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

華夏古史中對於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

西漢王朝征服西域之大業是從討伐匈奴開始的,漢武帝劉徹爲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爲此他先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以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繫,共同對付匈奴。

這是華夏與西域之間的第一次合作,也是一次探索式的合作,雙方之間展現了相當高的誠意,最終在這次消滅匈奴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自此開始漢廷使護鄯善以西南道諸地的鄭吉“並護北道,故號曰都護”。西方王朝在此設立西域都護府,而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新疆正式成爲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華夏王朝民族大融合時期,各民族遷徙往來頻繁,又有許多古代民族進入西域,如柔然、高車、罶噠、吐谷渾等,這彷彿是一場歷史的盛宴,無數的民族融入這片化外之地,又從這片化外之地來到中原。

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隔閡好似消失,戰爭這個絞肉機不光扮演了毀滅者,也扮演了新生。

在此之後,王朝交替,隋朝大業五年,隋煬帝巡幸河西,高昌王麴伯雅等二十七國首領使者,到張掖覲見。

吐谷渾伏允對河西走廊絲綢商道壅遏和劫掠。隋朝擊敗吐谷渾伏允,隋煬帝在西域東部以及青海設西海、河源等郡,但除了極短暫的控制青海最東邊最小的河源郡以外,其他幾個郡並未被隋朝控制,隋煬帝派伏順去管理餘衆,纔到西平,就不能前進,不得不返回。

但隋朝依舊對西域有着一定的控制力,但到了唐太宗接力之後,中原王朝對待西域完全是另一片天地,李靖、李道宗、侯君集等,率領大軍數次大破吐谷渾,甚至逼得吐谷渾王伏順自縊而死,伏順所部率領吐谷渾全國投降於唐。

天可汗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此後唐軍佔領高昌,於該地置西州,又於可汗浮圖城設庭州;同年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後遷至庫車,改置爲安西大都護府。統安西四鎮:龜茲、疏勒、于闐、碎葉。

而唐朝對西域影響最爲嚴重的一次是在唐高宗時期,唐軍發動了對西突厥的一系列遠征,唐高宗發大軍分南北兩道進攻西突厥,一舉滅掉了西突厥,在此之後西突厥徹底投降,西突厥領土全部爲唐所有,加上原本屬於西域的土地,盛唐完全佔據了整個新疆。

當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被嚴重削弱,甚至連高原上的吐蕃都佔據西域北庭,在此之後更是佔據了安西。

但不久之後,回鶻終於崛起了,驅逐吐蕃,佔據西域。懷信可汗時,回鶻驅逐吐蕃,控制北庭。回鶻保義可汗時,回鶻勢力已向西擴展至焉耆、龜茲。

吐蕃和回鶻都衰落下來後,這一地區進入混戰時期。西域在這時出現了幾個國家並列存在的局面。

其中主要有高昌、黑汗王朝和于闐等地方政權,這樣的割據局面一直從唐朝滅亡之後維持到了現在,事實上並非是所有的西域王國都對大宋不敬,有些王國還是依舊俯首帖耳的。

因爲這些王國的主人在西域根本沒有什麼地位,出於偏遠之地,還有便是在聯軍之時見識過大宋的力量,膽小的他們不敢對抗大宋,只希望自己在西域的偏僻之地生存下去。

但這對與趙禎來說是不可能的,只要是西域的勢力都將被大宋碾壓成爲碎屑,這時候已經不是討論對錯的時候,而是對大宋是否有利作爲第一前提。

大宋的兵甲以最快的速度,悄然無聲的向伊州前進,趙禎以密旨的方式向軍中下令,大宋的禁軍便開始了運轉,已經成爲參謀軍事的樞密院接到了趙禎的旨意,三衙同樣也接到了趙禎的密旨。

三衙掌兵在大宋已經成爲定製,皇帝掌握三衙,而參謀軍事負責後勤和參謀,簡單的來說便是運籌帷幄,所有的武將都被列入三衙受到趙禎的直接差遣。

這就相當於把武將和士兵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趙禎此舉就是爲了鞏固皇權和軍權。

參謀軍事乃是差遣的名字,在變成衙門之後經常被人叫混了,於是又改爲樞密院這個名稱,只不過爲了叫起來方便罷了。

大軍往西域移動的時候,趙禎已經在朝堂之中宣佈了大宋的這次西征,同時也昭告天下,他要御駕親征了。

消息一出滿朝譁然,西征都在衆人的意料之中,而御駕親征卻是誰也沒有想到的,自從燕雲之戰後,官家已經好久沒有御駕親征過了,並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一國之帝王呼?!

但趙禎決定下的事情誰又能改變?

何況這次西征意義不凡,乃是所有計劃的開始,沒人能停下他的腳步,他也必須前往西域,奪下這片土地。

這一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神都城,向京畿路擴散出去,誰也沒有想到,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皇帝居然打算親赴戰場,再次彰顯武德!

保守的人開始擔心,並頻頻上疏,即便是在後宮之中,趙禎面對的壓力也很大,王語嫣已經氣急,即便是月底也不去碧雅軒對賬了,而剩下的幾個女人之中,唯有沒藏黑雲最支持他,但着個女人是想趙禎帶上她重遊寧夏…………

靈兒三人則是歡呼雀躍,因爲這一次,趙禎打算帶他們一同前往,趙旭要去,趙昀要去,靈兒也要去,趙旭是最爲驚訝的人,每次御駕親征幾乎都是他留下監國的,而這一次卻能跟隨父皇出征!

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幸福,而父皇的原話卻是:“我大宋天家的子嗣,無論是誰都要親赴前線,經歷廝殺,唯有如此,才能流淌着天水趙氏的鮮血!太子儲君亦不能例外!”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王語嫣暈倒了兩次,五次於勤政殿外跪求趙禎收回旨意,但卻沒有任何效果,趙禎不會這麼做,他要讓文質彬彬的兒子親自經歷廝殺,親自經歷這一切,讓一種鐵血灌注進他的身體中。

皇帝可以有文質彬彬的外表,卻也要有殺伐果斷的鐵血內心!

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
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