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

楊懷玉帶着十萬背嵬騎兵過了土兀刺河後便安營紮寨,在這裡休養生息等待約定的時間,以防北戍司軍沒有的到位。

背嵬軍和北戍司軍完全是從兩個方向對阻卜部盟進行鉗形進攻,在這個時代沒有遠程通信工具,所能靠的也只有傳令的快馬,可在廣袤的草原上,想要依靠傳令快馬進行聯絡實在是太難了,並且戰機轉瞬即逝,怎麼可能等待?

於是便只能約定好時間,兩軍同時進攻,如此才能做到步調一致的效果。

楊懷玉的能力自然不用說,大軍整頓到了晚上便開始準備,每次宋軍進攻之前都需要萬全的準備,這是軍中的條例和軍法,有時連主將也不能例外。

宋軍戰前的準備很豐富,楊懷玉選擇了野戰,突襲的地點是烏蘭·巴勒嘎斯城,這裡做所以是契丹人的防州,就是因爲這座城池,全州上下就這麼一個城池不轄縣。

而這裡也是阻卜部盟克烈部的遊牧之地,他們是草原上的強大部族。遊牧之地本在土拉河、鄂爾渾河上游一帶,而這裡也靠近防州,克烈部在契丹被漢家文明叫作克列夷、凱烈等,而契丹人卻稱他們爲北阻卜。

克烈部是除了阻卜部之外草原上第二大的部族,也正是他們極力響應阻卜部的號召,拉攏各部族聯合對抗大宋。

越是強大的人越貪婪,正是因爲他們的強大,所以才明白權利的重要也抵擋不住失去它的痛苦,所以克烈部拉攏阻卜部策劃了這場對大宋的對抗。

宋軍將士一律去掉鐵質的手套還上了粗糙的皮手套,別小看一雙手套的區別,草原上的夜晚比較寒冷,若是身上暖和,時間一長盔甲的表面便會出現水漬,如此一來抓握刀柄長槍就會打滑。

這是宋軍將士自己發現並且總結出來的,後來成爲全軍上下推行的條例。

輕便保暖的毛衣,再加上內襯棉花的甲冑,宋軍可以說是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武裝了起來,夜襲就要有夜襲的準備,否則就是在葬送自己。

一聲軍號在寂靜的夜晚中喚醒了草原,宋軍開始了進攻,先是緩緩的行進,在看到城池後便開始了衝鋒,烏蘭·巴勒嘎斯城說是一座城池,但在大宋將士的眼中不顧是一座軍寨罷了。

這裡的防禦實在太過薄弱,低矮的圍牆,沒有箭樓,圍牆上甚至連士兵都沒有,這樣的防禦還能叫做城池嗎?

宋軍的鐵騎鋪面而來馬蹄聲如同雷霆,馬蹄敲打在地面上即是戰鼓,這時候沒有多餘的命令,一切行動早已在計劃之中。

衝刺在最前面的騎兵並沒有長槍之類的武器,而且和後面的騎兵隔着很遠的距離,待他們衝到木質柵欄一般的城門後便扔出冒着火光的炸藥。

這是大宋攻城的利器,主要是用來炸燬城牆的,但需要埋在城牆下,不過現在卻被當作投擲武器使用,而且目標不是人,是城門。

炸藥閃爍着火光,如同無數的流星劃破夜空,隨着不斷爆炸的聲音響起,木質的城門瞬間灰飛煙滅,化身爲無數的碎片四散開,烈性炸藥的威力不可小覷,城門之後的克烈部士兵瞬間就被撕碎。

隨着城門的消失,大宋的騎兵便突入其中,接下來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克烈部的人根本沒想到宋軍的進攻如此迅速和猛烈,他們依仗的城池也在瞬間被攻破,原本的優勢化爲劣勢,許多克烈部的勇士剛剛起身上馬宋軍就殺到眼前。

數萬的宋軍突入城中後便利用強大的慣性四散開,不斷的衝擊着克烈部的人,速度和慣性上的優勢,使得他們戰無不勝。

還沒來得及組織有效的抵抗,便大勢已去。

整個烏蘭·巴勒嘎斯城被宋軍如同鐵犁一樣犁了一遍,反抗者殺無赦,不從者殺無赦,只有跪倒在地的人才能在宋軍的戰刀下活命。

戰爭纔剛剛開始便已經結束了,快的讓人來不及反應,城池被宋軍接管的同時,楊懷玉便開始整軍向下一個目標鎮州而去。

這是一場以速度取勝的戰鬥,楊懷玉在出兵之前就得到草原四州的地圖,這四個州府距離很近,完全可以出奇制勝,以速度爲先。

當然這也是在王韻的提醒下發現,王韻作爲參謀兵事使,給出了最好的建議,楊懷玉知道他的意思,速度越快,阻卜部盟的準備的時間便越少,背嵬軍遇到的壓力便越小。

留下數千人看管城池,大軍便再次開拔撲向鎮州可敦城,這座城池和防州的烏蘭·巴勒嘎斯城不同,可敦城乃是古回鶻建牙之地,歷史悠久,唐天寶中於此置橫塞軍,並移安北都護府治此。

這裡是距離烏蘭·巴勒嘎斯城最近的城池,卻是草原四州之中最難以攻克的城池,一旦可敦城被拿下剩下的兩州便是大宋的囊中之物了。

可敦城是個奇怪的地方,這裡不屬於草原上的任何一個部族,他們是由契丹人的城池,城中有契丹的士兵,契丹的部族,而同樣也有草原的部族。

但在草原上它是獨立的存在,效忠的也只有契丹皇族耶律氏,現在耶律氏徹底被排擠出了契丹貴族階級,蕭氏掌權,他們便效忠於蕭氏。

只不過城中的士兵並沒有因爲草原和大宋之間的問題而站出來,他們只守着可敦城而已,即便是阻卜部盟給予了豐厚的報酬他們也視若不見。

在遼朝之時便有祖制,不論大遼到了什麼地步,可敦城的兩萬騎兵不許南下,更不許遷徙,只能死守可敦城,這條鐵律即便是大遼被大契丹國取而代之也沒有更改。

而城中的兩萬契丹精銳騎兵更是在這裡駐紮,不曾離開。

這一點楊懷玉不知道,但趙禎卻清楚的緊,也是他授意王韻通知楊懷玉務必拿下可敦城的原因。

若是能拿下可敦城,便是徹底切斷了契丹向西遷徙的可能,恐怕是連契丹人自己也沒想到,原本屬於他們的上京道草原已經被各部所統治,各部也不在聽從他們的調遣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
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