一下子不告而別算是怎麼回事?

這......太讓他這個繼任者爲難了吧。

真是一個頭兩個大。

他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王文靜得知消息了也過來勸慰程瑤,免得張靜安這個不會說話的,只會在一邊拱火,越勸越讓程瑤上火。

可這種事情又能怎麼勸呢?

這些年,劉冠和程瑤相依爲命,那就真的是程瑤的命,現如今靖江王二話不說就把兒子硬帶走了,程瑤還能怎麼樣?

和靖江王掙孩子?

用膝蓋想,也知道掙不回來。

靖江王這就是逼着程瑤對他低頭呢。

從情勢上來看,程瑤爲了孩子,也不得不去低頭。

可對於一個驕傲的人來說,這等於是把她的驕傲又放到了地上踩了一次,比拿刀捅她的心更痛苦。

王文靜面對這樣的場景,也沒什麼可勸的。

這女人有了孩子,就和當姑娘的時候不一樣了。

當初靖江王變心的時候,程瑤也苦過,那個時候還曾動過心思,索性跟王文靜到海上去,兩個人都不嫁人,就這麼浪跡天涯,想怎麼過就怎麼過......

可現在有了孩子,就不能這麼想了。

這世上所有好的東西,只要有一絲的希望都希望能捧給孩子拿着。

劉冠是靖江王的長子,他明明可以繼承爵位,明明可以站在比絕大多數人更高的地方,不論是建功立業,還是安享太平都比旁人容易......爲什麼要跟着情傷的母親風餐露宿在海上漂泊?

程瑤又怎麼可能離開自己的親生骨肉?

真是要了卿命了啊。

三個閨蜜呆在一起,簡直都要塌了總兵府的天了。

連寶寶,囡囡和牛牛兒都大氣不敢喘的小心翼翼了起來。

袁恭無語,只得寫了一封信,讓人追着靖江王去了。

靖江王走也就走了,別把兒子這麼帶走啊。

這封信,真是寫得袁恭蛋疼。

他和張靜安當年鬧得命都沒有了。他現在想都不樂意回想那一段。

拿那一段痛苦經歷來規勸靖江王和程瑤。不論是於公於私他都覺得很不爽。

開始還想着以後公事上頭好見面,說話客氣點吧。可寫着寫着,可真是拱火,索性也就不避諱了。

簡而言之就想問靖江王,你到底想不想過了?要是想過,能退的時候就得退一步,把兒子還回來。

他袁恭拿腦袋跟他承諾,不讓程瑤進京就是了。

他要是執意要做逼死老婆的事,也行,明天張靜安就是要跳伶仃洋,他也得把程瑤給送回程家去,到時候,程瑤出了什麼事,他袁恭概不負責。

想了想,還恐嚇靖江王。

恐怕程瑤是程家都不想回去的。

王文靜家裡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程瑤要是跟着他們兩口子下了西洋,那可什麼都完蛋了。

你自己考慮吧。

別怪我袁恭沒有提醒你,有的事情可沒有後悔藥可吃。

特意上人騎上快馬,一路往北邊追靖江王去了。

當天晚上,靖江王的車馬就停在了揭陽。

他連夜帶着兒子,輕裝簡行就回了廣州。

袁恭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趕緊讓人把張靜安拉到孩子這邊來了。王文靜自然也有眼色避開了一邊,留了空間給他們夫妻兩個人說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靖江王和程瑤之間的矛盾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解決的。老夫老妻之間的矛盾麻煩着呢。

好在靖江王把兒子送回來了,這就是好事。

總算是還想着過日子。

總算沒往死裡逼老婆。

以後的日子,還是徐徐圖之吧。

更不動了,好累。

第10章 平安第35章 煩惱第80章 回京第90章 抓週第59章 白雲山第53章 保定第70章 暗通第93章 文娟第71章 詭變第90章 抓週第94章 孃家第73章 西北第40章 離京第85章 手段第44章 詭異第5章 再見第62章 崩堤第19章 李氏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78章 龍鳳兒第31章 籌備第9章 守陵第41章 陪嫁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44章 詭異第63章 賭約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73章 西北第20章 父親第82章 改立第55章 貪墨第17章 遇險第48章 四叔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17章 遇險第22章 小倌館第85章 手段第5章 再見第1章 勸阻第45章 芸香第31章 籌備第83章 壯烈第55章 貪墨第13章 繼母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17章 遇險第85章 手段第50章 嫁走第85章 痛別第75章 詔獄第36章 小袁舉第21章 袁家第96章 局變第21章 袁家第46章 心疾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54章 翡翠第58章 四目鼎第72章 魂飛第65章 堅定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80章 回京第23章 袁兆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2章 議親第73章 西北楔子重生第84章 密謀第62章 崩堤第84章 密謀第68章 疑惑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96章 局變第45章 芸香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11章 親事?第73章 和離第8章 辭世第18章 遇險二第61章 應對第82章 兵敗第80章 回京第66章 蔡凱第46章 心疾第94章 孃家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48章 四叔第51章 馬市第1章 勸阻第38章 危殆第34章 寶珍第28章 和親第12章 回家第33章 日子第82章 改立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82章 兵敗第63章 賭約
第10章 平安第35章 煩惱第80章 回京第90章 抓週第59章 白雲山第53章 保定第70章 暗通第93章 文娟第71章 詭變第90章 抓週第94章 孃家第73章 西北第40章 離京第85章 手段第44章 詭異第5章 再見第62章 崩堤第19章 李氏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78章 龍鳳兒第31章 籌備第9章 守陵第41章 陪嫁第42章 方瑾又回來了第44章 詭異第63章 賭約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73章 西北第20章 父親第82章 改立第55章 貪墨第17章 遇險第48章 四叔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17章 遇險第22章 小倌館第85章 手段第5章 再見第1章 勸阻第45章 芸香第31章 籌備第83章 壯烈第55章 貪墨第13章 繼母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17章 遇險第85章 手段第50章 嫁走第85章 痛別第75章 詔獄第36章 小袁舉第21章 袁家第96章 局變第21章 袁家第46章 心疾第43章 及笄感謝降妖伏魔第54章 翡翠第58章 四目鼎第72章 魂飛第65章 堅定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80章 回京第23章 袁兆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2章 議親第73章 西北楔子重生第84章 密謀第62章 崩堤第84章 密謀第68章 疑惑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96章 局變第45章 芸香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11章 親事?第73章 和離第8章 辭世第18章 遇險二第61章 應對第82章 兵敗第80章 回京第66章 蔡凱第46章 心疾第94章 孃家第100章 終章之廣東第48章 四叔第51章 馬市第1章 勸阻第38章 危殆第34章 寶珍第28章 和親第12章 回家第33章 日子第82章 改立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82章 兵敗第63章 賭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