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

神都城中早已是熱鬧的像在過年,皇帝不在的這段時間,神都城已經壓抑的太久太久,即便是心中有底,即便是嘴上說的滿不在乎,即便是一切都循規蹈矩,但總有一種凝重在其中,彷彿揮之不去的夢魘。

當秋獮隊伍的唱和官出現在北京城的時候,整個城市瞬間躁動起來。

這是一場最爲濃重的迎接,也是一場歡慶,趙禎在神都城的時候百姓已經習以爲常,不覺有什麼特別,只覺得官家就該高高在上的待在宮中。

可一旦失去才知道他的重要,整個神都城已經在一種看不見的高壓狀態下持續了太長的時間,誰都知道,只有真正見到大宋天子的儀仗,見到官家的御容,大家心中懸着的石頭才能放下去。

人們扶老攜幼,呼朋喚友,前往神都城外的十里亭附近等待,但很快他們便發現即便是到了十里亭的距離也根本就容納不下神都城不斷出來的人。

十里亭事實上並沒有十里,具體大概在兩三裡地左右,只不過感覺距離神都城已經遠了便取名十里亭,這裡是送別友迎親的最佳場地。

神都府衙門爲了方便百姓,在這裡修建了廊腰縵回蜿蜒曲折的歇腳亭子。因爲是在十里亭的原址上修建,於是百姓們還稱呼這裡爲十里亭。

神都城的規模遠超東京城,北京城的名號早已給大定府,能配得上神都的稱號自然不是一般的都城,這麼多年的改造和建設下,神都城日益完善,規模也逐漸宏大起來,甚至到現在也沒有徹底停下城池的建設。

它彷彿是一個不斷髮展的細胞,每天,每週,每月,每年都要發生改變,都在不斷的向外擴展一點。

巨大高聳的城牆是神都的城池,而在城池之外同樣熱鬧,但朝廷已經無法在把這些城外之地劃歸神都之中了,因爲這已經不是神都城的第二次擴展,甚至不是第三次。

不知神都對大宋百姓有什麼吸引力,只要城外規模浩大之後,神都城便要進行一次擴建,接着便是城外再次繁盛,再次擴建,原本第一次修建的外城現在早已成爲內城。

神都城的百姓們爭相出城,雖然沒有達到萬人空巷,但卻也是十室九空,人們走在街上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官家的車駕儀仗到哪了。

可往往還沒到城門口就發現擠不動了。

神都城的百姓已有三百萬之衆,很難想象這是一城一池的人口,三百萬!什麼概念?遼朝現在的人口怕是也只有這麼多了。

這麼多的人口怎麼能在小小的十里亭擠得下?

這可讓神都府的衙役上了天,現在神都府的知府事乃是與趙禎同歲的唐介唐子方,他的事蹟在上任之前幾乎是傳遍了整個神都城。

人人誇讚他唐介從小深明大義,德行高尚,幼時父親卒於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貧困,集資相助,他謝絕不取,這有幾人能做到?何況還是個孩子?

後應試,中進士,因品行高尚,自此深得朝廷器重,一路平步青雲,最重要的是他爲官清正廉明,與同朝包拯一樣剛正不阿,世人稱讚有嘉。

而前有包拯,後有唐介,中間還有一個韓琦,神都城百姓感嘆自己的命好,遇到的都是清官,好官。

可即便如此,唐介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近百萬人涌向神都最新修建的天安門,這還了得?城外的十里亭早已是人滿爲患,城中的人又向外擠,別說是看官家御容,就是車駕儀仗也沒路行進!

神都府所有可以調用的人手都被用上了,但這還遠遠不夠,爲今之計只有不斷向前,唐介把十里亭匯聚的百姓向前驅趕,後面的人已經容納不下,只有前進。

人流不斷的向前涌動,唐介帶着衙役騎馬在中間移動,把人流左右分開,連神都城的守軍也跟着幫忙,一旦出事可不是神都府一家倒黴,巡城御史,巡城虞侯,都點檢,都指揮使都要跟着倒黴。

再說帝王儀仗豈能沒有淨水潑街黃土墊道的事?

現在大宋的路全是水泥路,黃土墊道就免了,可淨水潑街必須要有,城中的潛火鋪子帶着水龍不斷的在路上來回遊走,把這條直通神都城的水泥路衝的乾乾淨淨。

而四周的百姓絕不會踏上公路一步,這公路已經成爲大宋天子的御道,無論這路是否在神都城中,只要天子歸朝,這就是御道!

百姓們其實很自覺,唐介並沒費多少功夫,只不過安排一些人在城中的時候產生了一點矛盾,那些百姓想出城看望官家,希望早一點看見天子儀仗。

神都現在已經傳遍了趙禎的奇人異事,什麼赤腳大仙下凡之類的早已過氣,有人說趙禎就是紫薇帝君轉世,來大宋就是爲了讓大宋成爲盛世王朝,繁榮昌盛之國。

百姓們哪能屈居人後?

神都府的衙役卻把城中的人按住,死活不讓他們出城了,原因很簡單,城外的隊伍已經排出百里之地,都快到北面的順州地界了!

此時此刻唐介和神都府衙役,以及神都城的守軍只希望官家早點來,他們知道,只要官家出現,這些躁動的百姓就能立刻被安撫下來。

唐介安排好了城中之事,便立刻帶領所有能用得上的人手前往城外安排,御道兩邊要站上禁軍,五步一掃十步一崗,禁軍的人數遠沒有百姓來的多。

神都城的城牆上,旌旗,儀仗也全部豎起,硃紅叉子也儘量擺出來,百姓齊齊的翹首以待,當趙禎的車駕出現時,熙熙攘攘的人羣瞬間安靜下來。

原本的雜亂無章像是被突然整頓,所有人自覺的站好,一句話不說,緊緊的盯着那高高豎起的紅色大旗,旗幟上的宋字迎風飛舞…………

趙禎瞧見前面黑壓壓的人羣猛然一驚,看着四周的環境在看了看背後不遠的順州城一時說不出話來。

三才上前在車駕邊上一陣低語,王語嫣轉頭對趙禎道:“官家,您也該出去抖抖威風嘞!神都城的百姓爲了迎接您可是足足列隊百里,所以纔到了這。”

趙禎剛剛走出車駕跨上戰馬,“萬歲”之聲便響起,開始不太整齊,畢竟人數太多有先有後,待到了三聲過後,數百萬人的聲音便如同天地間最大的音響,不斷的迴盪在神都城的上空,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

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
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