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

已經復歸大宋的西北之地,在這個冬天裡正式被趙禎定名爲寧夏,取安寧之夏之意,滿朝文武都覺得這名字起的非常好,也預示着大宋西北之地安寧的意思。

而和寧夏這一路之地的名號一起抵達興慶府的還有趙禎的一份密旨,狄青和范仲淹,夏竦三人都收到了趙禎的這份密旨,興慶府的寧夏路衙門中。

三人大眼瞪小眼的望了半天,夏竦忽然如被抽去了渾身的力氣,一下子癱倒在座椅上,有氣無力的嘆道:“完了,老夫的英武凱旋之姿是別想在朝中相公們面前展現了……”

范仲淹苦笑着搖了搖頭:“夏參政,此時還糾結與此等小事又有何意?別說你您一個人,所有西征的將士們都沒有機會班師回朝,吟唱凱旋。您又何必獨自惆悵?”

狄青笑了笑,指着一年倒黴相,瘦弱許多的夏竦對范仲淹道:“你可知夏監軍在西征之中吃了多少苦?風餐露宿,也就罷了,將士們在吃飯的時候,夏將軍常常是飢腸轆轆,一邊看着將士們吃飯,一邊還要在軍中巡視。”

“爲何不就地吃飯?軍中怕是不差夏參政這一雙碗筷吧?”

夏竦有氣無力的苦笑道:“若是老夫不在軍中巡視,那裡知曉將士們有的有飯吃,有的還在等待,若是老夫坐倒就吃,那些沒飯吃的將士怎辦?在一旁等着?他們可還是要吃飯後上戰場拼殺的,豈能餓着?!”

范仲淹感慨的點了點頭:“夏參政真君子也!”

“君子?嘿嘿……老夫已經多年未曾聽過有人對我這麼評價了,也不知你小子爲何這麼說,別忘了,老夫這麼做其實是爲了大軍勝利,凱旋之後能得了官家的讚許,撈取戰場上的功勞嘞!”

范仲淹輕輕搖頭道:“公莫自謙,做了就是做了,將士們得到了您如此照顧,豈能是無功?即便是參政帶有一絲利益之心,然所辦之事卻無從偏頗,非公自說,何人明瞭?今公自說之過,希文歎服。”

哈哈哈……夏竦起身大笑:“沒想到這事情讓你這麼一說,老夫豁然開朗,不愧是官家御筆欽點的能臣,開導人心也是極好的!”

范仲淹笑道:“這麼說來,公已明瞭?”

夏竦笑道:“這是自然,無論老夫出於什麼目的,最後的接過都是將士們受益,何須如此妄自菲薄,是不是?”

范仲淹笑着點了點頭,待夏竦走後,狄青伸手拍了拍范仲淹的肩膀道:“你這是開導夏監軍?”

“你覺得咱們開始的時候是在說什麼?”

狄青想了想恍然大悟道:“你這是開導了夏監軍不當懷疑自己的功勞,而這份功勞官家卻還沒有賞下……”

范仲淹笑了笑:“夏參政怕是很快就會緩過神來,說不得還要找我算賬嘞!不過他也該回來了,正事咱們還沒辦,如何讓這麼多將士悄悄返回北平府,這還是個大問題,非夏參政不可。”

狄青深有同感的點頭道:“沒錯,要說奇謀,也就是他夏竦的多。這事需要他動腦子,我等老實本分之人可沒有什麼好主意嘞!”

晚飯過後,夏竦還是回到了寧夏路衙門,顯然他早已知曉自己被范仲淹引入歧途,但在這種事情上卻不好點破,免得讓范仲淹和狄青看了笑話,不過有一點他是知道的,范仲淹並無惡意。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樣以漢人,党項人向來是果斷之人,既然已經歸降,那就歸降的徹底,不光聽從大宋官員的調度,更是在內牆問題上服從安排,這是讓大宋官員最爲驚歎的地方。

狄青三人漫步在興慶府外的党項人營地中,今夜他們要開始夏竦定下的計劃,首先要找到楊懷玉。

官家在回京之時,把所有西征之兵都留在了西北,本事讓夏竦完事之後追趕皇駕的,但出於對西征之兵的後勤問題,趙禎又傳旨他留在西夏,什麼時候狄青回朝了,他再跟着一起回去。

誰曾想夏竦等到最後,卻是大軍不便回朝的,而是趕往北方戍邊的旨意,而他夏竦還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所有人都被矇在鼓裡,這真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畢竟這是數十萬大軍的調動,是不是千八百人,單單是營地鋪開便有數十里。

爲此,夏竦絞盡腦汁,最後的辦法只有一個,需要楊懷玉的配合。

騎兵的調動非常簡單,但動靜大,而步兵的調動便稍稍好一點了,但他們的速度又慢,於是夏竦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劃出來。

當狄青和范仲淹兩人詢問夏竦的妙計時,夏竦死活都是不說,他的藉口很簡單:“老夫不相信你們,至於爲何不相信你們,你們自己心知肚明。”

這就是有些老無賴的,范仲淹是好心開導他,最後還是要被夏竦小小的報復一下,當然夏竦不會一點也不告訴他們倆,畢竟還需要他們的配合。

夏竦笑道:“老夫做一次你們瞧瞧,若是還看不明白,老夫便也沒有辦法嘍!”

狄青,范仲淹苦笑着答應下來,誰叫范仲淹拿夏竦的不舒服作弄他,雖然是最後也化解了誤會,甚至夏竦還因爲此事大笑一場,但最後,總是要讓人家找補回來。

次日清晨,党項人猛然發現,在興慶府駐紮的宋人軍隊開始有了動作,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誰會離開溫暖的帳篷跑到外面去吹冷風?

這肯定是宋人開始調兵了,班師回朝應該不可能,宋人豈能全數撤走,党項少說還有一百來萬的人口還沒動身,大宋若是不看到所有人上路,他們能安心回朝?!

在天黑之前,他們的猜測被證實,大宋步騎再次回到營地,問了之後才知道,這是在出操訓練,而且這樣的訓練不會中斷,要每日如此。

每天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大宋將士們便開始收拾行裝,整理軍用,許多人都在念叨着:“若是能回家該多好啊!”

沒錯,這一切太像是要開拔了,但軍中的帳篷,營地都沒有收起來,還是靜靜的呆在原地,一動不動的等着他們回來。

大軍開拔之後便與步卒南路軍的步卒匯合,隨着軍中號令,所有人放下面甲,快速的衝鋒起來,這是大宋騎兵行軍的基本。

只不過這次行軍有些不同,當他們離開興慶府地界之後,卻看到了成羣的戰馬在那裡等待,而跟隨他們而來的步卒在姍姍來遲後便翻身上馬,向興慶府方向而去,而他們,則是聽到繼續東行的軍令。

這一瞬間,大宋的將士們只覺得幸福來的太突然……

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
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