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

“《司馬法·仁本》有云:“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我大宋寰宇之內雖無敵手,但吐蕃之患在久不在急!若諸公心中怠慢,那唐之禍患便要如影隨形!

眼下絕非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角廝羅以在邏些城中會盟諸部,儼然已有建國立鼎之象,若我等坐視不理,必會自食惡果!

如今之際,當以西軍之敗爲警,厲兵秣馬揮師西進,攜雷霆之威攻伐青塘,奪青塘而入吐蕃,兵分數路痛擊角廝羅!”

曾公亮掏了掏耳朵,有些鄙夷的望着眼前這個指點江山的年輕人,什麼時候連御史都開始變得如此熱血了?

熱血的都不過腦子,曾公亮皺眉的便要上前訓斥,卻被好友丁度拉住,低聲道:“莫要攙和,年輕人有這一腔熱血是好事,若是連這點心思都沒有,如何讓我大宋傲立四方?”

“這種盲目的熱血還是不要的好,你瞧太子已經成了什麼模樣?”

“太子也是年輕人啊!待這些熱血的小子把話說完,我等再說出意見也不遲,太子終究是要聽官家的,官家自然會給太子講述其中道理,我等只需要把觀點立下,至於其他,乃是相公們的事情,狄漢臣這位老帥在,太子難道能不詢問?”

果然,隨着丁度的話,趙旭逐漸從熱血變得冷靜下來,把目光投向狄青道:“狄帥乃我大宋軍神,滅西夏,克遼朝,建功無數,不知狄帥如何看?”

狄青連道不敢,躬身上前道:“回稟太子,眼下吐蕃局勢不明,角廝羅是否登基稱讚普也不知,西軍進攻青塘初敗,吐蕃人必定士氣高漲,眼下攻伐得不償失,若是吐蕃諸部出兵相助,難免師不功!還請太子等待,不日便會有消息傳來。”

趙旭微微點頭,他剛剛差點被那些激昂的年輕臣子給說動,冷靜下來的趙旭纔是最理智的,他的心思其實要比大多數臣子要深。

“狄帥所言極是,我大宋國朝鼎盛,自是不懼吐蕃人,眼下當靜觀其變,待時而動!範宰執,這段時間便要有勞您了,務必把吐蕃的消息整理出來送與孤。”

范仲淹極爲滿意的點了點頭:“太子穩重,乃國朝之幸!吐蕃之消息必會早早送上太子案頭。”

吐蕃的消息實在是太少了,邏些城什麼情況沒有人知道,大宋的黑手在吐蕃實在太明顯,再者便是高原的氣候一般人也無法在上面待着。

眼下在敵人情況不明之下,貿然興兵豈不是自尋短見?

黑手已經盡最大努力在吐蕃收集情報了,但能用的人手實在太少,即便是趙禎也只是猜測或者說是推斷角廝羅在邏些城已經有可能登基稱帝。

這對大宋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角廝羅的青塘不過是一方勢力而已,可即便如此也難以對付,範大勇和種諤都在那裡吃了敗仗,一旦角廝羅坐上大讚普的寶座,整合吐蕃,那角廝羅將會更加難以對付。

只不過眼下大宋對吐蕃發生的一切都不清楚,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除了擁有一些不全的地圖外便再無他物。

當年的青塘雖然是大宋瞭解吐蕃的途徑,但很可惜也是阻擋大宋進入高原的屏障。

宋人商賈根本就不用前往吐蕃就能把大宋的貨物賣掉,而且價格不低,哪有商賈會冒着巨大的風險前往吐蕃?

青塘是大宋在吐蕃上的代言人,他們就是經銷商一樣,買來大宋的貨物後,再運送到吐蕃。

宋人不適應高原氣候,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大宋對高原僅限於粗淺的瞭解,知道各地有什麼樣的部族,地勢大概如何等等,就這還是黑手想盡一切辦法從高原上搞到的消息。

趙禎現在不敢貿然行動,所以在朝會結束之後便在秘閣等待,三才會把所有的消息傳遞回來。

當看到狄青和范仲淹的態度時趙禎便鬆了一口氣,這兩人現在是大宋文武柱石,有他們在朝堂之上就不會出現太大的紕漏。

眼下趙旭處理的很好,大宋現在就不應該輕舉妄動,若是自己猜測的不錯,那很快吐蕃就會派遣使者。

角廝羅若是希望吐蕃王朝再次出現,那就必須要派遣使者到大宋,這是一個帝國的尊嚴,也是應該有的禮數。

吐蕃畢竟曾經是一個存續數百年的王朝,他有着許多的傳統和歷史,同時也在和華夏文明的碰撞中融合了漢家王朝的禮儀。

雖然沉浸的吐蕃王朝消失了,但這些東西都會完整的保留下去,畢竟邏些城的紅宮還存在着。

大宋現在要做的便是養精蓄銳,在蘭州屯兵,不斷的向高原滲透。

這是最爲穩妥的辦法,蘭州不是高原,但向北去沒多遠,越過湟水之後地勢便越來越高。

不斷的向高原前進,唯有如此才能讓大軍慢慢的適應高原氣候,同樣的寧夏路的西涼府和宣化府駐紮的西軍同樣要像西滲透。

只有不斷的逼近青塘,不斷的逼近高原才能給吐蕃施加壓力卻不會讓他們狗急跳牆。

在趙禎看來,吐蕃的統一乃是必然,倆個被大宋逼迫到極點的人有什麼事情幹不出來?

雖然角廝羅是劉渙逼着造反的,但事實上他也應該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趙禎已經開始在青塘附近安插軍隊了。

至於仁欽桑波,他是根本得不到大宋的援助,所以與其被角廝羅吞併,不如主動融入到其中,畢竟曾經的吐蕃也是會盟的形勢走到一起的。

趙禎幾乎可以冷靜的分析出仁欽桑波的心理,這個高原上的尊者爲了吐蕃或者說爲了最大利益寧願犧牲掉一些東西。

從吐蕃高原上傳來的消息很快讓趙禎得出結論,並且把事情猜出一個大概來。

所以趙禎從種諤戰敗開始就在等待消息,等待吐蕃人的使者前往大宋朝見自己,種諤的失敗提升了青塘的地位。

原本的青塘還只是戰力較強的吐蕃部族而已,當他們戰勝大宋之後,便會成爲吐蕃上最強大的部族。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