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

大宋自開國以來,服過軟,納過貢,甚至連土地都丟掉,但唯獨沒有做過的便是和親,中原王朝的強大自尊心在經歷過五代十國的蹂躪之後變得空前強大。

燕雲是兒皇帝石敬瑭送給遼人的,並非是從大宋手中丟失的,而納貢乃是大宋爲了天下蒼生着想,用錢換取和平的同時也在養精蓄銳……但和親卻是萬萬不能的!

在滿朝文武以及士大夫看來,和親便是和番,他們從歷史中總結出的教訓是,即便如漢朝和唐朝那般強大都需要和親,以如今大宋的實力自然也應該和親,但是!和親有用嗎?

更何況在朝堂官員的眼中,大宋乃華夏文明之正統,正朔!公主外家乃是非我族類的結親,自然會被朝臣甚至百姓視爲奇恥大辱,他們單純的認爲,中原王朝的公主下嫁番邦蠻夷有失體面、有失尊嚴,甚至朝中還有和親辱國的極端看法。

遼朝雖然建國早於大宋,只不過契丹人建立的政權在大宋朝臣們的眼中依然是不上臺面的東西,即便是他們比大宋強大,大宋依然是華夏正朔,什麼是中華正朔?

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之所鍾也,人心之所會也,衣冠禮樂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很簡單一句話,天子出自漢室血脈,繼承漢家華夏正統的便是中華正朔!

自始自終,大宋朝臣以及百姓的心中都沒有過屈居人下的感覺,這種強大的民族自尊甚至讓人感到恐懼,最直觀的便是一賜樂業人的拉比對趙禎說過一句話:“大宋百姓之自尊非他國可比也!”

連一賜樂業人這樣到處流浪,受過許多白眼的民族,都覺得大宋百姓的民族自尊天下第一,可見這種民族自尊已經到了極高的地步。

這樣強大的民族自尊便會爲自己的服軟找藉口,議和是可以的,納貢也是可以的,但唯獨在和親這件事上絕不可行,因爲和親這種沒辦法的辦法無法說的高大上……

看似不和親是強大的自尊在作祟,其實大宋的朝臣們看似膽小怕事,但他們卻自始自終奉行一個目標:外求謀和,內嚴守備,待機消滅之!

也就是說大宋的朝臣們從沒有打消過“消滅之”的念頭!若是和親,除非嫁去的公主不生育,否則兩國很可能就成爲宗親之國,儒家的禮法在大宋可是一大牽絆,宗親殘殺讓世人怎麼看?

大宋攻伐宗親之國不可,但所謂的宗親之國卻可攻伐大宋,原因是他們乃是番邦蠻族,連綱常倫理都說不清楚,還說什麼禮法,談什麼道義?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拒絕和親,不和親便不會有這一系列的問題和擔憂。

所以當遼朝使臣耶律賈在拜見太子,說出遼朝希望與大宋和親的時候,乾宇殿中滿朝文武臉色大變,文臣還能剋制,委婉的拒絕,而武將卻沒有這麼好的性子,呵斥遼人癡心妄想。

作爲太子的趙旭自然不願自己的親姐姐遠嫁遼朝,但政治上的事情又不是他能決定的,只能以父皇不在京中,待父歸而決斷。把問題留給趙禎親自解決。畢竟他只是個監國的太子。

耶律賈自然是開心的,若是能見了大宋皇帝,他相信憑藉自己口才,和太后開出的價碼,大宋皇帝一定會同意和親一事,況且他是見過大宋長樂公主的。

長樂公主的名號大宋皇帝的親妹妹曾經用過,後來封了秦國大長公主後,大宋皇帝便把長樂的封號給了自己的女兒,由此可見大宋皇帝對女兒的疼愛。

若是能把大宋的掌上明珠娶回大遼,嘿嘿,最少在大宋皇帝趙禎的有生之年,宋遼兩國不會有太大的戰爭,太后的計策果然高明啊!

事實上,耶律賈對大宋,對趙禎的瞭解非常透徹,他是遼朝常駐大宋的使臣,遼都亭驛的官長,這麼多年來旅居大宋,讓他對大宋的風土人情,政治風貌瞭若指掌。

就是這一份瞭若指掌才讓他下定決心務必要促成宋遼之間的聯姻,耶律賈所看到的大宋太過繁榮強大,也太過猙獰可怖,他是見證大宋如何從任由遼夏壓迫而轉守爲攻的,也見證了大宋的遷都奇蹟,這一切已經完全超越了他的認知。

而所有改變大宋這一切的人便是大宋皇帝趙禎,這位十二歲繼位的少年天子,不到二十栽春秋便使得大宋強悍若斯,耶律賈比誰都清楚趙禎纔是讓大宋崛起的帝王,大遼若斯想解除大宋的威脅,最簡單也是最一勞永逸的方法便是刺殺大宋皇帝,除萬世之威脅!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而且耶律賈擔心,一旦真的刺殺成功,大宋很可能會同仇敵愾,全民皆兵的傾巢而出!

因爲在大宋,他趙禎已經不是再是簡單的一國之君,更是這個國家的命脈所繫,是這個大宋王朝的神明,耶律賈親眼見過大宋無數百姓家中供奉的長生牌位,上面無一例外的寫着大宋官家的名號。

在大宋民間,百姓們幾乎是瘋狂的崇拜這位“聖天子”,家中不光有長生牌位,甚至還有建廟的……在大宋只有聖人才能享受和佛祖三清一樣的廟宇香火……

越是瞭解大宋,耶律賈越能感受到趙禎的可怕,他確實不能算得上是個人,他的手段和認知已經超越了人的定義,若是非要給他一個稱呼,耶律賈覺得還是人君更爲妥當些。

聖人他趙禎不配,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才德全盡謂之聖人!這一點就衝他趙禎聯合青塘,西域殘兵鑄就京觀一事便徹底不可能達到。

爲了大宋他趙禎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滅了大理,征伐南海諸國,奪取西夏兩州之地,北擊燕雲,奪取燕雲又西滅党項,那接下來呢?很顯然,遼朝已經成了大宋的下一個目標,準確的來說成了他趙禎的下一個目標。

從大宋皇帝迎娶西夏太后開始,耶律賈便知曉,西夏完了……當西夏答應內遷內附的時候,耶律賈便知曉党項完了,大宋皇帝絕不會無的放矢!耶律賈知曉漢人的同化其他民族的能力也很強,強大到令人髮指,勝過他們的刀劍,勝過他們的甲冑!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