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

十月初八,是宗正寺爲趙妙元挑選的大婚吉日,佛經上說這一天是達涅槃日,一句祝福的話相當於千百句祝福語,當然一文的香火錢相當於千百文的香火錢……

宋人信佛的人不在少數,但因爲趙禎這位官家對佛教的厭惡,使得很多人開始以討吉利的方式信仰佛教,再加上朝廷對佛教的管理甚嚴,已經有不少和尚還俗躲避考覈,畢竟真正侍讀佛經通篇背誦的人沒有多少。

趙妙元是趙禎唯一的妹妹,即便不是同母所生也不影響兩人的關係,誰不知道官家疼愛自己的妹妹,不惜把晏殊出外應天府?

在許多朝臣的眼中官家對晏殊的處罰過重,不就是打掉內侍的門牙嗎?

即便是打掉一口牙又有什麼關係!

宦官在大宋的地位可是不高,即便是三才見了兩府相公依然要躬身行禮唱一聲肥喏。

但在有心人眼中趙禎的貶斥晏殊的舉動就成了簡在帝心,出任應天府知府事這一年的肥差,即使政績平平也能攢下足夠的政治資本。

何況晏殊在應天府的政績斐然,極其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甚至力邀辭官守喪的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范仲淹主持修建的堤壩歷時四年已經修繕完畢,但他在母親去世之後便上疏辭官,誓爲母守孝,在此期間頂不住晏殊的軟磨硬泡無奈的前往應天書院講學。

范仲淹的學問無疑是極好的,而且他最大的好處是不排斥其他學問,就連格物之學也是極爲看重的,不分親疏內外一視同仁。

這使得應天書院一躍成爲與白鹿洞、石鼓、嶽麓齊名的書院,宋人現在合稱他們爲四大書院,比之國子監也毫不遜色。

最難能可貴的是晏殊的眼光長遠,不光重視書院的發展,即便是武學也跟着開辦起來,這是大宋除了夷山上的軍武院意外第一所武學,當然雖不能與軍武院相媲美,但也爲很多投筆從戎的人提供了進修武學的終南捷徑。

從應天武院學成的學子在參加軍武院的招生時要輕鬆許多,這也是趙禎最爲欣慰的地方,畢竟武將的培養不能光靠軍武院的傳承,這也使得大宋的基礎武學教育得以開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民間的口碑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響,極其有利於提高武人的地位。

四年的時間足夠晏殊理解趙禎的苦心,這麼多年每次勘磨之時,趙禎都會把晏殊按在應天府的位置上不動,身爲曾經的伴讀,晏殊豈能不明白趙禎的用意,如今他可以自豪的說應天府就是精簡版的東京城!

應天府是趙禎除東京城以外唯一的實驗城市,晏殊明白它的重要性也是他遲遲不肯離開的原因,誰希望自己四年的努力僅僅成爲自己向上爬的墊腳石?在沒有挑選出適合的接任者前,晏殊不願意離開。

官道上飛馳的馬車在碰到了石子劇烈的顛簸把思緒還留在應天府的晏殊拉回了現實,看了看日頭,再有一個時辰就能到東京城了。

想起蔡伯俙的書信,晏殊微微一笑,這小子在信中滿是威脅的口氣,一句不見汝面割袍斷義讓晏殊啼笑皆非,蔡伯俙咬牙切齒的胖臉躍然於紙上。

兩人雖然都是趙禎的伴讀,但發展的方向卻完全不同,一個從商一個入仕,都是趙禎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晏殊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從不焦急的渴求政績,不像有些州府的官員爲了獲得向上爬的政治資本,不惜大肆徵用勞役修建根本用不上的堤壩,工廠甚至城防,一個大宋腹地城鎮根本沒必要修建那麼高的城牆和護城河。

當晏殊的馬車到達封丘門的時候卻發現原先的封丘門根本就無法通行,猙獰的城防看的他毛骨悚然,門口的鐵刺拒馬,手持棘輪弩的軍士,城牆上如林的八牛弩……這哪是城門完全是一副吞噬敵人的巨口。

趕車的車伕已經被嚇得瑟瑟發抖,舌頭打顫的問道:“大……大……老爺,咱走其他的門進去吧?”

晏殊微微一笑:“那就繞遠從南薰門進城!”

難怪大宋的西征能奪取党項的兩州之地,訓練有素的軍士,精良無雙的軍械,哪一樣都看的人熱血澎湃啊!堂堂的刑部侍郎,應天府知府居然就這樣在封丘門前繞道而行,這不是出於恐懼而是尊重。

剛剛從門口站崗士兵的眼神中,晏殊看到了軍紀的凜凜不可侵犯。

到了南薰門之後晏殊更是被地上的水泥道路驚呆,馬車行駛在上面簡直是如坐雲端,平緩而安穩,一點顛簸的感覺都沒有,舒服的覺得馬車似乎都沒有晃動。

城中的道路變得極爲寬敞,原本在道路上擺攤的小販不見了,都在道路的兩旁劃出的專門攤位叫賣着商品,木質的桌椅板凳都是一模一樣的,晏殊仔細的觀察着東京城的改變,取其長處的借鑑東京城的變化,等會了應天府之後便可推廣,晏殊越想越興奮,他已經把應天府當成自己的家來建設了。

道路上的百姓瞧見一駕馬車緩緩的在大街上前進,但速度卻奇慢無比,車中的年輕人不斷的伸頭探腦,惹得不少載有女眷的車輛頻頻趕超,還有些小娘子伸頭瞧見晏殊的模樣滿面羞紅的叫了一聲:“登徒子!”也不知是生氣還是害羞。

一路上晏殊都在感嘆東京城的變化之大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就連原先髒亂的西水門都變得乾淨整潔了許多,街面上蓬頭垢面的乞丐不見了,這時候怕是都去城外的工廠找活了吧?

現在的東京城中,只要有手有腳的人便餓不死。

街面上出現最多的便是那些閒漢,逢人就問是否需要活計,把胸口拍的山響保證跟他一定能找到個好東家,中人這行也變得熱鬧了許多。

按照蔡伯俙在信中的地址,晏殊的馬車很快就到了大貨行街的蔡宅,高大的宅門前是一對方底的石質門墩,門墩上雕刻着的不是文官的獅子,而是兩隻活靈活現的貔貅……

果然是什麼人用什麼東西鎮宅,這隻進不出的貔貅恰好和蔡伯俙的貪財對上啊!

感嘆一聲晏殊便沿着臺階拾級而上,他是訪友自不用官家報上名帖之類的繁瑣事情,只是整理了一下衣物便對門房道:“通傳你家主人,舊友晏殊來訪!”

僕從一聽晏殊的大名哪裡還敢懈怠,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滿臉堆笑的唱了個肥喏:“原是晏侍郎,老爺自有交代,晏侍郎前來務必要請到花廳用茶,小人這就去通報老爺!”

晏殊微微點頭便跟隨官家進入宅邸中,寬闊的前庭,雕樑畫棟的建築無不顯示這座即將成爲駙馬府宅邸的高大上,作爲駙馬府這地方也算不得多奢侈,但院中的奇花名卉倒是不少,看來蔡伯俙那小子精心準備過了,否則以他的性格如何會在院中種植這麼多沒用的東西?

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
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