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了二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冀先生把中元和晉元叫到他的書房來,這是以前不曾有過的事。他問他們:“二年來,你們可有收穫?”
兄弟二人以爲要讓他們離開,忙跪倒在地回答說“蒙恩師指導,二年來所學太多受益匪淺,還求老師不辭辛苦繼續指導。”
“快起來說話,我並沒有讓你們離開的意思。今日叫你們來,是要給你們開個小竈,告訴你們人體的五個秘穴。這些穴位,若運用得當,危重病人屢起沉痾。這是我祖上當太醫時,從華佗的手書醫案中所獲取,今已傳了好幾代了。現今我已年過花甲,我那兒子雖然聰明好學,卻不喜歡學醫。他要麼和幾個朋友吟詩作對,要麼一個人不住地寫,也不知道他在寫些什麼。人各有志難勉強,任他去吧。幾個女兒我也懶得傳她們。就讓他們安心地做個賢妻良母吧,今天就秘傳於你們。這五個穴位在針炙學上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穴以及奇穴都沒有載入,但卻神奇無比。我從前把它們稱作‘也是穴’,注意,不是‘阿是穴’。它們分開稱‘金清穴’,‘土和穴’、‘水順穴’、‘火平穴’和‘木健穴’。可是別和‘肺腧’、‘肝腧’‘胃腧’等各穴混淆,位置也相距甚遠,而且也不僅僅治臟腑之病。”
晉元插話問:“老師,我總不知道您剛纔提到的‘阿是穴’是怎麼回事,爲什麼叫‘阿是穴。’
“那就是壓痛點,是無定處的。哪裡疼痛又不是穴位,我們就把這痛點稱‘阿是穴’,就直接去針刺它。至於爲什麼叫‘阿是穴’,這裡還有個小故事:從前,我爺爺帶了些徒弟,有一天,一箇中年男子來看病,說他腿疼得很。問他具體哪處疼,他又說不準,我爺爺就讓他躺在牀上。這時我爺爺的徒弟們站在周圍看,我爺爺就在那病人腿上依次按,每按一處就問:‘疼嗎’?他搖搖頭;再按一處又問‘疼嗎’?他還是搖搖頭,按了好幾處都說不疼,最後按到一處,那男子疼得張口‘啊——’我爺爺忙問:‘是這裡疼了’?他慢慢緩過氣來說,‘是!’後來那些調皮的徒弟就老問病人哪裡疼,是不是‘阿——是——疼’?大家以後就把這玩笑的說法叫習慣了。可是我今天說的這五個秘穴與阿是穴不同,它是有固定位置的。”
說着,冀老師就分別把穴位指給了他倆。他們看了覺得很是奇怪,從未想到這幾處是穴位。
隨後,老師又給們講了哪些病證需用哪個穴位,如何按五行相生相剋來配針。如何進針運針、提插旋轉和彈搖,以及留針時間和出針方法。他特別強調此五穴都是斜刺,而且穿一經過二穴。這五穴處,武林派人士用來點穴特別靈,一指下去,定人幾個時辰,那被點之人,眼睜睜就是動不了。接着他又說,“人體是個小宇宙,陰陽平衡,五臟六髒始得正常運轉;陰陽失調,自然人體不適。人體五臟屬五行;肺屬金,肝屬木,心屬火、脾胃屬土,腎屬水。如果肝木克土,則肝旺脾虛,當補脾瀉肝,或者叫瀉木補土,那是很靈的。若心火旺腎水虧,則應滋水以制火、、、、、、總之,不僅會自由運針,審請病因尤爲重要。若該瀉的補了,將壅塞不通邪留不去;該補的瀉了,病體愈虛。這和開方同理,只是緊要關頭來的快些。”
說完後,他翻箱倒櫃又找出些醫書、手抄醫案和些筆記送給他們,並說:“這裡有一些秘方,用時都要自己配成丸藥或散劑給病人。處方不可隨便外露,有些疑難雜證服了對應的藥方之藥取效神速,這些秘穴秘方希望在你們家族中傳下去。在你們將來帶徒弟時,千萬不可輕傳。醫德好的救人性命,醫德不好的勒索錢財,更有那庸醫則誤人性命。傳授特殊知識和技能,也當分清善惡纔是。”
老師的諄諄教導字字似金句句連心,兄弟二人再次跪地,雙手慎重地接過了這些珍貴的饋贈。一會兒,中元突然又問道:“老師,那次您一摸脈,就知道那個女患者是邪魔附身,您有沒有什麼特殊診斷方法?”
“四十多年來懸壺濟世,我不僅給人看,也曾給鬼怪看,這完全是經驗。要說有點特殊方法,也是從實踐中來的。”老師慢言慢語,一字一句嚴肅地告訴他們。
“啊!什麼?給鬼怪看?”兄弟倆聽了驚呆了。
“不要吃驚,這是真的。今後真要有些鬼鬼怪怪求到你,你還真得給他看。另外,今天我告訴你們,現在你們的幾位師兄中,有兩位他們就、、、、、、.就不和你們一樣,可以說,他們就是、、、、、、”
老師設說就是什麼,可是,他二人更是張大了口合不攏,你看我,我看你,頓感頭皮發麻脊背發涼。看到他二人如此神色,冀老師又說:“你們不用害怕,二年多來,我看他們很好,是倆個好‘人’。他們來學知識這是好事,我就一視同仁地帶他們,只是傳授知識的時候,更注重教導他們如何做人,以防他們將來做壞事。說實在的,我對他們還是信任的。”
“老師,是哪兩位?他們是什麼,您可不可以告訴我們?”晉元急着問。
“不用問,留心觀察就會明白。他們一般中午不和大家一塊吃飯,也不常去茅廁,走起路來腳下無聲。我想他們應該是兩棵老榆樹、、、、、、”最後那個字老師又沒說出來。“二年來,我和他們有了感情,每想到他們不是人類,心裡就難過,所以那些字我說不出口。現在,他倆是你們中年齡最小的,也是最調皮的兩個‘人’,希望你們還一如既往地和他們處好。”
“啊!原來是他們倆!”兄弟倆一聽到說年齡最小,他們一下知道了,那不就是於枝和於錢嗎?那於錢還說過“見了坑坑就扎針”。當時老師還批評過他,他們怎麼會不是人呢?他們長得英俊健康,性格也很溫和。常常笑吟吟地在師兄弟中幽上一默,帶給大家多少歡笑,大家都和他們處得很好。他們又那麼年輕,怎麼會是老榆樹呢?但確實每到中午大家吃飯時,他們都不知哪裡去了。中元兄弟二人和其他師兄弟們,原都以爲他們就住在附近,可誰也不知他們具體住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