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

古代的夜晚乃是非常寂靜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是人的基本生活規律,即便是兩軍交戰也不會有多少改變,最多便是晚上的城防稍稍嚴密些而已。

入夜的奉義城也是如此,城中並沒有多少燈火,只有城牆上火把閃爍人影錯錯,城中的篝火取暖,其他並無多少異動,監視奉義城的宋軍探馬稍稍停留便迴轉大營,將軍有令不得擅自襲擾奉義城,否則隔三差五的甩幾顆火藥彈也能使遼人不得安生嘞!

但看似寂靜的奉義城中卻是另一番景象,遼人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士兵們雖然並沒有發出多大的聲音,但動作迅速,這些守城的士兵都是大遼的精銳,也是遼聖宗時便留下的寶貴財富。

耶律達和韓豔德站在城牆上看着城中無數的黑色鐵流移動,心中激動,可這兩人的激動完全不是一回事,在耶律達眼中這些都是他東山再起的資本,而在韓豔德眼中這每一個士兵,每一匹戰馬,每一件兵刃,都是他獻給耶律重元的禮物。

只要這些契丹勇士順利達到上京道,那自己在耶律重元面前的地位也就穩固了下來,在加上耶律達這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莽夫,一旦耶律重元順利登基,自己便是取張儉而代之的左丞相!

夜色城中,即便是升起的濃濃炊煙也無法看清,夜色成爲了最好的掩護,五更天的時候正是人最爲放鬆最爲疲勞的時候,此時已經吃飽喝足順便休息好的奉義城守軍在耶律達的率領下聚集在了北側城門。

韓豔德的手下在軍中傳遞各種謠言,軍中的將士早已得知自己是被蕭惠所拋棄的棄子,此時與其等着被宋人的利器破城消滅,還不如轉投到皇太弟的帳下效命,說不得還能混個榮華富貴,於是也都順其自然。

耶律達向全軍將士宣佈,率軍趕回上京城,支持皇太弟耶律重元繼位,軍中凡是不響應自己的將領早已經被韓豔德秘密處決掉,剩下的將領無不擁戴耶律重元,大軍也自然跟隨他們支持皇太弟。

隨着耶律達的一聲令下,北側城門大開,守城的三萬遼軍如洪水般涌出城門,向北方的焦山一擁而去,城中只剩下奉義城寥寥無幾的百姓以及那些忠於耶律宗真將士的屍體。

即便是在耶律達走後,也沒人敢上街收拾他們的屍體,百姓是最爲求穩懦弱的,守軍的離開意味着他們已經被大遼所拋棄,如今他們能做的便是在家中瑟瑟發抖,祈求宋人不要對他們趕盡殺絕,奉義城中的遼人百姓,凡是願意加入歸順的都已經跟隨耶律達北上了,剩下的不是漢人便是契丹的老弱病殘……

天光大亮,大宋的探馬再此來到奉義城的附近徘徊,但空無一人的城牆和無數的火把草人卻讓他們大吃一驚,稍有經驗的虞侯立刻下令斥候繼續監視,而自己則是調轉馬頭快速的向白登山軍營而去。

這很有可能是遼人唱的一出空城計,昨夜他們看到城牆上明火執仗甲士無數的樣子就是這些火把和草人所掩飾的!

而此時的遼軍斥候同樣發現了這個問題,雖然稍稍有些吃驚,但他們覺得,這很可能是耶律達偷懶,讓將士們休息而故意欺騙宋人的計策而已,當不得真,畢竟奉義城的三萬守軍要是撤走,必會向西面的大同府方向,而不會去往別的地方。

稍稍有些頭腦的遼朝斥候策馬向奉義城趕去,他要京城看看是否有劉六符的書信或是口信要帶給大將軍蕭惠,畢竟劉六符進城之前曾經交代,他們這些斥候要作爲信使只用,與大軍保持消息暢通。

當遼朝斥候抵達奉義城西門的時候,無論怎麼叫門都沒有人理睬,於是轉到去了北門,北門大開的景象讓斥候大驚失色,急急進入奉義城,他看到的是滿地的屍體與血水,除此之外連個人影也沒看到。

而城中的百姓也是十室九空,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在他的心頭,連連踹開十幾家房門之後終於看到一個契丹老者顫顫巍巍的從門縫中伸出頭來,斥候上前抓住老者的衣襟大聲喝問:“城中守軍何在?城中百姓何在?爲何有那麼多的屍體?十室九空!”

老者膽顫心驚的說道:“回軍爺的話,昨夜守城大將軍便帶着三萬餘兵卒從北門出去了,不從者皆被斬殺與路上,聽說是投奔皇太弟去了……”

斥候臉色猛地變得蒼白,望着人去城空的奉義城狠狠的一跺腳便走,此時他要把消息傳遞給大軍,沒想到耶律達這個懦夫居然臨陣脫逃,但他爲何要投奔皇太弟耶律重元?

在大同府,耶律重元欲圖謀反的消息除了蕭惠,張儉,劉六符三人還沒有別人知道,斥候走了沒兩步便又轉會,對那契丹老漢問道:“你可知昨日來的使者可在何處?”

老漢搖了搖頭,但又指了指城中的方向道:“老漢不知,但如若是上差應該在城中的將軍大帳。”

斥候心中一凜,如若真是如此,那位上差怕是凶多吉少,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斥候還是咬牙進入其中,當他看到一團身穿錦袍的碎肉之後便徹底心冷,一種巨大的恐懼籠罩在他的心頭,想也不想便翻身上馬飛馳向大軍。

狄青得知消息之後心中也是驚訝,沒道理啊!遼人怎麼會突然放棄奉義城,並且還唱了一出空城計?大宋並沒有打算對奉義城動手,即便是空城計也毫無作用!

“再探,如若接近奉義城而遼人無所動作,便想辦法進入城中!一定要探查清楚奉義城到底怎麼回事!”

待虞侯離去,狄青和彭七對視一眼,異口同聲的開口道:“什麼情況?!”隨即兩人苦笑連連,現在連他們都被遼人的突然動作搞的不知所措。

彭七想了一會道:“該不會是遼人撤軍了吧?那我們是不是派人佔下奉義城爲上?畢竟一座城池空空如也的在那裡,不佔下來有些對不起遼人送的見面禮……”

狄青則是搖頭道:“不對,此事蹊蹺,遼人駐守奉義城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即便是在我大軍壓境之下也沒有後撤一步,前些日更是挑釁我軍,不該如此撤走,難道是有什麼突變不成?”

隨着狄青的話,彭七與他兩人齊齊的轉頭大叫道:“莫不是與遼朝皇太弟耶律重元有關?”

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