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

老子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

而戰爭則是屬於君王的藝術,一場滅國之戰更是如此,趙禎便是這個創造藝術的人。

從後勤保障,到將領任命,再到統帥人選,每一樣都馬虎不得,即便是將士們隨身攜帶的小物品等等趙禎這個一國之君都考慮到了。

與之前的北伐燕雲不同,這一次趙禎沒有用上任何一個“小手段”,所有的鋪墊都是用在了戰爭之前,無論是以羊毛疲憊西夏食物的自給自足,還是遏制西夏的糧食,這些都只是用在戰爭之前的鋪墊而已。

這次大宋西征党項趙禎很冷靜的選擇坐鎮京師,並非是他對這次進攻有多麼自信,即便是做了完全準備,戰場上的事情也是瞬息萬變,沒人能在戰爭之前給出準確答案。

趙禎之所以坐鎮京師最主要的原因是放止北方遼朝的異動,大宋對西夏的戰爭已經打響,這個時候的遼朝很有可能會突然插上一腳,誰都知道如今的局面是三國鼎立,大宋的國力日益強大,遠超西夏,並且把遼朝這位曾經的霸主甩在了身後,現在大宋欲圖滅亡西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大宋的舉動將會破壞眼前的平衡。

作爲對手,趙禎習慣於站在對方的日常看問題,如果他是遼朝的統治者,很顯然西夏的覆滅對遼朝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最好的辦法便是向大宋施加壓力,並且與西夏放下仇恨聯手對抗大宋的崛起。

望着北方黑壓壓的烏雲,趙禎心中頗爲冷靜,他雖然擔心遼朝,但以他對契丹人的瞭解,不相信這些契丹人能輕易放下心中的仇恨,在遼人眼中西夏都是一個小蟲子,不過是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以及宋遼之間的對峙而苟延殘喘至今。

但李元昊卻一次又一次的打遼朝的臉,自他登基以來便從未消停過,不斷的對西域用兵,當初耶律宗真西征西夏有很大程度上因爲党項人威脅到了遼朝對西域的統治。

更爲可笑的一點是,李德明生前極力的隱藏西夏的力量,避免過早的暴露出党項的真正實力,但在李元昊繼位後便翻天覆地,大鬧天宮,一下把西夏所擁有的所有家底亮了出來,抖了乾淨!

現在的遼人對西夏的態度可不似以前一樣,越是曾經的盟友,背叛起來便越讓人憤怒,大宋對西夏的征伐讓一些遼人拍手稱快,但並不是所有的遼人都如此,一些有長遠眼光的人便頗爲擔心。

趙禎已經收到消息,遼朝之中已經有一些人開始提出自己的擔心,張儉在遼朝提出了脣亡齒寒之說,得到了太后的認可,但更多的人則是提出靜觀其變,即便是要對抗大宋也要看清局勢發展,如果西夏真的不行了,再出手也不遲,這種想法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甚至包括年輕的皇帝。

在他們看來最好的結果是西夏被大宋打殘了之後,遼朝再向大宋施加壓力,顯然遼人是想坐收漁翁之利,趙禎豈能看不出來。

龐籍登上鼓樓,瞧見趙禎後便上前躬身行禮道:“陛下北望,莫不是擔心遼人?”

趙禎轉身笑了笑:“朕既擔心又不擔心,龐相公可知何意?”

“遼朝欲圖隔岸觀火,殊不知這便是趁了官家的心意。”

作爲一國之相,龐籍的政治智慧一點也不差,稍稍一想便知道趙禎的用意再次開口道:“我大宋攻伐西夏的速度可比遼人的情報快得多。官家,前線戰報,青塘聯軍克沙洲,奪瓜洲,正在向肅州進兵,而我大宋西路軍已經攻克西涼府,大軍對宣化府的甘肅軍司依然是合圍之勢!”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所有的行動都在計劃之中,這在現在的戰場上是非常難得,大軍的作戰計劃很可能因爲一場暴風雨而耽誤,從而使得合圍的敵人溜出包圍圈,這是趙禎最擔心的事情,現在看來並沒有什麼問題。

西路軍顯然是達到預期的目的了,成功牽制了西夏的甘肅軍司,這是大宋對夏作戰中作爲重要的一部分,分割。

先是包圍,讓後在進行分割,這是一種全新的戰術,而指揮這場戰爭的人便是統帥狄青,他在戰術上比趙禎更加出色,他率領大宋的重裝騎兵在西夏人的土地上如狼羣一般圍剿這看到的所有西夏武裝。

最大程度上的消耗西夏人的戰力,西夏人的武裝力量並非集中在一起,而是以部族的形勢分散與民間,在得到朝廷徵召時便會集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就像是麻繩擰在一起。

但現在這個股麻繩在擰成一股之前便被到大宋強大的騎兵所衝散,使得他們不能有效的組織抵抗,大宋的方法很簡單,以多擊少,以有備擊無備。

看着手中狄青傳來的戰報,趙禎無奈的嘆息一聲:“術業有專攻,狄青之指揮堪稱經典,朕不及也!”

龐籍微微一笑道:“陛下何必自謙,單單是收復燕雲的功績便可名垂青史,御駕親征更是千古君王中少有,陛下能做到如此已經是前無古人了,可見陛下在戰場上的指揮也不比他狄漢臣要弱嘞!”

趙禎笑了笑便不再說話,顯然龐籍是不會安慰人的,自家事自家清,要說帶兵打仗,三個自己捆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個狄漢臣,能把兵者詭道用的如此入神,歷史上還真沒有幾人。

西路軍,東路軍的戰報都來了,唯獨南路軍的戰報沒有,但趙禎並不擔心,因爲南路軍是進兵最慢的一支部隊,多是以步卒爲主,並且懈怠城中的裝備,爲的便是攻城拔寨穩紮穩打。

狄青身爲主帥帶領十萬精騎越過烏蘭木倫河,馳騁在西夏的土地上爲的是什麼?還不是爲了給南路軍分散西夏人的壓力,不斷殺傷西夏部族武裝讓這十萬人疲憊不堪,他們在一段時間後繼續一個地方進行安頓補充,而最爲合適的便是南路軍拿下的城池。

否則十萬大軍在西夏人的土地上沒有後勤,沒有補給,耗也被西夏人耗死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
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