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

帝王的威嚴有的時候就是體現在繁瑣的禮節上,即便是平庸之君通過一系列的禮節操作也會讓一般人覺得他極爲高大與威嚴,但趙禎不需要這些卻也要遵守這些禮節。

本打算在乾宇殿後殿之中接見李若谷的,但別說是三才不答應,就是李若谷本人也不同意,必須要在垂拱殿中覲見,這是他的權利,也是他自己的體面…………

精美的垂拱殿之中,李若谷束手而立,聲音蒼老中帶着懇切:“官家,我大宋疊牀架屋之官制實屬弊政矣!雖國朝之初大有裨益,可到了如今卻今非昔比,早已不適朝堂之制也!實乃弊政!臣萬望官家革故鼎新!”

趙禎看着眼前垂手而立的李若谷,從他嚴肅的表情知道自己沒有聽錯,這個三朝老臣,大宋朝堂頑固的保守派居然是在自己提出改革官制後第一個支持自己的。

這讓趙禎準備一肚子的話生生的憋了回去,就像是受了內傷一樣難受,一時間有些尷尬,伸手摸了摸嘴脣上的鬍子,趙禎頗爲感慨的說道:“朕沒想到你居然能說出這番話來!”

李若谷溫和的笑了笑:“官家!誰不知這疊牀架屋的不好?實在是沒有辦法,若是太祖太宗能想出其他制衡之策,早已把這法子丟到九霄雲外去了!非心中所願,實無奈爾!”

趙禎好奇的望着李若谷:“你怎麼知道朕就一定有辦法?”

面對趙禎的問題,李若谷的表情頗爲嚴肅:“說句狂妄的話,官家和我大宋的歷代帝王都不相同,不,甚至是和漢家的皇帝都不一樣,擁有超脫“棋局”之眼光,無論什麼事,到了陛下手中總有奇異之法破之!臣相信陛下這次也一樣,您能如此果斷的廢除弊政,自然有高明的手段!”

趙禎這回是真的驚訝了,他忽然明白爲何李若谷能做到三朝常青,這貨絕對是這個時代的心理學大師,並且是政治心理學的大師!

能從帝王的一個決定,一道旨意中猜出其中的道理,他李若谷也是沒誰了。

到達趙禎這個程度已經可以說是通過表象見本質,看似是他李若谷在賭,但事實上絕對不是,這是他從多方面分析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於後世的心理側寫。

趙禎覺得李若谷就是心理學大師,最少也是一個出色的哲學家,把人心和人性揣摩的非常清楚,朝堂上的事情他看的一清二楚,朝堂上的人他也看的一清二楚,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做到這一點。

看來李若谷這是第一個站隊的人,而且從他之後,將會有更多的人跟隨他站隊,可以說李若谷的倒戈使得保守官員的一座大山崩塌了。

想想也是,能在三朝常青的他怎麼會隨便成爲別人手中的試金石?

瞧着李若谷離開時候的瀟灑,趙禎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李若谷是來將了自己一軍,自己怕是要考慮一下如何給他一個體面的官職了。

李若谷在朝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多少人以他馬首是瞻,一旦他支持改革官制,趙禎便可一舉把朝堂之中的反對聲音拿下,任何反對改制的官員都將無話可說。

趙禎想了想,看來只有太子三師之位才最合適李若谷了:“三才擬旨敕封李若谷爲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加封太子太傅銜,以爲誇耀!”

當然,這裡的太子太傅絕對不會是實銜,不過是個虛銜的名頭罷了,一般是用在德高望重的老臣死後作爲加封,現在封賞,便是榮耀無兩的印證!

至於給李若谷的官職,也算不得什麼頂頂好的職位,即便是在改制過後,禮部侍郎也算不得什麼,上面還有一個吏部尚書在那壓着嘞!

趙禎相信,在這個時候給予李若谷封賞,所有人都會知道李若谷的態度,畢竟這種封賞是要以聖旨的形勢發放的,必須昭告天下,傳報官一路要敲鑼搗鼓的前往李若谷的家中,並且邀請四周德高望重之人前去觀禮。

在活着的時候被封爲太子太傅,這是多高的榮耀加銜?

趙禎今日算是長了見識,原本他認爲朝堂之中的形形色色早已被他盡收眼底,但他現在才知道,原來朝堂之中還有如此厲害的人物,但當趙禎翻看李若谷的履歷時更是被他的才能所驚到。

原本認爲是一個靠站隊,靠審時度勢上來的官員,事實上卻是一個能力不輸與當年夏竦的一個能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趙禎簡單的看了三個較爲經典的案例,起初他李若谷中進士的時候並沒多麼出色,只是補了一個小小的長社縣尉。

但一個人的能力是否強大不是在科舉的試卷上,而是在當官之後的政績上體現出來的。

在任期間,因州上修建兵營,讓百姓捐送木材,主管衙役爲了勒取賄賂,多以不合徵用標準爲由,讓其退回,使百姓叫苦連天。

李若谷知悉後,讓百姓將木材按長短粗細分類集中在一起,自行組織送到州上交差,免去了其中的盤剝。

這樣一來既沒有在明面上戳破衙役的勒索,又讓百姓免去了負擔,同時也在告知那衙役,他的一舉一動自己都知道,初到地方即便是強龍也壓不住地頭蛇。

之後李若谷晉升爲大理寺丞,知宜興縣令,宜興地區歷來是產茶區,茶農則以茶葉抵稅。李若谷到任之前,官府對老百姓所交茶葉凡不合格者一律沒收充公,實爲盤剝茶農之惡道。此時的李若谷已經是一縣之父母,自然該管理地方。

他到任後立改此弊政,將不合格的茶葉退給茶農,另行變賣,換回好茶葉重交,單單這一舉動便深受百姓愛戴,也給他的官員生涯博得了清明。

但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吸引趙禎的是第三件卷宗,這比其他的都重要,甚至比他之後的履歷都要來的有用也更能體現他的手段和才幹。

甚至推翻了趙禎之前對李若谷的判讀,這稍顯瘦弱的老臣其實卻是有着殺伐果斷之能的幹練之臣!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