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

在趙禎抵達阿母城之前,蔡伯俙便已經反悔了皇駕的隊伍,這是一場相當漫長的旅行當然也是一場爲了國家利益而進行的博弈。

趙禎的車駕隊伍更爲龐大,在蔡伯俙歸回車隊的一個月後才緩緩的出現在了鐵門關的不遠處。

路上趙禎經過了曾經屬於黑汗的都城八刺沙袞,同時也如果了盛唐與阿巴斯王朝作戰的恆邏斯,雖然唐敗於阿巴斯,但勝利者依舊是漢家文明。

而宋在八刺沙袞徹底毀滅了黑汗,也把阿巴斯王朝的新主人塞爾柱給擊敗。

這場勝利是大宋的勝利,同時也是漢家文明的勝利,這場戰爭不能用正義或是非正義來形容,只是爲了利益進行的戰爭。

雙方之間都在爲了自己的利益作戰,只不過最後大宋獲得了成功,以塞爾柱爲代表的阿拉伯文明從此被大宋趕出了西域,也趕出了漢家文明的控制範圍。

過了白水城向西南行進百里便是鐵門關,這座屹立在大宋王朝最北端的疆域是大宋最爲重要的門戶,其地位已經超越了山海關。

當然在廣袤的新疆路土地上,大宋根本沒有修建長城,因爲沒有辦法修建。

很多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會變得複雜,看似複雜的事情會變得簡單,新疆路便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新疆路是大宋最荒蕪的土地。

這裡的氣候不適合大面積的種植糧食,並且地廣人稀,在吐魯番盆地之中的百姓,還停留在放牧以及少量進行農耕上。

趙禎覺得應該開發起來,至少吐魯番的水果相當的不錯,只可惜只可惜想法並不太現實。

雖然能夠種植出甜美的水果,但距離大宋的內地實在是太遠了,從吐魯番到關中,一路上需要多大的損耗才能把水果運到?

沒有鐵路也暫時不可能有鐵路出現在新疆的土地上,但有人卻在不斷的修建公路,柳永的堅持使得趙禎在新疆路看到了希望。

這片土地是那麼的美好,以至於趙禎捨不得放棄,同樣柳永也沒有打算放棄。

在趙禎的思想中,新疆路就是大宋的“固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現在的新疆路被自己擴張的更爲龐大,但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宋所需的。

眼前便是八百里瀚海之前的龐大關城,也是大宋這麼多年來一直能夠從朝堂獲得財政資助的關城,鐵門關!

之所以叫鐵門關,實在是因爲這座關城的宏偉和龐大,一般大宋的城池多是四四方方的,即便是如同東京城那般的不規則徒刑,也都是相當往方正的模樣靠攏。

但鐵門關卻不同,這座關城被大宋修建成了一個長方形,並且是極爲細長的長方形。

如此一來來自北方的敵人就要面對一個極爲龐大的接觸面,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城池的防禦作用,起到了極爲合適的阻礙作用。

塞爾柱的騎兵要想繞過鐵門關不是不可以,但這座關城卻會變成卡在他大軍脖子上的一條鎖鏈,尤其是在越過關城之後,這條鎖鏈便會越來越緊。

鐵門關中裝備了大量的火器,這裡的守軍甚至還有近百門的火炮作爲“後手”,一旦出現數量龐大的敵人,那這些“囂張”的敵人便會受到“戰爭之神”的招待。

這裡守軍同樣如此,他們的手中也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只不過平時除了訓練之外,不得使用,還是以冷兵器爲主。

這個辦法相當的聰明,讓每一個守軍都知道自己手中還有更爲強大的武器,只不過現在還不是使用的時候。

心中的信心自然而然的便會增加,即便是敵人浩浩蕩蕩的殺過來,也不會出現多麼慌亂的情況。

鐵門關雖然是長方形的城池,但裡面卻也不小,這座龐大的城池如同巍峨的小山矗立在大宋的西北國境之上。

趙禎的到來也給這座大宋雄關以活力,雖然極少有人知道這件事,但守衛鐵門關的將軍孫得勝卻是一清二楚。

他的關城中最近出現了許多來自參謀兵事院以及兵部聯合行文調遣來的士兵,從這些士兵的武器裝備已經精神狀態上來看就知道他們是曾經不止一次參加過戰爭的老兵。

有些士兵習慣於把刀子掛在腋下,這是背嵬軍老兵的習慣,有些士兵習慣於是不是的撓脖子這是踏白軍的習慣,因爲他們長長把箭壺掛在背後。

當然來自趙禎的旨意是最爲明確的,告訴了他皇駕即將抵達的事實,作爲鐵門關的守關將軍,孫得勝已經在這裡駐紮了三個春秋,算是關上的“老人”了。

從他對士兵的佈防,駐紮所在的安排就能看出他的輕車熟路。

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邊上的親兵就知道該如何安排人,如何把皇家保護的萬無一失。

趙禎現在不是皇帝,而是掌握了實權的太上皇,至少在孫得勝看來是這樣的,趙禎的地位永遠要比神都城的官家來的高。

在大宋無論是誰對趙禎的尊敬都是比肩神祇高度的,若是有人敢對趙禎不敬,那必定會被百姓所唾棄。

當然趙禎的抵達也讓孫得勝提心吊膽,生怕官家是來開戰的。

畢竟大宋的這位太上皇實在是發動了太多的戰爭,經歷的戰事甚至比一些軍中的老兵還要多。

原本屬於鐵門關的邊軍守軍全部駐紮到了城牆上,而那些來自朝廷調遣的士兵全部駐紮在了城池的中部,這在之前是從來沒有的。

趙禎的皇駕就被安置在了那裡,因爲那裡便是孫得勝的將軍府。

大宋的將軍們必須在所在地開設府衙,這些府衙沒有行政權力,但卻必須存在,軍權是掌握在他們手中的,並且也是在監軍的監督下進行的。

一座將軍府被一分爲二,一般是屬於將軍的,一般是屬於監軍的,文武之間相互監督相互輔助,這纔是朝廷確保大宋軍隊忠誠的最佳手段。

而監軍也從原先的臨時官職變成了大宋的制式官職,趙禎把監軍的功能逐漸向後世的“政委”相相互靠攏。

眼下鐵門關的軍務便是由守關監軍孫得勝以及守關監軍劉德召統統共同負責。

趙禎在看過守軍之後,便對這兩人給予很高的評價,兩人多年搭檔,把軍隊以及城防管理的極好。

劉德召負責管理士兵的生活,同時也管理士兵以及軍官包括孫得勝的思想,而孫得勝負責訓練士兵,守衛關城。

趙禎覺得這樣的組合完美極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
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