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

“起來說話,年輕人!”

趙禎從馬上扔下一隻手套,這意味着陳宏可以跟隨在大駕滷薄之中,也意味着他得到了皇帝的單獨召見。

四周的百姓嫉妒,而三才微微吃驚,若是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官家往往是打發官吏去處理,絕不會親自召見,用官家的話來說“皇帝也是很忙的!”

這種求見和官家出外在神都城與小販說話不同,再用官家話來說,“前者是答應以帝王的身份慎重的和別人進行對話,而後者則是以大宋普通人的身份與百姓對話”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可現在,官家顯然是要單獨召見陳宏,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從未有過的情況,三才迅速上前把陳宏帶到隊伍的最後,並和他說清楚:“你是沾染了天大的因果,官家答應單獨召見你,你跟在翊衛八角鈴之後,萬萬不可再度唐突,否則便沒人給你主持公道了。”

陳宏其實也是憑藉一時之膽氣,否則本本分分的他絕不敢幹出御前攔駕的事情,現在想來還有幾分後怕和難以描述的感覺。

但最讓他沒想到的是,官家居然順理成章的答應單獨召見他,這說明父親的事情還有的談,他現在最希望的就是朝廷能出兵爲父親報仇,也能把父親的遺骨接回家鄉安葬。

趙禎的所作所爲讓圍觀的百姓大爲感動,陳宏的事情神都城中很多人知道,尤其是在內城之中,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天天在宣德門前喊冤的年輕人。

雖然官家是個聖明之君,但人們宗室期盼着能受理陳宏的訴狀,現在他御前告狀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是被帶入了儀仗隊伍之中,看架勢還能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這可算是滿足了百姓們的吃瓜之心。

當然還有一些東西百姓們沒看到,卻有人看到了,朝中的官員中一些精明之人就明白趙禎是如何化繁爲簡的手段。

好言勸慰看似表明了態度其實什麼都沒說,把陳宏帶入大駕滷薄的隊伍之中看似是恩寵,可也是變相的把他控制了起來,這樣一來把影響降到了最低的同時,也讓百姓心中感佩。

官家的一舉一動拿捏的如此到位,簡直就是化腐朽爲神奇,身爲帝王能做到這一點可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多年在朝堂之中磨練出的御下手段。

尤其是朝中的相公們,他們都知道官家這邊纔剛剛下旨禁絕與天竺的往來,怎麼可能再度對天竺表態?

陳宏此次與御前告狀在三省六部的相公眼中絕不會成功,當然這一點他們是絕不會戳破的,他們相信趙禎能妥善處理這種事情。

皇駕抵達宣德門,這裡是神都城內城與皇宮的分界線,雖然只是一門之隔,但卻是至高無上的權利分水嶺,在宣德門之內是大宋的最高權利者和他的權利機關。

此時的宣德門上盛況空前,所有於禮制有關的東西都被擺放了出來,即便是宮門口都放上了長案六畜等等祭禮,顯然這是要在宮門口就開始祭天地和祖宗。

稍稍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城牆上有着八門巨大的火炮,黑黝黝的炮口朝天,當大駕滷薄靠近的時候,火炮轟鳴,鳴炮三十二響向趙禎這位大宋皇帝致意。

三十二響,這是大宋最大的戰艦神舟所裝備的火炮數量,也是迄今爲止大宋能夠裝備最多火炮的戰艦。

當年趙禎以鳴槍禮祭奠大宋的將士英魂,如今這鳴炮禮也算是相互呼應,不光是向趙禎致意,也是對大宋征戰多年將士們的致敬。

這一點做的讓趙禎頗爲滿意,顯然這樣“出格”的點子不是皇后想出來的,趙旭這孩子雖然中規中矩,可有的時候卻從不缺天馬行空的點子,雖然出格但卻讓趙禎很高興。

太子總算是有一點自己的主見了,並且打破常規和束縛,這一點便是極好的,現在的大宋連普通的百姓和讀書人都開始打破常規,若是他趙旭再沒有一點改變,以後的大宋江山能不能在他手中發揚光大還是個問題。

隨着文明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教育的普及,大宋原來越像是一個啓動完成已經在鐵軌上奔馳的火車,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因爲基礎打得好,以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連趙禎都不知道。

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人可以讀書學習,這在大宋已經成爲制度化,而教育的意義就是讓人獲得知識,讓文明獲得進步,帶動整個國家飛速向前發展。

趙禎相信早晚有一天會出現一場工業革命,甚至是一場文化革命與復興,這是物質基礎豐富,文化基礎強大的必然結果,誰都不能阻擋這個股歷史潮流和大勢所趨。

而眼下什麼天竺,什麼波羅王朝,什麼歐洲,什麼羅馬帝國,塞爾柱帝國在趙禎眼中都不算事,眼下最重要的是什麼?

或是說眼下大宋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但卻即將到來的那股變革潮流,文明的飛速發展必然帶來變革,這即使量變導致質變。

若是不能早早的把制度定下來,在大變革突然到來的時候,大宋的江山會動搖,甚至會被變革的大潮所吞沒,甚至連意識形態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趙禎想想都覺得後怕,畢竟歷史上歐洲進入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都對當時的政權和人們帶來極大的震動。

前車之鑑還在,趙禎不會視而不見,也不會任由這個社會發展,任由這個明知道會出現動盪的東西對大宋造成太大的影響,說不定還會對整個華夏文明的演化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現在一點小事都會讓趙禎變得敏感起來,這不能怪他,因爲人對未知的東西永遠充滿恐懼,歐洲的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趙禎見識過,但這些東西在大宋的土地上發生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這一點趙禎卻不知道,因爲華夏文明沒有經歷過這些,華夏文明邁入新時代是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的侵略下開始的。

傳統的制度從秦朝開始定型,雖然過程也在不斷的改變,但封建制度始終沒有改變,一直延續了數千年之久。

直到有一天,西方世界向華夏展示了完全不同的制度才華夏才發現原來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