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

高麗的新年和大宋的在同一天,幾乎是所有和華夏有關聯的王朝都以中原的農曆元旦爲新年,只不過這一年對於剛剛繼位的王徽來說卻有着別樣的感覺。

殿中只有他和參知政事崔衝二人,現在不是朝會,高麗的君臣之間無大宋那般拘禮,在偏殿之中相對而坐,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崔衝因爲推崇儒家思想被人們稱爲東海孔子,他是支持王徽親宋的最有利支持者。一杯清茶,兩位君臣便在安靜的重光殿中商議起整個高麗王朝的命運。

“崔參政,大宋的態度已經如此明顯,我高麗接下來又該如何?”

王徽看着對面微笑的崔衝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對於他這個剛剛繼承大統的王來說,高麗的未來依舊迷茫,對然他有一顆復興高麗的心。

崔衝反而成竹在胸:“如今遼朝依舊是高麗名義上的宗主之國,若是高麗大張旗鼓的與宋人親密,反倒會引起這北方狼的緊張,大宋皇帝態度親善,更不可使之不滿。”

崔衝的話說到了王徽的心上,顯然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但又不可避免。

王徽嘆了口氣,殿中沒有侍者,這茶會很快就會涼掉,豈不暴殄天物?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飲而盡。

“是啊!北有遼朝,南有大宋,高麗如何在其中獲益,實非輕易之舉。”

崔衝笑道:“其實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明顯,北契丹弱而大宋強,我高麗當與大宋親密之,非契丹能阻,然契丹畢竟環伺與側,當謹慎行之,與耽羅、靈巖等地,伐山木,造大船,以便恢復與宋之來往。”

“耽羅、靈巖?”王徽沉思一會點頭道:“嗯,如此二島雖在遼海,但真正的主人卻是大宋,對面便是登州,可謂是近在咫尺,先以此地爲通商進貢之所,與宋通聯,朕這就下旨。”

崔衝點頭道:“陛下聖明!我高麗需要大宋的商品,甚至是格物,文化。臣願親自前往大宋,爲高麗求取漢家文化,並帶格物而歸,若是大宋皇帝真有誠意,當會賜下等物。”

王徽大喜:“如此便勞煩先生了!”

崔衝搖頭道:“高麗必須依賴大宋,因爲現在的大宋還需要高麗,陛下可見除了海上還有別的地方可聯通遼東與宋?遼東深受大宋皇帝看重,不惜移民數十萬與此地,難道是單單爲了伐遼?宋對遼東遠超隋唐,黑水都督府,黑水軍的成立便說明了一切。”

王徽點頭道:“確實亙古未有,華夏漢室對待遼東往往是歸附之便可,從未有過一任帝王對遼東如此關切,堪比北伐。不過這與我高麗何干?”

崔衝伸手蘸着茶水在實木的桌面上畫着一邊開口道:“陛下,這是大宋,這是遼東,這是遼朝,這突出的一塊便是我高麗,若是宋人慾往遼東,要麼從陸上通往,必經遼朝中京道,東京到此法不可行也!”

王徽眼睛大亮,伸手在桌上畫着:“如今只能從倭國繞道遼東,若是能從我高麗借道,便省去大半的路程!”

崔衝點了點頭:“陛下聖明!我高麗便是宋往遼東的一塊跳板,而我高麗應當抓住這個機會,說服大宋借道!如此一來大宋商賈必經高麗,而開京又在其上,重要的州府也在一線,如此可繁榮我高麗也!”

君臣二人露出興奮的笑容,王徽更是發出“啊!”的一聲長嘆:“如此我高麗必將成爲宋之依賴。”稍稍一頓又道:“先生乃皇兄彌留之際力薦,堪稱輔佐之才,還請先生教我!”

崔衝大拜:“臣效命王事理所至也!陛下進用賢才,名器不假於匪人,威權不移於近暱。雖戚里之親,而無功者不妄賞;左右之愛,而有罪者必加罰。宦官、給事擇其謹慎少壯者,以備灑掃。屬內侍,必選其功勞才能者。所司庶官,各竭其能,冗官省而事簡,費用節而國富,方能使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家給人足,中興高麗!”

王徽點了點頭:“先生之言乃治世之語,朕謹記之。此次進貢大宋之物當爲幾何?”

崔衝想了想道:“宋人不缺珍寶,大宋皇帝更是閱天下珍玩異寶無數,當以我高麗之貢女攜青瓷、高麗紙、高麗布、柞蠶絲綢、皮毛、人蔘、爲貢。”

王徽想了想道:“當加上紫杉樹!”

崔衝微笑點頭:“陛下思慮周全,此樹質地堅硬,抗腐蝕抗磨損,號千年不朽之材。用紫杉木製作的物件,帶有紫杉木特有的清香,紋理自然質地紅潤,是木材中的極品。並且長期飲用紫杉木泡的水,還有藥用的緩解痛風、清熱去火、化瘀止血之功效,進貢與大宋皇帝必然是上上之選!”

………………………………

就在高麗的君臣二人謀劃着如何讓大宋滿意的同時,送禮的主角,大宋皇帝趙禎也在想着如何利用高麗達到自己的目的,現如今還未到與遼朝全面交惡的時候,勾連遼東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橫穿高麗。

自己向高麗釋放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了,若王徽真的有意與大宋交好,必會派遣使臣前來,宋對高麗的政策也應該改變一下,甚至可以上升到戰略盟友的地步。

如此一來便把高麗這個半島政權牢牢的捆綁在大宋的身上,使之歸附大宋,只需要向高麗派遣一些名士便可,王徽必然會吸納這些名士入朝爲官。

大宋也可以利用這些名士使得高麗的政治文化趨同大宋,如此一來即便是不去征伐,高麗也將成爲大宋永遠的附屬中國。

噼裡啪啦的聲音響起,傳入勤政殿中,趙禎知曉定然是王語嫣命人在宮門口放的炮仗,也不知是從何處傳來的法子,說是在房間,大門燃放炮仗可驅逐鬼魅,辟邪,來年太平康健,於是這法子便流入宮中了。

開始的時候還是三才帶着人小試了一下,被趙禎呵斥過後,非但沒起到效果,反而王語嫣這一國之母也學上了。

三才推開殿門,小聲的在趙禎耳邊說道:“官家,賢妃娘娘求見。”

趙禎皺眉的望着三才:“你把朕的話當成耳旁風了嗎?這勤政殿除了皇后,後宮嬪妃任何人不得前來!”

三才咕嘟的嚥了下口水:“奴婢攔不住啊!”

“打發她回去,告訴她,党項人和女真人不同,如今以被打散在大宋各處,早已沒有自成一軍的可能,這事不得再議!”

“奴婢遵旨!”

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請假!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
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請假!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