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

蔡伯俙態度上的轉變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感覺到,此時的契丹朝堂上,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爭執早已亂成一鍋粥。

雖然每個人都是低聲說話,可幾十人低聲說話就不是小聲音了,而是嗡嗡嗡的亂成一片。

御座之上的蕭撻裡已經有些控制不住,臉色冰冷的同時望向朝臣的眼光帶着一絲怒其不爭,蔡伯俙這個大宋使臣還在,如何能在外人面前不成規矩?

契丹和大宋不同,朝堂之上沒有監察御史這般的“風紀”監督,但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如此不成體統。

只因爲蔡伯俙給出的條件太過震撼,讓契丹人自己忍不住討論起來,一討論便難免有所放肆,把平日裡朝堂上的規矩都拋在腦後。

蔡伯俙誰沒有說話,可他笑眯眯的看着契丹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爭執,只覺得倒是一場不錯的樂戲,在神都城的象棚瓦里可都不一定能看到的。

他的模樣自然也被蕭撻裡看在眼中,望向畢世傑的目光頗爲不滿,而這時候的畢世傑卻並沒有在意蔡伯俙的目光,而是自己站在原地,皺眉深思,直到殿上的圖魯一聲輕咳才讓他回過神來。

畢世傑看着殿中的亂象微微苦笑,文臣大多是贊同與大宋議和的,之前便是如此,只不過大宋提出的條件當中有些是不能接受。

但既然是議和,便以議爲主,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也是這個道理嘛!

“肅靜!大殿之中,喧鬧如此,成何體統?!”

隨着畢世傑的大喝,殿中的文武緩緩的降低音量,直至消失,所有人齊刷刷的把目光投向了他,只不過畢世傑沒有功夫理睬,而是轉身向御座之上的蕭撻裡躬身道:“陛下,我等商議之事還需一些時間,蔡正使已然是傳了大宋皇帝的聖意,理應送回驛館之中歇息。”

總算是控制中喧鬧的局面了,雖然蕭撻裡也同樣可以,但身爲一國之君出面呵斥朝臣有失體統不說,還會顯得君王的權威稍稍降低。

見畢世傑穩定了朝堂,蕭撻裡這才微微點頭道:“畢相公此言有理,左親衛,護送大宋使者回都亭驛歇息!”

幾個孔武有力的侍衛出班,緩緩走向蔡伯俙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而蔡伯俙尷尬的笑了笑道:“啓奏陛下,此番蔡伯俙是前來請辭的,年關以過,今日便是大年初一,我等也該向官家覆命纔是。”

“蔡正使何須如此急躁?不過是耽誤幾天的時間,路途遙遠,天寒地凍,也要好好休息一番,養精蓄銳之後再上路不是?”

畢世傑熱情的拉住蔡伯俙的手,親自引領他走向寬大的宮門,門口便是一道長長的臺階,連接着磚石砌成的道路,根本就不給他說話的機會。

蔡伯俙這次露出畢世傑剛剛的表情:“畢相公客氣!”

“你便安心住下,待我等商議之後再傳給大宋皇帝,以免兩國之間再生間隙!”

見畢世傑目光堅定,蔡伯俙微微搖頭,臉上苦笑不再說話,只不過心中早已開罵,大宋和契丹之間還是間隙嗎?裂縫大的早已是天地之遙!

蔡伯俙知道自己現在是走不了,他本來是轉達官家旨意的,但誰曾想卻被留了下來,成爲談判的使節,這完全有違初衷啊!

畢竟在契丹的臣服問題上,大宋根本就沒有可談的內容。

條件和底線都說的那麼清楚了,爲什麼契丹人還覺得大宋可以議和?不是接受,就是毀滅,官家根本就不會和契丹人多餘的去議和,更不會討價還價。

顯然這些契丹人是理解錯了,以爲自己佔據了優勢似得,還在朝堂上討論用哪一種方法更爲上算…………

既然是他們自己誤會了,蔡伯俙也不會多解釋,只不過在離開契丹的皇宮後,拉住畢世傑的手道:“畢相公,此乃我大宋之底線,萬勿尤過而不及!稱臣納貢,駐兵,解散軍伍,雜居,廢棄交鈔缺一不可!”

但畢世傑卻胸有成竹道:“萬事可談,有何不可?蔡正使只需稍待幾日,我契丹便會給出答覆,到時…………”

“到時若我大宋不允,便是開戰之時,年關不過是整軍備戰,養兵蓄銳之時而已,過了年關,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兵甲寒霜退,刀劍寒芒生啊!”

蔡伯俙一字一句的說完,便真誠的盯着畢世傑,他應該清楚自己這話的意思,絕不可能有商量的機會,所以自己纔會急着離開。

這次自己來的目的就是送上官家的正旦賀禮,同時遞交國書,剩下的事情和自己並無關係。

見蔡伯俙把話說的如此決絕,畢世傑這才發現事情的嚴重,大宋皇帝的態度堅持遠超他的想象,澶淵之盟的前車之鑑還在,這轉變的態度也太快了。

他哪裡知道,澶淵之盟是因爲大宋真的不願再打下去,國內也真的打不起了,除非勒緊褲腰帶,以舉國之力供給前線。

可現在的大宋,養軍用兵,只要不是數百萬大軍齊出,根本就不會傷及筋骨,打一場耗時戰也是完全有能力的,而且宋軍不會常年徘徊在契丹的領土上。

每年都有徵伐,隔三差五的來一次大規模的用兵,給予契丹龐大壓力的同時,也起到了練兵實戰的作用。

畢世傑若是拿以前大宋的國力相比較,那就大錯特錯了,但他的內心真是這樣的想的,他打算利用拖延之計,消耗大宋的力量,給談判爭取時間。

從心底裡,畢世傑也是不願和大宋死戰到底,契丹的朝臣當中,除了一部分契丹武將之外,並沒有多少人堅持死戰。

甚至還有一部分武將希望以戰促和,以戰促談,在絕對強大的力量面前,誰會用命去換無謂的犧牲?在大宋如此強大的戰力和國力面前,契丹人已經絕望,沒有多少人還保留死戰之心。

回味着蔡伯俙的話邁入殿中,整個大殿安靜如雞,所有人都不敢喘大氣,戰戰兢兢的望着高高在上的蕭撻裡。

顯然陛下這次是真的動怒了,朝堂之上的吵鬧也說明了此時的人心思動。

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請假!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
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請假!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