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

沒人比趙禎更清楚高原對大宋的重要,也沒人比趙禎更明白高原所佔據的地理優勢,吐蕃人其實同樣佔據優勢,這片土地是他們土生土長的地方。

戰爭就是一場博弈,一場對生存的博弈,雙方都要努力的去贏得籌碼,在最後的拼搏中比出勝負,沒人希望失敗,這是融化在血液中的古老基因所決定的。

爭強好勝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因爲利益,吐蕃爲了生存自然不用說,而趙禎的是什麼?是大宋乾坤一輿,是爲了佔領高原獲得屏障?是爲了征服吐蕃爲華夏揚眉吐氣?

這些都是,也都不是,歷史在進步,趙禎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一副什麼樣的光景,這個世界上最決定對的事情就是沒有絕對的事情。

歷史在發生改變,有些近在眼前,有些可能遠在天邊,趙禎要爲大宋的未來負責,這看似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歷史證明,一個良好的社會體系會發生許多改變,優越的制度會使得一個國家在某種層面上更加高大和凝聚。

而在做這些事情之前,趙禎首先要做的便是消除大宋周邊的影響,尤其是外族對大宋造成的影響或是衝擊。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吐蕃高原必須被拿下,同時南方的土地必須被加固,那裡的外族實在太多了些,當然這些土地對於趙禎來說並不是後世的一部分,但卻是現在必須要拿下統治的地方。

不好意思,自己現在就在歷史之中,後世沒有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做到,畢竟越朝原本也是華夏的一部分。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在這一帶設立了三個郡,駱越也是中國象郡的一部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爲南越武王后改稱“南越武帝”,首都便是大宋廣南東路的廣州。而越南中北部在那個時候便已經是南越國的一部分。

歷史變遷,但改變不了華夏的發展,同樣也改變不了土地的命運。

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的直屬領土,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等等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即便是後世越南獨立也將這一時期稱爲“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這便是華夏對南越土地的統治。

而在歷史上,便是從宋代開始,華夏逐漸失去了對南越三郡的統治,但趙禎卻把這些土地奪了回來,並且開始逐步擴大,大宋在那片土地上設立了十二郡,擴大了對地方上的統治。

同時以強大的漢家人口進行遷徙和耕種,以軍隊進行保護和協助開墾,在那裡大宋足以獲得所需的糧食,對國家的安全也產生了不少的幫助。

隨着李朝皇帝李聖宗李日尊的被捕,越朝徹底土崩瓦解,大宋最大的成功就在於能給當地的百姓帶去好生活,同時也能帶去大量的貨物,當然這些都需東西交易。

財富是這個世界上永恆的話題,沒人和錢過不去,只有不斷的勞作,交易,才能使得生活多姿多彩起來。

趙禎坐在疾馳的馬車上,在這樣快速的行軍之下,根本就沒人能看書,也沒人能夠寫字,雖然有着減震,但這裡的道路卻不是大宋的水泥路,行進起來頗爲顛簸。

三才不止一次的瞧見,官家頭上的束帶被高高的拋起甩到了車廂的頂子上,但他依舊不敢讓人降下測速,剛剛自己呵斥了趕車的軍士,卻被官家一頓臭罵。

行軍打仗途中一點也耽誤不得,任何人都要融入到軍隊之中成爲一體,誰也不能搞特殊,更不能以高貴的身份獨立於軍法之外。

趙禎是沒有打算跟隨大軍前往前線的,但要想了解吐蕃的一切,就必須要抵達前線,當然,隨着永安軍和神衛軍的不斷推進,趙禎所在的前線很快就會變成後方。

吐蕃人的主力被吸引到了東面,正在想辦法應對楊懷玉的三十萬大軍,這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也是吐蕃人要打的硬仗。

不過現在的吐蕃有了一個好處,比之前的部族制度要統一的多,也使得吐蕃上下能夠做到鐵板一塊的程度。

宗教和政治互相參雜在一起,現在的吐蕃宗教已經開始逐漸變味了。

趙禎收到了一些來自於吐蕃內部的消息,終究是有些人抵擋不住錢財的誘惑,又或是擔心大宋攻伐吐蕃之後把他們也順帶手消滅了,於是一些在吐蕃有權有勢的人物開始爲自己安排後路。

這一點在歷朝歷代甚至是後世都是屢見不鮮的,人總是自私的,能爲國家大義付出一切的人少之又少。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就成爲了大宋的耳目,他們會給大宋提供一些消息,由黑手的人想盡一切辦法送出。

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對於吐蕃來說,想要搜查密諜確實不容易,但封城卻是很容易的,只不過吐蕃面臨戰事,想要徹底封閉也是不可能。

而吐蕃人有一個奇葩的邏輯,只許出不許進…………出城的人不會受到多少盤查,但進城的人卻要嚴格甄別,因爲在此之前吐蕃人便認定邏些城中沒有大宋的密諜了。

他們已經進行過一次清理,而且抓住了不少的人,所以他們覺得宋人不可能再有內應潛伏在邏些城中。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大宋和吐蕃的衝突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大宋的帝王歷代都是“用間”的高手。

從太祖太宗時期開始,大宋就向北方派遣了許多密諜,這些人收集消息,刺探情報,刺殺目標每一樣都做的極爲精巧。

但趙禎需要的只是邏些城中的消息,永安軍和神衛軍的目標便是邏些城,那裡是吐蕃的心臟,也是角廝羅執政的地方,當然也是吐蕃人信仰和歸宿的去處。

而趙禎收到的一條重要消息便是“佛教和苯教之間開始出現衝突”,這對大宋來說無異於一場及時雨,當然並不是很影響計劃的及時雨。

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
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