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

覺得可笑的同時,趙禎也是佩服李元昊這種敢於做人“兒子”的勇氣,不是誰都能這麼厚着臉皮說出如此肉麻的話,而且他李元昊還是一國之君,趙禎對他的果斷和堅毅也有所瞭解,現在怕是要加上一條狡詐了。

李元昊的報復心極強,只要是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現如今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這就不是一個帝王該有的風範,最少要做的隱秘一點,乾淨一點不是?

李元昊的妃子索氏乃政治聯姻,因“素無寵”,暗恨李元昊,聽說李元昊攻打涼州六穀吐蕃時戰死,不禁面露喜色,日娛音樂,益自修容。結果,李元昊卻平安歸來,索氏在歌舞場上嚇得魂飛天外,不久便在宮中懸樑自盡了。但李元昊還不饒恕,將索氏滿門殺害。

氣度如此狹小的人能忘記自己給人當兒子的醜事?趙禎看向拓跋武的眼神不善,出於種種原因,他把滅亡西夏放在了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後,但此時李元昊的態度讓趙禎開始懷疑自己這麼做的正確與否。

長出一口氣,趙禎對拓跋武說道:“李元昊既然甘願稱子,朕視其乖順便修兩國之好,但唯一一點要改的地方便是稱謂,你党項大儒野利仁榮飽讀詩書,又通我中原文化,豈會不知兀卒一詞與吾祖一詞相似?朕聽之尤爲刺耳,不如直接去掉便是。”

拓跋武臉色微紅道:“此事臣回西夏必定報知陛下。”

趙禎擺了擺手道:“不用你回西夏通告,現在就改,朕的御筆硃批對李元昊的國書也是有用的吧?”

既然到了如此地步,拓跋武也不好拒絕,畢竟剛剛的國書中李元昊還稱趙禎爲父:“陛下請……”

趙禎提筆就把兀卒一詞用紅筆花掉,先佔大宋的便宜?門也沒有啊!

兀卒一詞在西夏乃是清天子的意思,趙禎豈能看不出這是李元昊爲了噁心自己而特意弄出來的?這人是要面子要瘋了!

把硃批改過的國書扔給拓跋武道:“以後就按朕的該法叫,再有錯處定責不饒!”

拓跋武躬身退走,夏竦便從後面的屏風繞了出來,瞧着大帳裡的吳育道:“你是真傻還是真不知道,此人帶着李元昊的國書前來就是爲了求和的,兩府相公都不理睬,交給你一個禮部郎中處理,自然向讓你別搭理他,現在倒好,你把他來到陛下御前,反倒是隨了李元昊的意!”

吳育微微一禮道:“夏參政此言差矣,今二敵相鬥,當坐收漁利。如果急於接納元昊內附,契丹向我們興兵問罪,朝廷得不到元昊毫髮相助。應該使人勸諭元昊,與契丹和好如故,然後答應他內附。並告訴契丹,已經命令元昊轅門謝罪,否則,應當討伐。如此雙方都不能在道義上加罪我大宋。”

趙禎驚訝的望了吳育一眼,這個看似好好先生的吳育居然能出此圓滑的計策,實在是人不可貌相啊!

中規中矩的回答讓夏竦也挑不出毛病,只能苦笑道:“好你個吳春卿,早已想到其中關竅還不說出來,非要讓老夫在官家面前獻醜,真是不當人子!”

吳育笑了笑:“吳育之策悉數告知官家,但請官家另尋善辯者往之。”

趙禎搖頭道:“一事不煩二主,你就去一遼朝如何?”

吳育出人意料的否定道:“起奏陛下,大宋與遼以兄弟之國相稱,微臣只是一個區區禮部郎中而已,此去遼朝必定要一個德高望重者,臣以爲龐相公最爲適合!”

“龐籍?!”趙禎想了想點頭道:“如此也好,你且會東京城,把朕的手詔交給龐籍,命他擇日啓程趕赴遼朝。”

吳育躬身道:“微臣遵旨!”

待他離開之後,夏竦不明白的對趙禎問到:“官家,眼看党項與遼朝戰事將起,何必派遣龐相公去往遼朝解釋……”

趙禎笑道:“爲何不派他去?他龐籍乃是我大宋的宰相,代表我大宋出使遼朝,多少能讓遼朝放鬆警惕,最起碼知道我大宋不會起兵策應李元昊。再說我大宋從中說和遼朝就能不去征伐西夏?我大宋要坐收漁利,可不能讓兩者任何一個得到好處,唯一能得到好處的只有大宋!”

夏竦想了想豎起大拇指道:“官家妙計!”

一旁的彭七嗤之以鼻,這不是明顯的廢話嗎?官家那次的聖斷不是妙計?

聽到他的哼聲,夏竦轉頭道:“彭將軍好像對老夫的話有所不滿啊!剛剛你明明知道書信的內容,卻說不認識字而推脫給吳育念,你倒是脫得干係!希望你保護陛下的時候不會見危險就躲!”

彭七漲紅了臉道:“只要上了戰場,某家的命就時刻準備給官家擋箭,飛矢,流矢傷不得官家分毫!夏監軍還是顧好自己吧!”

“你們兩人就早點歇了吧!朕最不喜你們文武相爭,還故意在朕面前這麼做,再有下次統統回東京城去!”

兩人見趙禎發火,這才偃旗息鼓的退走,其實夏竦就是圖一時之快罷了,並不是他不待見彭七,畢竟彭七深的趙禎的信任,也是個簡在帝心的人物,他只是看不慣彭七剛剛忽悠吳育而已。

待兩人離開,趙禎終於能清靜下來。

給自己倒上一杯清茶,趙禎舒服的靠在御座上思索,此番李元昊是下了血本,不惜以父子之名相稱,那他的收穫要比投入多上許多倍才能達到他的預期,趙禎不認爲李元昊是個做賠本買賣的人。

現在大宋的十萬戰兵就陳兵花塔子鋪,這還只是來自東京城的禁軍,掐指一算,趙禎一時間被自己得出的數字嚇了一跳,要是算上邊境的守備軍隊,這次總共能集結將近三十萬人,這還不算國內的十六衛……

十六衛制度是衛府制的高級階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結晶。趙禎總結了隋唐府兵制的優缺點,加以改進後和大宋的禁軍制度相融合,畢竟他裁撤了所有的廂軍,那些損失掉的兵員也要補充纔是。

別小看這十六衛,它就相當於大宋的預備役,但他們比預備役更加專業,平常的訓練和禁軍相同,也能得到朝廷的俸祿,農忙時還可回家務農,這無疑讓他們的生活得到了相當大的保障,自然沒人會懈怠,年輕力壯的農家子弟爭搶報名,訓練,生怕懈怠了被踢出,這樣的十六衛戰鬥力是可以保障的,最少是可堪一戰。

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
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