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之間很隱秘互動,卻落在旁邊一直看着李明月的万俟圖的眼裡,心裡那個氣啊。不過他可不敢對李明月發脾氣只好把怒火對準了趙君:“趙公子,你有何佳作,拿出來讓大家欣賞?”
“不好意思,我來的匆忙,沒有準備。”趙君實話實說,哪有那麼應景之作讓自己抄襲?
“趙公子可有功名?”万俟圖語氣顯得有些輕蔑。
“沒有”趙君搖搖頭。
万俟圖帶着嘲弄的口氣:“此乃士子詩詞聚會,詩云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趙公子似乎來錯了地方吧。”
聽到万俟圖竟然下了逐客令,趙君眉頭微皺,覺得這個万俟圖實在討厭,不過看在李明月的面子上懶得和這樣的人計較。旁邊的歐陽澈卻憤怒了,剛準備駁斥,不過剛纔一直沉默的李明月突然開口了,她盯着有些得意的万俟圖,問道:“万俟公子,你剛纔說什麼?”
万俟圖萬萬沒想到李明月竟然橫插一腳,心裡惱怒但是嘴上卻陪着笑容:“明月,咱們這是詩詞欣賞集會,無關之人還是不要參合,免的饒了大家的雅興,你說對不對?”
“無關之人?”李明月冷哼了一聲,頓了頓咬了咬嘴脣彷彿下定了什麼決心,轉身對着剛纔念她詩詞的那個女子說道:“秀娟姐,對不起了這首詩不是我寫的。”
“啊。”那位女子有些吃驚,隨口問道:“那是何人所寫?”
“就是他!”李明月指着趙君一字一頓的說道:“鎮南軍承宣使,御營前軍都統制淮南東路揚州制置使趙君!”
他就是趙君?!
曾經寫出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今天又寫出這首詠荷的趙君?在場的女子們的心思都集中在這裡,有些驚訝和敬慕的目光看着這個個子高挑的年輕男人,當朝的駙馬爺。
而在場的士子們則震驚於剛纔自己高談闊論那篇論持久戰的作者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他可剛剛滅了南侵的五萬金兵!
看到衆人這副模樣,趙君感覺自己不能在沉默下去了,於是笑着向衆人一抱拳說道:“我是受德明兄之約,前來捧場。今能見到如此多青年俊才,感到榮幸至極。特別是聽了樑公子、王公子對朝廷國策的議論,更是受益匪淺。”說道這裡趙君向兩位年輕人笑着說道:“可惜在下在杭州所呆時日不長,就要返回揚州,如若兩位到了揚州,只要知會一聲,趙君我一定登門拜訪,秉燭夜談。”
一個堂堂的當朝駙馬,威震宋金的大將軍直接向兩人發出了邀請啊,旁邊的人頓時羨慕不已。有了這位現在大宋的風雲人物賞識,無論是求學或者將來的仕途上定然受益良多。
щшш☢ тTk án☢ CΟ
兩人果然欣然接受了邀請,趙君也笑着對衆人希望大家有時間到揚州遊學,只要告知一聲,我趙君定然會給大家給予最大的幫助,提供便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這個時代年輕文人要成長起來的必由之路,但是遊學是很費錢的一件事,一些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現在有了趙君這句話,在場的幾個家庭貧寒的青年學子心裡就盤算着有機會去揚州等地遊學,也算一件美事。
看到趙君頓時成了大家的中心,剛纔發難的万俟圖臉紅一陣白一陣,想摔袖離開但是捨不得李明月,只好站在邊上顯得十分尷尬。
衆人又和趙君討論了一會他的那篇論持久戰,既然作者在此,這幫士子也就不客氣,對於那篇文章提出了好多看法和不同的觀點,往往都是旁證引博,引經據典,可憐的趙君就那那點古文功底,怎麼是這幫才子的對手?他頓時感到頭疼不已,不過好歹有比在場的人多了千年知識,就直接用大白話解釋其中的許多問題,雖然在場衆人感到有些淺白,不夠文雅。但是其中道理卻很是新鮮,令人聽了不由得拍案叫絕。
一場類似的辯論,趙君總算應付下來,這個時候他才感到自己後背都溼透了,不知道是熱的還是緊張的緣故。
李明月並沒有參與進去,對於男人之間的這種高談闊論,她並不感興趣,只是注意着人們焦點中的男子,有時候被他侃侃而談的風度所癡迷,也有時候被人擠兌的有些狼狽的模樣心裡感到好笑,於是一顰一笑,不經意浮現在她白皙的小臉上。
而這一切都落在了她旁邊的万俟圖眼裡,原本有些秀美的臉龐陰沉了許多,看着衆人圍着的趙君,他眼睛閃爍不定,不知道在想什麼。
“你最好別惹趙公子。”旁邊的李明月很快看出了万俟圖的內心那份嫉恨,聲音不大但是卻很認真:“第一,我和他沒有什麼。第二如果你真招惹他,你的下場會很慘。”
“怎麼會呢,明月你想多了。”万俟圖臉上裡面堆滿了笑,不過讓人看到很不自然。
李明月不再理會他,這時候看到衆人談論已經到了尾聲。就笑着對趙君說道:“趙公子,你的到來打擾了我們詩興,是不是做一首作爲補償。”說道這裡她又頓了頓:“剛纔那首是你送我的,不算。”
最後還是要作詩啊。趙君對於李明月這種執着的心裡實在沒辦法,於是想了想對衆人說道:“在下有一首詩,不是應景之作,但是算是在下的心聲,願與君共勉!”說道這裡他朗聲誦讀,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西湖邊的士子聚會就這樣結束,而這次聚會在士林中反響很大,特別是他最後那首淺顯易懂絕句,最後兩句震人耳聵,一時間在士林中傳頌,不知道激勵了多少有志青年投筆從戎,當然這是趙君所沒有料到的。
幾天之後,趙君按照提前約定,進了皇宮接受皇上趙構的封賞,同行的還有韓世忠和蘇三兩人,果然不出所料,趙君的官職爲鎮南軍節度使都統制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揚州制置使,加檢校少保,進封揚州郡開國候(吳國候),爵位比以前的低了一級,不過趙君已經很滿意了。而韓世忠和蘇三代表御營前軍一幫高級將領,也得到了諸如武德大夫等一系列虛虛銜,算是對他們戰功的肯定。
皇宮封賞結束後不久就是盛大的獻俘儀式,在皇宮正門武德門前舉行,皇帝趙構帶着一幫大臣站在高高的城樓上面,看着下面金兵俘虜對其磕頭認罪,從這一刻起大宋的聲望從低谷開始逐步爬升。
最後是帶着俘虜遊街,在東市的菜市場將三百金兵俘虜全部斬殺才算結束,據說杭州城這天並不是喜氣洋洋而是哭聲震天,百姓們目睹此景,紛紛爲在金兵南侵破杭州城中死去的親人們祭奠。
杭州的諸多事情總算辦完,趙君準備啓行,而歐陽澈和袁飛則留到了杭州,繼續操辦杭州報社的事情。
跟隨趙君回揚州的初了御營前軍受獎的將士外,還多了幾個人,是工部和朝廷兵器監派出的類似於現狀的考察團,爲首的是一個叫工部侍郎的楊亦,對於這幾個人的目的趙君自然心知肚明,不過一路上也沒爲難,而是好生招待。
等趙君一行人從杭州返回到揚州,時間已經到了建炎四年七月份,而這個時候,有一件大事發生了,就是中原地區僞齊的建立。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下詔,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濟南知府劉豫爲皇帝,國號“大齊“,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轄黃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陝西地區,史稱“僞齊“。
九月九日正式成立劉豫僞齊政權。它的性質在冊封中明確說明大齊政權建立的目的是爲金佔領的原宋地人民立一君主,對金政權是“世修子禮“,“忠以藩王室“,是金統治下的一個藩屬政權,也就是代金統治漢地的傀儡政權。
僞齊的建立,大宋和金國在中原地區有了一個緩衝區,也意味着大宋在秦嶺淮河一線站穩了腳跟,兩國開始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隨着趙君在揚州站穩了腳跟,勢力逐步壯大,一項以崇文抑武爲國策的大宋皇帝和趙君的蜜月期也結束了,趙君開始陷入外有金兵強敵內有朝廷掣肘的兩難境地之中,一項驚天計劃也在趙君的頭腦中慢慢形成,並逐步實施。第二卷《揚州烽火》結束,請看下一卷《偷天換日》