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

恩科這東西其實就是一種賞賜,開寶三年,太平興國二年,太祖、太宗分別賜參加省試、殿試落第十五次、十次以上者“出身”。

事實上恩科成爲定製的主要時間是在鹹平三年,也就是趙禎的老爹真宗皇帝趙恆當政的時候,他爲了鼓勵讀書人,允許舉人年高而屢經省試或殿試落第者,在遇殿試皇帝親策士時,由禮部另立名冊奏上,參加附試,稱“特奏名”,這就是相當於便向的“內定”人選。

當然這些人的名次是和普通的制科無關,只是給予年老者以官身,算是給他們這麼多年幸苦讀書的一絲安慰,於是這是爲恩科之嚆矢。

所謂的恩科其實並不在於這“特奏名”而是在於縮短年輕人等待科舉的時間,只是把三年一次的科舉縮短了,畢竟科舉是爲國選材馬虎不得,並不是說恩科就意味着今年的恩科簡單。

富弼不出意外的成爲了今年禮部貢舉的主考,同時趙禎在今日的正朔朝會上向所有朝臣,文武百官宣佈,大宋即將取消疊牀架屋的官制。

而在此之前是一個過度階段,一切俸祿貼補都按照原有不變發放,不會在物資上有任何影響,現在要改變的只是這個紛亂的官制而已。

趙禎實在是對大宋的官制忍無可忍了,這是大宋朝堂高效工作的巨大障礙,並且也是混亂的,甚至連大宋自己的朝臣都不是全部明白其中的區別。

趙禎相信,即便是遼朝的密諜進入皇宮,也難以在衆多的衙門之中找到自己說需要的東西!

大宋的官員品級十分之複雜,分別由差遣、本官階、散官階、勳官、爵位,貼職等組成,這差遣實際上做事的崗位,多數爲臨時工,因爲這是最爲實權的東西,當然不能放權,而臨時工就要簡單的多,只要時間一到,或是事情處理完,那你的差遣就自動解除,相應的權利也會再次過度到帝王的手中。

所以這差遣纔是大宋真正辦事的官職,而本官階又稱寄祿官,即享受怎麼樣的待遇,名稱就是三公六部九卿等前代留下的官職,這些官職在前代也就是唐代的時候是實打實的官員,但在大宋卻成爲了區別官員之間俸祿標準的東西。

散官階是官員實際的上的等級,又以文資和武階對應文武大臣,這是一種行政上的高低。

這還不算完,當到達高級官員的時候往往會有貼職,這是專爲文人而設的榮譽稱號,如某館某閣大學士、學士等。

還有倆個不得不說一下,勳官與爵位,這兩樣東西聽名字便知道沒有實際作用,這是專門留給開國功臣之後的官職,或是大功者爵位之類的東西,勳官共十二轉,榮譽頭銜,並無實際作用。

爵位榮譽頭銜加額外補貼,封邑與實封往往不一樣。

如此這些雜七雜八的算下來,各種官稱,官銜,官品,大概有數百種之多,極大的阻礙了朝堂的辦事效率,雖然疊牀架屋的制度有利於權利的集中,但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朝堂的運行效率。

趙禎對此深惡痛絕,這也是他回朝之後燒的第一把火,大宋的官制必須做出改變,即便朝中百官反對,趙禎也有足夠的理由。

當三才吊着嗓子宣佈散朝的時候,一大堆官員選擇留身奏事,趙禎瞧了一下,其中大多是保守的老臣,其中最爲德高望重的便是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李若谷。

李若谷出身於書香名門,官宦世家。其祖父李光義,字匡正,五代時進士。早以博士受經,歷任陝西扶溝縣主薄、潁上縣令、太子右贊善,後漢時還是朝議大夫。

其父李良弼,字夢得,五代時進士,歷任濟州防禦巡管、宿州團練推官、廬州府錄事、觀察節度使等職。

而到了李若谷便更是中興,雖然不是身居要職,但歷任宋太宗、宋真宗、以及現在三朝,德高望重,名聲甚嘉,乃三朝元老!

他的出現也給了許多人定下心來,這時候就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爲反對派出頭,對於趙禎的這次改革來說,朝臣當中不開口的大多便是支持的,他們雖然支持,卻沒辦法發表自己的觀點。

並非是不情願,而是有着自己的考量,若是成功最好,但若是不成,以後還如何與同僚相處下去?朝中的人都是聰明到家的,當李若谷站出來之後,便沒人再開口了。

他不僅是領頭者,更使得所有朝臣都有了一塊擋風牆………………

三朝老臣出來,趙禎自然要召見,李若谷爲人如何趙禎心中有數,但他不明白,這個老臣向來是最會站隊的,並且把朝堂看的清清楚楚,怎麼會在這個時候犯糊塗,成爲別人手中的“馬前卒”?

李若谷進入後殿等待的時候,大殿之中的官員便也不再堅持,陸續的離開,他們知道只要李若谷上前,皇帝便不會召見自己。

一羣臣子三三兩兩的走出殿門,而走在最前面的范仲淹卻被蘇洵拉住:“範相公,這李子淵是怎麼了?居然挺身而出,都如此年紀了,不該明哲保身嗎?以他之資歷,少說也能得一個太子三師之類的致仕。”

歐陽修就在邊上,望着蘇洵道:“這誰家的東西被動了,誰家人不心疼?”

但歐陽修卻默默不語,望着乾宇殿高高翹起的飛檐忽然轉頭道:“他是三朝老臣,這三朝之中有多少的風浪爾等可知道?”

見兩人搖頭,范仲淹冷笑道:“太多太多,但他李子淵能歷三朝而青雲直上,說明此人極爲精通官場之道,怕是這次並非是反對官家!”

范仲淹的話讓歐陽修和蘇洵兩人猛然一驚,對啊!所有人都以爲留身奏事的人是在反對官家,可若是他李若谷並非是反對,而是支持呢?!

如此一來便可給予所有反對的人一個大大的措手不及,也能使得官家的改革得到鼎力相助,顯然這個時候李若谷的所作數爲乃真算是“雪中送炭”。

三人不禁相視苦笑,蘇洵無奈的擠出一句:“老而不死爲賊!”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