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大宋是人情社會,這一點不可否認,即便是千百年以後依然如此,別說是朝堂之上,便是民間亦是如此。

但這些原本無可厚非的東西,在大白於天下之後便顯得那麼的不堪,尤其是在朝堂之中,在道德標準極高的地方,這種瑕疵就顯得讓人難以接受。

雖然范仲淹等來了也知道其中的不堪,但卻沒有辦法阻止,若不是黑手查明真相,若不是官家雷霆一擊,這事還真的會永遠沉寂下去,永遠無法浮出水面。

名單上一長串的名字大多數都在乾宇殿之中,范仲淹長嘆一聲:“三十六人,足足三十六人,六部官員十去二三矣!”

相反,歐陽修卻不這麼看,冷着臉道:“十去二三?便是十去七八又如何?若是不還朝堂一個朗朗乾坤,若是不去除這些魑魅魍魎,大宋的朝堂如何輔佐陛下?如何統御億萬百姓?這些奸佞敗壞的不只朝堂法度,更是所有士大夫的名聲!”

事已至此,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蘇洵轉頭望向趙旭,猶疑的開口道:“不知殿下覺得該如何抓人?”

這算是問到了點子上,衆人知曉太子完全可以依照趙禎的密旨行事,但既然把消息告訴他們,又沒有在正殿之中動手,那一定是爲了保全文臣的面子。

但事情終究是要辦,瞞也瞞不住。

趙旭微微點頭道:“孤的意思是莫要大動干戈,在乾宇殿中的罪官便命人傳喚而出,在有親衛抓捕,至於不再殿中的,便去官衙傳喚便是。”

這已經是最大程度上保全文臣面子的方法,沒有讓他們在大宋的乾宇殿中抓走已經算是最後的體面了,衆人跟着附議。

只不過范仲淹微微苦笑:“一日之間,六部之中三十六人被查下獄,此事必然在神都城中鬧得沸沸揚揚,陛下是打算親審還是……”

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陳彤,他作爲宮中留守的最高侍者,定然是知道什麼的,以趙禎的性格,不可能讓這三十六人人輕易脫逃。

前段時間大家還在感嘆官家對官員和商賈之間的勾結施以雷霆手段,可現在看來卻並非如此,與朝堂之中的結黨營私相比,這些算得了什麼?

這段時間所有人都夾着尾巴做人,東京城掮客的消息傳過來了,一羣和商賈有牽連的官員都被抄家流放,甚至連國舅也不能例外,流放到了寧夏。

可當所有人都在感嘆這事的時候,官家再次以出手,這次的目標卻是剛剛改制沒有多久的六部,甚至是中書門下三司。

整個朝堂沒有一個衙門倖免。

但唯獨一人無所謂。

三司使包拯。

因爲他的三司並沒有什麼官員被抓,在名單之中只有兩人在冊,一個都憑由司的勾當官,一個都理欠司官,而且犯的還不是什麼大事。

所謂的都憑由司,其實就是掌在京官物支破之事,而都理欠司則是負責覈對。

兩人相互勾結,虛報破損更換之物,從中漁利頗豐,因而被黑手察覺,但包拯早已知道此事,他負責三司,豈能不知下面人的小動作?

罪證都收集的差不多了,只是沒來得及向趙禎上奏,趙禎便離開神都城南巡去了。

其他各部的尚書就沒包拯這麼淡然了,今天的事讓他們措手不及,名單之上有不少他們的人,少則五六,多則七八,實在是難堪至極。

此時有一個非常討厭的人便在邊上,始終笑眯眯的看着這一切發生,甚至沒有一句話,他便是御書房侍中張從質,因爲他參與其中,也是他負責這次抓捕的……

內有陳彤,外有張從質,這是一個最穩妥的組合。

而張從質對太子的提議極爲滿意,這纔是太子應該做的事情,把這次抓捕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趙旭走出後殿,望着正殿之中公辦的官員,微微嘆了口氣道:“爾等皆聽內侍之語,凡名在冊着如偏殿等候。”

此刻乾宇殿的正殿中出現了不曾見到的一幕,一個內侍還站在大殿的邊上,在用眼神詢問過太子後,便用尖利的嗓音道:“張維,趙淵,…………”

各部官員不明所以,但依然按照太子的指示向偏殿而去。

莫約半個時辰,張從質便進入偏殿之中,看着聚在一起三三兩兩議論的官員,笑了笑。

“諸位久候了,從質前來告訴諸位,待會便有內侍通報爾等家人,大理寺的牢房會給你們準備所需,無需再送什麼東西過去,凡探監者一概不許!”

寂靜,原本竊竊私語的衆人忽然沒了聲音,彷彿一下子變成宮中飛檐上的石雕,呆呆的望着張從質。

大理寺?探監?這麼說來自己是被下獄了?!

第一個進入偏殿的張維忽然怒喝道:“放肆!我等皆是朝臣,陛下南巡,爾等擅自拿人下獄,豈非欺君呼?!”

張從質看了一眼“正氣凜然”張維,長嘆一聲搖頭道:“長郎中,你的事情難道因爲做的隱秘別人就不會知曉了嗎?爲何趙考功和你同處一室?皆因爾等暗通款曲!勘磨之事也敢做手腳,此非欺君呼?!”

被張從質反將一軍,剛剛還一副“正氣凜然”模樣的張維頓時心驚,隨即漲紅臉道:“一派胡言!你這斯血口噴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陛下雖南巡在外,可若沒有聖旨本官如何敢拿人?太子殿下爲何要讓爾等入偏殿?還不是給爾等體面?!用腦子好好想想,若是還執迷不悟,休怪本官不念同僚之情!”

隨着張從質的話,已經是親衛司統領的李酒出現在偏殿之中,冷笑着望着他們。

“某還是勸諸位莫要狡辯,時間可不等人,若被太子殿下給你們體面,早已被從乾宇殿中拖出去了!”

話已經說的很直白,偏殿之中的所有人都明白張從質的意思,更明白李酒的威脅。

證據確鑿,無可辯駁,否則也不會如此直截了當,甚至還動用了官家的親衛司!

撲通……

隨着第一個人癱倒,陸續有人臉色蒼白的癱坐在地,暗通款曲,結黨營私,他們原本認爲天衣無縫的事情卻早已暴露,而官家便是要趁着南巡之機定罪他們!

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
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