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

得益於趙禎這個幕後推手,經過郝一口的嘴,整個北京城都知曉了皇后五枚的消息,這對趙禎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但對文臣來說不易於一場驚濤駭浪。

這種事情非到萬不得已不可宣之於口,怎麼會被一個說書人三言兩語便道破,即便是他再博學也不可能知道宮中秘聞,何況皇后五枚的事情並不見與書冊,只在乎與皇族天家的口口相傳。

除了皇族口口相傳之外,便只剩下史家傳承得以敘述此事,但他們絕不會把這等秘聞告訴一個說書之人!

龐籍坐在酒桌的上首,這是中樞的一次簡單聚會,在大宋這已經是習以爲常的事情,文臣之間便是在這酒桌之上聯絡感情,或是吟詩作對,或是歌舞助興。

但唯獨離不開國事交談,當然這也有結黨營私之嫌,可中樞之人何其之多,又是用的公費“聚餐”御史都挑不出毛病來,大家都是一府同僚,相互之間聊聊朝政,公私兩不誤有何不妥?

這便是國人千百年來的習慣,趙禎都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時候爲了體現皇帝的大度,還要命人送去一些稀罕的吃食,以此犒勞這些費心巴,力爲朝廷,爲大宋的文臣。

只不過今天的酒宴並不是讓人歡喜,原本是相公們的小聚,卻接連被家中管事送來的消息所震驚,夏竦默默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隨即哈哈大笑,而龐籍苦笑着搖了搖頭便不再說話。

今天的宴會不光有中樞的相公,還有一些下屬官員前來作陪,做尷尬的人莫過於晏殊了,在座的人都知道,他原本算是官家的嫡系,如今轉投了文臣,現在官家此舉最爲尷尬的人沒過晏殊無疑。

不少人心中是不屑的,因爲即便是貴如參知政事,可叛徒終究是叛徒,他除了這個職銜外,連個正經的差遣都沒有,可見官家對他的厭惡。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官家念在伴讀之情上給他的最後一點顏面,世人皆會贊官家仁慈而不會說他晏殊的好。

夏竦是個明白人,若是此時不照拂一下晏殊,定然會使得他在文臣之中受到排擠,不單單如此,在一段時間之後也會使得別人覺得相公們薄情寡義,越是官家不待見晏殊的時候,越要關照他。

這也是爲何要極力邀請晏殊前來赴宴的原因,現在朝中的局勢涇渭分明,單單是相公來說便有數位極力擁護官家的,如歐陽修,蘇洵等參知政事,北京府知府事韓琦也是如此。

更別說雖然遠在西夏卻口碑極佳的范仲淹了,他們都是維護皇權的重要力量,但同樣的他們也會擔心皇權過於強大,若是官家摒棄原本的執着,這些人必會俯首帖耳馬首是瞻。

夏竦微微苦笑,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酒過三循菜過五味,夏竦轉向龐籍道:“龐相公,官家這是在通過皇后敲打我等,之前的封賞和斥責亦是如此,顯然官家已經道明聖意。”

龐籍瞧了一眼晏殊,微微皺眉道:“以子喬之見莫不如見好就收?”

夏竦微微點頭:“然也!”

龐籍臉色一變:“如此陷晏同叔於何地?陛下已然不待見於他,如此一來陛下必然惡之!”

夏竦笑了笑:“他乃是東宮舊人,陛下的伴讀,陛下在不待見也會寬讓一二,以下官對陛下的瞭解,陛下定然會委以重任以示寬仁。”

龐籍沉吟一聲道:“也罷,此時當以國事爲重,既然陛下已納諫如流,我等自不該耽誤國事!”

夏竦長舒一口氣,他其實是真的怕了,這麼多年來跟隨趙禎的他太過了解自己這位官家,親征時他便爲監軍,對趙禎的不受威脅印象深刻,官家是什麼脾氣?

即便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也要徹底消滅威脅,當初鴛鴦泊一戰便是如此,現在想想,若是文臣一再強硬下去,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官家不再妥協,繼續大張旗鼓的削弱文官手中的權利。

晏殊自始自終沒有說什麼,他心中的苦悶外人如何能知?

所有人都認爲他是背棄皇帝投向文官的小人,可他不得不這麼做,他的志向便是作一員能臣,名臣,而非在官家庇護下的佞臣。

所以從步入仕途他便開始向文官靠近,目標便是摒棄別人對他“天子近臣”的看法,果然隨着他不斷的靠近文臣,大家都對他稱讚有加,可誰知現在卻落得如此落魄。

他不明白昔日和他關係甚好的下屬,官員,都離他而去,甚至有人在背後對他惡語中傷,他晏殊不知道,這就是人心……

一場小小的宴會使得文臣再次妥協,他們明知皇帝不是昏庸無道之君但卻依然要以激烈的手段上諫,這就是文臣的防範於未然,現在君臣之間的摩擦已然結束,便又開始了“蜜月期”。

無論發生了什麼,太陽依舊從東方升起,北京城中的衙役依舊早起在街上報着時辰,頭陀依舊高聲叫嚷今天的天氣如何,浪蕩子依舊從甜水巷中晃晃悠悠的出來……

自然,大朝會也如往日的舉行,今天朝會的氣氛顯然和緩許多,歐陽修上奏的殿試時間很快便被定下,朝臣們並無任何意義,趙禎在心中微微感嘆,這就是君臣兩相安的好處。

大殿之中一團和氣,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武將一邊自然也能瞧的明白,身爲樞密使的狄青依舊是嚴肅的模樣,彭七在一旁的竊竊私語被他直接過濾掉。

“高麗使者覲見!”

大殿之外,內侍高聲宣召後,身穿漢家官服的高麗使團便進入衆人視野,雖然略顯唐朝遺風,但和大宋的官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外臣金伸權參見大宋皇帝陛下!”

和以往象徵性的朝見上貢不同,這一次高麗人的隊伍可謂是豪華,這金伸權可是高麗的佐丞位同大宋的參知政事,並且高麗在制度上已久是學習中原王朝,沿襲唐朝的三省六部,同時吸收宋制,設立樞密院,將中書省和門下省合併爲中書門下省,對持文武二柄,號稱“宰樞兩府”。

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
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