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

在趙禎抵達阿母城之前,蔡伯俙便已經反悔了皇駕的隊伍,這是一場相當漫長的旅行當然也是一場爲了國家利益而進行的博弈。

趙禎的車駕隊伍更爲龐大,在蔡伯俙歸回車隊的一個月後才緩緩的出現在了鐵門關的不遠處。

路上趙禎經過了曾經屬於黑汗的都城八刺沙袞,同時也如果了盛唐與阿巴斯王朝作戰的恆邏斯,雖然唐敗於阿巴斯,但勝利者依舊是漢家文明。

而宋在八刺沙袞徹底毀滅了黑汗,也把阿巴斯王朝的新主人塞爾柱給擊敗。

這場勝利是大宋的勝利,同時也是漢家文明的勝利,這場戰爭不能用正義或是非正義來形容,只是爲了利益進行的戰爭。

雙方之間都在爲了自己的利益作戰,只不過最後大宋獲得了成功,以塞爾柱爲代表的阿拉伯文明從此被大宋趕出了西域,也趕出了漢家文明的控制範圍。

過了白水城向西南行進百里便是鐵門關,這座屹立在大宋王朝最北端的疆域是大宋最爲重要的門戶,其地位已經超越了山海關。

當然在廣袤的新疆路土地上,大宋根本沒有修建長城,因爲沒有辦法修建。

很多時候看似簡單的事情會變得複雜,看似複雜的事情會變得簡單,新疆路便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新疆路是大宋最荒蕪的土地。

這裡的氣候不適合大面積的種植糧食,並且地廣人稀,在吐魯番盆地之中的百姓,還停留在放牧以及少量進行農耕上。

趙禎覺得應該開發起來,至少吐魯番的水果相當的不錯,只可惜只可惜想法並不太現實。

雖然能夠種植出甜美的水果,但距離大宋的內地實在是太遠了,從吐魯番到關中,一路上需要多大的損耗才能把水果運到?

沒有鐵路也暫時不可能有鐵路出現在新疆的土地上,但有人卻在不斷的修建公路,柳永的堅持使得趙禎在新疆路看到了希望。

這片土地是那麼的美好,以至於趙禎捨不得放棄,同樣柳永也沒有打算放棄。

在趙禎的思想中,新疆路就是大宋的“固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現在的新疆路被自己擴張的更爲龐大,但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宋所需的。

眼前便是八百里瀚海之前的龐大關城,也是大宋這麼多年來一直能夠從朝堂獲得財政資助的關城,鐵門關!

之所以叫鐵門關,實在是因爲這座關城的宏偉和龐大,一般大宋的城池多是四四方方的,即便是如同東京城那般的不規則徒刑,也都是相當往方正的模樣靠攏。

但鐵門關卻不同,這座關城被大宋修建成了一個長方形,並且是極爲細長的長方形。

如此一來來自北方的敵人就要面對一個極爲龐大的接觸面,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城池的防禦作用,起到了極爲合適的阻礙作用。

塞爾柱的騎兵要想繞過鐵門關不是不可以,但這座關城卻會變成卡在他大軍脖子上的一條鎖鏈,尤其是在越過關城之後,這條鎖鏈便會越來越緊。

鐵門關中裝備了大量的火器,這裡的守軍甚至還有近百門的火炮作爲“後手”,一旦出現數量龐大的敵人,那這些“囂張”的敵人便會受到“戰爭之神”的招待。

這裡守軍同樣如此,他們的手中也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只不過平時除了訓練之外,不得使用,還是以冷兵器爲主。

這個辦法相當的聰明,讓每一個守軍都知道自己手中還有更爲強大的武器,只不過現在還不是使用的時候。

心中的信心自然而然的便會增加,即便是敵人浩浩蕩蕩的殺過來,也不會出現多麼慌亂的情況。

鐵門關雖然是長方形的城池,但裡面卻也不小,這座龐大的城池如同巍峨的小山矗立在大宋的西北國境之上。

趙禎的到來也給這座大宋雄關以活力,雖然極少有人知道這件事,但守衛鐵門關的將軍孫得勝卻是一清二楚。

他的關城中最近出現了許多來自參謀兵事院以及兵部聯合行文調遣來的士兵,從這些士兵的武器裝備已經精神狀態上來看就知道他們是曾經不止一次參加過戰爭的老兵。

有些士兵習慣於把刀子掛在腋下,這是背嵬軍老兵的習慣,有些士兵習慣於是不是的撓脖子這是踏白軍的習慣,因爲他們長長把箭壺掛在背後。

當然來自趙禎的旨意是最爲明確的,告訴了他皇駕即將抵達的事實,作爲鐵門關的守關將軍,孫得勝已經在這裡駐紮了三個春秋,算是關上的“老人”了。

從他對士兵的佈防,駐紮所在的安排就能看出他的輕車熟路。

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邊上的親兵就知道該如何安排人,如何把皇家保護的萬無一失。

趙禎現在不是皇帝,而是掌握了實權的太上皇,至少在孫得勝看來是這樣的,趙禎的地位永遠要比神都城的官家來的高。

在大宋無論是誰對趙禎的尊敬都是比肩神祇高度的,若是有人敢對趙禎不敬,那必定會被百姓所唾棄。

當然趙禎的抵達也讓孫得勝提心吊膽,生怕官家是來開戰的。

畢竟大宋的這位太上皇實在是發動了太多的戰爭,經歷的戰事甚至比一些軍中的老兵還要多。

原本屬於鐵門關的邊軍守軍全部駐紮到了城牆上,而那些來自朝廷調遣的士兵全部駐紮在了城池的中部,這在之前是從來沒有的。

趙禎的皇駕就被安置在了那裡,因爲那裡便是孫得勝的將軍府。

大宋的將軍們必須在所在地開設府衙,這些府衙沒有行政權力,但卻必須存在,軍權是掌握在他們手中的,並且也是在監軍的監督下進行的。

一座將軍府被一分爲二,一般是屬於將軍的,一般是屬於監軍的,文武之間相互監督相互輔助,這纔是朝廷確保大宋軍隊忠誠的最佳手段。

而監軍也從原先的臨時官職變成了大宋的制式官職,趙禎把監軍的功能逐漸向後世的“政委”相相互靠攏。

眼下鐵門關的軍務便是由守關監軍孫得勝以及守關監軍劉德召統統共同負責。

趙禎在看過守軍之後,便對這兩人給予很高的評價,兩人多年搭檔,把軍隊以及城防管理的極好。

劉德召負責管理士兵的生活,同時也管理士兵以及軍官包括孫得勝的思想,而孫得勝負責訓練士兵,守衛關城。

趙禎覺得這樣的組合完美極了。

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
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