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

對於軍人來說,永遠只有戰爭和準備戰爭兩種狀態。

這句話是趙禎提出的,同時刻進了大宋軍隊的骨子裡,自大宋開國以來,軍隊便一直處於吊兒郎當的狀態,“得益於”太祖黃袍加身之事,趙家的人對軍隊有着一種天然的恐懼。

武將也成爲老趙家最爲防範的“敵人”。

可以說歷朝歷代如同大宋皇帝一般恐懼武將的幾乎沒有,但到了趙禎這裡纔有所改變,最少是態度上的改變,雖然要防備武將作亂的可能,但卻不能因噎廢食。

同樣軍事建設也不能鬆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這句話對皇帝來說特別的有道理。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兩者缺一不可,趙禎自繼位以來,一直提倡這種理論,不斷的重複之下,不自覺的影響這大宋朝堂以及民間的輿論,最終在大宋形成一股影響。

軍中的待遇是極好的,大宋有錢了,不光能照顧文臣給他們高薪養廉,還能提高和改善軍中的待遇,趙禎一直把軍人視作大宋的鋼鐵長城,要想馬兒跑,必須吃得飽,趙禎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大宋才興起一股從軍熱,軍武院也是年年招滿。

一個國家的人才是有限的,當朝廷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文臣之中的時候,文人自然更多,讀書人希望通過入仕來打破禁錮,在科舉之中一飛沖天。

而隨着朝廷對武將的支持,使得大宋從軍之人越來越多,軍武院的待遇是沒話說,不禁全包食宿,衣物,冰炭,甚至還能照顧子女。

這可是國子監都沒有的待遇,只要有一個人入了軍武院,全家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好處,這樣的好事誰不稀罕?誰家要是出了一個軍武院的學子,整條巷子裡的人家都會羨慕。

於是大宋便有越來越多的人期望通過軍武院的考試成爲其中的一員,只要過了軍武院的考試,最少也可入背嵬軍中擔任虞侯,並且從背嵬軍中磨鍊出來之後,也少不得校尉的軍銜。

大宋現在的軍隊有多少?何止數十萬!

十六衛是地方武裝上的常備軍,每軍一萬人便是十六萬之數,這還不算隨時可以徵召的退役老兵,事實上十六衛可以在段時間內擴充至現在的三倍。

而禁軍的人數就更多了,從上四軍和邊軍退役下來的老兵不知有多少,大宋的工廠還就喜歡用這些廝殺漢,不愁沒有着落。

即便不想進工廠,朝廷也會在每年補充一些名額進入地方州府充當捕快,若是幹上兩年得到上官的提攜,再破幾個案子,那可就不得了,說不得能從捕快變成捕頭,捕頭還能有往上升的可能,只要立功,捕頭也是可以成爲縣尉的!

趙禎的一系列的操作使得大宋百姓的從軍充滿了熱情,不少人甚至棄文從武,得到了相當不錯的待遇。

當然,軍人的待遇提高付出的自然也要更多,訓練,作戰,極爲幸苦,紀律更是軍中的鐵律,即便是主將也不能違反,思想建設更是少不了,文臣擔任的行軍司馬一方面可以保證上級命令的有效執行,一方面也要保證軍隊的紀律與忠誠。

可以說現在的宋軍已經成爲超越這個時代的軍隊,無論是訓練還是紀律,或是軍械,早已成爲這個時代的巔峰,也是大宋最強有力的保障。

而木蘭圍場的秋獮,就是大宋的演兵之所,秋天要以秋獮祭祀,對於大宋來說這是一個演習的好機會,豈能輕易放過?

演習自然需要場地,於是木蘭圍場就是最爲適合的地方,大宋每年要在這裡舉行大規模的軍演,以提高軍隊之間的戰力,以及配合。

當然,獲勝者也是有賞賜的。

趙禎出了車駕,翻身上馬遊覽圍場的建設,顯然這裡已經完成,四周都用木頭做好了柵欄,同時兩軍對壘之地也已經準備完畢。

蔡伯俙在邊上不斷的爲趙禎講解:“官家,東面是背嵬軍的駐地,約有兩萬人,這些人這段時間在此訓練,而西面是龍衛軍的駐地,他們那裡訓練,雙方之間過招了幾次,互有勝負。”

趙禎點了點頭,冒出的一個突然的想法,望着蔡伯俙道:“是不錯,但朕今年就打算在此秋獮,眼看時間也不短,便不回神都城,傳旨回去,讓神都城中參與秋獮的官員自行前來!”

蔡伯俙微微一愣:“官家不先回朝?”

趙禎翻了個白眼:“廢話,朕現在就在木蘭圍場,你的意思是讓朕從這裡先返回神都城,然後再從神都城回來?!”

蔡伯俙不知道趙禎的想法,但還是覺得其中有什麼問題,小聲的向趙禎試探道:“官家,莫不是您不想回神都吧?”

趙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神都城的事情有些亂,朕想靜靜!”

事實上趙禎希望通過這一表態讓神都城的中的人清楚,他,大宋的君王,天下的主宰又回來了。

這是一個契機,趙禎希望通過這次秋獮,把國內出現的問題儘量解決掉,這裡是大宋的圍獵之所,不是神都城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趙禎在神都城中並非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其中有許多的利益糾纏在一起,皇帝真正能做到乾坤獨斷的可沒有幾個,有的時候也要向種種無奈妥協。

而在這秋獮之地,趙禎卻是可以做到集權,軍中對皇帝的支持向來是無條件的服從,武將從心底裡感激趙禎的提攜,他們知道原來的武將是什麼待遇,和現在相比簡直天差地別。

可以說是趙禎給了他們尊嚴,讓天下所有的武官站起來了,再也不是被文官隨意呵斥的廝殺漢,有了自己的尊嚴和體面。

這也是趙禎用來制衡文官的手段之一,單單是通過疊牀架屋,或是分權來限制文官的權利實在有些得不償失,而適當的扶持武將以此對文官進行制衡卻要好得多。

如今的大宋需要的便是辦事效率,文官的體系已經得到的改善,所以要把武將頭上的“緊箍咒”鬆一鬆,而趙禎這麼做卻不會過分,事實上文官的地位依舊在武將之上…………

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
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