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

大殿在陷入短暫的寂靜之後便爆發出一陣嘈雜,一個堂堂從六品的官員就這樣在大牢中自縊而死,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范仲淹趴在地上默默流淚,而年輕的官員則是異常憤慨,整日笑口常開的王曾鐵青着臉,丁謂一言不發,而魯宗道則是怒髮衝冠道:“駭人聽聞,駭人聽聞!”

殿中御史不得不以朝板擊相互擊打發出清脆刺耳的聲音而使衆人安靜下來。

趙禎坐在御座上氣的說不出話來,自己剛剛把正大光明的匾額懸掛與大慶殿之上,轉瞬間就出現如此駭人聽聞的事情,這是實實在在的打臉,趙禎甚至能感覺道自己的臉頰通紅。

趙禎怒聲道:“豈有此理,如此冤情爲何如今才奏報,這本不需在朝會之上奏報與朕便能解決,朕要查個明白!”

確實大宋官員不會被輕易的治罪,即便是有罪過也不會如此簡單的便被抓起來,地方縣一級的官員雖然不是趙禎親自任命,但多少也有些影響,向這個黎德潤,趙禎就久聞其名,並且他彈劾不法官員的事情也在各州府監察的奏報下上呈天聽。

也正是因爲這樣,那些官員才被趙禎嚴重處罰而心生怨恨。

連自己手下的官員都保護不好,以後還有誰敢檢舉不法?趙禎心中無限的憤怒猶如燃燒的烈火不斷的灼燒着他的五臟六腑。

“朕掛起這個牌匾不光是警醒坐在這御座上的人,同時也提醒諸公正大光明!如今有此駭人聽聞之事讓朕蒙羞的同時也讓大宋蒙羞!黎德潤在百姓中官譽極佳,但卻蒙受不白之冤,百姓如何看待朝廷?朕與諸位臣公建立其的文治盛世頃刻間蕩然無存!”

趙禎的話一下擊中了文臣們的要害,文治不光是趙禎一個人的榮耀更是全體士大夫的榮耀,丹青史書中會把他們的名字與文治聯繫在一起,可以說文治就是他們,他們就代表文治!

現在最爲榮耀的東西遭到破壞,朝堂的袞袞諸公誰能忍受得了?士大夫圖個什麼?圖的不就是青史留名嗎!

年老的王曾彷彿一下年輕了十歲,雙手緊緊的捏住朝板恨恨的到:“這種大奸大惡之徒一定要從我等士人中揪出來,不然何以嚴懲?如何能以正視聽?!”

王曾的話說進了衆人的心坎中,什麼刑不上大夫,什麼不殺士大夫的祖制統統拋到一邊,他們恨不得立刻將那罪臣拎出來五馬分屍……

當一個人的行爲破壞大多數人利益的時候,所有人都變成了他的敵人甚至包括原本沒有利益衝突的人。

文治之功受損的同時,武將也開始擔心他們的武功被人懷疑,身爲樞密使的曹瑋出班道:“王相公說的是,一人之過讓整個朝廷蒙羞,百姓見到的是好人蒙難,從而開始對朝廷產生懷疑。”

趙禎點了點頭,不錯現在的文臣和武將之間進過文治武功的宣揚已經是形成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連曹瑋這個樞密使都開始維護其文臣的聲譽了。

周琦,趙禎第一次見到這個名字是在當初他親自坐鎮龍門鎮監督賑災的時候,他當時還是隨州的知州,就是因爲那個時候他賑災有功,趙禎特意提拔了他,可沒想到短短几年的時間就讓這個曾經與災民同吃同住的好官變成如今的模樣。

周琦現在是淮南東路的轉運使,除了主管着一路之地的財賦外﹐還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黎德潤的官司就是他全權負責的。

趙禎起初還有點不相信,當初他見到的周琦算是所有州府當中賑災最爲盡心竭力的,聽蔡伯俙說他在御前見駕之前更爲悽慘,身上的官服都當給當地大戶借糧去了。

可現在他在趙禎心中的好官形象瞬間崩塌,甚至覺得自己被愚弄了,開始懷疑周琦當初在賑災的時候所作的一切是否都是在演戲。

宋小乙站在厚厚的羊絨地毯上,小心的誇過趙旭堆積起來的積木皇宮躬身對趙禎道:“啓奏陛下,江淮東路黑手分部傳來消息,周琦家中確實有一大筆來路不明的財物。”

趙禎指了指一旁的錦榻道:“賜坐,朕本來還對他抱有一絲幻想,誰知果然是作無用功。”

宋小乙見趙禎如此失望不禁開口道:“這只是黑手探明的情報,還不知那些財物來自何處……”

趙禎無力的擺了擺手中的奏疏道:“這還用去查嗎?他周琦一項是打着兩袖清風的旗號,在人前也多是標榜勤勉克己的,家中既沒有商鋪也沒有有錢的親戚,如何會多出那麼多的財物?朝廷給他的俸祿可達不到如此奢侈的地步。”

宋小乙一時無語,這周琦家中的財物多的數不勝數,完全超出了一個轉運使的俸祿所得,甚至連王相公那樣的宰執之臣都不能與之相比。

見他不說話,趙禎問道:“黎德潤是否下葬?衛真縣百姓又是如何?”

宋小乙猶豫了一下道:“啓奏陛下,黎德潤的家人已經把他的屍首收走,衛真縣的百姓狀若喪母,悲痛之情無以言表……”

“說實話!”

能從宋小乙嘴中聽到這樣的話說明當時的場景更加悲慘。

“陛下息怒,百姓中多有指責諷刺朝廷之言,然這是他們氣氛過甚,事出有因!”

趙禎揮了揮手道:“無礙,朕不是昏君,百姓說的也是事實,朕自會給百姓一個交代!”

話隨這麼說,但趙禎作爲一國之君顯然是不好受的,但很快趙禎便恢復過來,官員腐敗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會發生,甚至在文明程度相當發達的後世也依然如此,如何保護官僚隊伍的清廉纔是首任務。

大宋有一套自己的防禦措施,比如高薪養廉,比如封建王朝中首創的“公用錢”與“券食”制,當然也少不了強大的臺諫系統,以及發達的監察權,這些構成了宋朝最有力的反腐敗機制,然而前提是帝王和朝中重臣要維護好它。

趙禎本以爲在這些制度之下,腐敗,濫權,瀆職,懶政這些帝國的細菌難以滋生,誰知還是發生瞭如此惡劣的事情,甚至連一個好官的性命都爲此丟掉。

穿越到大宋的趙禎對生命的價值非常看重,一個人的自殺是他忍受了多大的冤屈和折磨?

趙禎爲那死去的黎德潤覺得不值!

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
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