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

張五更小心的說道:“啓奏陛下,小的嘴笨,怕是不能描述戰場之萬一……”

趙禎擡頭望了他一眼道:“朕讓你說你說便是,何故吞吞吐吐?沒想到你還是個膽小謹慎的人,如此怎麼在軍中效力?”

趙禎心中有些鬱悶,這張五更看似是個大頭兵但卻還有些機靈,先用嘴笨爲藉口,生怕自己說不好怪罪他似得,難道到了自己面前的人都會抖機靈嗎?

張文臉色一變,自己的小伎倆顯然被官家識破,連連拜下:“小人知錯了,陛下息怒!”

三才白了他一眼,這點小心思還敢在官家面前玩弄,真是無聊的緊,但三才也知道這也不能怪他,畢竟在官家面前難免會說錯話,伴君如伴虎的恐怖誰人不知?

“我西路軍與青塘聯軍合兵一處…………甘肅軍城的城牆被火藥炸開了一道大口子…………西夏援軍驟至卻被八千鋼鋒鐵騎衝殺的戰意全無,此時狄帥的背嵬軍來援,擊潰西夏援軍,大軍拿下甘肅軍城……”

從張文的簡單話語中趙禎瞭解到戰爭的激烈程度與一波三折,幸虧自己即令狄青援助西路軍,因爲心中的一點急迫便臨時下令狄青援助西路軍的趙禎一直有些後悔,但卻不能收回軍令,山丹軍馬場對他來說太過重要了些,以至於他即便知曉軍令不當,也不想收回,現在卻歪打正着了。

甘肅軍城的拿下也意味着山丹軍馬場落入了大宋的手中,只有落袋爲安,趙禎才能長舒一口氣,望着張文道:“你說的不錯,那青塘聯軍怎麼樣?他們配合西路軍可還妥當?聽說他們打順風戰比較好,一旦戰事不利便猶豫不決舉步不前了?”

張文點頭道:“確實如此,大軍炸開甘肅軍司城牆的時候,青塘聯軍歡聲雷動,向甘肅軍城撲去,可當西夏人的援軍抵達便又開始驚恐起來,將軍說他們是被複仇之心凝結起來的,一路殺下來已經變得有些扭曲,心中的仇恨已經被髮泄,但此時的西域人多是打着復仇的名義行無道之事實。”

趙禎起身道:“那甘肅軍城如何?楊仲賢不會讓西域人在城中屠殺吧?”

但趙禎的話說完,張文的臉色便猛然變了,擡頭小心的看了一眼皇帝道:“楊帥畢竟是大宋軍帥,並不能命令青塘聯軍中的西域人,況且是青塘聯軍最先攻進甘肅軍城的,我西路軍阻敵在外……”

“這麼說來西域人屠城了?”見張文吞吞吐吐趙禎眼睛微眯,突然提高音量喝到:“說!”

張文一個小小的親兵如何能抵擋住趙禎的氣勢,被嚇得竹筒倒豆子般說道:“西域人屠城三日,男女老幼皆不放過,聽說有對孕人開膛破肚而食其子……”

“放肆!”三才的聲音徒然提高,尖利的嗓音甚至有些刺耳,驚恐的喝止了張文的話,這種事情怎麼能當着官家的面說出來?簡直有辱聖聽!即便是三才聽着都覺得匪夷所思的殘忍,何況官家?

趙禎擺了擺手道:“接着說,讓他接着說!”

張文小心的看了一眼他剛剛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到了,瞧見趙禎皺眉的模樣繼續說道:“城中百姓守軍死戰不降,無一倖免,皆數被西域人所殺,數萬人頭壘成京觀武軍……”

“夠了!”趙禎喘着粗氣的打斷張文的話,果然是這樣,自己本就擔心西域人難以控制,沒想到他們居然不在乎大宋的禮節,即便是隨大宋征伐西夏,他們也當向西路軍主帥詢問一二,顯然這一切都是他們擅自而爲,而楊仲賢坐視不理也有責任。

可京觀武軍古來有之,並不能以這種罪名歸罪與他,況且楊仲賢乃大宋主帥,管不得那些西域人,從張文的話中,趙禎能聽得出來,這是西域人自己這麼幹的,青塘人並未參與,否則張文大可說是青塘聯軍,而不用單單點出西域人。

這個殘忍又具有威懾的事情華夏並沒有少做,而京觀武軍其實是一個東西,就是將敵軍的屍體堆在道路兩旁,蓋土夯實,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在古文中,阬字的原義是高大的門樓,而觀與闕相通,也有門樓的意思。阬與坑又可借用,也往往寫作坑。因此史書上說的坑一般都是指這種殘殺敵軍戰俘,堆在道路兩旁,覆土以成小丘來顯示軍威、威懾敵人,而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戰俘。

可見當年秦軍要想活埋四十萬之衆的趙軍談何容易,如果先將其殺死再築成土堆則容易得多,還能顯示軍威、震懾後人,在《左傳》中記載,當時已經有習慣將戰敗一方陣亡者築爲京觀,所以纔有:古人殺賊,戰捷陳屍,必築京觀,以爲藏屍之地。

現在西域人築京觀,搭武軍,也許在楊仲賢看來並不算什麼,但卻會深深的刺激到党項人,讓他們變得更加瘋狂,而大宋的對西夏國都興慶府的進攻將會變得更加困難。

在西夏要滅國的時候,京觀已經不能起到威懾党項人的作用,而是會讓他們變成一羣可怕的狼,瘋狂的抵抗大宋的進攻。

增加大宋征伐的成本和難度,這在趙禎看來就是愚蠢,就是害人!

握手成拳,趙禎憤怒的砸向一旁的銅製香爐,咚……沉悶的響聲在大殿中迴響,彷彿巨龍發出的吼聲,又似暴雨來臨前的悶雷……

“西域人不足與謀,不足與謀啊!是朕的錯……”

趙禎的話讓三才跪地叩首,也讓張文瑟瑟發抖,他不明白官家爲何如此憤怒,不就是西域人屠城後壘成京觀嗎?又不是就大宋軍隊這麼做,與大宋何干?

但他卻忘了,在西夏人看來,這些西域人就是大宋的,他們就是大宋的爪牙,獵狗,西域人做了什麼都是大宋做的,而現在大宋卻要爲西域人的愚蠢買單,趙禎怎麼能不生氣?

“三才,通知樞密院,傳令西路軍守護山丹軍馬場不得寸進!命楊懷玉率領南路軍修建城寨,巡邊防守,非萬不得已不得主動出擊,把甘肅軍司的事情傳遞給狄青,他知道該怎麼辦……”

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
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