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

商賈的叫賣聲,夥計的攬客聲,孩子的讀書聲,這一切在呼倫貝爾城中出現顯得那麼的和諧與相得益彰。

趙禎揹着一隻手站在帳篷前,另一隻手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奶茶,草原的變化他很滿意,這段時間柳永基本達到了他的預期。

呼倫貝爾城的修建速度很快,隨着書院的出現,這裡的人們已經有了基本的歸屬。

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塔塔爾部的百姓在書院落成之後便爭搶着把孩子送了進去,連柳永都沒想到當地百姓居然對讀書如此熱情。

因爲書院的規模較大,又分爲很多檔次,所以對城中百姓的招收沒有任何限制,年齡大一點也可以,只要是有呼倫貝爾的戶籍就可以,這是唯一的限制。

不光有塔塔爾部的人,連剛剛抵達,人口很小的斯琴部也送孩子來書院之中求學,漢家百姓自然不用說。

這些漢家百姓大多是大宋商賈的家眷,因爲他們在呼倫貝爾城中開設商鋪,也就自然的把隨行人的家眷和孩子帶來,畢竟這是長久的事情,距離家鄉又遠,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放鬆。

書院之中三個不同文化家鄉的孩子在一起融合,通過文化的教育,逐漸的他們相處融洽,而這也促使呼倫貝爾城的百姓相處也融洽起來。

書院在改變孩子的思想,改變他們固有的東西,儒學的好處被髮揚出來,所有的孩子都在說:“不知禮,無以立。”

家長們自然要問:“何爲禮。”

接下來,書院灌輸給孩子的思想就出現在家長的腦海之中,上下尊卑,忠君愛國,接受教化,尊重祖先,孝道爲先…………

等等這一切聽着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誰也不希望自己成爲蠻夷,而現在草原上的人知道,原來自己被大宋稱爲蠻夷,最終的原因就是因爲不懂禮法,那自己定然是要接受教化的!

這裡安定祥和,經濟發展迅速,當地百姓的生活也愈發的好了,趙禎心中有了一絲安定,果然自己的計劃成功了,改變了呼倫貝爾草原。

百姓們心中有了歸屬,不是歸屬原先的塔塔爾部,而是歸屬在了大宋,自己做的這一切都是在讓草原上的百姓改變心中的歸屬。

讓他產生“有了大宋纔有現在的生活,而不是因爲草原或是塔塔爾部纔有現在的生活。”

這是根本上的改變,也是認知上的改變,現在的塔塔爾部百姓正在一步步的脫離固有思想,接受新的事物,接受大宋的統治。

這裡發生的一切都因爲呼倫貝爾城的出現,當然也轟動了整個草原,逐漸的,一些弱小散落的部族開始向呼倫貝爾城移動,這裡交通便利,這裡資源集中,他們的所需都能在呼倫貝爾城得到滿足。

這也意味着草原上的城市化進程徹底開始。

柳永在三才的帶領下穿過層層護衛抵達宮帳,趙禎放下手中的茶杯道:“這段時間你做的不錯,以後這草原上的事物就交給你了,你應該清楚朕的用意!”

柳永點頭道:“臣明白,定然不會辜負陛下!”

趙禎在草地上開始渡步,這個新興的城市和大宋城市最大的不同便是城中的地面,大多數都是草地,腳纔在上面有一種軟綿綿的感覺。

“消息已經開始向外傳遞了,可效果並沒有朕預期的那樣,都是一些小部族和零散牧民前來,大的部族還是沒有動靜。”

柳永聞言稍稍苦笑道:“官家,呼倫貝爾城的城牆還沒合攏,公路還未修建好,北面不遠又是契丹人治下的栲栳爍……呼倫湖,西面的部族自然還在觀望之中。”

“還在觀望?!朕的鐵蹄已經踏平了敵烈部,這時候還在猶豫便是心存僥倖!難道我大宋的天威還不敵契丹人?”

趙禎的聲音有些提高,恩威並施,他已經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可距離最近的烏古部還是沒有動靜。

柳永並沒有驚慌,而是認真說道:“官家,眼下首要的是讓烏古部歸順,歸化塔塔爾部是恩,踏平敵烈部是威,恩威已施,臣相信烏古部應有了決斷,只不過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歸化這種事情急不得。”

趙禎微微站定,他也知道急不得,可眼下契丹人依舊在苟延殘喘,就如同一塊心病在北方,現在的自己面臨一個抉擇。

是直接出兵征伐契丹,消耗大力氣滅了這個北面的禍患,還是建設草原與征伐同步進行。

整個草原實在是太大太大,並且叫不便,若是同時進行,即便是以現在大宋的國力也怕是有所不濟,但自己的目標很明確,一定要讓整個草原成爲大宋的管轄之地。

現在的趙禎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定下的目標是否太大了一點,在他影響之中草原和後世並沒有區別,但直到他真正抵達之後才發現,現在的草原和後世的完全不同。

這裡除了零星的幾個城池之外,幾乎沒有城市,最大的地方也不過是部落聚居的族帳而已。

這裡太大的,直到現在趙禎才明白爲何後世要在草原上,高原上修建公路,鐵路,即便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進行下去,因爲沒有這兩樣東西,中原腹地和草原之間的聯繫就斷了。

基本的士兵投送,物資投送,都會成爲一個巨大的難題,這種投送是長年累月的,不是一時半會的。

趙禎忽然苦笑起來,華夏曆代王朝一直沒有平定草原,不是他們沒想到辦法,怕是大多數帝王都和自己一樣想到了城市化。

華夏文明數千年,才智過人的帝王不在少數,怎麼可能就沒有想到城市化這件事上,但顯然這樣的行爲對於歷代王朝來說都是不現實的。

歷代君王都想着不如把城市化的錢用在養兵上,反倒是花費更少,雖不能長治久安,但卻也是個解決燃眉之急的辦法。

要想在草原上實現城市化就必須要有公路能把這些城市連接起來,在草原上修建公路,難度可想而知,即便是技術如此發達的後世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何況大宋?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