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太太眼中的那層遮睛薄膜沒有了,看東西也清楚多了,只是由於內眼角的瘀肉被拉傷點,雖再不出血,還是有點疼。而且眼睛睜的時間長了,還有點發酸發澀。普元明白,這是好轉過程中的正常反映,只要每天堅持用那清露洗眼,並且注意多閤眼休息,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又過了三天,晉元母親的眼睛已經大好,只是用眼時間長了還覺得有點疲勞。老人家很會保養,上下午總會閉目休息一會兒。晉元覺得自己曾許下願——眼病好了,自己要用百日時間治好百名病人。現在母親的眼睛眼見得好了,這是天大的喜事。自己應把家中諸事安排好馬上出行,以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誓言以還此願,他就把前後經過告訴了母親,並要立即行動。母親說:“元兒,正該如此,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了不算算了不說何爲人子?我的眼病好得這麼快這麼徹底,感謝天地神靈!你出去治病一定要認真,要懷着一顆孝心去治,病人情緒愉悅心中高興,病豈能不快好?只是你每隔幾天要回家看看,以免媽掛念你。”
晉元忙說:“媽,您放心!我將病人視爲親人,懷着一顆孝心愛心,誠心和熱心去認真醫治,待醫好百名病人後,回來伺奉父母。現在只能勞累長久了,讓他一人代二職照顧您二老。隔幾天我儘量回來一次,希望您們不要掛念。”
他辭別家人,揹着針具和相關醫療用品,騎着自家的灰背小毛驢,說走就走了。現在是仲夏,等到完成心願就已經是晚秋了,中間肯定要回來一兩次,因爲那時天氣漸涼需要加衣。
他計劃先向西行再向北向東,然後向南,這叫治四方,希望四面八方的人們都不要病,每個方向要探到三十里左右。就這樣,晉元真是懷揣一顆孝心,捧着一顆誠心去尋找病人,去上門義務治病。
其實,晉元的名聲,早在四面八方的三四十里之內,人們都有耳聞。十里之內,大部分人都認識他。他出去治病,原來收的那一粥之酬實在是很低,再困難的人家也可以拿得出。況且晉元也並不是給每個人看病都收費的,對於孤寡老人、殘疾人和病情不重的,他一般是分文不收的。而且,他有一個原則,出去看病時,在誰家吃飯,不管這家病人是什麼疑難雜症,他都是不收費的。這次出來妻子還給他塞了些零錢,並在他耳邊說:“記住,碰到窮困潦倒的人和討吃叫街的人,要施捨一點給他。六度之中,佈施第一。神靈幫咱,咱也要幫別人,在這個世界上互相幫助人人快樂。”
晉元出去後,每到一村便打聽有無病人需要醫治。村裡人聽說義合村福家先生上門來給人看病,很快就往家叫的往家叫,跟蹤來的跟蹤來,用不了多長時間,他身邊就圍很多人。他呢,立即就開始施治。人們聽到醫生看病不要錢,原本有些慢性小病不打算看的人也都來看,所以晉元走到哪裡,他的病人都很多。他原本是個細心人,每治好一個人,就把此人的病症及治療效果做了清楚的記錄,半個多月就治好了不少人。他想,有些病人眼下是好了,可過一段時間,說不準病情再反覆。於是,他暗地把自己許下的那一百之數又擴大了些,以此來做到保質保量。
西面轉了幾個村,要求治的病人漸少了,他就轉到了北面。有時他並不能按原計劃,只走離村三十多裡。比方他來到某村,有的人的親戚在更遠一點的村,人家求他去,他只好答應去,有時他走的就是四五十里或五六十里。
晉元這種不計名利又十分認真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他給一些重病患者治好病後又分文不取,人家就感激不盡。有人竟然在自己家設了晉元的牌位,寫上晉元的名字,又是點香又是供食品的供起來了。晉元看到後,知道這些純樸的農民,一片感激之情無法表達,就做出了這種不恰當的事。他立即制止,並介紹給人們去集市買印刷的佛象來供,並說自己出來義務行醫,也是在心頭供奉着佛。他的提議,被一些人認爲是必須要做的,以至於有些村是,這家也供佛,那家也供佛,掀起了供佛的熱潮。晉元呢,就好像是個傳教士。
後來,他一邊行醫,一邊給人們介紹了許多保健和食療的方法,順便還向人們傳授一些按摩相關穴位來治療有關病的方法。並建議老年人們,試着用秋天的露水去洗自己的眼睛。
這樣看來,他不僅是個傳教士,還是個義務診療員和保健宣傳員。他還用他知道的事實向人們宣傳,心地善良多做善事終將要得到福報。就這樣,他用行動和語言,一路影響和教育着人們,得到了周圍各村人們的尊重和愛戴。有個村的一位有點文化的老人對人們說:“看到了吧,出一個好人,周圍的空氣也純潔一大片,人們的壽命也增加好多年。”
轉眼兩個月過去了,晉元記錄在案醫好的病人,已經有七十多人。他已經從以義合村爲中心的西面轉到了東面,這時候,他決定先回家看看。他心中有了這個念頭後就心慌意亂的,有一種立即想回的慾望,同時,就又想起臨走時答應母親要常回家看看。這治百人百天也用不着連續來做,最近家中開始了秋收,自己只顧忙於給人看病,不知道家中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