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

趙禎起身離開勤政殿,他已經在御案之前坐了很久了,堆積如小山一般的奏疏看的他眼睛疼,出了宮殿之後,眺望遠山,還好,自己的視力沒有問題,這麼多年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中午還要讓皇后來段眼保健操……

對於密密麻麻的奏摺小子,趙禎已經習慣了,勤政殿外便是一座小小的池塘,只不過冬天到了池塘也被冰封,荷花枯萎的莖稈依然矗立在上面,趙禎不準三才把這些枯萎的莖稈處理掉,如此冬季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趙禎剛剛伸了個懶腰,三才上前道:“官家,瞧這日頭已經晌午了,該用膳了!”

趙禎回頭看了看勤政殿的御案,上面堆積如山的奏疏已經被處理了大半,下午應該沒有上面太多的事情,不如出宮轉轉,嗯,順便還能去蔡伯俙的府上轉轉,聽說他家最近在造“蒸汽機”,趙禎早就打算去瞧個新鮮。

“今日不在宮中用膳,讓皇后和嬪妃們自己用膳,不用等朕了,朕要去北京城中轉轉!”

三才笑眯眯的應下:“遵旨,奴婢這就去傳令親衛司。”

穿過東宮邊上的便道,趙禎小心翼翼的離開東華門,要是被兒子們發現自己出宮沒帶上他們,定然是一頓鬧騰,趙昀還好一點最多便是撒潑一下,可相比他哥哥幽怨的眼神,趙禎還是覺得趙昀好好一點,最少不會讓自己有“負罪感”。

回首看了看東華門,趙禎催促三才離開,這裡是出宮最好的一個門,相比南面正式的天安門,以及北面從未有人走的地安門,從東華門出宮是最好的選擇,這裡往往是誥命夫人或是皇嗣出入的地方,多少四周的百姓已經習慣。

再說宮牆上的守衛也是最爲嚴密的,因爲入了東華門之後便是太子的東宮,豈能不小心看守,即便是身爲駙馬的蔡伯俙或是身爲公主的趙妙元進宮都要經過極其嚴格的審查。

但是這東華門有一個好處,要想進去難如登天,但是要從宮中出來卻相對的容易得多……趙禎出宮的時候真巧趕上宗室子弟趙宗敏當值,看到趙禎出宮之後,一句話沒有,恭敬施禮。

他是信安郡王趙允寧的兒子,因爲他父親的原因,蔭恩的宮城衛官,此人和他父親一般,老成持重,更重要的一點,他算是把趙禎的脾氣看的透透的,加之他家是趙元份之一脈,因爲當初太子之事被牽連,現在也算是老實做人,一切都順着趙禎的意思來,不敢有所逾越。

何止是他趙宗敏,大宋的所有活着的宗室無不是老實巴交,絕不含有所異動,當初趙元儼和趙宗實的事情讓宗室看到了天家的果斷,也看到了趙禎的手段,誰若是敢挑戰高高在上的皇權,除非是你有超越皇帝的手段,否則便是死無葬身之地。

如今的天家早已是宗室中的領頭人,甚至連大宗正都由趙禎親自兼任,一來皇帝有管教宗室子弟之責,而來方便約束宗室,遵紀守法,不得戕害百姓。

趙禎瞧見趙宗敏的時候便停下,瞧着他和趙允寧模樣極像的臉道:“你幼弟的病可好些?若是還不見好,便請宮中御醫醫治,王唯一的施針極爲精準,三五日便可大好。”

趙宗敏抱拳道:“勞煩官家惦心,宗翰的病已好了大半,只需在家中靜養調理便可,入宮怕是會過去病氣。”

趙禎微微點頭:“也罷,若是不見好便遣誥命去尋皇后,她自會操持,萬萬不要拖延,免得病症加重。”

“末將代宗翰謝官家照拂。”

趙禎瞧着他身上的軍服佩戴稍稍皺眉道:“之前軍中大比沒過?”

趙宗敏紅着臉小聲道:“兵法,軍略,策論,都是夠了的,只不過拳腳差了些許,反而輸於貧家子了……”

趙禎拍了拍他的肩膀:“莫要灰心,武藝不夠,多練拳腳便是,你還年輕,那些貧家子看似出生不行,但卻貴在有上陣殺敵的經驗,你若需磨礪不日便有機會。”

趙禎說完稍稍頓了一下,瞧着趙宗敏發亮的眼睛道:“只不過朕這有一差遣,需一宗室子弟入之,若是你有心上進,可去北門營尋火器營,朕會傳旨總管楊文廣,你做副手都指揮如何?”

火器營,楊文廣,這倆個名字完全不搭邊,但楊家的這位長孫確實在官場消失許久,這麼說來原是被官家掉去了火器營?

對於火器營,別說是趙宗敏,即使大宋的多數臣子都不知曉那是個什麼樣的一軍,雖以營爲編制,但差遣官卻是以一路總管職銜任之。

他楊文廣原先乃是任職過侍衛親軍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的,現在去做一營總管,可見火器營的重要。

趙宗敏覺得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官家選擇自己定然是因爲自己宗室的出生,在加上行事穩重,立刻點頭道:“願憑官家調遣!”

趙禎笑了笑:“你莫要以爲朕掉你去做都指揮是提拔你,說不定這差事累的很,這都指揮使也沒那麼好做嘞!”

趙宗敏點頭道:“官家即便不調遣微臣去,末將也要在軍中歷練,也好參加軍中大比,現在官家調遣,定然有所用意,對末將來說一樣是磨鍊。”

趙禎微微點頭,這趙宗敏是宗室子弟中難得的踏實肯幹之輩,調他去火器營自己也放心。

“如此甚好,若是去了火器營,一切都需聽從楊文廣的調遣,不可逾越,亦不可懈怠,不日朕還會遣去一名文臣,以做監軍之用。”

“末將謹遵官家教誨!”

火器營已經在前些日子入京了,就駐紮在北京城的北門營,趙禎比誰都看重火器營,當初更是秘密抽調了楊家的楊文廣前去領兵,火器營裝備了火槍和火炮,以及不計其數的火藥彈等等,而他們的操演和用兵和其他禁軍完全不同。

趙禎知曉火器營的重要,於是才讓將門之中最有才幹的楊文廣領兵,同時爲了保證火器營的忠誠,調遣宗室子弟趙宗敏擔任都指揮使,接下來他還要派遣一個文臣前往監軍,而最好的人選便是蘇軾的老爹,資政殿大學士蘇洵了。

蘇洵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早已是穩重異常,連身爲三司使的包拯都誇他老成持重,可堪重任。何況若是靈兒鐵了心的要和蘇軾好……自己這個當爹的也沒有辦法,蘇洵這位“親家公”監軍火器營,趙禎再放心不過……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