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

趙禎覺得在上京城待得這一個月相當漫長,如同過了好幾年,尤其是在他需要等待消息的時候,越是覺得時間長的嚇人。

每一分每一秒在焦慮,他需要得知詳細的情況,以瞭解契丹人的動向,但這一次他失敗了。

這次契丹人的遷徙也使得大宋在契丹埋下的“釘子”完全失效,所有的黑手和密諜都無法滲透到遙遠的草原上,這時候出現的陌生人顯然非常引人注目。

商賈一道完全行不通,原本有大宋商賈的地方就有大宋的眼線,而現在則全部消失,即便大宋的密諜存在與契丹人之中,完美的僞裝起來,但這也沒用。

他們不可能輕易離開,也不可能向外傳遞消息,這實在是太過明顯了。

唯一能打探到契丹人消息的也只有派出去的探馬了,他們遠遠的墜在契丹隊伍的身後,觀察契丹人的一切動向,隔三差五的向趙禎彙報。

但這種最原始的情報方法卻有着相當大的時效性,趙禎收到的情報往往是十天前的,當下契丹人在什麼位置,在做什麼他一無所知,也無法預判,時間間隔太長了。

在契丹人撤退的時候不是進攻的最好時機,大宋的背嵬鐵騎還在趕來,他們是大宋最爲精銳的騎兵,只不過此次北伐只有一部分參加。

還有一大部分在遙遠的地方訓練,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們便開始向上京城進發了,只不過路途遙遠,到現在才堪堪穿過平地松林抵達儀坤州的廣義城。

還需要兩天時間才能到達上京城,而北上追擊契丹人又需要大把的時間和情報,契丹人在草原上行蹤不定,少有不慎連經驗豐富的大宋斥候都能跟丟了。

按道理來說百萬人不算少了,可誰知道進入草原之後,這數百萬人根本不夠看,輕而易舉的就能消失在哪一片龐大的樹林裡,或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上。

趙禎此時有些痛恨那個高原上的民族,爲了對付他們,自己不得不把最強大的重裝鐵騎安排到了高原訓練,否則蕭撻里根本就沒有機會帶着契丹人走遠。

趙禎當然不會停下戰爭的腳步,尤其是真宗皇帝的前車之鑑還在,當初澶淵之戰大宋佔據了極大優勢,甚至大宋當時已經算是取得了反攻的勝利。

而在這時候卻簽訂類似於城下之盟的賠款條約,實在是令人懊惱,事實上那一次是大宋距離收回燕雲最近的一次。

趙禎不會輕易放棄這次北伐,四周所有影響大宋征戰的因素都被趙禎解決了,即便是遙遠的塞爾柱王朝都和大宋成爲了“貿易伙伴”。

高原上的吐蕃瑟瑟發抖,大宋不找他們的麻煩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契丹人。

眼下的契丹也已經被大宋逼到了最北方,甚至離開後世的華夏領土,龜縮在廣袤草原草原之中,但趙禎並不會停下征伐的腳步。

只要契丹人不投降,不歸附大宋,戰爭就永遠不會停止,在趙禎這裡,選擇至於倆個,要麼臣服,接受大宋的統治,要麼徹底滅亡,和後世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留存在史書之上。

在戰爭面前,一切都顯得那麼脆弱,所有的仁義道德都不值一提,當然這也適用於國家利益。

大宋的百姓到達臨橫府之後便開始了“瘋狂”的勞作,漢家百姓的勤勞是毋庸置疑的,並且這種勤勞似乎是從祖先的身上與生俱來。

不勞作就感覺對不起自己這條命,當然這種方式也是發家致富的最快辦法。

所有人都想着現在勞累,日後自己就能清閒下來,轉眼富家翁,可放眼望去,連趙禎這樣的帝王都累成狗,天天盤算着什麼時候退休,何況是大宋百姓?

真正富裕的人永遠比下面的人要勤勞,他們知道貧困的滋味,知道失敗的滋味,當得到財富和權利的時候更加難以捨棄。

反而是第二代或沒有經歷過苦難的第三代成爲紈絝,他們不知道生活的來之不易,不知道財富積累的艱辛。

性情的百姓在勞作,即便是入了寒冬放棄了年貨的準備也在所不惜,又是一年年關將至,大宋的百姓已經開始準備過年了,隨着物資生活的富裕,大宋的百姓早早就開始準備年貨了。

入冬之後,由於天氣寒冷,莊稼地被積雪覆蓋,農事漸少,這一段時間稱之爲“冬閒”。

但在現在的臨橫府卻沒有冬閒一說,雖然土地已經被開墾好,但百姓們卻利用冬天的時間加固房舍,修建暖炕,契丹人的房舍可沒有大宋的房舍那般舒服。

漢家百姓最會做的事情就是把生活的地方改造的適合人居住。

暖炕做好之後,男人們便前往樹林之中打獵,孩子們前往採集堅果,以備過年之需,而女人們則是開始了拿手的女紅,因爲臨橫府剛剛被大宋拿下,百廢待興,工廠自然是沒有。

過冬的物品也並不豐富,即便是朝廷向這裡拼命的運送物資也是需要時間的。

納鞋底,紡布,做衣,這些都是能賺錢的東西,沒人會覺得錢多,家家戶戶都是如此,補充着本就不多的資源。

建設的速度很快,朝廷補給只是一部分,而來自民間商賈的補充卻是最快的。

商賈永遠都是最有“嗅覺”的人,他們在朝廷開始移民之前就統計貨物,想盡辦法的北上,剛好當遷徙的百姓到來時,他們帶着貨物也就差不多到了。

即便是百姓不捨得錢財購買貨物,也多少有些必須之物需要購買的,再說他們把價格壓的很低,以量獲利,購買的人自然不少。

也爲這些商賈賺取了好名聲,遷徙百姓都是從腹地而來,自然知道這些東西在當地的物價,眼下便宜許多,自然是商賈照顧。

趙禎對此也非常滿意,這些商賈終於能做到應有的但當了。

商賈無論古今都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份,承擔了看不見的社會責任,現在商賈們的行爲雖然是本能,但也多少有了社會責任的體現。

趙禎自然不會錯失良機,下旨嘉獎了幾家降價最“狠”的商賈…………於是便出現了商賈紛紛降價,甚至是平價出售的情況。

受益之人自然是百姓,最少讓他們把最難過的第一年熬了過去。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